科学与艺术相融,物理与音乐互促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文引领的A-STEM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笔者积极探索在A-STEM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生人文体验的有机融合。本文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杯水琴声》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例,充分展示人文引领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课程过程与效果,并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四大内在原因。
  ● 以劣构问题为导向,探索有挑战性的跨越科学与艺术的项目
  《杯水琴声》A-STEM课例以“成功制作水琴杯”为项目实践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劣构问题,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制作水琴杯。整个教学过程引入科学、音乐、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对同一主题相互联动和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人文体验,有效促进了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例如,科学学科需要解决的是探究声音高低的原理;音乐学科是让学生从演奏实践中不断求证和反证;数学学科通过水位的合理换算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可以做到更灵活、高效;而在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的默契配合下,学生不但把《杯水琴声》的课堂学习过程及感受用文字进行传递,而且运用排版技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思维是缜密的,方法是创新的,体会是深刻的。
  ● 以实验操作为载体,加强学生兴趣培养
  要想让探究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其设计就要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杯水琴声》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新知识。
  例如,在探究“声音的高低和谁有关?”的问题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吹响吸管”和“敲击水杯”两个实验。学生发现短的吸管能吹出更高的音,并了解到吸管吹响是里面的空气柱发生了振动的知识原理,所以空气柱的长短决定了不一样的振动状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强的投入感和体验感。在“敲击水杯”实验中,学生发现“水位越高,声音越低;水位越低,声音越高”的现象,并总结出杯子里水位的高低可以决定水杯和水共同的振动状态不一样。
  ●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
  1.利用声波传感器,架起了音乐与科学融合的桥梁
  引入声波传感器测量口风琴演奏时每个音高发声的振动频率(如下页表1),学生感觉新颖,在直观的数据中很快得出了科学原理,同时也了解了乐器的音高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如何通过控制水量来制作水杯琴”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实现“成功制作水杯琴”项目实践问题做好准备。
  2.发挥手机APP功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在制作水琴杯阶段,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杯琴的音准效果,利用手机中的“Decibel X”APP,可以精准测试敲击水杯所产生声音的分贝和频率(如表2),成功解决制作水琴杯的最大技术难题。实验中,学生通过“Decibel X”APP测试,不断对水杯的水量进行调整、校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来完成教学实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 实现纯物理项目向“物理—音乐”项目的转变
  ①乐曲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播放自己设计的一段美妙的水杯敲击乐,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探究中。
  ②樂理介入,将知识概念与生活中的乐器相联系。教学中,教师展示口风琴的音高变化并现场进行了频率测量。同理,学生想到将水杯制作成乐器,教师由此引入“音阶关系”的概念,并提出如何将7个水杯改进成有规律的音阶关系的水杯,成功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究——试着利用测量和数学换算等方法自制水杯琴,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分辨声音的高低变化,而且体验到了将知识概念与生活中的乐器相联系的乐趣,实现了从知识理解、知识应用到知识产品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③实践操作,亲历制作水杯琴的过程。教师根据实验室大桌特点和学生的科学与音乐的兴趣特长方向,将学生均等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善于科学探索和敲击乐曲的代表。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充分体验测量、微调,试音、音准校对等各个探究环节,最终随着乐音的响起,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水杯琴的制作。
  ④敲击演奏,享受探究成果带来的喜悦。学生成功完成了作品——水杯琴,全班也进行了个人独奏和小组齐奏表演,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在视听盛宴中享受到了乐音与演奏带来的乐趣。
  A-STEM课程促进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它既能通过课堂教学解决现实中劣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又能引领学生人文价值体现,让学生能够感受学习与创新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大梦初醒荒唐了一生。南山南,北秋悲……”这首被“中国好声音”歌手张磊一夜唱红而风靡大江南北的《南山南》,竟是1989年出生的“民谣小鲜肉”马頔创作的。马頔总嫌自己的歌不够“大调”,“矫情”的成分过多,认为自己有点“小众”。  或许是“小众”的马頔更容易被人记起。成名后,成千上万的
“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肉体”,“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这句话摘自《沉思录》一书,书中如这样朴实却直抵人心的句子非常多。  由《沉思录》中这样的句子想到了蚊子。  一直以来,人们皆以为当暴雨来临时,蚊子和蜻蜓、蝴蝶一样,躲藏在雨淋不着的地方。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一位叫乔治·库克的工程师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日前,他借助于高速摄影机,对暴雨中的蚊子进行了观察。果然,暴雨来临时,蚊子并不是藏起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更喜欢苍凉与悲壮,大凡男人,基本如此。无论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令有泪不轻弹的男儿,难掩几分哽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虽然是女子的苍凉,却也是壮美的。男人读之,谁不为之动容?  非常感谢唐诗宋词给我带来那么多的苍凉与悲壮之美,让我这个俗世中被俗事缠绕的俗人,多了几分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感应。人生有了这样的美的陶冶
抽着烟,披着军大衣  在寒夜在小屋里踱步  我恍如一个将军  在运筹一场战事  望眼我的士兵  ——那一首首诗  一个个聚集的汉字  如何将它们整合  如何使它们鲜活灵动  富有激情和斗志  成為一支胜利之师  我在斟酌,在设想构思  攻克广阔的心灵阵地啊  离不开情感的真挚  思想的深远  也离不开耐心、细致  在反反复复之后  我的士兵们  进入了状态和位置  ——战役就要开始  于是,我仿佛
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  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蝉鸣,是夏的背景。如果没有蝉鸣,夏天还叫什么夏天呢!蝉就是在为夏天鸣唱呢。  蝉与夏天是约好了的。夏天到,蝉声唱。听说一只蝉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 吴文东”。  是拙朴稳重的蓝墨笔迹,文笔典雅蕴藉,看得出这位吴老兄的古文功底不错。我推想他发现此书时定然如获至宝,把书拿在手里摩玩不已,脸上是绽开的笑意。第二个落款是:“1997年10月3日下午,于济南中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女子,含蓄、细腻、内敛,像极了黄梅戏中的白娘子,水袖轻扬,典雅、美丽。  想象中,徽墨是墨中之王,温润、洁净、一尘不染,让人一握在手,沁心透手,形神俱醉。  想象中,在墨的世界里,徽墨如一阕小词,如李清照的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  将实用、优美和艺术融为一体,让人坐在小小的书斋中,面对这样一块小小的墨,一颗心竟如走进一片艺术的月光中,蹁跹起舞;如一朵墨梅,淡然开放
有一些人尽管生活在普通民众中间,也一日三餐,但是心灵却被掩盖在苍凉的虚假里。  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不俗和高雅,在书斋里闭门不出或者遁迹山林,与世隔绝,或者仿效古人峨冠博带,常常做隐逸出世状。  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我最欣赏陶渊明。他有很大的学问,却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得到朋友的提携做了彭泽令,可是当县吏告诉他应该束带去见督邮的时候,他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就写下那句著名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运营公众号之难,起初实未料到,彼时,心血来潮,见文友们都在开开心心打理公众号,好玩一样,我也就玩上了。2016年8月底,赶在我秋季开学之前,微信公众号“陈志宏美文馆”悄然开馆,上线运营。自己是第一个粉丝,第二个在哪里,茫然不知,且先不管它,把图文上传再说。  真是激情澎湃。公号徒有其表,竟然对仅有的一个粉丝(还是自己)信誓旦旦,“每日推送一篇!”一个人要做到“日更”,其难度到底有多大,我像鸵鸟一样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主任等职,近期主要从事儿童编程教育、计算思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计算思维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实践》以及儿童编程系列读本,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开展数据科学教育呢?  王荣良:传统的学科如数学、统计学乃至20世纪才出现的计算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