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现在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把地方人文资源化为校本课程,使以“香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
  3.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基础。学校全体师生曾经积极参与编写了《话说香山》等资料,供本校1—6年级学生使用,这是我们为研究“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这一课题做的一些尝试和铺垫。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校得天独厚的香山文化资源,我校决定进行“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研究。
  以上所述,是我校课题提出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1.香山资源。香山是最近几年张家港市政府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个3A级风景区,是张家港市西大门与江阴接壤这个特定地区的一座大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各景点的轶闻传说十分诱人,香山周边地区名人辈出,文化、体育、经济也十分发达。应该说,香山乡土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程。它开发的宗旨应当有两个:一是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二是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特色和学校的条件出发去设计。本课题要着力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构建《香山,祖国可爱的一角》《香山英才传》和《香山青青草》等校本课程,打造具有浓郁香山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要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研究并继承和发扬。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决定。“决定”反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香山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我校进行此类教育提供了有力和可靠的保障。
  3.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所提出的情感、个性心理发展等原则也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校是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逐步形成充满人文精神、学生特长显著、自主全面发展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2.教师具有良好师德,较高的教学管理策略和能力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学生普遍获得个性化自主全面发展,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学习习惯及较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要把香山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香山”校本课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拓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以香山资源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内容广泛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涉及有关香山的文学、数理、国画、书法、民乐、舞蹈、宗教、交际、形体、礼仪、心理健康、剪纸、标本制作等多种知识领域,通过说、唱、演、吟、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广泛搜集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有关香山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师生亲自动手整理文字材料,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成效,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香山小导游”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除了《话说香山》《香山新童谣集》校本课程外,我们还要自编《香山风》等浅显易懂的教材。
  开发与实施以香山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香山地区历史上的名人(如杰出的刘半农三兄弟、著名教育家王承绪等)事迹,感受他们的道德文章对当世和后代的贡献,充分了解香山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用历代名人的成才史和他们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充分了解南沙香山地区当代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成就,从香山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自觉认识到要努力学习,长大把香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开展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一方面研究人文资源进入校园对师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互动,另一方面研究学校整个的教学行为,即通过听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与特色建设结合问题上的行为进行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特色建设结合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的研究,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2.综合调查法。在充分设计调查提纲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对人文资源在开发、保护和利用上的调查,对某一学科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调查,获得充分的资料,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
  3.个案研究法。对师生在某一项特定内容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等,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是2006年3月申报,2006年11月批复的苏州市“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目前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现将前期的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
  1.建立了完善的研究机构。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成立了课题核心小组,由校长卢锋(2007年8月调出后,课题组长由林奇校长担任)亲任课题组组长,教导主任黄忠其任副组长,成员中既有王俊、詹仁莲副校长,占文小学张建良校长,又有陶继宏、蒋琴、殷智芳、黄亚妮、许胜琴等五位中层领导,还吸收了徐晓燕、范芳芹、陆光萍等三位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工作、业务素质好、科研素养高的年轻骨干教师,这一机构的构成,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决策力,又保障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度。
  2.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制度。为保障各项研究工作有效开展,激励广大教师结合学校课改主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如《南沙小学课题成果奖励制度》《南沙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南沙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南沙小学教科研经费投入制度》《南沙小学课题研讨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后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3.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在申报课题时,我们原计划要把香山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本课程《香山风》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拓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但考虑到学科与板块内容的兼容性,呈现出研究线路的交错、研究内容的重复和研究量过大等诸多弊端。为此,在对课题方案和研究方向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和研究需要,在研究内容上从简去繁,并根据研究内容最终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语文、数学、体艺、综合实践共四个子课题组。
  同时,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将该课题确定为学校主课题,由校行政整体规划,子课题组具体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全校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参与面广,分工明确,师资力量强。
  以上工作为后期各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2月)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课程开发基础。
  ( 1 )课题组定期下发一些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章,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习,撰写学习心得,提高理论素养。
  ( 2 )开展与大师对话活动,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让教师与专家作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教师到因特网上接受教育专家的指导,提高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 3 )有目的地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学习教育科研发展先进地区或学校的教育科研经验。
  ( 4 )制定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加强理论自学,认真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途径,学习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其教科研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师生知晓程度。
  “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研究两年多来,在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和香山文化的传播、发扬以及“香山小导游”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当前我校课题研究后师生对“香山文化”知晓率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方向,课题组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分两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研究。
  从调查结果来看,反映的问题与我们的预期和担忧是基本吻合的,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也是我校当前课改迫切需要解决和不断深化的。
  3.精心筛选史料,着手构建校本课程。
  为了对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香山文化”的传授,强化爱国爱乡意识,弘扬祖国灿烂历史文化,激励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编写的范围、章节和条目,集香山文化之大成,按年级编写成了校本课程《香山风》,内容共有十章,涵盖了“香山概貌”“香山名胜(注音版)”“民俗风情”“美丽传说”“古迹文物”“香山与名人”“吟咏香山”“土特名产”“德育基地”“综合实践”10大板块,120个条目,知识丰富翔实。此外,我们还在这两年多先后编辑了3期《香山青青草》学生作文选和1期精美的《香山新童谣》。
  4.落实课程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低、中、高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每周1课时),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班主任老师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备课、上课,确保达到预期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要求和年段要求见下表:
  
  
  
  ( 2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健康运行。
  ( 3 )发挥校外地方资源优势,构筑学生知识平台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取知识的直接性,内容生成的动态性,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 4 )加强校本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效果
  实施前,我们先对全体成员进行培训,让大家都对这一校本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香山历史文化知识有足够的掌握,以利于对学生进行辅导、诠释,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 5 )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和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香山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③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及香山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自我和社区名胜景观、古迹文物、民俗风情等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5.强化校本教研,鼓励践行校本课程。
  课题是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全校教师围绕主题,结合校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又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把该课题确立为学校主课题的初衷及在课题选题方面的真正目的。可以说,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产生积极效能的基础,脱离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即失去了其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在强化校本教研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校本制度精细化。为了保障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引领教师围绕校本课程主题加强教学研究,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各项校本教研制度,如《案例研究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研讨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求》《教研课题管理制度》《课堂教学随机和定期调研制度》《听课日制度》《“七认真”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细化和完善,为校本研讨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 2 )教师成长目标化。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素养,也是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计划》,建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对青年教师排队摸底后,专门召开青年教师会议,确立各自的阶段奋斗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和培养,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树例子”,尽量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力争在近三年内新增加5—8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使我校骨干教师达到20名。
  ( 3 )教研活动专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结合”:一是与“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相结合,即教研活动与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动能引起教师的讨论、交流与反思,从而解决具体问题。二是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新课标学习交流、素质教育论坛、教师沙龙活动等推进教研活动。
  ( 4 )资源积累系统化。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充分利用。我们把每学期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都装订成册,便于今后学习和比较;要求教师分类整理信息资源,促进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尽量减少“走弯路”现象;把研讨校本课程学习的资料及时上传,为今后积累了系统、完备的原始资料。
  此外,我们鼓励各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校本课程上积极创新。结合新教育实验融入课外阅读,撰写成长日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香山小导游”活动、“红领巾香山环保行”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改氛围日趋浓厚。“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既是我校课改的重头戏,又是我校的主课题,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由校行政人员担纲,所以该课题得到了全校教师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全校教师围绕主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广泛开展校本研究,做到每周一交流,每次活动必反思,营造了良好的课改研讨氛围。
  2.教师素质突飞猛进。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交流平台,在协作中提高了群体意识和反思能力,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
  3.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过去学生没有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精力主要耗费在课后“亡羊补牢”式的补差上;实施课题研究后,加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习作与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围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不断反思和总结,积极撰写随笔和论文,近两年课题组成员获奖和发表的相关论文达30多篇,有100多人次在学生现场作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相关活动中获奖,学校的“香山小导游”入围“张家港市真心英雄”提名奖。学校先后于2007年6月和2008年10月举办了两次市级教科现场观摩活动,并邀请了苏州教科院的徐燕萍老师和潘家康老师来校对课题研究做了指导。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向其他学校优秀课题组请教,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意识和热情不高,缺少研究的主动性。校行政要加强引导和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3. 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研究人员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而我们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任务,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存在巨大的矛盾。这个问题是摆在课题组成员面前的巨大困难和障碍,无法解决。
  4.由于科研能力受到限制,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会走很多弯路。希望市教研教科室的专家加强指导和引领。
  5.学校的考评和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十、下阶段研究计划
  
  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优化研究人员的素质。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交流、课堂教学研讨和鼓励撰写随笔论文等途径,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反思和总结,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调整,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同时把“有效使用校本课程”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从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制度的保障、激励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深度推进研究工作,形成新一轮课改热潮,推动学校朝着高品位方向发展。
  3.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从2009年开始我们将进入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2月),课题组将进行研究成果的整合和过程性资料的汇总,撰写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断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我国对英语课教学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指挥下,英语课教学存在种种误区,把英语教学评价引向极端,使得对英语课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徘徊不前。而当前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蓬勃开展,对英语课教学评价也带来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开放多元的语文课堂,建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新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已往的教学大纲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以全方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时间、实施建议、课程评价
期刊
课堂上,有老师在读,有学生在读,领读、跟读、齐读,以读为中心,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标的拼音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还泯灭了学生创造的灵性,扼杀了一颗颗跳动的心灵,让充满灵气的孩童失去了往日的天真。  如何让拼音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赋予拼音以生命的光环,让我们的“ɑ、o、e”也舞动出生命的灵性呢?    一、让拼音大声说话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一开始并不明白为何要学拼音。而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
期刊
[摘 要]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口,不仅要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还肩负着培养新生劳动力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更应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笔者从苏北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的现实出发,提出走特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改变办学思路,以“服务当地经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导思想,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构
期刊
[摘 要] 以往的作文教学多侧重应试,开头应该怎样、过程应该怎样、甚至内容应该怎样,老师都精心“指导”,把学生紧紧地拴在考试这根绳上,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对作文失去感情和兴趣,作文内容陈旧单调,弄虚作假,作文结构形式千篇一律。面对这一状况,本文对如何让孩子的作文“生活化”做了“阐述”。 具体措施为:第一,创生活情境,激写作欲望;第二,搭生活舞台,找写作蓝本;第三,品生活细节,求自我创新。 
期刊
摘要: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神往着大唐盛世。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阔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浩瀚如海的全唐诗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教学之不同于传统教学,一是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校本课程,二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商因素的培育。如何开发、设置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全面完成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情商 开发 设置 培养 学生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阶段就是要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
期刊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我们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了抛弃传统,一味地去追求形式,追求时尚,出现数学课无数学味的怪现象,结果学生该获得的数学基本素养没获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因此,我们应深入学习、研究、反思,以新课程理念全面指导数学课堂
期刊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如何恰到好处地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是每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培养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客观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体现者
期刊
数学潜能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全面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摆在诸多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我心系全体学生,大力改进和完善备、讲、批、辅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在提高数学潜能生的综合素质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    一、备课时,备潜能生    数学潜能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有部分同学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知十分模糊;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