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对现有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所做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首先针对调研结果从三个方面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课程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结果从四个方面得出现有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问题,为后续课程体系的改革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体系;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学生对数学在自己专业中应用的了解情况
问卷中第2个问题“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对你专业的作用,你认为”中,66.09%的学生选择“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有33.91%的学生选择“知道的比较少或者完全没想过”,说明现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加深对数学在专业应用方面的了解,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对我校现有数学课程的学习状况
在第1个问题“你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看法”中,6732%的学生选择“对大学数学课程比较感兴趣”,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学习数学的.课题组认为应该在课程体系改革上下功夫,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应用化.
在第3个问题“大学数学课前是否进行预习”中,有651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在第4个问题“对老师课堂中所讲内容,你一般能听懂”中,516%的学生选择了“50%及以下”,在第5个问题“一周内学习数学的课余时间在”中,只有19.41%的学生选择了“8小时及以上”.通过三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仅仅利用了课堂的时间学习数学,忽略了预习和复习的环节,这也是每次期末考试的考核成绩凸显的关键问题.尽管大部分學生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但因为现有课程体系中缺少适合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内容做引导,导致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课余时间.在第6个问题“学习大学数学课程遇到的主要困难有”中,67.81%的学生选择“定义概念太抽象、不理解”,6437%的学生选择“需要深层次思维或逆向思维的问题无从下手”,48.4%的学生选择“定理、性质的证明过程听不懂”,说明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和难理解的知识点掌握不是很好,所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把这部分知识抽离出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下课时间反复学习,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程度.
(三)针对自身发展,学生对现有数学课程体系有哪些新的要求
第7题“你是否有考研打算”中,84.03%的学生选择有考研打算,说明在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中,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那么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考研学科中数学是必考学科之一.为了提高考研分数,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在第8题“如果你正在备战考研,你是考数几?你前期学过的数学知识够用吗?”中,选择数一、数二、数三的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不够用的学生都多于选择够用的学生,说明目前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足以满足学生考研的需求,需要在内容上做相应的增加.30.96%的学生选择“数一、不够用”,第9题是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想了解考研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根据第9题的调研数据,说明学生觉得目前所学高等数学中的各部分知识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自身考研的需要.第13、14题是为了调查学生是否有意愿在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辅助内容.第13题是针对一些比较现代化的教育元素,73.96%的学生选择“需要在现有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基础上,加入一些MOOC、微课等辅助课程内容”,第14题针对现有的一些技能大赛的需求,8157%的学生选择“需要开设一些数学选修课和数学实验课”,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是希望增加一些必要的课程内容的,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有部分课程已经在前期教学改革中增加了一些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但案例的选择应用性并不是太突出,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课下学生没有及时进行复习,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学生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导致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并不是太紧密.
(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通过调研数据可知,部分学生对课堂上的部分知识没有掌握,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也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充分说明目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方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要设计一些辅助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数学学好.
(三)课程内容无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
新工科的提出,对学生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要求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其中对学生的要求之一就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需要做进一步规划,选择一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起作用的内容,补充到现有课程内容中,以达到数学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凌.如何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J].中国远程教育,2004(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