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江西省据说走在了全国的后面,而我们江西赣南地区又走在了江西省的后面。从最近两年我所走过的多所学校来看,更多学校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一言堂”、“满堂灌”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效率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我校已经试行高效课堂一年了,我现在在高一年级,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高效课堂强调“两唯”(唯生、唯学)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教育急需重建两个关系,即教服务于学,师服务于生。这是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拨乱反正,是对课堂乱伦的彻底颠覆。
要重视、完善、借助“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不从学生身上去检验教学效果,不把学生看在眼里,课堂永远不会高效。要让: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渐进梯度化。
要善于利用学习领袖,把任务下放给小组组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组长,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
无限放大展示,敢于直面问题。所谓高效,同步开N个窗口,同步展示,及时反馈。老师的作用只是体现在“两头”上,煽风点火,做学情调查,现场做出决策。
不要纠结于教学进度,围绕反馈来做,要做好“学生对子”之间的测评,要把作业量减下来,当堂的问题当堂毕,课外尽量别留作业。
学生不会学是事实——没有培养训练过自学能力学生如何会学,如果纯依赖“喂”,给双“筷子”自然也不会吃。学是核心,案是设计,引导学习的方案就是导学案。导学案就像学步车,能让学生由“学步”到“奔跑”。导学案只是辅助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学生会学。
导学案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是出示目标,这节课学什么,一目了然。学生接到导学案,哪些题会哪些不会,学会不懂的。二是围绕目标制定的学法指导,以前是备教材,现在是备学情,备学法。编导学案就像老妈做饭,她知道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所以做的饭菜可口适宜。建议教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把一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不“喂”了,连“筷子”都不给,怎么让学生吃呢?导学案的奥妙在“分层”,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下再大功夫都不为过。
第三是学习过程设计,必须设计,必须是自学,展示,反馈。学又分为:独学、对学、群学,一切的好课堂都是这样的流程。利用好黑板,高效课堂神奇就神奇在黑板上,它像超市的货架子,要想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必须多设置黑板,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成人都爱面子,学生更乐于表现。你让学生展示,他哪怕什么都不会,也会向人请教。无限放大展示,一人一块黑板,我就看你在黑板的展示,不会,抄一遍也是学习。靠讲,永远没希望!要分层教学,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放大展示,利用好学习小组,互相找问题,老师上课就是看“错号”,研究出现的问题。高效课堂就是学会不会的,围绕问题研究问题。会的不学,都不会也不学,一上课就是处理问题。
第四是研究达标测评问题,描述我所主张的课堂学习。要求学生有“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把圈出来的问题解决掉,你治好你的“胃病”,我治好我的“鼻炎”。你学你的,我学我的,他学他的,各人忙乎自己的事,干吗让一百分的学生还在做基础题?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如何设计学习过程,课堂只有一个任务,“学会不懂的”。未来的想法,课堂变成“一个黑板呈现一个题”,上课学生扎堆,不会哪个扎哪个堆,解决完了自己的问题,再去解决其它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效!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注意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有大量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上一些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赣州市赣县中学
南校区高一年级组)
高效课堂强调“两唯”(唯生、唯学)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教育急需重建两个关系,即教服务于学,师服务于生。这是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拨乱反正,是对课堂乱伦的彻底颠覆。
要重视、完善、借助“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不从学生身上去检验教学效果,不把学生看在眼里,课堂永远不会高效。要让: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渐进梯度化。
要善于利用学习领袖,把任务下放给小组组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组长,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
无限放大展示,敢于直面问题。所谓高效,同步开N个窗口,同步展示,及时反馈。老师的作用只是体现在“两头”上,煽风点火,做学情调查,现场做出决策。
不要纠结于教学进度,围绕反馈来做,要做好“学生对子”之间的测评,要把作业量减下来,当堂的问题当堂毕,课外尽量别留作业。
学生不会学是事实——没有培养训练过自学能力学生如何会学,如果纯依赖“喂”,给双“筷子”自然也不会吃。学是核心,案是设计,引导学习的方案就是导学案。导学案就像学步车,能让学生由“学步”到“奔跑”。导学案只是辅助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学生会学。
导学案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是出示目标,这节课学什么,一目了然。学生接到导学案,哪些题会哪些不会,学会不懂的。二是围绕目标制定的学法指导,以前是备教材,现在是备学情,备学法。编导学案就像老妈做饭,她知道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所以做的饭菜可口适宜。建议教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把一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不“喂”了,连“筷子”都不给,怎么让学生吃呢?导学案的奥妙在“分层”,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下再大功夫都不为过。
第三是学习过程设计,必须设计,必须是自学,展示,反馈。学又分为:独学、对学、群学,一切的好课堂都是这样的流程。利用好黑板,高效课堂神奇就神奇在黑板上,它像超市的货架子,要想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必须多设置黑板,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成人都爱面子,学生更乐于表现。你让学生展示,他哪怕什么都不会,也会向人请教。无限放大展示,一人一块黑板,我就看你在黑板的展示,不会,抄一遍也是学习。靠讲,永远没希望!要分层教学,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放大展示,利用好学习小组,互相找问题,老师上课就是看“错号”,研究出现的问题。高效课堂就是学会不会的,围绕问题研究问题。会的不学,都不会也不学,一上课就是处理问题。
第四是研究达标测评问题,描述我所主张的课堂学习。要求学生有“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把圈出来的问题解决掉,你治好你的“胃病”,我治好我的“鼻炎”。你学你的,我学我的,他学他的,各人忙乎自己的事,干吗让一百分的学生还在做基础题?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如何设计学习过程,课堂只有一个任务,“学会不懂的”。未来的想法,课堂变成“一个黑板呈现一个题”,上课学生扎堆,不会哪个扎哪个堆,解决完了自己的问题,再去解决其它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效!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注意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有大量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上一些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赣州市赣县中学
南校区高一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