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雕塑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以及城市基础建设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而校园景观雕塑作为一种特定的雕塑形式和载体,能有效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校园特色、文化以及精神面貌,把高校的文化与精神这种抽象的意识以一种具象生动的形态展现给大众,并具有永久的传承性,可见校园景观雕塑对高校精神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雕塑;校园文化;传承性;象征性
  景觀雕塑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存在于社会环境的各处。它以不同的主题、内容、形式、材质等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具艺术性与文化性。而校园景观雕塑又作为景观雕塑的一个分支,服务于校园之中,通过雕塑艺术的语言,把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等抽象的精神层面内容以一种具象且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大众,使广大群众能够直观感受到校园精神与文化的存在。而校园景观雕塑的设计也将根据不同高校自身的特点,如高校的校史、校训,高校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校园建筑规划布局与形态,高校的办学特色等诸多因素,来为这个学校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校园主题雕塑,让校园景观雕塑真正成为一所学校的亮点,成为校园建筑与文化建设中的点睛之笔。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自2011年迁校至蓬莱后,作为当地重要的高等教育与办学机构,为蓬莱乃至山东省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因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其新建校区(东山校区)也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然而东山校区单纯的基础设施仅能够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转,并不能体现这所高等院校的内涵与精神,也无法展现其丰富的校园文化与特色。所以在考虑到东山校区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整体规划与布局的前提下,应在校园适当位置设计并安放具有能代表其校园文化景观雕塑,利用这个载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
  校园标志性主雕塑、文化代表性雕塑群、实用性雕塑是笔者为东山校区规划所选取的三类雕塑形式。三类雕塑形式各具特点与象征意义,依据设计形式、摆放位置、大小体量等因素的不同,区分主次关系,合理穿插安放于校园之中,为校园规划与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校园标志性主雕塑作为校园景观雕塑群中的主导与灵魂,对整个校园雕塑群起到了引领和象征的作用。所以,从设计造型、内含意义、摆放位置乃至制作材料选择上都需要紧靠校园的文化主题与校园现实环境。
  根据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教学特色与办学方针,为东山校区设计的标志性主雕塑主题为“育鹄”。雕塑位置坐落于东山校区4、5号教学楼前的礼仪广场正中央。考虑到雕塑与建筑的视觉比例,确定雕塑的总高为约8.8米(雕塑主体约4.8米,基座约4米),总宽约6米。因新建教学楼的墙体颜色为浅色,为了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雕塑主体材料定为光面不锈钢,基座为浅色大理石,不锈钢的色调不仅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材质本身也具有时代感与科技感,与这座新建的校园相得益彰。雕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天鹅哺育,选择天鹅造型的原因其一是因为天鹅形态美观优雅,形式感强,有利于雕塑的造型设计,其二借大天鹅哺育幼崽的情节来比喻教师辛勤教导与培育学生的情操,无论从外形或是内涵方面都符合了视觉审美与文化内涵的要求。雕塑在外观的设计上以天鹅展翅的造型为基础,把对象进行简约线条化与几何化的设计处理,最终设计出的造型简约干练,线条以直线型与简约曲线型为主,雕塑纵向的主体与横向的翅膀相互交错穿插。这种横平竖直的线条穿插造型在外观上有着简约与庄重的视觉感,而这种庄重和简约大气的感觉也是作为校园标志性主雕塑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这座主雕塑的浅层寓意下,还隐藏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含义。古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说法,鸿是鸿雁,而鹄就是天鹅,把这个雕塑命名为“育鹄”,也是以此来表达我校培养的学生皆有鸿鹄之志,将来必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如果说校园标志性主雕塑是天上的月亮,那么校园文化性雕塑群就是点点繁星,每一颗都耀眼夺目,又作为夜空中一分子,为整个夜空的美丽绽放光辉。校园文化性雕塑群作为校园景观雕塑的配角,以校园的基础设施为骨架,按照一定的秩序合理安放于校园的各个位置,与主雕塑以及校园建筑、植被等相互协调,相互烘托,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终使我们的校园无论在建设还是在文化上都变得立体饱满。
  东山校区的第一个文化性雕塑设计,是一座《狄考文》的胸像。狄考文,美国来华传教士、著名教育学家、翻译家、慈善家,在山东从事教育事业长达45年之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登州文会馆(蓬莱),而登州文会馆研究会的现址就位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主校区内。在校园中创作一座狄考文的胸像,不仅能够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也以此传承和延续了当年文会馆的文化与精神脉络,以此督促师生们不忘初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对《狄考文》纪念胸像的设计,尺寸将以普通人像1:2的比例放大,总高约2米(含底座)。纪念像将放置于东山校区4、5号楼中间的天井中,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有二,其一东山校区4、5号教学楼为环形设计,中间有天井形态小广场,在广场中央安放雕塑,能对这个独立空间起到丰富的作用,使空间变得更加充实。其二,天井广场与礼仪广场的位置是前后并排而建,《狄考文》胸像将和主雕塑《育鹄》安放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样可以通过雕塑的合理摆放使两个不同的空间在视觉和感官上有联系,增强空间的连贯性。由于主题为纪念性雕塑,所以为了突出历史感与厚重感,雕塑主体将选择青铜作为材质,底座为深色大理石,以此来表达纪念性雕塑的厚重感。深色的青铜雕塑像一个深色的点一样安放在浅色建筑的天井中,两种颜色的对比能够使得雕像更加突出、醒目。
  “六艺”雕塑群是为东山校区所设计的第二个文化性雕塑,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周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驶)、书(书画)、数(计算)。“六艺”主题组雕的摆放位置位于东山校区南侧路旁的长条形绿化带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个小主题分别进行创作,按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长条形的雕塑群,立于道路的一侧,形成了一个绝佳的观赏视角。介于长条形绿化带的宽度限制,为避免雕塑体量过大,每个雕塑高度约为1.6米,宽约1.5米,厚度约为0.5米。雕塑的材质以不锈钢为主,底座为大理石。此六艺既是选拔人才的考题,也是人们赖以谋生的生存技能。选取这个主题既是为了隐喻丰富的校园文化与校园生活,也是希望能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实践型应用人才的方针相呼应。
  如果说校园标志性主雕塑与文化性雕塑群是代表了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庄严肃穆,那么校园实用性雕塑就是穿插在校园各处的一剂趣味调节剂。它们生动有趣,把校园具有实用功能的设备例如路灯、长椅等运用雕塑的语言进行再次设计,使这些枯燥乏味的设备增加了视觉美感与趣味性。
  为东山校区所设计的校园实用性雕塑《校园巴士站云形路灯站牌》。这个雕塑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校园的特殊地势。济南大学泉城学院主校区与东山校区均依山而建,校园由山下延伸至山顶,分别路过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教师公寓等地,而由于地势因素师生上下课步行极为不便,所以校园中便有了校园巴士。其每天游走于校园各处,接送师生。“云形路灯站牌”的设计就是在校园巴士所途径的站点放置云朵形状的路灯,路灯总高约3米,路灯灯罩为云朵形状,长约0.8米,高约0.45米,材质为乳白色亚光玻璃,灯管底部与长椅相连。白天乳白色的云形灯就像一朵白云飘在天空,夜晚当云形路灯亮起时,黑暗的校园中有几朵白云飘在空中,既增加了校园的意境,也为空旷的校园增添了一丝趣味。从此校园中的师生都知道,只要有云形路灯的地方就是巴士站,云形路灯就是校园巴士站的站牌。
  校园景观雕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展示载体,能够通过具象的雕塑主题与雕塑形式把学校的历史、精神、文化以及学校特色展现给广大师生,使得师生能够加深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象征性与纪念性校园雕塑又作为校园精神文明的一种展现,能够把学校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与保存下来,让后人可以了解和继承前辈们的意志,具有很强的传承性与纪念性。而实用趣味性的校园景观雕塑不仅可以美化高校校园,使校园更加具有文化和浪漫气息,也可以愉悦师生们的身心,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以及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优秀的校园景观雕塑设计将会为学校的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能够展现高校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更能够活跃校园的气氛,使得高校无论校园建设还是师生的工作学习都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藤本壮介是日本当代建筑界的领先人物,对于建筑设计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文章通过藤本的设计实例,重点探析“透明性”这一特点。以此为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并试图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藤本壮介;透明性;建筑设计  一、研究背景  在之前的研究中,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研究的文献并不少。比如傅志前、舒珊的《暧昧秩序的演绎——藤本壮介建筑作品解读》一文中通过对
期刊
洪立東、王晓煜、翟天鳞、郑兆伟作品
期刊
摘 要:由于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洪涝已成为城市出现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问题。滨水驳岸是应对洪涝灾害最直接的空间场所,具有敏感多样的特性。传统的工程性防洪驳岸设计,已不能适应当下“生态文明”和“弹性城市”理念盛行的环境。滨水驳岸空间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弹性,做到既可防洪,又可安全乐水。文章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探讨滨水驳岸空间弹性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滨水;驳岸;弹性设计  一、滨水驳岸设计 
期刊
摘 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厕所革命”战略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公共洗手间已逐渐向文明化、多元化转变。文章基于湖南省株洲市“1+N”新型公厕建宁驿站投入使用后分析探究,得出公共厕所不只是如厕的空间,它更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服务、提升地区美好印象、丰富使用体验以及为地区创造收益,甚至是提升整个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分级驿站式服务空间。  关键词:“厕所革命”;公厕设计;“1+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期刊
摘 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潍坊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城市缩影,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国家政策的出台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文章基于对山东省潍坊市居民的口述调查,并借以市政府的数据报告,还原改革开放以来市民日常生活的变化,着重研究衣食住行、教育、消费理念、交通、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变化,以推动口述史研究发展,并总结潍坊市发展经验。  关键词:改革开放;生活;变化;潍坊市  一、改革开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乡村闲置地的应用分析,探索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基于服务设计架构,先确定闲置地菜园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后通过服务模式的生成进行群体之间的关系搭建。利用设计学思维方式促成多方力量的协同,能够助推乡村生态环境的构建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闲置地;社区支持农业;服务设计;协同创新;土地闲置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国内许多乡村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土地闲置的现象,造成了环
期刊
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公共艺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一种可以与人互动的形式,逐渐把艺术从美术馆带到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公园、街道中。文章结合艺术家的主动造型意识分析户外互动性装置,通过分析户外公共艺术的案例,提出主动造型意识在户外公共艺术创作中对于大众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文化的传播、艺术的引领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主动造型意识;公共艺术;互动性;空间装置  一、主动造型意识
期刊
摘 要:红河上游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花腰傣,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花腰傣这一支系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章结合地域环境的影响分析花腰傣文化中的原始崇拜、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稻作文化,其中体现了新平花腰傣居民与天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这也是新平花腰傣居民的传统生态观,这种利于生态保护的观念对于今天的花腰傣村寨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花腰傣;生态观;民族文化;新平  民族
期刊
摘 要: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大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不断地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文明所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活方式。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人们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存方式,超越物质主义,不以“难得之物”为贵,
期刊
陳红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