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美发文化 美丽的顶尚事业

来源 :中国化妆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发演变反映人类文化发展史
  在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美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发式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形象水平。发式在人类文化史上所验证的作用,始终反映着社会的更替与发展,进步与繁荣,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的美发历史起源于远古时代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还过着极为简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标只是最为基本的吃饱肚子。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锐利的器具,所以当时的人类都是留着长发,任其自然生长,十分凌乱,出于劳动和生活的方便,把长长的头发,用石头砸断、变短,保持自然垂落状态。
  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在发式上汉族已区别于少数民族的披发、断发,或编发,直到清兵入关以前,古人挽发为髻。古时的理发就是沐发与梳栉。男女梳栉,都得用梳子和篦子,这说明理发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
  笄是我国在新时器时代就有的,骨笄,蚌笄,玉笄,铜笄等用来固定发髻。古代妇女一般都是留长发,少女时在头顶两边结成对称的双髻。按照古礼,年满15岁,改梳成人发髻,插上笄(簪子),把头发挽住,称作“上头”,所以又称女子成年为“及笄”。
  梳篦不仅用于梳理发须,还被用于除垢保洁。《字彙》称:篦,以竹为之,去发垢者。篦子是由多齿的梳子发展而来的,最早的多齿梳子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但齿缝较稀疏。齿缝较稠密的篦子,至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出现,而篦子就是专门用来取虱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由于统治阶级也愈益注重自身的仪容,而发式及其装饰则更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
  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四千年前商代的妇好,在安阳殷墟博物馆有一座全身戎装的塑像,那威镇四方,雄视天下的气概,足以表现她指挥千军万马的威力。可出乎意料的是,在她的墓葬中,竟然发现精美的玉笄有二十多件,雕花骨笄多至四百力十件,一个多大的妆匣!想不到在她的战盔下,也有美妙的发髻和簪钗。这使人想起从军的花木兰也有“对镜贴花黄”的故事,原来中国女人并非“不爱红妆爱武装”,在妇好的随葬品中簪钗多于战刀,恰恰说明巾帼英雄爱“武装”更爱“红装”。
  梳妆台上不可或缺的镜子是何时现身的呢?据载殷人已出现了用铜镜梳妆打扮;到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奁盒(梳妆匣)中还装有假发,梳篦,毛刷和胭脂粉等化妆用具圾用品。
  西周时期的人们已经懂得用皂角或猪苓洗发。猪苓为富人所用,并在其中加入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民百姓就用皂角洗头发。当时的人们洗头还用淘米水,称“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
  春秋战国服饰和发式百花齐放
  春秋先人涂发蜡润泽头发,他们对头发所起的美饰作用也很重视,表现在除洗发令其洁净外,还涂发蜡一类的美容用品,使头发增加光泽。古代将这类美容用品称之为“泽”,如《释名》曰:“泽,人发恒枯瘁,以此濡泽之。”
  战国时期就有萨满发型。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绺,他们觉得这样的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中国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飞扬跋扈,最霸道,最嚣张。孔子有个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了子路,才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
  春秋战国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和发式亦呈百花齐放之态。当时男性也会戴假发,《庄子·天地》提到有虞氏(舜)用假发遮盖秃头。虽然《庄子》关于舜的内容属传说,但可见当时男子也会使用假发。
  秦汉代梳妆工具已配套成系列
  秦人流行平髻配套头饰。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内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类发式及其装饰日趋讲究。秦人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饰,以顶发向左右平分。此时,与发式相配套的各种妆饰也逐渐流行开来。
  古人,特别是古代爱美的女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丽发型的追求。女士们的发式,秦代就有了望仙九鬟[huán]髻[jì],凌云髻,垂云髻;汉代又有坠马髻,盘桓髻,分髾髻,百合髻;到了风气开放的魏晋,各种各样的假发套成为皇宫贵族乃至小家碧玉的最爱。
  在汉代墓葬之中,常与梳篦伴出的有铜镜、化妆品、香料、刷、镊、削刀,眉笔、笄等物。而刷,同梳篦的关系甚密。《释名·释首饰》曰:“刷,帅发长短皆令上从也。”《文选·嵇康养生论》称:“劲刷理鬓”。注引《通俗》云:“所以理鬓为之刷。”《三才图令·器用·梳帚》谓:“刷与剧,其制相似,俱以骨为体,以毛物其首,剧以掠发,刷以去齿垢,刮以去舌垢,而帚则去梳垢。”
  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天然染发剂,中国第一位使用天然染发剂的人是2100年前的王莽,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奁盒是我国古代妇女放置化妆品的器物,在汉代尤为盛行,分为“母盒”和“子盒”,“母盒”用来盛放“子盒”。不同形状的“子盒”分别用来存放篦子,梳子,黛粉等梳妆用品,圆形“母盒”除了放一枚圆形铜镜外,还将“子盒”悉数收入“腹中”。“母子”名称由此而来。
  “巾帼”是当时的另一类型装饰物,是用假发编制成形似发髻的头套。使用时只需直接将其套在头上即可。现今从广州市郊东汉墓出土陶俑上就能见到“巾帼”。   魏晋南北朝美发技艺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是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的时期。受各种不同文化及习俗相互交融的影响,发式及妆饰多种多样,无奇不有。杂记中曾记录: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晋有缬子髻、坠马髻,流苏髻、蛾眉惊鹄髻、芙蓉髻;宋有飞天髻;梁有回心髻,归真髻;陈有凌云髻,随云髻;北族室韦有叉手髻;北齐有偏髻等。
  东晋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描绘了贵妇梳妆的场面:一贵妇人端坐在带架子的镜前,其身后站立一侍女,一手持发,另一手持梳,正在为贵妇人梳头。她们的前面放置一启开的圆形奁盒,内盛有梳妆用品。这种古奁在晋唐后渐渐演化,除有四个奁盒外,又多了一具形似蜡台的镜架,铜镜插挂在架顶上。
  常州篦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梳篦总称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较密,用来篦去发问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问作首饰。
  南北朝发型趋向高髻发展。南北朝时各民族间频繁接触交往,魏之涵烟髻,反绾髻,百花髻,灵蛇髻;晋之芙蓉髻,缬子髻,流苏髻;南梁之罗光髻、回心髻、郁葱髻、归真髻;陈之凌云髻,随云髻等。这些发髻的具体形状虽不能一一查考,但从河南邓县画像砖、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漆画人物,西安草厂坡出土女俑发式来看,贵族妇女多作十字大髻,一般侍女作丫髻或双鬟髻,总的趋势已向高髻发展。
  南朝出现专门的美发师——栉工。南北朝时代,男女到了成年,要行加冠与及笄之礼,要束发;对罪犯施髡刑,还有仅去须鬓的刑罚,这都需要专门的“栉工”。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说南朝梁的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加上平民百姓也要理发,为平民的私家“栉工”也产生了。
  隋唐代面妆发髻形式日趋多元化
  隋代妇女发髻大多作平顶式,梳时将发分作二至三层,层层堆上,如帽子状,初唐时仍梳这种发式,只是顶部有上耸趋势,大多呈朵云形。其后,发髻渐高,形式日趋丰富,开元年间,流行双环望仙髻,回鹘髻;天宝以后,胡帽渐废,贵妇之中流行假髻,普通妇女则梳两鬓抱面,一髻抛出的“抛家髻”。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灭北周后,始建隋朝。公元589年灭陈后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由此而恢复并发展。隋唐时期妇女对头部的化妆十分重视,发式和发髻式样的变化多种多样,头上插戴簪钗金叶银篦珠玉宝石及鲜花,既承袭前代遗风,又有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
  唐朝假发很流行,《新唐书·五行志》提到杨贵妃平时就喜欢戴假髻,当时称为“义髻”。但亦有人认为杨贵妃所戴的义髻是以其他物料如木头等制造的发饰,并不是假发。
  唐代发饰品种繁多,可分为发钗,簪,步摇簪,梳篦,宝钗等,自魏晋南北朝起,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古墓中的金簪做得颇为考究,通体扁且细长,簪头饰有雕刻的花卉牡丹等植物,花叶分明,灿若朝晖。
  周《簪花仕女图》中梳高髻的唐朝妇女,很可能是加上假发的。中国很早就出现假发,早期是上层社会女性的饰物,用来加在原有的头发上,令头发更浓密,做出较为复杂的发髻。《诗经·鄘风·君子偕老》提到一种假发称“副”,又提到“不屑髢也”。“髢”就是局部假发或发丝编成的假髻。
  五代原始发型固定剂——刨花水
  五代十国延续了唐朝好高髻的风习,常以假发加入自己的头发中梳成发髻,或直接把假发编成假髻然后戴上。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南方科技与北方比较,相对是发展的。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如当时固定发髻是用创花水,簪钗可随插随拔,远比堆满头上的发蜡,粉和纱,易清洗,好卸妆,这样轻松地上妆和卸妆,正是中国爱美人士在原始发型固定剂方面的发明创造。
  辽上京遗址墓壁梳妆侍奉图。辽代男子发式按其契丹族习俗,多梳髡(音昆)发。金代男子则好以辫发为时尚之式,男辫垂肩,女辫盘髻。内蒙古辽上京遗址辽代壁画墓《梳妆侍奉图》,图中人专注于桌上红色木盘内放置的四种梳妆用具。盘内还有一白色粉盒,长柄骨刷和梳子各一把。根据骨刷的形制,这类骨刷并非牙刷,应是梳洗时用于擦拭清水或者发油的工具,即用刷子蘸油轻刷头发而使之平整光亮,并起到固发的作用。即《三才图令》中所说的“剧”。
  故宫宋王诜《绣栊晓镜图》,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
  清人剃头服务已开始附加取耳和刮脸
  元代吴王梳妆用品极其讲究。汉代以后,梳妆用品品种愈来愈多,制作愈来愈讲究,相应地,奁具也愈来愈多样。1964年,苏州张士诚父母合葬墓出土的一件团花纹银奁,堪称典型之作。这件银奁,六瓣葵花式,以阴线刻画的团花有牡丹,芍药、荷花,秋葵、梅花、灵芝等四季花卉。器内盛放银镜,银剪刀,银粉盒,银梳、银篦、银叉,银匕、银柄刷、银水罐、银盘等梳理化妆用品24件,可算得容饰之物。
  明朝人们的思想渐趋保守,发式装饰也渐趋保守。明代美发在总体上保持简朴风格,发式及装饰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由于明代男女梳栉都得用梳子和篦子,所以明代处理头发的清洁卫生叫“篦头”
  明代流行夫妻结发仪式。明代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的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绺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结婚算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要剪一绺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的结合,所以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另外,头发还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结发行为也是—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好期望。   清朝人的发型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清初的理发匠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做生意,理发工手执铁夹(音叉)唤头,沿街叫卖给人理发。剃头挑子的横杆前面上挂着圣旨,下面是一个火炉,火炉上有一个水盆,用来给客人洗头。挑子后面挂着一个箱子,里面装着理发的工具,其中一个抽屉里还装着一根很长的绳子,是遇到不肯理发者时做捆绑送官之用。
  清朝时伴随着理发的还有一项美容服务,就是刮脸,现在的理发店里还有从那时的剃头刀演变而来的刮脸刀。清人石成金把“剃头,取耳,浴身、修脚”当作人生四快事,认为只有让自己身体爽快,才是一种真福。这种思想意识和今天的SPA文化并无两异。
  20世纪中国美发业开始了真正的变革
  1911年广东先废除男子留辫。1911年11月,胡汉民宣布广东脱离清廷统治而隶属中华民国,下令剪发,废除男子留辫。各界人士闻风而动,老人多把头顶刮得光秃秃,青年则理平头,因而头发常需剪理,促使理发档扩展为店铺,理发业渐渐兴盛起来。但女子仍留长发,以梳辫或梳髻来作未婚已婚的标志。
  民国初年流行“前刘海”。民国初年,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艺术逐步渗透,民间的发式及装饰受其影响,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覆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
  1910年代学生式发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男人们纷纷剪去脑后长辫,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学生也剪短了头发,那是一种没有任何修饰的发型,适当的刘海,适当的发度,简单,实际。不管社会上成年妇女的时尚潮流如何更迭,这种学生式发型,此后一直在学生中得以保留。只不过,所谓学生式,适用的年龄范围逐渐递减,以后就被称作了“童花头”或“妹妹头”。
  19世纪20年代中国理发业变革。对于理发业来说,真正的变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电烫、电吹风,电剪这些西洋玩意儿纷纷出现在中国大都市的理发店里,烫发成了时尚。至于发型,有过各种的样式,二十年代初流行发髻,二十年代中后期流行烫发。
  19世纪20年代的休闲美发厅。19世纪20年代,一般的家庭妇女喜欢梳鬈发,早期没有烫发工具时鬈发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当然自己在家是梳不出来的,一定要到理发店里请理发师做。传统的理发店和美发厅的区别在于,理发师不但会给顾客做出满意的发型,还和顾客聊天,头发做好了,心情也松弛了,美发厅也就成了那个时代女人的休闲场所。逢年过节,或有交际应酬,无论是住公馆、石库门,还是住弄堂、小阁楼,女人总会去打理打理头发。
  20世纪30年代崇尚西洋发式妆饰。20世纪30年代,国外妇女的烫发经沿海几个通商口岸传入国内,一时间人们的发式装饰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以一少部分达官贵人为代表追求西方烫发而产生了时髦发式,这一时期中国的美发受到了新的影响,从而也改变了以往民族的传统。
  20世纪30年代发型丰富多彩。20世纪30年代流行剪短发,其趋势是朝着简洁,卫生、方便的方向发展的。受西洋时尚文化影响,各种形形色色的烫发出现了,如“蘑菇装”、“鲍鱼装”,“芙蓉装”,“椰菜花装”、“三级装”等。
  1933年上海流行彩色染发。中国的彩色染发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不过,从大城市流行情况来看,彩色染发于1933年以前就已经流行;在摩登时代的上海,当时就有人将头发染成红色,黄色,棕色,褐色等。
  1938年广州沦陷重创理发业。1938年广州沦陷,理发店停业倒闭不少,由800多家减至200多家继续经营。1944年1月,伪广州当局因电力不足而取缔电发业务,致使一些妇女回复蓄发梳髻。“梳头婆”随之兴起,并多集中在惠福西路一带。
  陈逸飞把《理发师》拍成绝唱。陈逸飞把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理发师》拍成了绝唱,在电影里,女人坐在可以360度旋转的椅子上,对着镜子欣赏自己刚烫好的“蘑菇头”,哪怕坐等半天,也要等到自己喜欢的理发师;帅气兼手艺好的男理发师忙得停不下来,剪、修、吹,梳……完了,还要打照背镜。
  20世纪40年代兴起长波浪的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也许是为了弥补没有刘海的遗憾,长波浪的发型额上的一部分被极度夸张至高耸,因为当时还没有定型水,高耸的头发很容易就疲软、坍塌,人们不惜在头发里面垫上棉花。而彩妆的风格,开始追求翻翘的睫毛,以深色眼影画出幽深的眼眶。
  新中国诞生时的“解放形象”
  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新中国诞生了。解放初期,喜悦,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影响了每一个人,年轻的姑娘编起了辫子,或剪成了短发,男士发型兴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缝发型,这是那时的“解放形象”,新中国的美发史从这里起步……
  20世纪50年代经典的肥皂洗头。20世纪50年代人们都是用碱面来洗头,肥皂洗头,香皂洗头、洗衣粉洗头甚至用皂角捣烂洗头,一块肥皂从头洗到脚,确实经济方便实用。应该说用肥皂洗头会使发质变干,容易脱发。洗脸会造成皮肤pH值变化,容易脱皮。但若洗后冲洗干净,则头发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乌黑发亮。
  20世纪60年代年轻女孩梳辫子。“文革”前,年轻女孩大都梳辫子,在发梢处扎一个小巧的蝴蝶结,有时是用彩色绒线,年龄小又夸张一点的,则用彩色丝带,后来又有透明的彩色塑料绳。剪短发的女孩子不多。
  20世纪60年代劳动女性简便发型。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女性对于时尚与美的认识基本属于淡忘的状态,连最需要装扮的文艺工作者也积极投身于工农革命中,她们在大生产中不再被束缚,充满激情和活力。这一时期女性的造型易于打理,头发造型对于广大女同志来说不再是件繁冗的事情,一场美发变革随之而来……   柯湘式发型属层次修剪直发式。20世纪70年代初,流行柯湘式。柯湘是样板戏《杜鹃山》的女主角,当年风靡一时。她的发型有点类似这几年风行、由沙宣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层次修剪的直发式,长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头顶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饰,用电吹风吹出自然的蓬松感,头发垂直地挂下来。
  20世纪70年代的简易洗发水。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了简易洗发水:像肥皂液一样,蓝的绿的,带点香味,装在塑料瓶里面,到底比肥皂和洗衣粉好多了,没有那么伤头发,洗后还有淡淡的清香,不过用过以后头发仍旧不是特别柔顺。
  20世纪80年代流行洗发膏和护发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洗发膏就比较普遍了。最早的牌子是海鸥牌,有大桶和小桶两种包装,算是当时的高档品牌了。护发素比洗发膏进入人们的生活晚一些,护发素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人们洗发的习惯。与传统的发油和发蜡等相比,护发素没有油腻感,使用后头发会变得柔软滑顺,易于梳理。
  20世纪80年代喷发胶制造头盔发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喷发胶把头发塑造成头盔一般坚硬的样式:爆炸式,万能头和最普及的额发高耸——恰似一卷飞檐,满是不管不顾的勇气。
  1989年广州宝洁合资产洗发水。1989年广州肥皂厂与美国P&G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海飞丝洗发香波,去屑洗发露,以其高品质的形象、新颖的包装与国内前所未有的铺天盖地式的广告攻势,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接着又相继推出了“飘柔”和“潘婷”两大洗发水品牌。
  20世纪90年代发型向多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带动了服饰休闲化的潮流。人们对追求流行变化的兴趣转淡,而更重视可延续的流行,个人风格的建立。化妆与发型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并注重整体风格与个性的统一。
  20世纪90年代美发店护理染烫头发。20世纪90年代世界知名美发品牌进入理发店,引领各类国际美发时尚,让发型的感性理想得以完美体现。多元化的时尚不再为某一种美发潮流所主宰,以往每个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元素,经过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都在我们这个年代以新的秀发姿态重新上演。
  20世纪90年代的富城头+歪马尾。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流行乐,摇滚乐的发展,香港的影视明星成了年轻一代刻意模仿的对象,在发型上尤其是“四大天王”对我们影响很深,到了90年代后期,大街上的美发店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21世纪个性化高品质美发护发时代
  21世纪初,头发护理产品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发质的状况,护发产品层出不穷,让大众的秀发受益匪浅。
  21世纪伊始,烫发花样百出。21世纪伊始,除了洗护产品丰富,连风靡百年的烫头发也是花样百出,绝对让你晕头转向。筷子烫,负离子烫、离子烫,陶瓷烫……
  21世纪评判美女的标准也不再那么整齐划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不惜代价,每个人都可以是美女。洗护产品的深层清洁深层修护,人们已不再满足简单的洗净和柔顺,而是要求由内而外的健康清洁,因此,多效合一的洗护产品开始走进你我的生活。
  未来人类发型千姿百态
  纵观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发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各种发式无不深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千差万别的影响。现代生活中的发式,已不是人类出于劳动,生活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需要,将头发梳理成为合乎各类需要的某种样式。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愿望能够而达到特定的需求效果,体现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审美标准。
  北京美妆博物馆
  北京美妆博物馆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美容化妆品博物馆之一,收藏古今中外的美妆物品上万件,常年举办不同主题的美妆历史文化藏品展示。
  北京美妆博物馆旨在给民众提供了解美容化妆品发展历程的学习园地,给同行和业界建立回顾美容化妆品行业成长的历史长廊,给专家和学者奉献研究美容化妆品发展历史的文物宝库。
  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追求美丽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很多人都尽其所能地将美丽的事业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遗憾的是,至今没人系统地将他们记录在丰碑上。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17日下午,广州会展中心琶洲展馆B馆内,在热闹吵杂的叫卖吆喝声中,第39届广东国际美博会徐徐落下了闭会的帷幕。这个被行业内人士誉为“一座金矿”的美博会此届依然是摊位满租,2600家的参展商,40万人次的参观者,30元每张的门票费、标准不一的展位费、停车费等各项配套费用的收取令其主办方在这个收获的秋季赚得盆满钵满,腰包鼓鼓。  广东国际美博会从1989年开办至今24年,一直以来被行业人
期刊
本土化妆品行业从来不缺惊人之语,比如“破局营销”、“血战红海”、“决胜终端”等。有人谓之营销创新,有人谓之哗众取宠。观点不同见仁见智。进入2013年,同样不缺被热炒的概念和词汇的追逐。例如“品类元年”、“黄金法则”、“专营店2.0时代”等。其中炒得最惹火的要数“以消费者为中心”。似乎只要抢占了这个话题就等于占领了至高无上理论高地。  质疑“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个概念在市场营销舞台上的表现,是源于各类
期刊
很多品牌疯狂地说自己不添加防腐剂,那么有人会问:如果这些化妆品真的不含防腐剂,那是如何保证有效成分不被氧化分解呢?事实是不是真的像这些品牌声称的一样呢?  不含防腐剂是一种“文字游戏”?  很多品牌疯狂地说自己不添加防腐剂,基本上我认为这虽然不抵触世上的任何一种法规,也没有什么安全上的问题(因为这些替代性原料还是有安全实验数据可参考),防腐剂本来就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物质,而是指一群可以发挥防腐作用
期刊
洗发水里面的“硅”是什么  说洗发水里含“硅”,其实并不是指含有硅单质,而是指二甲硅油(Dimethicone)。(二甲)硅油是常温下液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俗名,也称为“矽灵”。随着聚合度的提高,还会有固体的PDMS。无论它们状态如何,所有的PDMS总归是一类物质,有着相同的结构。该结构决定了PDMS是一类“情性”的物质,也就是说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硅油到个人护理
期刊
越来越多的化妆新产品出现在各大美容杂志与电视节目上,宣传中的神奇功效、专柜导购的殷勤介绍以及消费者心中对于守住青春容颜的渴望,这些或多或少的因素让很多人都被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品牌对于产品夸大其词的宣传,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仅仅只是品牌为了盈利而制造出的噱头?关于消费者被蒙在鼓里的那些化妆品迷思,我们必须怀着理性的态度来进行逐一破解,了解这些美丽护肤品背后的真相和谎言。  迷思一:
期刊
全智贤素来有最佳环保女艺人之称,推崇有机环保的生活方式。刚刚完婚的她,不改自然率真的个性,拒绝豪华婚礼,一切从简。此次韩后品牌千万代言迎娶全智贤,而全智贤对于美丽与环保有机生活的坚持,所蕴含对生活的体味及价值认同,是与韩后品牌DNA最好的互动与演绎。  CCR 你的肌肤私底下就这么白皙,有什么保养的秘诀吗?  全智贤:在没有拍戏或演出的日子,我很少上妆,主要就是让肌肤能获得充足的休息,因此防晒与隔
期刊
在西安凯德购物中心的护肤品专区,我们一眼就发现佰草集、Skin Food、LotionSPA这三个品牌比邻而居的集群现象,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其他百货/购物中心都会出现,比如:沈阳茂业百货、北京延庆……而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透过这种现象,其实了解这几个品牌的消费者不难发现这三大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多的相通点和市场走势。  消费趋势:植物护肤已经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护肤选择  化妆品
期刊
从好莱坞的蜜丝佛陀公司辞职回到台湾工作几年以後,我于1974年再次回到美国加州,从事独立的技术顾问工作。那个时候,在加州的健康食品店里,有许多有机食品出售,也出售天然化妆品。当时的加州是美国经济和各方面发展较快的州。  那时我为两家天然化妆品公司作技术顾问,一家是做发用品,另外一家是做护肤品。那时候的天然化妆品大部分只是在形象、包装、香味上给人以“天然”的感觉,而内容物与一般化妆品没什么区别,化妆
期刊
作为一家拥有13种中、外化妆品品牌的河南省级代理商——河南堂之企业服务咨询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19日成功举办了2013年春季订货会,从规模、参会人数、订货金额都达到其历年以来的最高峰。  历经七年的蜕变,河南“堂之”重新定位、重塑准则,在2013年拉开了其二次创业的帷幕。  3月19日,2013河南“堂之”新营销战略峰会在河南省郑州市粤海酒店四楼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为“蓄势·绽放”。河南“堂
期刊
产品功效  馥蕾诗古源修护抗皱精华油是纯精华油和抗衰老复合物的完美融合。千百年来,传统的精华油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肌肤。修道院保存的精华油全由修士人手打造,保持着矜贵的古代传统配方。馥蕾诗古源修护抗皱精华油极致滋润,可抚平细纹,更新肤色,令肌肤焕发青春光彩。  产品成分  *白芒花籽油:不可思议的神奇修复能量,臻选自珍玺白芒花朵,高达53%浓度的白芒花籽油可迅速在肌肤表面形成锁水性薄膜,除了紧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