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问题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根本理念,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实行“问题教学”给历史课程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千篇一律、“教材化”,还是学生对新课程的不适应、问题意识的缺乏都使问题教学现状形势严峻。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以课标为中心,以材料为依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在进行问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案,预习课文;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思考环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课前设疑、课中插疑,课后留疑。最后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
关键词:中学历史 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现在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一点,教师应唤醒学生的灵魂,而不应只是一昧地传授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教学是关注学生内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实行“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现状
(一)实行“问题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教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列尔耐尔、马丘什金等人倡导的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问题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载体,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它产生于人的认知冲突中,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根本理念”,在新课改这一理念的要求下,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单一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要。
(二)“问题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现状
1.“问题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实践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围绕“问题”这一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呈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历史课程带来了活力。
2.“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虽然在部分学校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问题教学现状依然让人担心。首先教师方面,由于过分关注教学的任务与进度,许多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仍囿于教材知识,有的只是对教材中某一个知识点的简单设问,在问题的设计上很容易出现“教材化”倾向,设计的问题缺乏生成性,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方面,走入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突然进行问题教学,学生不免会觉得无所适从。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只需背一背就行,历史学科处于日益边缘化地位。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现状的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采取一些措施,做出一定的改变,构建新型和谐生动活泼有趣求真的历史课堂。下面我将以人民版高中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来分析如何解决历史课堂中问题教学的所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
首先,设计问题要以课标为中心。设置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和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上,首先让他们了解秦汉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背景,然后讓学生思考秦汉这样设置的作用及影响,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问题的设置就会既有深度,又有意义。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选材,难度要适中。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学过了“秦的统一”这一课,初步知道是秦统一了中国及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但高中必修一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秦汉政治的,因此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上,着重强调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的长久的影响。
然后,“问题的设计要以材料为依据,选取材料如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根据材料,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对秦实行郡县制的背景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可以补充课本只介绍郡县制设置情况的不足,同时在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二)问题教学过程前后
首先,在进行问题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学案,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其次,课堂的气氛即“场”很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思考环境。 如在本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引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一书《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中对秦始皇的评价来进行导入创设情境:“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然后提问学生秦始皇是如何统一中国及其统一中国的重大影响,为什么西方人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除了在课前插疑,教师还应在课中插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可引导学生做出总结。最后,为了达到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在历史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践行以下评价理念:首先,要将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分析与提示至关重要,应该贯穿于它的全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以课标为中心,以材料为依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在进行问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案,预习课文;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思考环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课前设疑、课中插疑,课后留疑。最后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总之,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教学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它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呈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它改变的是教和学的方式,追求的是课堂效率和课堂活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 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现在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一点,教师应唤醒学生的灵魂,而不应只是一昧地传授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教学是关注学生内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实行“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现状
(一)实行“问题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教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列尔耐尔、马丘什金等人倡导的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问题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载体,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它产生于人的认知冲突中,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根本理念”,在新课改这一理念的要求下,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单一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要。
(二)“问题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现状
1.“问题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实践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围绕“问题”这一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呈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历史课程带来了活力。
2.“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虽然在部分学校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问题教学现状依然让人担心。首先教师方面,由于过分关注教学的任务与进度,许多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仍囿于教材知识,有的只是对教材中某一个知识点的简单设问,在问题的设计上很容易出现“教材化”倾向,设计的问题缺乏生成性,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方面,走入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突然进行问题教学,学生不免会觉得无所适从。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只需背一背就行,历史学科处于日益边缘化地位。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现状的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采取一些措施,做出一定的改变,构建新型和谐生动活泼有趣求真的历史课堂。下面我将以人民版高中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来分析如何解决历史课堂中问题教学的所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
首先,设计问题要以课标为中心。设置问题的重点应该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和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上,首先让他们了解秦汉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背景,然后讓学生思考秦汉这样设置的作用及影响,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问题的设置就会既有深度,又有意义。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选材,难度要适中。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学过了“秦的统一”这一课,初步知道是秦统一了中国及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但高中必修一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秦汉政治的,因此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上,着重强调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的长久的影响。
然后,“问题的设计要以材料为依据,选取材料如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根据材料,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对秦实行郡县制的背景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可以补充课本只介绍郡县制设置情况的不足,同时在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二)问题教学过程前后
首先,在进行问题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学案,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其次,课堂的气氛即“场”很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思考环境。 如在本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引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一书《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中对秦始皇的评价来进行导入创设情境:“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然后提问学生秦始皇是如何统一中国及其统一中国的重大影响,为什么西方人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除了在课前插疑,教师还应在课中插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可引导学生做出总结。最后,为了达到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在历史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践行以下评价理念:首先,要将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分析与提示至关重要,应该贯穿于它的全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以课标为中心,以材料为依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在进行问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案,预习课文;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思考环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课前设疑、课中插疑,课后留疑。最后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总之,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教学并不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它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呈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它改变的是教和学的方式,追求的是课堂效率和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