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女两代,合作十载,小处着眼,八十一篇千字妙文,八十一幅谐谑插画。
打破固有印象,从细缝中撬开日本文化的冰山一角。
说“佛门清净地”,你可知日本和尚“花”到了饮酒食肉还结婚?都说日本人彬彬有礼,你可明白“有礼”背后的真实原因?都说日本人感情内敛,你可发现日本人从来不说“我爱你”?都说日本A片世界闻名,可年轻一代日本人面对异性为何普遍“性致索然”?……
作者马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供职于《中国教育报》、新华社。1986年留学日本,之后任教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至今。滞日已三十余年。
马挺笔下的日本表现为“日常性”,无论一种行为方式,抑或一个语词、一种说法,都是活在当下或以往的一种现象,他只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特征和形态,并不加以褒贬,亦不带价值判断,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诚恳的素养。有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中国经验或知识背景,衬托一下日本的某些现象,读者则心领神会,中日之间的差异和差别瞬间了然于胸。他的这些千字文章,短小精致,严谨而不失趣味,严肃而略显活泼,读来很是轻松。
学生时代的马挺就有一种对专业精神的强烈诉求。有一次北京站广场凌晨发生了爆炸案,住在附近的马挺迅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据说比新华社记者到的还早。上课前,墙报栏里已经贴出了他写的配有新闻照片的现场报道。马挺读大学时,《读书》是大学生中最流行的刊物之一,其中有陈原先生谈社会语言现象的一个栏目,好像叫“在語词的密林里”,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一些语词和语言习惯的变迁,很有意思。《马话日本》中,马挺似乎是得了陈原先生的真传。当然,他既非陈原先生的受业弟子,亦非私淑弟子,然而,二者在处理社会文化问题上,确有一脉相承之处,即都从语词与社会的关联入手,同时兼顾人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可谓深得文化三昧。何谓文化,有人或许以为,只有写成文字,印成书,才是文化。人们习惯把读了几本书的人称作“文化人”,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文化有更广泛的涵义。书中第一篇,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习惯以爱来表达夫妇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有需要说“爱”的时候,只说“喜欢”。“求爱”也不用在男女之间,而只用在动物之间,男女则用“交际”。如果有人要跟你“交际”,就是向你求爱了。由此,作者说到一个习俗,下雨时,男士最好不要轻易邀请女士同用一把伞。
在马挺书中,日本人的称呼也很有意思。比如“先生”是不能随便叫的,如果不是教师、医生、律师,叫人“先生”则涉嫌骂人“肮脏政客”。这种心理倒有点像我们这里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专家。还有一篇说到日本人把学习称作“勉强”,在日本当老师,要学会“勉强”学生学习。意思是说,学生本没有学习的愿望,老师不得不强迫学生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其实,细想起来,以“勉强”为学习,也许正吻合了古人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意思。古人认为,一个人,先是不知不能,可一旦有了知和能的愿望,就应当“勉强”。所以,董仲舒说:“勉强学问,则博闻见而知益明;勉强行道,则行日起而有功也。”
打破固有印象,从细缝中撬开日本文化的冰山一角。
说“佛门清净地”,你可知日本和尚“花”到了饮酒食肉还结婚?都说日本人彬彬有礼,你可明白“有礼”背后的真实原因?都说日本人感情内敛,你可发现日本人从来不说“我爱你”?都说日本A片世界闻名,可年轻一代日本人面对异性为何普遍“性致索然”?……
作者马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供职于《中国教育报》、新华社。1986年留学日本,之后任教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至今。滞日已三十余年。
马挺笔下的日本表现为“日常性”,无论一种行为方式,抑或一个语词、一种说法,都是活在当下或以往的一种现象,他只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特征和形态,并不加以褒贬,亦不带价值判断,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诚恳的素养。有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中国经验或知识背景,衬托一下日本的某些现象,读者则心领神会,中日之间的差异和差别瞬间了然于胸。他的这些千字文章,短小精致,严谨而不失趣味,严肃而略显活泼,读来很是轻松。
学生时代的马挺就有一种对专业精神的强烈诉求。有一次北京站广场凌晨发生了爆炸案,住在附近的马挺迅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据说比新华社记者到的还早。上课前,墙报栏里已经贴出了他写的配有新闻照片的现场报道。马挺读大学时,《读书》是大学生中最流行的刊物之一,其中有陈原先生谈社会语言现象的一个栏目,好像叫“在語词的密林里”,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一些语词和语言习惯的变迁,很有意思。《马话日本》中,马挺似乎是得了陈原先生的真传。当然,他既非陈原先生的受业弟子,亦非私淑弟子,然而,二者在处理社会文化问题上,确有一脉相承之处,即都从语词与社会的关联入手,同时兼顾人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可谓深得文化三昧。何谓文化,有人或许以为,只有写成文字,印成书,才是文化。人们习惯把读了几本书的人称作“文化人”,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文化有更广泛的涵义。书中第一篇,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习惯以爱来表达夫妇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有需要说“爱”的时候,只说“喜欢”。“求爱”也不用在男女之间,而只用在动物之间,男女则用“交际”。如果有人要跟你“交际”,就是向你求爱了。由此,作者说到一个习俗,下雨时,男士最好不要轻易邀请女士同用一把伞。
在马挺书中,日本人的称呼也很有意思。比如“先生”是不能随便叫的,如果不是教师、医生、律师,叫人“先生”则涉嫌骂人“肮脏政客”。这种心理倒有点像我们这里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专家。还有一篇说到日本人把学习称作“勉强”,在日本当老师,要学会“勉强”学生学习。意思是说,学生本没有学习的愿望,老师不得不强迫学生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其实,细想起来,以“勉强”为学习,也许正吻合了古人使用这个词语时的意思。古人认为,一个人,先是不知不能,可一旦有了知和能的愿望,就应当“勉强”。所以,董仲舒说:“勉强学问,则博闻见而知益明;勉强行道,则行日起而有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