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进而去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新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新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创新思维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古人曾这样解释学问:有学有问才构成学问。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对教材已有观点,思想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如:《金色的细雨》一课中,“铁路需要枕木,房屋需要梁柁”一句。有学生提出:现在建房不在需要大量木材,钢筋水泥可代替,这句话好像有点不妥当。另一句:“我和弟弟好像突然长大,紧握油锯,伴着风雪在林间高歌。”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就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质疑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
二、挖掘创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克服思维僵硬,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如:我在教完《松鼠的尾巴》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松鼠尾巴的功能,写一写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拓思路,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有的学生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的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幅插图,同一题目的作文,都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合教材、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五、利用素材、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阅读课文《地球清洁师》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如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了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
总结,我相信,只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一定会得到发展的。关于创新思维的阐述是较为粗浅,笼统的。许多总是涉及不深,有的尚未涉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探索,尝试的。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创新思想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2]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3]陈黎明.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疑问。古人曾这样解释学问:有学有问才构成学问。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对教材已有观点,思想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如:《金色的细雨》一课中,“铁路需要枕木,房屋需要梁柁”一句。有学生提出:现在建房不在需要大量木材,钢筋水泥可代替,这句话好像有点不妥当。另一句:“我和弟弟好像突然长大,紧握油锯,伴着风雪在林间高歌。”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就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质疑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
二、挖掘创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克服思维僵硬,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如:我在教完《松鼠的尾巴》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松鼠尾巴的功能,写一写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拓思路,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有的学生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的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幅插图,同一题目的作文,都可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想法。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合教材、丰富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五、利用素材、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拓,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阅读课文《地球清洁师》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动植物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如此,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讲出了不少具有新功能的水上飞机。
总结,我相信,只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一定会得到发展的。关于创新思维的阐述是较为粗浅,笼统的。许多总是涉及不深,有的尚未涉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每一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探索,尝试的。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一个创新思想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否则,至多只是培养兴趣而已,甚至可能养成不好的思维习惯,影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2]黄丽芳.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3]陈黎明.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