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起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 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加强作业的改革,才能实现“减负增效”,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该力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 可见,如何按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如:在教学“认钟表”这节课时我先以猜谜语的方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然后比一比谁的小眼睛最厉害!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孩子们发现钟面上有数字(1~12),有比较长的针(分针),有较短的针(时针),孩子们愉快地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来当小小修钟匠,钟面上缺少什么请小朋友们帮忙修补好……孩子兴趣很高,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 如:孩子们在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后,我布置他们回家做一个蒜头发芽的实验,先观察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的意义和乐趣. 为了让实验发挥它的应有的功能,我从审题入手,讲清实验方法以及测量蒜叶的方法(事先准备好的蒜头和已发芽的蒜头,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明确要求(每名学生都要进行实验,比比谁测量、记录最认真,看谁收获最多),我还通过家校通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其参与其中. 学习《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思考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让学生具有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的自由.我常设计一些分层次的作业,引领学生拾级而上,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发展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比较数的大小》后,安排了一个摸牌游戏:分男、女生两组,每组每次推选一名代表上来摸牌,在0~9(花色牌当作0)中任意摸一张摆在数位表中的百位(或十位、个位)上,最后比谁摆出的三位数大. 第一轮我要求摸出的第一张牌摆在百位上,让孩子们体会百位上的数比比大小即决定了摆出的三位数的大小;第二、三轮让孩子们任意摆,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提问组织全体学生思考:摸到的牌是1(比较小),应该摆在哪位上?摸到的牌如果是9(比较大),应该摆在哪位上?下面摸到什么牌才能赢……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
“个性化”问题适合所有学习个体,能让每名学生都有所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 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设计如下练习:(1)下面十个百分数,你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请大声朗读:1%,15%,50%,100%,95%,0.5%,7.5%,123.7%,140%,300%. (2)读后,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觉得题中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0.5%最小,300%最大,50%一半,100%是1,95%最接近1;1%和0.5%,15%和7.5%,100%和50%它们倍数相同,都是两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小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还可以等于100……接着引导启发学生: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或大于100,小于100,等于100呢?通过讨论明白由于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标准始终是100,而与它比较的量可能是这样的0.5份、1份、123.7份……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在作业设计时,要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用得最多?为什么?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袋食盐、一台电视机……再比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一周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垃圾的建议书.
实践证明,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用好数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该力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 可见,如何按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如:在教学“认钟表”这节课时我先以猜谜语的方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然后比一比谁的小眼睛最厉害!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孩子们发现钟面上有数字(1~12),有比较长的针(分针),有较短的针(时针),孩子们愉快地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来当小小修钟匠,钟面上缺少什么请小朋友们帮忙修补好……孩子兴趣很高,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 如:孩子们在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后,我布置他们回家做一个蒜头发芽的实验,先观察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的意义和乐趣. 为了让实验发挥它的应有的功能,我从审题入手,讲清实验方法以及测量蒜叶的方法(事先准备好的蒜头和已发芽的蒜头,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明确要求(每名学生都要进行实验,比比谁测量、记录最认真,看谁收获最多),我还通过家校通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其参与其中. 学习《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思考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 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让学生具有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的自由.我常设计一些分层次的作业,引领学生拾级而上,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发展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比较数的大小》后,安排了一个摸牌游戏:分男、女生两组,每组每次推选一名代表上来摸牌,在0~9(花色牌当作0)中任意摸一张摆在数位表中的百位(或十位、个位)上,最后比谁摆出的三位数大. 第一轮我要求摸出的第一张牌摆在百位上,让孩子们体会百位上的数比比大小即决定了摆出的三位数的大小;第二、三轮让孩子们任意摆,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提问组织全体学生思考:摸到的牌是1(比较小),应该摆在哪位上?摸到的牌如果是9(比较大),应该摆在哪位上?下面摸到什么牌才能赢……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
“个性化”问题适合所有学习个体,能让每名学生都有所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力. 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设计如下练习:(1)下面十个百分数,你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请大声朗读:1%,15%,50%,100%,95%,0.5%,7.5%,123.7%,140%,300%. (2)读后,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觉得题中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0.5%最小,300%最大,50%一半,100%是1,95%最接近1;1%和0.5%,15%和7.5%,100%和50%它们倍数相同,都是两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小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还可以等于100……接着引导启发学生: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或大于100,小于100,等于100呢?通过讨论明白由于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标准始终是100,而与它比较的量可能是这样的0.5份、1份、123.7份……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在作业设计时,要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用得最多?为什么?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袋食盐、一台电视机……再比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一周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垃圾的建议书.
实践证明,把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用好数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