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招聘单位对其需求也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选择更值得高校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数据调查,呈现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理想职业特点和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特点,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真正的职业需求,最后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职业选择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同时也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整体质量的下降、招聘单位需求的变化等,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成功的职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职业需求,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高校并不真正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需求特点,对其的职业指导不甚理想,一方面,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职业期望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且多数人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也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硕士研究生对于求职感到迷茫,对于求职时出现的困境不知所措,高校对于他们的求职帮助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文“职业需求”概念。传统心理学领域中的需求概念都不同程度的认可“需求是一种缺失状态”的观点,这成为“需求”概念的共识。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关注的侧重点在于硕士研究生的求职困难,这里我们将继承这一观点,而更突出需求在求职领域的表现。
因此,本文将职业需求定义为: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制约条件的影响,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所不能够实现或很难实现的那部分理想需要,意即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二、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广泛文献调研和实地访谈编制《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构如下:
硕士研究生理想职业特点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工作保健”、“工作价值”、“单位形象”。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特质因素”、“外部支持因素”、“单位优势因素”、“家庭限制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每道题目采用1~5评分,1表示重要程度低,随着数字增加重要程度加强,5表示程度最高。
2 研究对象。抽取北京市某两所财经类高校07、08、Dg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其中男生55人,女生137人,07级研究生144人,08级和09级研究生共48人,专业涉及金融、国贸,经济、财政、会计、统计、人口学、企业管理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理想职业重要特点。由数据得出,广受硕士研究生青睐的理想职业特点有:与自己的兴趣符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能够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机会、能够得到平等的晋升机会、单位发展前景较好和同事之问关系融洽。这些题目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并且表明“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在理想职业特点中重要程度较高。据此,硕士研究生选择职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和优越的外部条件支持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凤凰网2009年6月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发展机会最重要,排在第三至六位的因素分别是专业对口、行业前景、单位地域、单位性质。可见,对于“专业对口”这一择业因素,财经类研究生并不看重,分数仅为3.4g,这说明由于财经类专业技术性不强,求职者专业素质具有趋同性,导致财经类工作对求职者要求更高,使得硕士研究生较难找到与本专业符合的工作,所以渐渐产生了跨专业领域求职的观念。数据中还反映出这样几个问题: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实际职业兴趣存在一定差距:单位性质与知名度并不能增加硕士研究生的事业成就感:硕士研究生并不过多追求工作的挑战性。由此推断,第一,财经类高校在专业培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研究生更注重实际工作内容,对单位性质、知名度等外在硬件因素关注不多,思想更踏实、心态更积极;第三,较长的学习经历使得硕士研究生更加务实,成本意识保守,不愿花费过多成本去追求挑战,更希望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改进。(2)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由数据得出,个人专业技能、个人性格和兴趣个人交际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等方面是影响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为4.39;学习成绩得分最低,仅为2.95,实践经验、个人的社会关系对研究生求职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据此,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个人特质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是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因素会对“个人发展”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定的职业需求。统计数据还从侧面反映了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已不再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看重的因素,其倾向于看重硕士研究生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实践经验等:另外,“家庭限制因素”在研究生求职时并没有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出了当今硕士研究生自我独立意识较强,注重主观感受。(3)其他问题。其他问题调查部分涉及就业指导、求职前景、求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由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仅有11.9%的被试者对学校给予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满意:有35.7%的被试者对当前宏观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而有44.1%的被试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持乐观态度:有69.5%的研究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有超过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经历很重要:仅有不超过半数的被试者认为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具有更大的求职优势。据此分折:由于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较严重,使得硕士研究生对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经历非常重视。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高,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完善,这导致了他们的求职优势不明显,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消极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求职前景不容乐观。(4)职业需求群体差异。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单位形象”与性别的相关系数较高,即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单位形象”的理想职业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如表1显示,在“单位形象”方面,女生的平均分数都明显高于男生。其中,女生较之男生更看重单位性质和单位知名度,说明女生较注重工作起点的高低,希望在一定的优势条件下开始新的工作,风险意识较高。
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发现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的某些题目中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2显示,在“家人的期望”和“家庭经济情况”题目中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家庭依赖感较强,较之男 生在求职时更多地考虑家庭因素。在“所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支持”题目中,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需要在求职时得到学校的就业支持,反映了男生在招聘单位的招聘需求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因此找工作的难度比女生低,对学校的提供的就业支持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不同年龄硕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工作价值”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较高,为-1.80。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工作价值的平均值如表3显示:
由表3可以看出,21岁~24岁群体对于“工作本身具有乐趣”和“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比较重视,平均分高于25-29岁群体。25-29岁群体基本上是由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组成的,他们对于工作价值的注重程度会因为缺少活力以及现实的消极因素而降低;21岁~24岁群体主要是由非硕士毕业生组成,他们还处在非求职阶段,看待工作本身的态度乐观积极,求职压力较小,对现实认识模糊。
4 结论。(1)硕士研究生十分注重“个人发展”、“人际支持”,而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个人特质因素”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其次是“个人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理想职业特点中,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点在于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工作的匹配、事业上的成就感,这些会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限制,同时,还有一个职业需求点在于同事之间良好的支持合作,这会受到个人交际能力的限制。(2)硕士研究生普遍将“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作为影响其求职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对于工作的休闲性和薪酬的合理竞争性比较重视,也就是说工作所带来的附加值很受青睐,因此会产生这样一个职业需求点 工作的乐趣和工作的合理回报。这也是现代硕士研究生寻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表现。(3)“个人优势因素”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实践经验”和“个人专业技能”会对其求职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单位形象”的要求产生差距,一些硕士研究生对单位性质和知名度的追求会受到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影响,招聘的主动权在于单位,所以对于一些硕士研究生来说,往往会产生一种被动的职业需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和知名度高的单位。(4)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对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她们较之男硕士研究生更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因此女硕士独特的职业需求点是:工作的高稳定性。
三、政策建议
1 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课程除了设置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外,应该多借鉴国外优秀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增加选修课,加大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室外教学活动等,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多进行导师课汇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在重视学术科研培养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多组织与联谊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
2 增加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建议财经类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招聘行业的需求,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历,使其具有更大的求职竞争力。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实习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学生实习:与优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既让用人单位及早选拔合适的人才,也能让研究生及早接触到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 帮助硕士研究生准确设定职业目标、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建议财经类高校充分发挥心理学优势,对硕士研究生施以心理辅导以及必耍的心理测评,如成立心理测评和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学专家帮助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在求职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另外,培养创业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增加一些创业知识、鼓励创业政策等内容,同时与校友建立密切的关系网,积极提供创业帮助,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尼卡-M维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职业选择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同时也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整体质量的下降、招聘单位需求的变化等,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成功的职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职业需求,在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高校并不真正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需求特点,对其的职业指导不甚理想,一方面,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职业期望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且多数人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也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硕士研究生对于求职感到迷茫,对于求职时出现的困境不知所措,高校对于他们的求职帮助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文“职业需求”概念。传统心理学领域中的需求概念都不同程度的认可“需求是一种缺失状态”的观点,这成为“需求”概念的共识。由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关注的侧重点在于硕士研究生的求职困难,这里我们将继承这一观点,而更突出需求在求职领域的表现。
因此,本文将职业需求定义为: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制约条件的影响,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所不能够实现或很难实现的那部分理想需要,意即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二、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广泛文献调研和实地访谈编制《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构如下:
硕士研究生理想职业特点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工作保健”、“工作价值”、“单位形象”。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各题目划分为如下类别:“个人特质因素”、“外部支持因素”、“单位优势因素”、“家庭限制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每道题目采用1~5评分,1表示重要程度低,随着数字增加重要程度加强,5表示程度最高。
2 研究对象。抽取北京市某两所财经类高校07、08、Dg级硕士研究生作为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其中男生55人,女生137人,07级研究生144人,08级和09级研究生共48人,专业涉及金融、国贸,经济、财政、会计、统计、人口学、企业管理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理想职业重要特点。由数据得出,广受硕士研究生青睐的理想职业特点有:与自己的兴趣符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能够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机会、能够得到平等的晋升机会、单位发展前景较好和同事之问关系融洽。这些题目的得分都在4分以上,并且表明“个人发展”、“人际支持”在理想职业特点中重要程度较高。据此,硕士研究生选择职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和优越的外部条件支持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凤凰网2009年6月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发展机会最重要,排在第三至六位的因素分别是专业对口、行业前景、单位地域、单位性质。可见,对于“专业对口”这一择业因素,财经类研究生并不看重,分数仅为3.4g,这说明由于财经类专业技术性不强,求职者专业素质具有趋同性,导致财经类工作对求职者要求更高,使得硕士研究生较难找到与本专业符合的工作,所以渐渐产生了跨专业领域求职的观念。数据中还反映出这样几个问题: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实际职业兴趣存在一定差距:单位性质与知名度并不能增加硕士研究生的事业成就感:硕士研究生并不过多追求工作的挑战性。由此推断,第一,财经类高校在专业培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研究生更注重实际工作内容,对单位性质、知名度等外在硬件因素关注不多,思想更踏实、心态更积极;第三,较长的学习经历使得硕士研究生更加务实,成本意识保守,不愿花费过多成本去追求挑战,更希望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改进。(2)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由数据得出,个人专业技能、个人性格和兴趣个人交际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等方面是影响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为4.39;学习成绩得分最低,仅为2.95,实践经验、个人的社会关系对研究生求职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据此,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个人特质因素”、“个人优势因素”是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因素会对“个人发展”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定的职业需求。统计数据还从侧面反映了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已不再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看重的因素,其倾向于看重硕士研究生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实践经验等:另外,“家庭限制因素”在研究生求职时并没有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出了当今硕士研究生自我独立意识较强,注重主观感受。(3)其他问题。其他问题调查部分涉及就业指导、求职前景、求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由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仅有11.9%的被试者对学校给予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满意:有35.7%的被试者对当前宏观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而有44.1%的被试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持乐观态度:有69.5%的研究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有超过7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经历很重要:仅有不超过半数的被试者认为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具有更大的求职优势。据此分折:由于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较严重,使得硕士研究生对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经历非常重视。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高,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完善,这导致了他们的求职优势不明显,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消极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求职前景不容乐观。(4)职业需求群体差异。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单位形象”与性别的相关系数较高,即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单位形象”的理想职业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如表1显示,在“单位形象”方面,女生的平均分数都明显高于男生。其中,女生较之男生更看重单位性质和单位知名度,说明女生较注重工作起点的高低,希望在一定的优势条件下开始新的工作,风险意识较高。
通过对不同性别研究生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发现男、女硕士研究生在“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的某些题目中存在明显差异。
如表2显示,在“家人的期望”和“家庭经济情况”题目中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家庭依赖感较强,较之男 生在求职时更多地考虑家庭因素。在“所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支持”题目中,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需要在求职时得到学校的就业支持,反映了男生在招聘单位的招聘需求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因此找工作的难度比女生低,对学校的提供的就业支持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不同年龄硕士研究生在理想职业特点各类别的差异比较,发现“工作价值”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较高,为-1.80。不同年龄段对应的工作价值的平均值如表3显示:
由表3可以看出,21岁~24岁群体对于“工作本身具有乐趣”和“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比较重视,平均分高于25-29岁群体。25-29岁群体基本上是由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组成的,他们对于工作价值的注重程度会因为缺少活力以及现实的消极因素而降低;21岁~24岁群体主要是由非硕士毕业生组成,他们还处在非求职阶段,看待工作本身的态度乐观积极,求职压力较小,对现实认识模糊。
4 结论。(1)硕士研究生十分注重“个人发展”、“人际支持”,而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个人特质因素”中,“个人综合素质”得分最高,其次是“个人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理想职业特点中,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点在于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工作的匹配、事业上的成就感,这些会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限制,同时,还有一个职业需求点在于同事之间良好的支持合作,这会受到个人交际能力的限制。(2)硕士研究生普遍将“用人单位提供的各方面待遇”作为影响其求职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对于工作的休闲性和薪酬的合理竞争性比较重视,也就是说工作所带来的附加值很受青睐,因此会产生这样一个职业需求点 工作的乐趣和工作的合理回报。这也是现代硕士研究生寻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表现。(3)“个人优势因素”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硕士研究生普遍认为“实践经验”和“个人专业技能”会对其求职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单位形象”的要求产生差距,一些硕士研究生对单位性质和知名度的追求会受到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影响,招聘的主动权在于单位,所以对于一些硕士研究生来说,往往会产生一种被动的职业需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和知名度高的单位。(4)家庭限制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对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她们较之男硕士研究生更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因此女硕士独特的职业需求点是:工作的高稳定性。
三、政策建议
1 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课程除了设置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外,应该多借鉴国外优秀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增加选修课,加大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室外教学活动等,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多进行导师课汇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在重视学术科研培养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多组织与联谊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
2 增加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建议财经类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招聘行业的需求,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历,使其具有更大的求职竞争力。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实习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学生实习:与优秀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既让用人单位及早选拔合适的人才,也能让研究生及早接触到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 帮助硕士研究生准确设定职业目标、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建议财经类高校充分发挥心理学优势,对硕士研究生施以心理辅导以及必耍的心理测评,如成立心理测评和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学专家帮助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其在求职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另外,培养创业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增加一些创业知识、鼓励创业政策等内容,同时与校友建立密切的关系网,积极提供创业帮助,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尼卡-M维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