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一)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二)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会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完整。还应当积极地去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人格,让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热爱生活、情感淳朴;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二)全社会参与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
第一,家庭参与。提倡家庭和睦、互爱互助,以文明、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是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有许多心理冲突和挫折是来自家庭,家庭中的不和谐,对心理青少年健康的损害是很大的。相反,夫妻恩爱和睦,父母子女相互信赖,孩子即使在外面受到打击,在家里也能得到安慰、支持和鼓励。这种家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平衡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社会支持。青少年能得到同学、朋友、学校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能得到心理专业人员或心理医生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挫折式教育使青少年更容易适应社会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使青少年更加容易适应社会。首先,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同时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青少年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第一,帮助青少年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帮助青少年扩大社交范围,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指导青少年多渠道交往,利用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指导青少年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待人。
(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施行适应性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吸收青少年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会使青少年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1)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针对目前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团伙犯罪猖獗现状,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要及时发现犯罪动向和苗头,对违法犯罪严重的青少年该劳教的劳教、该判刑的判刑,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打促防,使即将走向犯罪的青少年悬崖勒马,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2)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坚决清除淫秽物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对制作、贩卖淫书淫画、播放黄色录相、利用网吧搞色情传播的业主,要坚决给予打击。要重视尽最大努力铲除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让青少年看到美好、进步的现实。各级团委、妇联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辨别是非能力。
(3)积极构建教育、挽救的社会网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综合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列为议事日程,明确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对失业、退学、失足青少年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法制教育,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对辖区内有劣迹和问题青少年,要设立档案卡、专人专门教育,并密切注视他们的动向。要从生活、工作上关心、爱护失足青少年,配合劳教部门巩固帮教成果。
(4)提倡、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严教、善教的家教,还需有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强的好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条件。
(5)抓好学校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学校教育不当是青少年走向团伙犯罪的重要外部条件。学校要把法制、理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普遍开设法制课的同时,要采取法制、理想、道德教育演讲会、报告会,组织学生旁听公审以及抓住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打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学生抓起的良性局面。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一)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二)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会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智力正常、人格完整。还应当积极地去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人格,让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热爱生活、情感淳朴;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
(二)全社会参与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
第一,家庭参与。提倡家庭和睦、互爱互助,以文明、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是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有许多心理冲突和挫折是来自家庭,家庭中的不和谐,对心理青少年健康的损害是很大的。相反,夫妻恩爱和睦,父母子女相互信赖,孩子即使在外面受到打击,在家里也能得到安慰、支持和鼓励。这种家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平衡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社会支持。青少年能得到同学、朋友、学校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能得到心理专业人员或心理医生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挫折式教育使青少年更容易适应社会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使青少年更加容易适应社会。首先,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同时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帮助青少年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第一,帮助青少年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帮助青少年扩大社交范围,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指导青少年多渠道交往,利用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第四,指导青少年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待人。
(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施行适应性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协作意识,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吸收青少年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和活动。会使青少年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1)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针对目前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团伙犯罪猖獗现状,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要及时发现犯罪动向和苗头,对违法犯罪严重的青少年该劳教的劳教、该判刑的判刑,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打促防,使即将走向犯罪的青少年悬崖勒马,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2)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坚决清除淫秽物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对制作、贩卖淫书淫画、播放黄色录相、利用网吧搞色情传播的业主,要坚决给予打击。要重视尽最大努力铲除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让青少年看到美好、进步的现实。各级团委、妇联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辨别是非能力。
(3)积极构建教育、挽救的社会网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综合治理青少年团伙犯罪列为议事日程,明确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对失业、退学、失足青少年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法制教育,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对辖区内有劣迹和问题青少年,要设立档案卡、专人专门教育,并密切注视他们的动向。要从生活、工作上关心、爱护失足青少年,配合劳教部门巩固帮教成果。
(4)提倡、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严教、善教的家教,还需有文化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强的好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消除子女的犯罪的因素和条件。
(5)抓好学校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学校教育不当是青少年走向团伙犯罪的重要外部条件。学校要把法制、理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普遍开设法制课的同时,要采取法制、理想、道德教育演讲会、报告会,组织学生旁听公审以及抓住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打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学生抓起的良性局面。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