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管理,特別是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班主任生怕学生因为年龄小不懂得怎样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便像鸡妈妈一样时时刻刻地看护着他们,大事小事,事事包办。结果班主任天天忙得团团转,学生们一旦没有了老师的看护便不知怎么办,早读不像样,扫地不干净,出操不整齐……养成教育对于低年级的班主任来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点滴入手 行为引导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09-01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他们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久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班主任如何能在低年级中让养成教育卓有成效呢?
1 从点滴入手,规范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不争吵、骂人、打架;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如果采用生硬的说教,对于低年级学生很难接受,效果也不理想。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很差,常常上课铃声响过许久,学生们还是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如果只是硬性的要求学生们上课铃响后坐端正,对于这些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有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课堂三字经”引入课堂,因为简单易学,孩子们个个都背得滚瓜烂熟。上课铃声响起,不用老师再说:“同学们请安静,准备好课前用品!”而是小干部带头背三字经,当“铃声响,进课堂,不推搡,快坐好”的声音一起,孩子们就会一边背,一边检查自己的是否坐好,那些喜欢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也会自觉的边背边坐好,准备上课。我们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特点,利用班会课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改编成易记易懂的顺口溜,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课间里哪些事该怎样做,哪些事不能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重行为引导,引领养成教育
“棚”如果没有攀爬的“藤儿”,那只是一个木材堆砌的空架子,失去了其引领和支撑的作用,而班级的“棚”文化缺少了主人翁的凝聚力,那它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从一入学开始就把老师树为“榜样”。作为班主任,你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要求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件事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如,教室里偶而出现纸屑,及时弯腰捡起来,班级卫生工作学生不会做,就一样一样地为他们做示范:怎样扫地、拖地、擦桌子、拖把怎么冲、抹布怎么洗,先让学生在边上看,然后手把手教,直到全部学生学会为止。
和学生在一起老师就是“样板”,就是说服力。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
3 建评价机制,促进养成教育
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更有利于快速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班级纪律、卫生评比表,利用小标志激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扬,树立集体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自己挨老师批评还要受同学的指责,因而就会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为自己为集体争荣誉。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多元化评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保持饱满的热情,这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最现实的引导与促进。
“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班主任,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3).
[2]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
关键词:点滴入手 行为引导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09-01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他们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久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班主任如何能在低年级中让养成教育卓有成效呢?
1 从点滴入手,规范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不争吵、骂人、打架;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如果采用生硬的说教,对于低年级学生很难接受,效果也不理想。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很差,常常上课铃声响过许久,学生们还是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如果只是硬性的要求学生们上课铃响后坐端正,对于这些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有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课堂三字经”引入课堂,因为简单易学,孩子们个个都背得滚瓜烂熟。上课铃声响起,不用老师再说:“同学们请安静,准备好课前用品!”而是小干部带头背三字经,当“铃声响,进课堂,不推搡,快坐好”的声音一起,孩子们就会一边背,一边检查自己的是否坐好,那些喜欢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也会自觉的边背边坐好,准备上课。我们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特点,利用班会课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改编成易记易懂的顺口溜,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课间里哪些事该怎样做,哪些事不能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重行为引导,引领养成教育
“棚”如果没有攀爬的“藤儿”,那只是一个木材堆砌的空架子,失去了其引领和支撑的作用,而班级的“棚”文化缺少了主人翁的凝聚力,那它就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从一入学开始就把老师树为“榜样”。作为班主任,你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要求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件事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如,教室里偶而出现纸屑,及时弯腰捡起来,班级卫生工作学生不会做,就一样一样地为他们做示范:怎样扫地、拖地、擦桌子、拖把怎么冲、抹布怎么洗,先让学生在边上看,然后手把手教,直到全部学生学会为止。
和学生在一起老师就是“样板”,就是说服力。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
3 建评价机制,促进养成教育
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更有利于快速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班级纪律、卫生评比表,利用小标志激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扬,树立集体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自己挨老师批评还要受同学的指责,因而就会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为自己为集体争荣誉。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多元化评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保持饱满的热情,这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最现实的引导与促进。
“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班主任,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3).
[2]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