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考

来源 :消费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概念的不断落实,在教育工作中融入该概念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教学理念,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概念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学习和落实的教学任务。中职计算机教育对该年龄段学生以及我国中职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其能够真正落实我国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文将对在中职教育计算机课程中融入互联网+概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策略
  计算机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将其与互联网+概念相结合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举措。为此,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对自身在过去计算机教学中的漏洞以及不足做到足够的重视和提升,同时,对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做到不断的理解、学习并运用。为使我国中职教育真正成为为社会输送实践型人才的高质量重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融入互联网+概念能够真正将中职的教学成果与社会所需进行对接,同时使中职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落伍
  计算机课程的开展是在2000年计算机被我国广泛应用后开展的新型科目,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其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与社会所需进行对接。同时,随着计算机为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变得更加便利,因此,教学内容也应当结合其特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但由于一些教师在工作之余对计算机的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关注度不足以及认识度不够,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无法及时学习到与社会充分接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1]
  (二)积极性不足
  受传统教育以及社会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学较保守的教师仍然认为计算机的应用停留在娱乐功能方面。事实上,计算机的发明最初就是为了给人类带来便利,而计算机的应用确实起到了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对计算机做到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其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重视。同时,通过教师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加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观念,使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学历,理解培养自身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发展理念,使計算机教育的开展真正成为落实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课程。[2]
  (三)环境不理想
  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对教学设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微机教室的教学设备需要学校及时地更新换代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课程的开展仍然受到硬件设施的阻碍,导致该地区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明显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了解存在此问题的地区学校所需,尽可能为其提供教学便利。

二、提升互联网+概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互联网+提升学习积极性
  受年龄限制,中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其在初中阶段往往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在学科学习时自信心不足,也导致了其对学科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室,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中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让他们了解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明白学科的学习并没有自身想象的如此困难,并不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计算机课程的开展真正落实在教学所需之中。
  (二)提升学习环境
  在互联网+概念不断落实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利以及对一些信息的搜集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功能应用的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方法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的应用以及交流中明白他们对计算机应用的不了解之处,可以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计算机课程成为落实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高质量课堂。[3]
  (三)完善教学体系
  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的现今,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教学研究,通过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学为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以及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课程,同时,随着互联网+概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将计算机课程与互联网+概念相结合已成为目前中职教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同时,通过互联网+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开阔眼界,能够使自身的职业规划以及思想观念得到真正提升并产生正确的认识,使其积极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使中职教育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教学重地。
  参考文献:
  [1]谢丽.中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6):184-185.
  [2]闫会会.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144-145.
  [3]王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166-167.
其他文献
【摘 要】广播电视设备维修工作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下有必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维修、自动化检测排障以及动态化养护预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优势,对设备运行状况做到全方位智能化的了解,及时排除设备故障进而保证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稳定性。本文笔者将基于以往的设备维修工作经验,就广播电视设备维修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几个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信息化;广播电视设备;维
【摘 要】计算机软件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数据库编程技术也逐步趋于完善。本文对数据库编程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构建数据库、数据存储、编程技术选择以及加密文件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提高数据库应用水准,为我国信息行业的发展前景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编程技术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数据库编程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需要利用编程技术的主要特征,结合技
【摘 要】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规划,满足各区域发展用电的需要。  【关键词】供配电网络;电力负荷;开环运行;充电桩一、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经调查现状资料,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规划,满足各区域发展用电的需要,城区6kV线路均采用电缆敷设,6kV及以上供配电网络达到“N-1”原则,供电质量达到国标要求。[1]二、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的国家标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逐步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规模化、业务化、智能化的海量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计算,数据库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必须设计好数据库的开发规范,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满足现代企业对数据一致性、实时性、可用性和扩展性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数据库开发;开发规范;设计原则  数据库系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软件一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掌握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优势不言而喻。本文以多层感知机的构造为起点,分析了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原理,利用当前流行的深度学习技术框架搭建一个具有计算机视觉的人脸识别原型系统,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监控管理,常规的信息系统被注入了人工智能的新元素,本文为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基础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当前时代的信息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而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则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地更加方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们也逐渐开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对于调取档案等工作也变地更加方便。这篇文章对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档案管理;应用  早在很久以
【摘 要】观察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大数据已经占据社会发展的主流,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时,由于忽视安全问题导致信息泄露,从而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为了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相关人员必须仔细研究当前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对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全面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摘 要】做好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对培养人才、稳定社会、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研室提出了一套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方案,通过教研室制度、文化宣传与培训、课程思政规划、思政元素、思政平台等五个方面的构建,形成一套循环框架运行机制,可以提高教研室的思政工作氛围与思政工作意识,对教研室的思政工作起到开创思路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青少年;课程思政;体系  基金项目:
【摘 要】本文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从应用需求、应用实践和应用优势三个方面,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网络工程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实现这两项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  【关键词】网络工程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探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科技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真实性高、成本低廉的特点,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高校教学以及专业人员的实训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一、虚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