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可采用“导向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综合模式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合班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并渗透专业技能,分流后进行深入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通过参观和观看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和经营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内容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模式为出勤、态度、操作熟练度等综合评价。
关键词: 植物生产类 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考核形式
植物生产类是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等专业的总称,专业技能训练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岗位能力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在我院,植物生产类专业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大平台招生的合班名称,旨在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专业。3个学期的专业技能训练跨越一年合班,半年分流后的学期,专业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分流后1个学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何进行,如何把分流前和分流后课程进行衔接,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专业特点和开课经验,探讨如何开展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专业技能训练是一种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桥梁。教学形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以往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必要的积极主动态度,没有压力和责任感,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近年来,有些学校借鉴“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实验,坚持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教学指导,彻底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向为学生为主体的导。有的学校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实践教学的内容限制和课时限制,为学生全过程参加实践提供了可能,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开放可以通过开放的实验教学过程、开放的实验室和开放的课题参与等多种形式实现。
本校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导向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一年合班课程时采用“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分流后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导向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分流后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确定前后衔接且实用、丰富的教学内容
1.抓住共性,搞好基础技能训练。
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虽然主要研究对象不同,植物科学与技术和农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作物,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有害生物,但均属于广义农学的范畴,均是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研究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因此有很多共同点。抓住共同点开展合班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无论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植物保护专业均需要识别作物和有害生物的类型,并了解作物和有害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发育规律。抓住这个共同点,可以设置识别技能方面的内容和基本的发育规律研究技能。
2.渗透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
基础技能是所有植物生产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好基本技能,能够初步掌握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并能够在生产中实际操作,顺利指导农业生产;专业技能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生产和职业技能。学生在搞好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渗透不同专业的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強运用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如作物生产的苗期管理和杂草防除技术,学生在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苗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及技术,并根据幼苗特点和杂草发生规律进行杂草防除。这不仅使农学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了杂草防除技术,植物保护的学生掌握了作物基本栽培管理措施,还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能力。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对于农科类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是农科类院校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深入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生产和职业技能。因此,在一年合班的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分流后,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丰富性、实用性、挑战性的综合性试验,深入强化专业技能;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
4.多角度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实践技能,而且要了解并学习先进的现代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虽然学校具备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试验站、实验室等,但校内的训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现代农业对技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校内进行大部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现代农业企业的参观、实习性内容,也可播放一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确定相应的分次考核与综合考核的考核形式
课程成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差距,自动调节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成绩评价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部分,每次根据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度和操作效果给出分数,在学期末计算平均分数作为期末成绩。在深入的专业技能训练部分,期末成绩由设计成绩、操作成绩、试验效果综合构成;两部分的平时成绩均由出勤率和学习态度构成,总评成绩=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40%)。
四、结语
植物生产类大平台授课在我院刚刚起步,通过实践和讨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形成了以上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更加重视,不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应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文平,胡喜巧.浅谈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36-137.
[2]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5-67.
[3]王福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85-87.
关键词: 植物生产类 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考核形式
植物生产类是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等专业的总称,专业技能训练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岗位能力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在我院,植物生产类专业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大平台招生的合班名称,旨在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专业。3个学期的专业技能训练跨越一年合班,半年分流后的学期,专业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分流后1个学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何进行,如何把分流前和分流后课程进行衔接,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专业特点和开课经验,探讨如何开展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专业技能训练是一种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桥梁。教学形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以往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必要的积极主动态度,没有压力和责任感,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近年来,有些学校借鉴“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实验,坚持以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教学指导,彻底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向为学生为主体的导。有的学校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实践教学的内容限制和课时限制,为学生全过程参加实践提供了可能,更适合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开放可以通过开放的实验教学过程、开放的实验室和开放的课题参与等多种形式实现。
本校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导向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一年合班课程时采用“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分流后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导向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分流后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确定前后衔接且实用、丰富的教学内容
1.抓住共性,搞好基础技能训练。
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虽然主要研究对象不同,植物科学与技术和农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作物,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有害生物,但均属于广义农学的范畴,均是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研究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因此有很多共同点。抓住共同点开展合班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如无论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植物保护专业均需要识别作物和有害生物的类型,并了解作物和有害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发育规律。抓住这个共同点,可以设置识别技能方面的内容和基本的发育规律研究技能。
2.渗透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
基础技能是所有植物生产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好基本技能,能够初步掌握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并能够在生产中实际操作,顺利指导农业生产;专业技能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生产和职业技能。学生在搞好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渗透不同专业的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強运用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如作物生产的苗期管理和杂草防除技术,学生在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苗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及技术,并根据幼苗特点和杂草发生规律进行杂草防除。这不仅使农学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了杂草防除技术,植物保护的学生掌握了作物基本栽培管理措施,还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能力。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对于农科类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是农科类院校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深入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生产和职业技能。因此,在一年合班的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分流后,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丰富性、实用性、挑战性的综合性试验,深入强化专业技能;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
4.多角度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实践技能,而且要了解并学习先进的现代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虽然学校具备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试验站、实验室等,但校内的训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现代农业对技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校内进行大部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现代农业企业的参观、实习性内容,也可播放一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确定相应的分次考核与综合考核的考核形式
课程成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差距,自动调节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成绩评价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植物生产类专业技能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部分,每次根据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度和操作效果给出分数,在学期末计算平均分数作为期末成绩。在深入的专业技能训练部分,期末成绩由设计成绩、操作成绩、试验效果综合构成;两部分的平时成绩均由出勤率和学习态度构成,总评成绩=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40%)。
四、结语
植物生产类大平台授课在我院刚刚起步,通过实践和讨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形成了以上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更加重视,不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应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杨文平,胡喜巧.浅谈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36-137.
[2]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5-67.
[3]王福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