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行为障碍,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现象不断增多,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在给大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就成为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势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现象不断增多,凶杀、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但是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的学生都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在某个心理维度较为倾向不健康或亚健康,常态分布于两个极端的连续体中。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适应性问题与发展性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恋爱问题、人际关系与弱势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真正属于心理疾病的是个别和少数的。所以,具有良好素质的辅导员通过积极努力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从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共性的趋势,不容乐观。各系各年级均存在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是新生入学适应(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毕业生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学业困惑等等。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做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科学而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辅导员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从工作内容来看
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管理,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其他教管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辅导员经常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院各种形式的活动等。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或不和谐的行为,辅导员以此为契机,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具体状况及个性差异,并充分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对同辈群体强烈归属感的特殊制约功能,健全和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懂得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和积极进取的班级环境。
(二)从学生工作的实际要求来看
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为单位分年级配备辅导员,这便于辅导员对学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管理与实施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低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表现出对学习、生活及环境的不适应,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孤独;二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事业、自我表现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等问题;高年级学生则以择业问题居多,兼有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以及恋爱等问题。加之不同专业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的打上专业的烙印,年龄长幼、性别和民族又表现出各自特征等等。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的辅导员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變化与心理动态,最能敏感地捕捉大学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给予积极地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正规的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外,日常生活中教师和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成长经历与学生共享,这无形中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辅导员应具备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辅导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并不断提高其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能力。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的工作与心理教育工作。
首先,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备条件。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心理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在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便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沟通技巧。辅导员应该明确,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样的语言有利于沟通,什么样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新的伤害。应审慎把握学生心理,不要自以为是地随便给学生贴标签,对于有疑惑的学生案例,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学校负责的精神,及时请教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工作中注意做到因人因事而异,了解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技巧,并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尽量使用学生的“圈内语言”,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辅导员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政治素养
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才能承担起有效辅导学生,使其心理健康的责任。辅导员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挫折、不如意,关键是自己要具有应对各种困境的良好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形象和行为,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才。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力量,肩负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和社会奉献力量的责任,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性格特质,以满腔热情、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学生感受辅导员身上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克服功利思想,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三)强化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辅导员在从事此项工作时,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不足问题。因此,加大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力度刻不容缓。可以积极拓展多种渠道,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讲座、辅导班学习、定期组织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专职人员交流等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几个专业人员做的局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中去。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题研讨会、征文活动等形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辅导员工作中,这会对提高学生工作实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辅导员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辅导员一定要具备这种自觉意识,本着服务学生的工作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职尽责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文件.
[2]赵鹏,施永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本文为陕西省2009年课题“音乐教育专业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果。
作者简介:李桂兰(1962—),女,心理学硕士,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势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现象不断增多,凶杀、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但是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的学生都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在某个心理维度较为倾向不健康或亚健康,常态分布于两个极端的连续体中。具体而言,大学生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适应性问题与发展性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恋爱问题、人际关系与弱势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真正属于心理疾病的是个别和少数的。所以,具有良好素质的辅导员通过积极努力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从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来看,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共性的趋势,不容乐观。各系各年级均存在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是新生入学适应(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毕业生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学业困惑等等。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做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科学而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应该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辅导员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从工作内容来看
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管理,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其他教管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辅导员经常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院各种形式的活动等。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或不和谐的行为,辅导员以此为契机,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具体状况及个性差异,并充分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对同辈群体强烈归属感的特殊制约功能,健全和发展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懂得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和积极进取的班级环境。
(二)从学生工作的实际要求来看
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为单位分年级配备辅导员,这便于辅导员对学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管理与实施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低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表现出对学习、生活及环境的不适应,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孤独;二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事业、自我表现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情感等问题;高年级学生则以择业问题居多,兼有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以及恋爱等问题。加之不同专业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的打上专业的烙印,年龄长幼、性别和民族又表现出各自特征等等。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的辅导员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變化与心理动态,最能敏感地捕捉大学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给予积极地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正规的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外,日常生活中教师和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成长经历与学生共享,这无形中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辅导员应具备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辅导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并不断提高其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能力。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的工作与心理教育工作。
首先,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备条件。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心理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在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特殊群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便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障碍进行敏锐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沟通技巧。辅导员应该明确,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样的语言有利于沟通,什么样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新的伤害。应审慎把握学生心理,不要自以为是地随便给学生贴标签,对于有疑惑的学生案例,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学校负责的精神,及时请教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工作中注意做到因人因事而异,了解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技巧,并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尽量使用学生的“圈内语言”,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辅导员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政治素养
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才能承担起有效辅导学生,使其心理健康的责任。辅导员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挫折、不如意,关键是自己要具有应对各种困境的良好心态,以积极健康的形象和行为,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才。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力量,肩负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和社会奉献力量的责任,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性格特质,以满腔热情、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让学生感受辅导员身上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克服功利思想,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三)强化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辅导员在从事此项工作时,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不足问题。因此,加大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力度刻不容缓。可以积极拓展多种渠道,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讲座、辅导班学习、定期组织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专职人员交流等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几个专业人员做的局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中去。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题研讨会、征文活动等形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辅导员工作中,这会对提高学生工作实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辅导员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辅导员一定要具备这种自觉意识,本着服务学生的工作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职尽责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文件.
[2]赵鹏,施永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本文为陕西省2009年课题“音乐教育专业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果。
作者简介:李桂兰(1962—),女,心理学硕士,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