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栗坡县位于文山州东南部,麻栗坡拥有当代影响最大的精神高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牺牲奉献最大、创伤损失最重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麻栗坡人民与英勇的子弟兵共同铸就了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占领了一代人的精神高地。因此我怀着满腔的激情来到了麻栗坡县杨万中学担任了一名数学教师。工作期间,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学习确实很刻苦,而且这些农村孩子也能吃苦,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却感到十分的失望和痛苦,特别是数学。我刚到杨万中学的第一年,学校让我接手了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我清楚地记得我刚拿到他们七年级数学期末成绩当时的震惊,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都没有超过40分,这么低的成绩让我压力很大。后来我发现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真的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我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方法十分的不合理。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从小几乎依赖于学校,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我当时意识到及早调查学生学习方法,给予他们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许多的共性问题,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独立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有必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使他们具有进行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并能够自如運用于学习的过程。这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否则这些学生可能在中考的时候或许会突击一下考了个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进入高中,换了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基本就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接手这两个班级后,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整体薄弱,没有数学良好学习习惯过分依赖老师。因此为他们重新打好基础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首要任务。学数学最怕是吃夹生饭,如果一些东西学得糊里糊涂,一知半解的时候在继续往前学,则一定越学越糊涂,结果将是一无所获,所以不要怕学得慢,一定要学得踏实,常常起步慢一些,只要学得踏实,后来就会快起来。同时数学学习论还指出,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互相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数学新内容时,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观念可供利用,这种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如何,这种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的可辨别程度怎样,这些都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变量。这就是说,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新学的知识的质量的好坏和速度的快慢。根据这一观点,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内容紧密相联,一环紧扣一环。在学习时,若对某一环学得不扎实,认识模糊不清,就会直接影响认知结构的良好发展。在教学生学习每一个公式、定理时,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结论,运用了哪些概念、公理、公式和定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等等。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能只记住条件和结论。公式、定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从感知公式、定理的情境,接着进入思维,即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建立联系,相互作用,进行同化,然后把它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这思维活动中,既要理解证明的过程,更要从中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途径。当然在影响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学习方法外,还有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我们这些边疆贫困地区,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学习习惯都很差,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而老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多的学生被动式学习。要让学生的认知中得到转换,从老师让我学数学到我要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它是否值得我去努力?从情感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或厌恶的情感后,是很难改变学生原有的心理倾向,而一个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喜爱,甚至迷恋的情感时,对数学的学习将产生持久的深入的主动的激情。
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法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老师
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要学好知识,首先必须先喜欢它,还要喜欢教授这门知识的老师。否则你再喜欢这门课,如果你打心里讨厌和抵触教授的老师,知识点的掌握、成绩是不可能提升的。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整理学生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加以推广,因为这些方法来自学生,具有可操作性和榜样性,学生易于接受并结合实际去实践。在学法指导上因人而异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时而异。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如八年级,相较七年级,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老师,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方式、方法和品质都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不失时机抓紧培养,防止出现不正常的分化。
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便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之前采用的就是让学生阅读关于数学史上的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4、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5、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6、培养小结的习惯。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7、兴趣是人们爱好,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
8.辅导式。主要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尤其要关心后进生,既辅导知识也辅导方法。
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许多的共性问题,多数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独立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有必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使他们具有进行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并能够自如運用于学习的过程。这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否则这些学生可能在中考的时候或许会突击一下考了个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进入高中,换了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基本就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接手这两个班级后,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整体薄弱,没有数学良好学习习惯过分依赖老师。因此为他们重新打好基础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首要任务。学数学最怕是吃夹生饭,如果一些东西学得糊里糊涂,一知半解的时候在继续往前学,则一定越学越糊涂,结果将是一无所获,所以不要怕学得慢,一定要学得踏实,常常起步慢一些,只要学得踏实,后来就会快起来。同时数学学习论还指出,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互相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数学新内容时,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观念可供利用,这种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如何,这种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的可辨别程度怎样,这些都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变量。这就是说,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新学的知识的质量的好坏和速度的快慢。根据这一观点,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内容紧密相联,一环紧扣一环。在学习时,若对某一环学得不扎实,认识模糊不清,就会直接影响认知结构的良好发展。在教学生学习每一个公式、定理时,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一步一步得出结论,运用了哪些概念、公理、公式和定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等等。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能只记住条件和结论。公式、定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从感知公式、定理的情境,接着进入思维,即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建立联系,相互作用,进行同化,然后把它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这思维活动中,既要理解证明的过程,更要从中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途径。当然在影响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学习方法外,还有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我们这些边疆贫困地区,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学习习惯都很差,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而老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多的学生被动式学习。要让学生的认知中得到转换,从老师让我学数学到我要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它是否值得我去努力?从情感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或厌恶的情感后,是很难改变学生原有的心理倾向,而一个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喜爱,甚至迷恋的情感时,对数学的学习将产生持久的深入的主动的激情。
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法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老师
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要学好知识,首先必须先喜欢它,还要喜欢教授这门知识的老师。否则你再喜欢这门课,如果你打心里讨厌和抵触教授的老师,知识点的掌握、成绩是不可能提升的。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整理学生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加以推广,因为这些方法来自学生,具有可操作性和榜样性,学生易于接受并结合实际去实践。在学法指导上因人而异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时而异。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如八年级,相较七年级,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老师,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方式、方法和品质都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不失时机抓紧培养,防止出现不正常的分化。
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便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之前采用的就是让学生阅读关于数学史上的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4、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5、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6、培养小结的习惯。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7、兴趣是人们爱好,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
8.辅导式。主要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尤其要关心后进生,既辅导知识也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