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能力与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计算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错误百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注重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很多情况下,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自身粗心大意,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独立完成作业,先预习后学习,学习后要复习等良好习惯,学生在计算中要细心观察、认真钻研,自觉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计算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遇到数学题时,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经常将“9”写成“7”、将“3”写成“5”、将“0”写成“6”,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在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保持字迹工整,保持书面整洁和美观。同时,对数学题目的验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或检验的方法。比如,227+413结果的末位数一定是“0”,而127×0.71的结果一定会是两位小数。在计算中学生难免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而正确的验算方法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重视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常采用重复的题海战术,在根本上忽视了对计算法则的概括,导致学生从心底里反感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如竞赛、游戏、口算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计算兴趣。教师在重视对学生训练的基础上,将实际生活与数学计算题目进行结合,让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认真、专心学习数学计算,需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共有90本书,每30本书进行打包,一共能够打包几次?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指导,教授给学生全新的思维运算方法,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如,在运算“40+3×21”时,可以指导学生用符号勾画出运算的前后顺序,让学生知道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三、强化提升基础计算能力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旧缺乏基础的训练,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技能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基础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强化训练。
1.难点训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扩展知识,而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上的弱点。因此,突破难点,有利于将知识进行整体联系,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生把握住了教学中的每个难点和重点,一些综合性的数学计算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例如,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运用“破十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变除数为整数,小数点的定位问题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
2.口算训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加减乘除的口算,同时还要掌握“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在学习的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学会“100以内个位数口算乘除法”,口算主要是对算数的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可以多样化地解决问题,口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组织有效的训练模式,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凑整”的训练,如“23+77”“60×2”以及“145+155”等,训练学生快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学生在进行乘除计算时,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如5×6+8、4×5+5等,加快学生口算熟练程度,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四、加强培养简算估算能力
估算主要是对计算结果进行估测和推断,良好的估算意识,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意义十分重大。
1.将估算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估算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上都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题,如公园有员工19人,每人每月的工资为598元,计算公园每月应该发给员工多少元的工资?教师可交给学生运用估算方法列式:20×600=12000(元),运用估算方法,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2.培养估算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例如,小学三年级2班的59名学生参加春游,每张公园门票为9元,请通过估算的方法估计教师带领学生出游带上600元够吗?若够用,还应找回多少钱?学生通过估算,每张公园门票约为9元,全班约60名学生,10×60=600(元),因此带上600元足够,又因为门票为9元,9×60=540(元),600-540=60(元),约找回60元,实际上计算结果为:9×59=531(元),600-531=69(元),实际上应找回69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此种估算方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估算,学会使用估算能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估算的自觉性。
3.掌握估算方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估算方法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确定估算范围。例如,小学四年级5班的某位学生4次跳远的距离分别为173cm、170cm、181cm、178cm,问该学生平均每次跳远的距离约为多少?估算方法为,平均数应该大于最小的数而小于最大的数,因此,该学生跳远的平均距离应该在170cm~181cm之间。教师需教会学生运用实际估计,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例如,汽车每小時约行驶50千米,成年人每分钟步行约90米,人的体重一般不超过150千克,人的身高一般不超过2米等等,将这些常识性的知识灵活运用,能解决估算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应该全面贯彻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重视对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正确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优良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注重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很多情况下,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自身粗心大意,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独立完成作业,先预习后学习,学习后要复习等良好习惯,学生在计算中要细心观察、认真钻研,自觉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计算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遇到数学题时,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比如,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经常将“9”写成“7”、将“3”写成“5”、将“0”写成“6”,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在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保持字迹工整,保持书面整洁和美观。同时,对数学题目的验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或检验的方法。比如,227+413结果的末位数一定是“0”,而127×0.71的结果一定会是两位小数。在计算中学生难免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而正确的验算方法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重视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常采用重复的题海战术,在根本上忽视了对计算法则的概括,导致学生从心底里反感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如竞赛、游戏、口算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计算兴趣。教师在重视对学生训练的基础上,将实际生活与数学计算题目进行结合,让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认真、专心学习数学计算,需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共有90本书,每30本书进行打包,一共能够打包几次?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指导,教授给学生全新的思维运算方法,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如,在运算“40+3×21”时,可以指导学生用符号勾画出运算的前后顺序,让学生知道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三、强化提升基础计算能力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旧缺乏基础的训练,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技能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基础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强化训练。
1.难点训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扩展知识,而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上的弱点。因此,突破难点,有利于将知识进行整体联系,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生把握住了教学中的每个难点和重点,一些综合性的数学计算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例如,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运用“破十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变除数为整数,小数点的定位问题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
2.口算训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加减乘除的口算,同时还要掌握“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在学习的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学会“100以内个位数口算乘除法”,口算主要是对算数的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可以多样化地解决问题,口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组织有效的训练模式,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凑整”的训练,如“23+77”“60×2”以及“145+155”等,训练学生快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学生在进行乘除计算时,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如5×6+8、4×5+5等,加快学生口算熟练程度,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四、加强培养简算估算能力
估算主要是对计算结果进行估测和推断,良好的估算意识,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意义十分重大。
1.将估算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估算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上都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题,如公园有员工19人,每人每月的工资为598元,计算公园每月应该发给员工多少元的工资?教师可交给学生运用估算方法列式:20×600=12000(元),运用估算方法,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2.培养估算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教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例如,小学三年级2班的59名学生参加春游,每张公园门票为9元,请通过估算的方法估计教师带领学生出游带上600元够吗?若够用,还应找回多少钱?学生通过估算,每张公园门票约为9元,全班约60名学生,10×60=600(元),因此带上600元足够,又因为门票为9元,9×60=540(元),600-540=60(元),约找回60元,实际上计算结果为:9×59=531(元),600-531=69(元),实际上应找回69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此种估算方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估算,学会使用估算能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估算的自觉性。
3.掌握估算方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估算方法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确定估算范围。例如,小学四年级5班的某位学生4次跳远的距离分别为173cm、170cm、181cm、178cm,问该学生平均每次跳远的距离约为多少?估算方法为,平均数应该大于最小的数而小于最大的数,因此,该学生跳远的平均距离应该在170cm~181cm之间。教师需教会学生运用实际估计,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例如,汽车每小時约行驶50千米,成年人每分钟步行约90米,人的体重一般不超过150千克,人的身高一般不超过2米等等,将这些常识性的知识灵活运用,能解决估算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应该全面贯彻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重视对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正确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优良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