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态与创作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音乐可以说既是科技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也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与欢迎,不少青年音乐才子,善于追求创新,运用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将戏曲元素融合在电子音乐的创作中,使传统与现代在互相融合与碰撞中碰发出耀眼的火花,为音乐艺术创作注入新鲜元素,将音乐视听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电子音乐;戏曲元素;音乐创作;融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音乐就是运用电子方法来修饰或者产生音乐,从最开始的音色模拟发展至今天各种音色的数字化,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化设备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为从事音乐创作事业的爱好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空间。现在,人们对于电子音乐并不陌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对其有着很大的兴趣。虽然电子音乐的创作需要依附于电子产品,但电子音乐作品在其创作情感方面,依然与传统音乐一样,有着及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文化内涵,音乐艺术创作表现形态与模式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
一、电子音乐融合戏曲元素创作的价值意义
电子音乐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就人们对于电子音乐的感官体验来看,相对于传统音乐来说,电子音乐的确有着传统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点。从音乐艺术自身角度来看,电子音乐与戏曲的融合,能够针对戏曲作品作出不同形式与感官的诠释,利于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视听体验以及艺术价值,并不断丰富人们对于戏曲艺术的感知。电子音乐的出现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虚拟空间所产生的音效,使戏曲形成一种流动音乐。
(一)电子音乐借鉴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唱腔、韵律等元素来丰富创作题材
传统戏曲艺术的音乐表达与演唱形式,与其他音乐种类不同,更多的是涵盖了古代以及近现代的一些历史典故,带有很强的叙事性。电子音乐的出现,无疑为戏曲艺术的表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了戏曲艺术的多面性,丰富人们的视听感官。
(二)电子音乐创作融合戏曲元素,使电子音乐更具文化内涵
戏曲艺术在我国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艺术审美趣味、情节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悲剧艺术等,从文化观念角度来看,形成某种文化的特点艺术价值。而电子音乐极具流行性,将戏曲元素融合其中,能够深化音乐创作的内涵与精神,提升其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三)电子音乐融合戏曲艺术元素,赋予戏曲音乐艺术新的价值,并缩小年代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戏曲艺术其音乐表现相对单一,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多数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而电子音乐的融合,正好为传统戏曲赋予了新的音乐创作元素,将年轻人喜欢的电子音乐元素融合于戏曲音乐的创作中,增强戏曲艺术的剧情效果,也让更多的青年一代体验到戏曲艺术的艺术魅力。
二、传统戏曲元素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子音乐的融合,既突破了传统戏曲音乐的固有规则,又深化了电子音乐艺术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们对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欲望。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戏曲元素的精髓,使其在电子音乐中自然体现,这就要求创作人员合理地设计安排,不能两者强加混用。
(一)电子音乐创作中对戏曲唱腔韵律的运用
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因此戏曲音乐资源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戏曲唱腔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戏曲的唱腔被运用于电子音乐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体现,作品《梦北京》就是运用了戏曲的唱腔艺术,创作者姚明在歌曲的间奏引入京剧女生唱腔,充分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韵律唱腔,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将电子音乐与戏曲唱腔这两种元素完美融合,戏曲唱腔韵律的引入也无形中提升了该作品的艺术创作层次,使其在上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后来,陈升的《北京一夜》,也运用了老生与旦角两种唱腔,其中陈升的老生有一种通俗唱法的韵味,而旦角则完全采用了京剧唱法,结合电子音乐伴奏,使得该音乐作品充满浓郁的北京韵味;之后,陈升又创作了作品《牡丹亭外》,在开场第一段直接引用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的唱段,使人耳目一新。《苏三说》是由李焯雄作词,流行音乐小天王陶喆作曲并演唱,据陶喆个人所述,从小就被“逼迫”聆听京剧,因此在他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尝试用电子音乐进行创作,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熏陶与感染,为他在电子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于是他将京剧经典《苏三起解》结合电子音乐,进行了整体的改编创作,《苏三说》在音乐过渡部分结合了京剧旦角唱腔,以及陶喆擅长的R&B,加之电子鼓乐的襯托,让听者着实感受了一次音乐艺术中的时光穿越。
(二)电子音乐对戏曲器乐的合理运用
戏曲器乐是对戏曲艺术伴奏、场景音乐以及锣鼓器乐的总称,戏曲艺术因为剧中不同器乐的组合形式也不一样,例如京剧以京胡为主,辅配小三弦和月琴,河北梆子通常是小邦笛配板胡,剧中乐器组合不同,其表现技法于音色也各有特色,主要分为管弦乐和锣、钹、鼓板等打击乐。电子音乐创作与戏曲器乐的结合,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目前,很多电子音乐唱片的制作,都运用了戏曲器乐。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曲《潇洒走一回》红透中国大陆,该作品由陈大力,陈秀男谱曲,曲中加入了二胡乐器的伴奏,令人回味无穷。当代流行音乐歌王周杰伦的成名曲《青花瓷》《东风破》《双节棍》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都有对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其中《双节棍》中运用了戏曲艺术中的二胡,结合电子音效形成伴奏,增强了听觉感官效果,让人身临其境。
(三)对戏曲语言类语汇的运用
电子音乐创作融合传统戏曲艺术,较为成功的不得不提张小夫所作的《脸谱》以及《脸谱Ⅱ》,其彰显了电子音乐与京剧艺术完美融合。《脸谱》中的设计创作,从头至尾都彰显了现代音乐艺术的创作理念,诸多京剧角色的运用,强调了音乐的戏剧气氛,声音是作品中最具有戏剧特色的,戏剧语言的编创,使该作品远离了传统音乐的语汇,作品中常规的戏剧唱腔、念白以及半念半唱,符合作品主题所要求的意蕴内涵。两个版本的《脸谱》,都是采用了京剧艺术的精粹,不同的是《脸谱》在声音素材的运用上,关注的是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运用西洋键盘类乐器,低音马林巴、木琴、钟琴以及颤音琴等综合电子合成的声音;《脸谱Ⅱ》则更加追求声音上的文化性,注重文化符号以及文化信息的作用,直接运用电子技术对京剧的声音进行采样,没有使用电子合成的音效,区别于《脸谱》,《脸谱Ⅱ》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更具中国风味。在2008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开幕式上,《脸谱Ⅱ》大放光彩,使音乐节更具国际水准,也向更多音乐爱好者展现出该作品的艺术趣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意识到戏曲元素在现代电子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不仅戏曲唱段、唱腔、旋律等被运用,连同演员的扮相、着装等都开始被模仿。
现代的电子音乐艺术创作,很多创作者都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将戏曲艺术中的各种元素在电子音乐中用以编创,使其成为音乐作品不可多得的装饰点,为电子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灵感,也更加丰富了电子音乐的创作,并提升其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思军.戏曲元素与电子音乐的珠联璧合——张小夫.[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
[2]张雁.传统性.民族性.人文性——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探析[J].人民音乐,2016.
[3]徐玺宝.用声音刻画脸谱——评析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脸谱Ⅱ[J].人民音乐,2010.
[4]徐玺宝.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张小夫电子音乐新作品脸谱评析[J].人民音乐,2007.
[5]万冰瑶.MV画面的多重构建创作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以李玉刚新贵妃醉酒为例[J].戏剧之家,2015.
作者简介:富全伟(1980—),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脑音乐,音乐学。
【关键词】电子音乐;戏曲元素;音乐创作;融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音乐就是运用电子方法来修饰或者产生音乐,从最开始的音色模拟发展至今天各种音色的数字化,历经半个世纪之久。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化设备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为从事音乐创作事业的爱好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空间。现在,人们对于电子音乐并不陌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对其有着很大的兴趣。虽然电子音乐的创作需要依附于电子产品,但电子音乐作品在其创作情感方面,依然与传统音乐一样,有着及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文化内涵,音乐艺术创作表现形态与模式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
一、电子音乐融合戏曲元素创作的价值意义
电子音乐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就人们对于电子音乐的感官体验来看,相对于传统音乐来说,电子音乐的确有着传统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点。从音乐艺术自身角度来看,电子音乐与戏曲的融合,能够针对戏曲作品作出不同形式与感官的诠释,利于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视听体验以及艺术价值,并不断丰富人们对于戏曲艺术的感知。电子音乐的出现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虚拟空间所产生的音效,使戏曲形成一种流动音乐。
(一)电子音乐借鉴传统戏曲艺术中的唱腔、韵律等元素来丰富创作题材
传统戏曲艺术的音乐表达与演唱形式,与其他音乐种类不同,更多的是涵盖了古代以及近现代的一些历史典故,带有很强的叙事性。电子音乐的出现,无疑为戏曲艺术的表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了戏曲艺术的多面性,丰富人们的视听感官。
(二)电子音乐创作融合戏曲元素,使电子音乐更具文化内涵
戏曲艺术在我国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艺术审美趣味、情节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悲剧艺术等,从文化观念角度来看,形成某种文化的特点艺术价值。而电子音乐极具流行性,将戏曲元素融合其中,能够深化音乐创作的内涵与精神,提升其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三)电子音乐融合戏曲艺术元素,赋予戏曲音乐艺术新的价值,并缩小年代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戏曲艺术其音乐表现相对单一,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多数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而电子音乐的融合,正好为传统戏曲赋予了新的音乐创作元素,将年轻人喜欢的电子音乐元素融合于戏曲音乐的创作中,增强戏曲艺术的剧情效果,也让更多的青年一代体验到戏曲艺术的艺术魅力。
二、传统戏曲元素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子音乐的融合,既突破了传统戏曲音乐的固有规则,又深化了电子音乐艺术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们对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欲望。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戏曲元素的精髓,使其在电子音乐中自然体现,这就要求创作人员合理地设计安排,不能两者强加混用。
(一)电子音乐创作中对戏曲唱腔韵律的运用
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因此戏曲音乐资源也极为丰富,不同的戏曲唱腔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戏曲的唱腔被运用于电子音乐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体现,作品《梦北京》就是运用了戏曲的唱腔艺术,创作者姚明在歌曲的间奏引入京剧女生唱腔,充分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韵律唱腔,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将电子音乐与戏曲唱腔这两种元素完美融合,戏曲唱腔韵律的引入也无形中提升了该作品的艺术创作层次,使其在上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后来,陈升的《北京一夜》,也运用了老生与旦角两种唱腔,其中陈升的老生有一种通俗唱法的韵味,而旦角则完全采用了京剧唱法,结合电子音乐伴奏,使得该音乐作品充满浓郁的北京韵味;之后,陈升又创作了作品《牡丹亭外》,在开场第一段直接引用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的唱段,使人耳目一新。《苏三说》是由李焯雄作词,流行音乐小天王陶喆作曲并演唱,据陶喆个人所述,从小就被“逼迫”聆听京剧,因此在他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尝试用电子音乐进行创作,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熏陶与感染,为他在电子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于是他将京剧经典《苏三起解》结合电子音乐,进行了整体的改编创作,《苏三说》在音乐过渡部分结合了京剧旦角唱腔,以及陶喆擅长的R&B,加之电子鼓乐的襯托,让听者着实感受了一次音乐艺术中的时光穿越。
(二)电子音乐对戏曲器乐的合理运用
戏曲器乐是对戏曲艺术伴奏、场景音乐以及锣鼓器乐的总称,戏曲艺术因为剧中不同器乐的组合形式也不一样,例如京剧以京胡为主,辅配小三弦和月琴,河北梆子通常是小邦笛配板胡,剧中乐器组合不同,其表现技法于音色也各有特色,主要分为管弦乐和锣、钹、鼓板等打击乐。电子音乐创作与戏曲器乐的结合,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目前,很多电子音乐唱片的制作,都运用了戏曲器乐。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曲《潇洒走一回》红透中国大陆,该作品由陈大力,陈秀男谱曲,曲中加入了二胡乐器的伴奏,令人回味无穷。当代流行音乐歌王周杰伦的成名曲《青花瓷》《东风破》《双节棍》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都有对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其中《双节棍》中运用了戏曲艺术中的二胡,结合电子音效形成伴奏,增强了听觉感官效果,让人身临其境。
(三)对戏曲语言类语汇的运用
电子音乐创作融合传统戏曲艺术,较为成功的不得不提张小夫所作的《脸谱》以及《脸谱Ⅱ》,其彰显了电子音乐与京剧艺术完美融合。《脸谱》中的设计创作,从头至尾都彰显了现代音乐艺术的创作理念,诸多京剧角色的运用,强调了音乐的戏剧气氛,声音是作品中最具有戏剧特色的,戏剧语言的编创,使该作品远离了传统音乐的语汇,作品中常规的戏剧唱腔、念白以及半念半唱,符合作品主题所要求的意蕴内涵。两个版本的《脸谱》,都是采用了京剧艺术的精粹,不同的是《脸谱》在声音素材的运用上,关注的是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运用西洋键盘类乐器,低音马林巴、木琴、钟琴以及颤音琴等综合电子合成的声音;《脸谱Ⅱ》则更加追求声音上的文化性,注重文化符号以及文化信息的作用,直接运用电子技术对京剧的声音进行采样,没有使用电子合成的音效,区别于《脸谱》,《脸谱Ⅱ》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更具中国风味。在2008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开幕式上,《脸谱Ⅱ》大放光彩,使音乐节更具国际水准,也向更多音乐爱好者展现出该作品的艺术趣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意识到戏曲元素在现代电子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不仅戏曲唱段、唱腔、旋律等被运用,连同演员的扮相、着装等都开始被模仿。
现代的电子音乐艺术创作,很多创作者都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寻找灵感,汲取养分,将戏曲艺术中的各种元素在电子音乐中用以编创,使其成为音乐作品不可多得的装饰点,为电子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灵感,也更加丰富了电子音乐的创作,并提升其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思军.戏曲元素与电子音乐的珠联璧合——张小夫.[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
[2]张雁.传统性.民族性.人文性——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探析[J].人民音乐,2016.
[3]徐玺宝.用声音刻画脸谱——评析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脸谱Ⅱ[J].人民音乐,2010.
[4]徐玺宝.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张小夫电子音乐新作品脸谱评析[J].人民音乐,2007.
[5]万冰瑶.MV画面的多重构建创作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以李玉刚新贵妃醉酒为例[J].戏剧之家,2015.
作者简介:富全伟(1980—),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脑音乐,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