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能够将学校教育和岗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合力培养出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本文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探索一套适用于本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电子技术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14-01
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制造——表面贴装技术在大连地区的电子制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急需大量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技能型人才。
一、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制试点情况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和辽宁省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学校是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实训设备先进,校内建有标准化的SMT自动化生产线1条,可以满足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及学生跟岗实习的需求。为了培养初期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通过专业调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案。
(一)试点方案
1.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分别由教学校长和企业副总为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成立由教学部主任、教研组长、企业技术骨干等构成的建设团队,主要负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以及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培训指导、考核评价等,教学部主任任组长。
2.制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文件
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办法》等保障性文件。制定和完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方案》,使之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完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电子技术应用试点专业岗位标准、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生手册。
(二)具体措施
1.实施校企联合一体化招生、招工
学校首先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制定校企联合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明确现代学徒的培养特色、要求和选拔办法,在招生过程中完成招工。2016年,通过理论考核和企业专家面试组建一个30人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班。班级确定后,校、企、生三方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各自权责。
2.组建“双导师”培养团队
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负责学徒在校内期间的专业训练。同时选派骨干教师赴合作企业进行实践,熟悉SMT生产工艺、设备操作方法,了解企业员工素养要求,学习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用于指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3.现代学徒校内校外“工学交替”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模式,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时间比例达到1∶1,学习内容,以企业需要为决定。电子技术专业学徒三年培养时间按照“三阶段”开展。
第一学年——校内专业认知阶段,认知专业:以在校学习为主,通过完成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获得本專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对专业形成基本的认知。通过组织企业参观,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认识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了解表面贴装的工艺流程。
第二学年——校内工学交替阶段,训练技能:在校内“表面贴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学徒培养,在进行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校内实训基地师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校内校企共建的教学工厂以企业托管的形式运行,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训练技能提供了条件,避免学生交替阶段在企业、学校往返的诸多麻烦。
第三学年——企业岗位轮训阶段,强化技能。学生经过前两年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已初步具备电子设备装接工的职业素养,第三年将在合作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由企业师傅帮带,分岗位进行顶岗实训,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根据电子专业特点,1名师傅带5名学徒,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技术指导、日常考核和管理。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激励机制缺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各个参与主体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培养顺利与否。
(二)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培养环节薄弱
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直接成本,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徒,在合同到期后流失的可能性很大,增加了间接成本。所以很多企业接受学生之后把学生充当了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若想长期合作,需要加大相应经费投入,为合作企业弥补成本上损失,争取到有效的培养机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优中之选。本文对我校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做了梳理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探索,开发一套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有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电子技术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14-01
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制造——表面贴装技术在大连地区的电子制造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急需大量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技能型人才。
一、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制试点情况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和辽宁省品牌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学校是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实训设备先进,校内建有标准化的SMT自动化生产线1条,可以满足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及学生跟岗实习的需求。为了培养初期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通过专业调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案。
(一)试点方案
1.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分别由教学校长和企业副总为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成立由教学部主任、教研组长、企业技术骨干等构成的建设团队,主要负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以及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培训指导、考核评价等,教学部主任任组长。
2.制定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文件
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办法》等保障性文件。制定和完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方案》,使之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完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电子技术应用试点专业岗位标准、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生手册。
(二)具体措施
1.实施校企联合一体化招生、招工
学校首先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制定校企联合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明确现代学徒的培养特色、要求和选拔办法,在招生过程中完成招工。2016年,通过理论考核和企业专家面试组建一个30人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班。班级确定后,校、企、生三方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各自权责。
2.组建“双导师”培养团队
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师资团队,负责学徒在校内期间的专业训练。同时选派骨干教师赴合作企业进行实践,熟悉SMT生产工艺、设备操作方法,了解企业员工素养要求,学习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用于指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3.现代学徒校内校外“工学交替”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模式,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时间比例达到1∶1,学习内容,以企业需要为决定。电子技术专业学徒三年培养时间按照“三阶段”开展。
第一学年——校内专业认知阶段,认知专业:以在校学习为主,通过完成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获得本專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对专业形成基本的认知。通过组织企业参观,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认识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了解表面贴装的工艺流程。
第二学年——校内工学交替阶段,训练技能:在校内“表面贴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学徒培养,在进行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校内实训基地师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校内校企共建的教学工厂以企业托管的形式运行,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训练技能提供了条件,避免学生交替阶段在企业、学校往返的诸多麻烦。
第三学年——企业岗位轮训阶段,强化技能。学生经过前两年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已初步具备电子设备装接工的职业素养,第三年将在合作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由企业师傅帮带,分岗位进行顶岗实训,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根据电子专业特点,1名师傅带5名学徒,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技术指导、日常考核和管理。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激励机制缺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各个参与主体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培养顺利与否。
(二)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培养环节薄弱
现代学徒培养过程中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直接成本,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徒,在合同到期后流失的可能性很大,增加了间接成本。所以很多企业接受学生之后把学生充当了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若想长期合作,需要加大相应经费投入,为合作企业弥补成本上损失,争取到有效的培养机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优中之选。本文对我校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做了梳理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探索,开发一套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有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