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流行畅销书
畅销书是许多出版人不断追求的梦想,也是广大出版社策划出版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否具有策划出版畅销书的能力,的确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反映了它在选题策划、设计印装、编辑校对、宣传营销和内部运作方面的水准,不具备相当的综合实力难以生产出畅销书这种高精尖的东西。几乎所有参与图书策划的人们,都认为搞成一本有轰动效应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畅销书,是一件难乎其难的事情,尽管如此,近十年间,图书市场上不断冒出寻本接一本的畅销书,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翻看最新一期的《中国图书商报》、《新京报》等媒体上的畅销图书排行榜,可以发现,每次张榜都有新面孔出现,都会给你新的惊喜。这就是畅销书流行的今日书业!
投资总会向着有更大利润的领域流动,包括智力投资、资本投入在内,这是经济学的普遍规律。畅销书的巨额利润和使出版者、策划者一夜成名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畅销书的特性和规律,琢磨如何使一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图书选题在具备了哪些条件,和运用哪些操作妙法,才可以脱颖而出成为“超女”的。有关畅销书的说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副总经理孙庆国认为:畅销书的概念有两个层面:一是泛指所有卖量大的书;二是专指在大众阅读领域具有超常表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销售,引起读者万众瞩目、口口相传、争相购买,拉动书业市场增容,甚至成为全社会关注议论的图书。以策划名人书著称的畅销书策划人黎波认为,畅销书是根据图书内容,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在目标读者中形成销量最大化的图书。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谈到畅销书时说,我们对于畅销书的理解是很广泛的,不仅有名人系列,还包括其他,畅销书伪概念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方面面内容。
到底什么是畅销书
笔者认为,能够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很大发行量的图书就是畅销图书。尽管畅销书的名字是从发行角度起的,但仅以发行量来衡量一本图书是否畅销书不准确也不全面,因为在中国,许多通过行业和行政指令发行的图书数量非常之大,但不叫畅销书。如果对畅销书做确切的定义,我同意河北大学新闻学硕士王宏在《论我国畅销书的营销策略》中的概括:畅销书是指根植于已产生大众文化的现代社会,在图书的零售市场中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于短期内实现巨大销量、能够辐射整个市场,并能通过排行榜对其销量进行量化排序的各类图书。
这番话道出了畅销书的六个特点:(一)现代社会的产物;(二)大众文化是畅销书盛行的土壤;(三)在短期内销量巨大,在读者中形成轰动效应;(四)达到10万册以上,因为在美国,销量在10万以上的精装书可称得上畅销书,而简装书在20万以上,达到百万册的可以称为超级畅销书;(五)在图书销售排榜上名列前茅的;(六)发行以零售书为主的。
畅销书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在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书商》(BOOK SELLER)杂志以畅销的程度对书籍进行排行,由此有了“畅销书”的名目。有人认为在中国畅销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即以1999年引进版的《学习的革命》为标志,此书连续在榜11个月,销量高达400万册。此说不错,但笔者还有一个例证,不妨引来以飨读者。周汝昌先生在新著《红楼夺目红》中有一篇“宝玉读什么书”:今人早已不知曹雪芹笔下的“文章”那时候特指科考必习的“八股文”,书坊里刊售的八股名篇,还加以评点“导读”,以供童生秀才们揣摹,当年是一大畅销书。宝玉怕读的是这种“畅销书。”当然,宝玉对待“畅销书”的态度并不好,连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史湘云都碰了钉子,他曾毫不客气地让劝他读书的湘云“请到别的屋里坐坐,我也并无什么‘雅’处,是个大俗人!”
畅销书成功的“五要素”
畅销书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往往必须同时具备几个要素,这才是畅销书成功的“秘密武器”。综合上述专家同仁的观点,结合畅销书的实际操作,笔者归纳出畅销书成功的“五要素”说。
要素一 适应时代潮流。
畅销书所包含的内容和主题大都与时代同步,敏锐感受到时代的律动,并及时以图书的形式反映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畅销书的策划者比普通读者更早感知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风气、社会时尚、社会观念的新气象,畅销书应该是领导社会新潮流的。好的畅销图书的出版规律正是顺应了市场和读者的需要,代表了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又是这本畅销图书出现之前市场所没有的。朱德庸、几米的都市白领漫画系列,“新概念作文”系列都是如此。比较典型的是新华出版社的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本书在一年多时间内发行达百万以上,成为超级畅销书。这本书单纯从内容而言,谈不上有多深刻、多深奥。它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并长时间在榜呢?这除了和策划人的市场炒作,和汪中求先生全国巡回演讲几十次的经销方式有关以外,最重要的是本书对时代趋势的准确判断和预见,这本书的主题适应了国家的宏观形势和企业的微观形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已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也开始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精细化管理转变,所以这本书由企业集团购买的量很大。按照必然有同类作品紧随其后的畅销书定律,之后几十种跟风书的出现印证了市场和读者的需要。有趣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跟风书,先是跟“细节”风,比如《细节决定成功》、《决定成败的49个细节》等,后又开始跟“成败”风,市场上出现了《关系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智慧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成败》等图书。畅销书《谁动我了的奶酪》一书发行200万册,原因也是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某种潮流。
要素二 宣传造势成功。
许多出版社出版的重点图书,其实具备了某些畅销的特质,但为什么没有畅销起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宣传造势不成功,没有形成畅销气氛和条件。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曾说:大众读物的畅销书,畅销的前提有两点:一是读者喜欢,二是能传播开。所谓能够传播开则包括发行渠道以及媒体宣传推广介绍。要根据产品情况与媒体沟通,善于通过媒体,调动读者兴趣。还要对作者进行包装,让读者对作者的作品产生期待,扩大作者的影响。黎波关于宣传造势的观点有新意,他把宣传的范围扩大到了发行渠道。而今的宣传造势概括起来不外乎媒体发稿、召开各种座谈会、新书发布、通过包装作者扩大图书影响、举办各种有影响的活动、刊登广告等等。在具体运用手法上,完全取决于策划者的智慧和市场推销能力。要使一本图书成为畅销书,宣传造势的成功是必须的,否则在读者中没有产生影响的图书,何以成为畅销书呢?当然这种宣传造势要精心策划和精心组织实施,图书在市场和读者中间的辐射扩散完全在策划者的掌控之中,就像戏剧的情节结构一样,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还有尾声。
要素三 提出新鲜理念。
一本畅销书必须在内容上有新意,有真知灼见,有不同凡响之处。而且这种理念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为与时俱进的读者欣然接受。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提出了市场竞争的观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强调了细节的决定意义,甚至在社会上“奶酪”和“细节”一度成为流行语。即使关于保健类的图书,也可以提出新理念。《清晨8分钟》一书就是从健康运动强身观念人手,引发出“储蓄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倡导轻松舒服的“轻体育”。海南出版社引进的《强身手册》、山东友谊出版社的《户外运动现在进行时》等同样倡导健康的新鲜理念。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我就是要鸡腿》,通过对老百姓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消费行为的权益分析,指出商界应当如何公平交易的实质问题。这本书讲的是“我”去肯德鸡餐厅用餐,售餐员委婉拒绝“我”买三块鸡腿的要求时,女儿蹦出一句非常精典的话:我就是要鸡腿!作者指出了市场经济中“交易”而不是“分配”,并且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004年底,北京读书知己文化有限公司与华艺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本《吃掉那只青蛙》,本书围绕时间管理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先解决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如同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吃掉一只活青蛙,而这是一天中最糟糕的事了。这本励志书也在倡导新的工作理念。
要素四 书名响亮生动。
如《谁动了我的奶酪》、《细节决定成败》等都是让人一下子可以记住的图书名。近些年,在生活中有许多新的流行语源自畅销书的流行。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痛并快乐着”(大部分人知道这个词是因为白岩松的书名,其实这个词最早见于齐秦的歌),都为人们常常引用。还有《李响零距离》一书的流行而有了“零距离”的习惯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素五 装帧设计新潮。
名导冯小刚2003年初出版的《我把青春献给你》的装帧设计很有特点和创意,它的封面设计是折叠式的,此后有很多图书仿照去做。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制工艺提高很快,《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李娇龙概括说,“从封面设计到图书开本,再到书内色调、纸张、排版,样样设计考究、别具匠心,无不让人时时产生‘买椟还珠’的念头,装帧的格调已逐渐与内容的重要性并行,图书的印制包装正在进入工艺时代。”这两年,出版人一起聊天时,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UV了吗?”这就是出版业的时尚。从图书封面上看,首先是封皮,UV技术、布纹装饰已普通使用。从开本来看,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来常用的32开和16开,出现了不规则的32开和16开,以及20开 (如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刘塘经要》)、24开(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红色少女日记》)、40开(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美呀美呀意大利》)等。
“五要素”说其实是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且要统一在读者需求与市场营销的交叉点上。策划出版畅销书的过程,是策划者的能力、智力和精力竭尽全力施展和投入的过程。相信功到自然成,畅销书就是为那些有创新精神,乐于吃苦和满怀热情的人们准备的!
畅销书是许多出版人不断追求的梦想,也是广大出版社策划出版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否具有策划出版畅销书的能力,的确反映了一个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反映了它在选题策划、设计印装、编辑校对、宣传营销和内部运作方面的水准,不具备相当的综合实力难以生产出畅销书这种高精尖的东西。几乎所有参与图书策划的人们,都认为搞成一本有轰动效应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畅销书,是一件难乎其难的事情,尽管如此,近十年间,图书市场上不断冒出寻本接一本的畅销书,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翻看最新一期的《中国图书商报》、《新京报》等媒体上的畅销图书排行榜,可以发现,每次张榜都有新面孔出现,都会给你新的惊喜。这就是畅销书流行的今日书业!
投资总会向着有更大利润的领域流动,包括智力投资、资本投入在内,这是经济学的普遍规律。畅销书的巨额利润和使出版者、策划者一夜成名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畅销书的特性和规律,琢磨如何使一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图书选题在具备了哪些条件,和运用哪些操作妙法,才可以脱颖而出成为“超女”的。有关畅销书的说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副总经理孙庆国认为:畅销书的概念有两个层面:一是泛指所有卖量大的书;二是专指在大众阅读领域具有超常表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销售,引起读者万众瞩目、口口相传、争相购买,拉动书业市场增容,甚至成为全社会关注议论的图书。以策划名人书著称的畅销书策划人黎波认为,畅销书是根据图书内容,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在目标读者中形成销量最大化的图书。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谈到畅销书时说,我们对于畅销书的理解是很广泛的,不仅有名人系列,还包括其他,畅销书伪概念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方面面内容。
到底什么是畅销书
笔者认为,能够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很大发行量的图书就是畅销图书。尽管畅销书的名字是从发行角度起的,但仅以发行量来衡量一本图书是否畅销书不准确也不全面,因为在中国,许多通过行业和行政指令发行的图书数量非常之大,但不叫畅销书。如果对畅销书做确切的定义,我同意河北大学新闻学硕士王宏在《论我国畅销书的营销策略》中的概括:畅销书是指根植于已产生大众文化的现代社会,在图书的零售市场中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于短期内实现巨大销量、能够辐射整个市场,并能通过排行榜对其销量进行量化排序的各类图书。
这番话道出了畅销书的六个特点:(一)现代社会的产物;(二)大众文化是畅销书盛行的土壤;(三)在短期内销量巨大,在读者中形成轰动效应;(四)达到10万册以上,因为在美国,销量在10万以上的精装书可称得上畅销书,而简装书在20万以上,达到百万册的可以称为超级畅销书;(五)在图书销售排榜上名列前茅的;(六)发行以零售书为主的。
畅销书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在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书商》(BOOK SELLER)杂志以畅销的程度对书籍进行排行,由此有了“畅销书”的名目。有人认为在中国畅销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即以1999年引进版的《学习的革命》为标志,此书连续在榜11个月,销量高达400万册。此说不错,但笔者还有一个例证,不妨引来以飨读者。周汝昌先生在新著《红楼夺目红》中有一篇“宝玉读什么书”:今人早已不知曹雪芹笔下的“文章”那时候特指科考必习的“八股文”,书坊里刊售的八股名篇,还加以评点“导读”,以供童生秀才们揣摹,当年是一大畅销书。宝玉怕读的是这种“畅销书。”当然,宝玉对待“畅销书”的态度并不好,连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史湘云都碰了钉子,他曾毫不客气地让劝他读书的湘云“请到别的屋里坐坐,我也并无什么‘雅’处,是个大俗人!”
畅销书成功的“五要素”
畅销书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往往必须同时具备几个要素,这才是畅销书成功的“秘密武器”。综合上述专家同仁的观点,结合畅销书的实际操作,笔者归纳出畅销书成功的“五要素”说。
要素一 适应时代潮流。
畅销书所包含的内容和主题大都与时代同步,敏锐感受到时代的律动,并及时以图书的形式反映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畅销书的策划者比普通读者更早感知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风气、社会时尚、社会观念的新气象,畅销书应该是领导社会新潮流的。好的畅销图书的出版规律正是顺应了市场和读者的需要,代表了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又是这本畅销图书出现之前市场所没有的。朱德庸、几米的都市白领漫画系列,“新概念作文”系列都是如此。比较典型的是新华出版社的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本书在一年多时间内发行达百万以上,成为超级畅销书。这本书单纯从内容而言,谈不上有多深刻、多深奥。它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并长时间在榜呢?这除了和策划人的市场炒作,和汪中求先生全国巡回演讲几十次的经销方式有关以外,最重要的是本书对时代趋势的准确判断和预见,这本书的主题适应了国家的宏观形势和企业的微观形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已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也开始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精细化管理转变,所以这本书由企业集团购买的量很大。按照必然有同类作品紧随其后的畅销书定律,之后几十种跟风书的出现印证了市场和读者的需要。有趣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跟风书,先是跟“细节”风,比如《细节决定成功》、《决定成败的49个细节》等,后又开始跟“成败”风,市场上出现了《关系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智慧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成败》等图书。畅销书《谁动我了的奶酪》一书发行200万册,原因也是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某种潮流。
要素二 宣传造势成功。
许多出版社出版的重点图书,其实具备了某些畅销的特质,但为什么没有畅销起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宣传造势不成功,没有形成畅销气氛和条件。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曾说:大众读物的畅销书,畅销的前提有两点:一是读者喜欢,二是能传播开。所谓能够传播开则包括发行渠道以及媒体宣传推广介绍。要根据产品情况与媒体沟通,善于通过媒体,调动读者兴趣。还要对作者进行包装,让读者对作者的作品产生期待,扩大作者的影响。黎波关于宣传造势的观点有新意,他把宣传的范围扩大到了发行渠道。而今的宣传造势概括起来不外乎媒体发稿、召开各种座谈会、新书发布、通过包装作者扩大图书影响、举办各种有影响的活动、刊登广告等等。在具体运用手法上,完全取决于策划者的智慧和市场推销能力。要使一本图书成为畅销书,宣传造势的成功是必须的,否则在读者中没有产生影响的图书,何以成为畅销书呢?当然这种宣传造势要精心策划和精心组织实施,图书在市场和读者中间的辐射扩散完全在策划者的掌控之中,就像戏剧的情节结构一样,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还有尾声。
要素三 提出新鲜理念。
一本畅销书必须在内容上有新意,有真知灼见,有不同凡响之处。而且这种理念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为与时俱进的读者欣然接受。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提出了市场竞争的观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强调了细节的决定意义,甚至在社会上“奶酪”和“细节”一度成为流行语。即使关于保健类的图书,也可以提出新理念。《清晨8分钟》一书就是从健康运动强身观念人手,引发出“储蓄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倡导轻松舒服的“轻体育”。海南出版社引进的《强身手册》、山东友谊出版社的《户外运动现在进行时》等同样倡导健康的新鲜理念。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我就是要鸡腿》,通过对老百姓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消费行为的权益分析,指出商界应当如何公平交易的实质问题。这本书讲的是“我”去肯德鸡餐厅用餐,售餐员委婉拒绝“我”买三块鸡腿的要求时,女儿蹦出一句非常精典的话:我就是要鸡腿!作者指出了市场经济中“交易”而不是“分配”,并且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004年底,北京读书知己文化有限公司与华艺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本《吃掉那只青蛙》,本书围绕时间管理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先解决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如同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吃掉一只活青蛙,而这是一天中最糟糕的事了。这本励志书也在倡导新的工作理念。
要素四 书名响亮生动。
如《谁动了我的奶酪》、《细节决定成败》等都是让人一下子可以记住的图书名。近些年,在生活中有许多新的流行语源自畅销书的流行。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痛并快乐着”(大部分人知道这个词是因为白岩松的书名,其实这个词最早见于齐秦的歌),都为人们常常引用。还有《李响零距离》一书的流行而有了“零距离”的习惯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素五 装帧设计新潮。
名导冯小刚2003年初出版的《我把青春献给你》的装帧设计很有特点和创意,它的封面设计是折叠式的,此后有很多图书仿照去做。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制工艺提高很快,《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李娇龙概括说,“从封面设计到图书开本,再到书内色调、纸张、排版,样样设计考究、别具匠心,无不让人时时产生‘买椟还珠’的念头,装帧的格调已逐渐与内容的重要性并行,图书的印制包装正在进入工艺时代。”这两年,出版人一起聊天时,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UV了吗?”这就是出版业的时尚。从图书封面上看,首先是封皮,UV技术、布纹装饰已普通使用。从开本来看,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来常用的32开和16开,出现了不规则的32开和16开,以及20开 (如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刘塘经要》)、24开(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红色少女日记》)、40开(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美呀美呀意大利》)等。
“五要素”说其实是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而且要统一在读者需求与市场营销的交叉点上。策划出版畅销书的过程,是策划者的能力、智力和精力竭尽全力施展和投入的过程。相信功到自然成,畅销书就是为那些有创新精神,乐于吃苦和满怀热情的人们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