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9日,美国高盛投资银行、鼎晖国际投资公司与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在德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两家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将通过注资并推动其上市的方式与皇明太阳能展开战略合作,然而,圈到了钱的黄鸣却声称“不忙着上市”
高盛投资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张奕、鼎晖国际投资公司总裁焦震于年初亲临德州签订与皇明太阳能的合作意向书,并对皇明太阳能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根据合作意向,两大国际投资机构首批将向皇明太阳能注资1亿美元,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皇明集团的上市工作。
皇明太阳能已于几年前启动上市准备工作,最初的想法是从香港H股上市,后董事长黄鸣放弃了香港上市的想法,将上市目标转移到国内A股。
“目前签订的只是合作意向,5月份左右将会在北京签订正式协议,届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可能都将到场。这次合作不是风险投资,而是投资银行。我们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风险投资的问题,而是长久战略的合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时代》。
“我已放弃多年的海外上市的想法,争取于明年年底前在国内A股上市。皇明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在国内上市,将会获得更高市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内知名度。”
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化的新能源产业,也是我国太阳能利用中应用最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领域,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超过90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保有量的70%左右,而2007年的增幅也在30%左右。民营企业皇明太阳能集团是我国新能源的代表企业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真空管制造基地。分析人士称,在国际油价大涨的今天,国际投资机构开始盯上了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前不久,新加坡中国能源有限公司拟与世界上最大的二甲醚生产企业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公司合作启动年产12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以加速新能源替代石油的进程。
太阳能的统治者
“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黄鸣曾在他的博客上说。身为皇明太阳能集团的董事长和创始人,黄鸣一直努力在改变太阳能热水器拼不过传统热水器的局面。
黄鸣想改变的还不只这些。实际上,黄鸣的愿望是建造一个太阳能的“帝国”,这个帝国中不仅仅有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空调,甚至太阳能建筑。
这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商,近日向全世界下了“战书”。皇明的品牌总监王久伟称:“我们欢迎全世界的同行挑战皇明的检测技术中心,如果其他企业的检测标准数量超过皇明的一半,即为挑战成功。”
这份战书透露了一家中国新能源企业欲主导行业话语权的野心和信心——此前的2007年9月,黄鸣因其在全球太阳能产业化道路上的贡献而获任世界太阳能大会产业论坛主席,并向世界推介皇明的“中国模式”。目前,皇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基地,年推广量为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要多。
“在未来十年内,我们要把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赶出市场。”黄鸣豪气放言。
这家成立于10年前的民营企业,目前具有51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眼下,皇明已经不满足于此。“现在除热水器以外,其他各项业务刚刚开始,正在齐头并进。”王久伟说。
实际上,现在皇明在山东德州的厂区,已经是一个“太阳城”,那里的道路、建筑甚至花园,都布满了皇明产品,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装饰性的标识牌和太阳能喷泉,几乎所有用到电的东西,全都被太阳能产品取而代之。皇明想通过这种展示,彰显太阳能的替代利用价值。
在去年12月底举行的一次太阳能示范小区研讨会上,黄鸣本人戏称自己为“彰显太阳能流派”。
“彰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不管把自己标榜为什么流派,黄鸣努力的背后是对“太阳产业”能带来的商业价值的渴望。
如今让黄鸣苦恼的一是当前的三大热水器(电、燃气、太阳能)市场上,电、燃气热水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比近80%,而且其销量每年仍以80%的速度在增加;二是这种状况已成我国常规能源消耗的一个巨大黑洞。对此,黄鸣认为,“太阳能利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利于子孙万代,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坎坷创业路
创业初期,黄鸣的经历可谓九死一生。“如果没有九死的话,五六次也有了。”黄鸣不失幽默地说。
最危险的一次是爬树,因为当时很多楼房没法上楼顶,但消费者买了皇明的产品,上树安装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次,当黄鸣爬到最上面的树枝时,离楼顶还差半米,但再往上爬,树枝很可能会折断,怎么办?黄鸣开始了惊险的尝试,他开始打秋千般地摇晃,晃到最后,他奋力向楼顶一跃,只听“嗵”地一声,但见他重重地摔在了楼顶上,此情此景,让围观者揪心不已。“现在想想,挺后怕,最怕的不是说,如果我摔下来,我的女儿少了父亲,关键是中国太阳能、世界太阳能少了一个开拓者。”黄鸣笑着说。
黄鸣自称:“讲到太阳能的故事,在世界上,我不能是最狂热的,也应该是最执著的。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太阳能专家最苦,他们没有商业化,他们只是一块铺路石,甚至就是一个‘夸父’,最后牺牲掉了,像他们那样的人有很多,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幸运的同时,还有无奈的一面。“我一直强烈地对全社会进行呼吁甚至抗议,大多数媒体、大多数的公众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媒体和一些官员,包括我自己在某些场合宣传太阳能产品和太阳能技术的时候,都有一点胆怯,担心被说成是商业宣传。”黄鸣说。
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黄鸣认为,“太阳能产业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片荒漠,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得找一片荒漠进行勘探、打基础、建房子。”对于一个新兴行业而言,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既不能从国外进口全套产业体系,也找不到参考样板,完全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创造和改进。黄鸣称之为“完全的自我创新”。“创新对于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黄鸣始终这样坚持。
由于能源紧缺的局势日渐显著,《可再生能源法》在强制上网、成本分摊方面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并从国家要制定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上网电价和财政税收的鼓励措施等方面,确立了法律保障。这也预示着,中国太阳能产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5年6月,《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几个月后,全国200余家主流房地产商齐聚山东德州,召开“2005中国住房发展论坛”,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皇明集团共同探索太阳能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住房建设走节能道路,成了房地产商们看好的领域。
就在2005年最后一天,黄鸣用自己优异的答卷,获得了2005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黄鸣所从事的绿色产业的认可,更是国家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环保产业的一种态度。”黄鸣欣慰地说。
太阳能的拓荒者
一种使命感,使黄鸣成了中国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领军者。
在山东德州,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太阳谷,建立全球最好的绿色能源旅游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始终是黄鸣的梦想。他还希望,自己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以推至全世界,让所有人都不必再为能源有一天耗尽而担忧,而且让子孙后代可以有一片“蓝天白云”,幸福快乐地生活。
十多年的风雨兼程,黄鸣孜孜不倦。
2008年初,谈及未来的发展,黄鸣说:“我不会去构想未来要发展成怎样的规模及效应,那些目标只是理想化的内容,我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项工作。”
与皇明同为环保企业的无锡尚德电力已经成为美国纽交所的中国第一家光电行业的上市公司,因此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无锡尚德的上市是件好事,这足以证明世界及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黄鸣对记者说。但是,黄鸣并不急于上市:“不忙上市,是不想失去行业的话语权。”对于新能源——这个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行业,黄鸣表现出了更多的冷静与理性。“其实,我们与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经8年多了,但迟迟没有吸呐资金进来,主要是我感觉到,我们做的还不够大,在企业还小的时候,吸纳战略投资者,就要让出更多的股份,那样容易丧失行业的话语权。”黄鸣解释说。
而如今,已经与国际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黄鸣似乎已经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
目前,皇明的企业仅品牌价值已达到51亿,而黄鸣本人,也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企业发展的十余年间,黄鸣的皇明太阳能集团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由他发起的太阳能科普万里行至今已行程8000万公里,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煤1000多万吨,减少相应煤污染排放量500多万吨。
这样的企业及规模还“小”吗?
显然,黄鸣有着另一个担忧:如果过早地把股权让出去,那么管理团队的空间就少了;同时,上市并不是做企业的目的,自己更不是为了圈钱,更不想落入股市圈钱的悖论里。
尽管在黄鸣看来,公司上市是肯定的,皇明最终是要变成一个公众企业的。但黄鸣现在还是尽量拖延。“世界上,有两种钱最不好用:一种是贷款的钱;一种是投资者的钱。要自己必须先规划好了融资之后干什么才行。钱太多不是好事情,有几个人能克制住自己而不冲动的?”
如今,黄鸣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但国外特有的环境,也使得黄鸣只能一步步地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在太阳能方面,到国外市场做比较难,因为国外总量只有24%,所以要开拓这个市场成本很高,还会遇到很多的阻碍。”黄鸣坦言。
黄鸣曾在不同的场合讲过相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会像我们一样能够用生命去奉献给太阳能事业,所以,没有人可以跟我们竞争,如果有,那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幸事。”
据悉,皇明目前的年销售额在30亿左右。按照规划,在未来3年内,皇明的年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其中,民用零售、单位(宾馆、学校、酒店公共建筑等)以及出口各100亿。
皇明集团上市之前的路,要怎样走?且看2008年黄鸣如何分解。
高盛投资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张奕、鼎晖国际投资公司总裁焦震于年初亲临德州签订与皇明太阳能的合作意向书,并对皇明太阳能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根据合作意向,两大国际投资机构首批将向皇明太阳能注资1亿美元,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皇明集团的上市工作。
皇明太阳能已于几年前启动上市准备工作,最初的想法是从香港H股上市,后董事长黄鸣放弃了香港上市的想法,将上市目标转移到国内A股。
“目前签订的只是合作意向,5月份左右将会在北京签订正式协议,届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可能都将到场。这次合作不是风险投资,而是投资银行。我们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风险投资的问题,而是长久战略的合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时代》。
“我已放弃多年的海外上市的想法,争取于明年年底前在国内A股上市。皇明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在国内上市,将会获得更高市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内知名度。”
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化的新能源产业,也是我国太阳能利用中应用最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领域,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超过90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保有量的70%左右,而2007年的增幅也在30%左右。民营企业皇明太阳能集团是我国新能源的代表企业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真空管制造基地。分析人士称,在国际油价大涨的今天,国际投资机构开始盯上了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前不久,新加坡中国能源有限公司拟与世界上最大的二甲醚生产企业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公司合作启动年产12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以加速新能源替代石油的进程。
太阳能的统治者
“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黄鸣曾在他的博客上说。身为皇明太阳能集团的董事长和创始人,黄鸣一直努力在改变太阳能热水器拼不过传统热水器的局面。
黄鸣想改变的还不只这些。实际上,黄鸣的愿望是建造一个太阳能的“帝国”,这个帝国中不仅仅有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空调,甚至太阳能建筑。
这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商,近日向全世界下了“战书”。皇明的品牌总监王久伟称:“我们欢迎全世界的同行挑战皇明的检测技术中心,如果其他企业的检测标准数量超过皇明的一半,即为挑战成功。”
这份战书透露了一家中国新能源企业欲主导行业话语权的野心和信心——此前的2007年9月,黄鸣因其在全球太阳能产业化道路上的贡献而获任世界太阳能大会产业论坛主席,并向世界推介皇明的“中国模式”。目前,皇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品制造基地,年推广量为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要多。
“在未来十年内,我们要把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赶出市场。”黄鸣豪气放言。
这家成立于10年前的民营企业,目前具有51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眼下,皇明已经不满足于此。“现在除热水器以外,其他各项业务刚刚开始,正在齐头并进。”王久伟说。
实际上,现在皇明在山东德州的厂区,已经是一个“太阳城”,那里的道路、建筑甚至花园,都布满了皇明产品,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装饰性的标识牌和太阳能喷泉,几乎所有用到电的东西,全都被太阳能产品取而代之。皇明想通过这种展示,彰显太阳能的替代利用价值。
在去年12月底举行的一次太阳能示范小区研讨会上,黄鸣本人戏称自己为“彰显太阳能流派”。
“彰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不管把自己标榜为什么流派,黄鸣努力的背后是对“太阳产业”能带来的商业价值的渴望。
如今让黄鸣苦恼的一是当前的三大热水器(电、燃气、太阳能)市场上,电、燃气热水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比近80%,而且其销量每年仍以80%的速度在增加;二是这种状况已成我国常规能源消耗的一个巨大黑洞。对此,黄鸣认为,“太阳能利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利于子孙万代,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坎坷创业路
创业初期,黄鸣的经历可谓九死一生。“如果没有九死的话,五六次也有了。”黄鸣不失幽默地说。
最危险的一次是爬树,因为当时很多楼房没法上楼顶,但消费者买了皇明的产品,上树安装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次,当黄鸣爬到最上面的树枝时,离楼顶还差半米,但再往上爬,树枝很可能会折断,怎么办?黄鸣开始了惊险的尝试,他开始打秋千般地摇晃,晃到最后,他奋力向楼顶一跃,只听“嗵”地一声,但见他重重地摔在了楼顶上,此情此景,让围观者揪心不已。“现在想想,挺后怕,最怕的不是说,如果我摔下来,我的女儿少了父亲,关键是中国太阳能、世界太阳能少了一个开拓者。”黄鸣笑着说。
黄鸣自称:“讲到太阳能的故事,在世界上,我不能是最狂热的,也应该是最执著的。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太阳能专家最苦,他们没有商业化,他们只是一块铺路石,甚至就是一个‘夸父’,最后牺牲掉了,像他们那样的人有很多,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幸运的同时,还有无奈的一面。“我一直强烈地对全社会进行呼吁甚至抗议,大多数媒体、大多数的公众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媒体和一些官员,包括我自己在某些场合宣传太阳能产品和太阳能技术的时候,都有一点胆怯,担心被说成是商业宣传。”黄鸣说。
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黄鸣认为,“太阳能产业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片荒漠,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得找一片荒漠进行勘探、打基础、建房子。”对于一个新兴行业而言,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既不能从国外进口全套产业体系,也找不到参考样板,完全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创造和改进。黄鸣称之为“完全的自我创新”。“创新对于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黄鸣始终这样坚持。
由于能源紧缺的局势日渐显著,《可再生能源法》在强制上网、成本分摊方面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并从国家要制定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上网电价和财政税收的鼓励措施等方面,确立了法律保障。这也预示着,中国太阳能产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5年6月,《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几个月后,全国200余家主流房地产商齐聚山东德州,召开“2005中国住房发展论坛”,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皇明集团共同探索太阳能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住房建设走节能道路,成了房地产商们看好的领域。
就在2005年最后一天,黄鸣用自己优异的答卷,获得了2005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黄鸣所从事的绿色产业的认可,更是国家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环保产业的一种态度。”黄鸣欣慰地说。
太阳能的拓荒者
一种使命感,使黄鸣成了中国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领军者。
在山东德州,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太阳谷,建立全球最好的绿色能源旅游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始终是黄鸣的梦想。他还希望,自己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以推至全世界,让所有人都不必再为能源有一天耗尽而担忧,而且让子孙后代可以有一片“蓝天白云”,幸福快乐地生活。
十多年的风雨兼程,黄鸣孜孜不倦。
2008年初,谈及未来的发展,黄鸣说:“我不会去构想未来要发展成怎样的规模及效应,那些目标只是理想化的内容,我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项工作。”
与皇明同为环保企业的无锡尚德电力已经成为美国纽交所的中国第一家光电行业的上市公司,因此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无锡尚德的上市是件好事,这足以证明世界及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黄鸣对记者说。但是,黄鸣并不急于上市:“不忙上市,是不想失去行业的话语权。”对于新能源——这个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行业,黄鸣表现出了更多的冷静与理性。“其实,我们与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经8年多了,但迟迟没有吸呐资金进来,主要是我感觉到,我们做的还不够大,在企业还小的时候,吸纳战略投资者,就要让出更多的股份,那样容易丧失行业的话语权。”黄鸣解释说。
而如今,已经与国际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黄鸣似乎已经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
目前,皇明的企业仅品牌价值已达到51亿,而黄鸣本人,也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企业发展的十余年间,黄鸣的皇明太阳能集团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由他发起的太阳能科普万里行至今已行程8000万公里,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煤1000多万吨,减少相应煤污染排放量500多万吨。
这样的企业及规模还“小”吗?
显然,黄鸣有着另一个担忧:如果过早地把股权让出去,那么管理团队的空间就少了;同时,上市并不是做企业的目的,自己更不是为了圈钱,更不想落入股市圈钱的悖论里。
尽管在黄鸣看来,公司上市是肯定的,皇明最终是要变成一个公众企业的。但黄鸣现在还是尽量拖延。“世界上,有两种钱最不好用:一种是贷款的钱;一种是投资者的钱。要自己必须先规划好了融资之后干什么才行。钱太多不是好事情,有几个人能克制住自己而不冲动的?”
如今,黄鸣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但国外特有的环境,也使得黄鸣只能一步步地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在太阳能方面,到国外市场做比较难,因为国外总量只有24%,所以要开拓这个市场成本很高,还会遇到很多的阻碍。”黄鸣坦言。
黄鸣曾在不同的场合讲过相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会像我们一样能够用生命去奉献给太阳能事业,所以,没有人可以跟我们竞争,如果有,那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幸事。”
据悉,皇明目前的年销售额在30亿左右。按照规划,在未来3年内,皇明的年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其中,民用零售、单位(宾馆、学校、酒店公共建筑等)以及出口各100亿。
皇明集团上市之前的路,要怎样走?且看2008年黄鸣如何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