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认为在分析、论证经营管理的教学中,应重视现实案例的应用。将现实案例和经营管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经营管理教学 案例 现实案例
我国经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除了计划经济下的商业流通课程外,学生们基本以学习管理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一方面经营管理教育越来越热,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的理论逐渐常识化,案例教学、实战性内容的份量越来越重,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色彩。于是案例教学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经营管理教学的新形式。
1.现实案例教学的形式
其实,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角度看,案例教学并非最佳选择,参与实践效果可能更好。但实践受诸多限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制订实践内容,再联系愿意接受学员实践的合适企业,还得确定实践岗位、时间、地点等事项,这些与课堂教学很难协调,而且有些体验靠短时间内的实践也无法获得。况且,实践多半只能局限于特定企业的特定环节,难以有全过程或全景式的感受。
因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寻找实践之外的方法。于是,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各式各样的案例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配合。那么,在无法实践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案例教学是否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呢?笔者认为拜现实为师,不但同样可以培养商业感觉,而且还有不少优势。所谓拜现实为师,即学习者为提高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对现实社会各种商业现象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注意、观察、体验、思考。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反省自己的购买消费过程,比较分析与自己类似或不同的消费人群的行为特点。有了相当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设想把自己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位置上,综合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现有市场地位、企业目标、所在产业前景、竞争情况、购买人群、社会环境因素等。
是否将现实看作一种特殊的案例,就不用继续探讨了呢?其實,如何归类并不重要,完全可以将案例的范围扩大,但这对现实与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之间的不同没有丝毫影响。
2.通过现实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
通过关注现实的经营活动来培养学员的感性,具有如下特点:
2.1经济性
感受现实的具体的途径,不外乎观察(体验)身边的商业活动、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杂志、道听途说。这些方法多半没有花费,即使需要花钱也很有限。但是,不能因为经济上没有付出就轻视这种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商业现象或过程,都是有代价的,如果设身处地想象付出代价就是自身,感受就会截然不同。从付出代价的范围来看,可能是一个企业,还可能是一个行业甚至产业,可能是地区性的,也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付出代价的具体类型,可能是资金、物资、人力,也可能是难得的市场机会,还可能是时间、信誉、合作伙伴等;付出代价的时间,可能持续一个时期,也可能持续一个时代;付出代价的主体类型,可能是企业、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的程度,也可大可小;付出代价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获得了经验教训,也可能一无所得。所有这些代价,对于学习经营管理的有心人却是宝贵财富。
2.2可行性
关注现实的商业,常常只需要自己多体验、多思考,不需要别人特意配合,其过程不但可行,而且真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之中,吃、穿、住、用、行无不与商业有关。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各种媒体的财经、商业类报道比比皆是,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事。
2.3观赏性、趣味性
经营管理类的教学课堂上,即使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其经验也往往局限于其从业所在的特定领域的特定环节,而且日复一日的工作常常磨灭了鲜活的感觉;对于没有商业实践经验的学习者,更是茫然毫无头绪。总而言之,需要想办法利用生动鲜活的东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人们经常将商业活动称为商战,其实现实的商业活动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商战。企业的表现形形色色,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值得去观察、研究。
2.4参与性
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我们以各种真实身份观察体验商业现实,比如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产品、服务、广告、价格以及渠道时的感受和反应;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商业中的特定角色,可以是世界知名生产企业的决策者正在揣摩目标顾客,也可以是消费者在评价一种新产品,还可以是零售企业的进货人员在根据销售情况确定进货单等。
2.5实证性
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都要根据以往的市场轨迹以及现在的市场状况,推测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据此作出决策。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市场实际的发展结果对照,评价自己的预测、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预测与实际相符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预测错了则分析失误的原因,修正自己的认识。
2.6时效性
现成案例的市场背景已成为过去,与现在的市场情况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商业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时效性。
2.7主动性
学习者在初期,必须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对商业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商业信号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商业逻辑。
结论
综上所述,给我们启发的现实,可以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个体,但又不限于此。关注的现实,可以由消费者或企业个体扩展到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可以由一段时间扩展到一个时期甚至一个时代。
拜现实为师可以很好地适应当今经营管理教学的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在经营管理类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商业的敏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不但自己要经常以现实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还要在课堂上留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讨论的时间,甚至可以考虑将讨论的情况计入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技师学院)
【关键词】 经营管理教学 案例 现实案例
我国经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除了计划经济下的商业流通课程外,学生们基本以学习管理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一方面经营管理教育越来越热,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的理论逐渐常识化,案例教学、实战性内容的份量越来越重,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色彩。于是案例教学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经营管理教学的新形式。
1.现实案例教学的形式
其实,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角度看,案例教学并非最佳选择,参与实践效果可能更好。但实践受诸多限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制订实践内容,再联系愿意接受学员实践的合适企业,还得确定实践岗位、时间、地点等事项,这些与课堂教学很难协调,而且有些体验靠短时间内的实践也无法获得。况且,实践多半只能局限于特定企业的特定环节,难以有全过程或全景式的感受。
因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寻找实践之外的方法。于是,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各式各样的案例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配合。那么,在无法实践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案例教学是否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呢?笔者认为拜现实为师,不但同样可以培养商业感觉,而且还有不少优势。所谓拜现实为师,即学习者为提高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对现实社会各种商业现象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注意、观察、体验、思考。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反省自己的购买消费过程,比较分析与自己类似或不同的消费人群的行为特点。有了相当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设想把自己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位置上,综合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现有市场地位、企业目标、所在产业前景、竞争情况、购买人群、社会环境因素等。
是否将现实看作一种特殊的案例,就不用继续探讨了呢?其實,如何归类并不重要,完全可以将案例的范围扩大,但这对现实与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之间的不同没有丝毫影响。
2.通过现实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
通过关注现实的经营活动来培养学员的感性,具有如下特点:
2.1经济性
感受现实的具体的途径,不外乎观察(体验)身边的商业活动、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杂志、道听途说。这些方法多半没有花费,即使需要花钱也很有限。但是,不能因为经济上没有付出就轻视这种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商业现象或过程,都是有代价的,如果设身处地想象付出代价就是自身,感受就会截然不同。从付出代价的范围来看,可能是一个企业,还可能是一个行业甚至产业,可能是地区性的,也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付出代价的具体类型,可能是资金、物资、人力,也可能是难得的市场机会,还可能是时间、信誉、合作伙伴等;付出代价的时间,可能持续一个时期,也可能持续一个时代;付出代价的主体类型,可能是企业、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的程度,也可大可小;付出代价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获得了经验教训,也可能一无所得。所有这些代价,对于学习经营管理的有心人却是宝贵财富。
2.2可行性
关注现实的商业,常常只需要自己多体验、多思考,不需要别人特意配合,其过程不但可行,而且真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之中,吃、穿、住、用、行无不与商业有关。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各种媒体的财经、商业类报道比比皆是,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事。
2.3观赏性、趣味性
经营管理类的教学课堂上,即使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其经验也往往局限于其从业所在的特定领域的特定环节,而且日复一日的工作常常磨灭了鲜活的感觉;对于没有商业实践经验的学习者,更是茫然毫无头绪。总而言之,需要想办法利用生动鲜活的东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人们经常将商业活动称为商战,其实现实的商业活动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商战。企业的表现形形色色,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值得去观察、研究。
2.4参与性
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我们以各种真实身份观察体验商业现实,比如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产品、服务、广告、价格以及渠道时的感受和反应;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商业中的特定角色,可以是世界知名生产企业的决策者正在揣摩目标顾客,也可以是消费者在评价一种新产品,还可以是零售企业的进货人员在根据销售情况确定进货单等。
2.5实证性
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都要根据以往的市场轨迹以及现在的市场状况,推测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据此作出决策。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市场实际的发展结果对照,评价自己的预测、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预测与实际相符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预测错了则分析失误的原因,修正自己的认识。
2.6时效性
现成案例的市场背景已成为过去,与现在的市场情况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商业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时效性。
2.7主动性
学习者在初期,必须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对商业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商业信号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商业逻辑。
结论
综上所述,给我们启发的现实,可以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个体,但又不限于此。关注的现实,可以由消费者或企业个体扩展到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可以由一段时间扩展到一个时期甚至一个时代。
拜现实为师可以很好地适应当今经营管理教学的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在经营管理类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商业的敏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不但自己要经常以现实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还要在课堂上留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讨论的时间,甚至可以考虑将讨论的情况计入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