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中是基础课程之一。教师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其思考和逻辑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创新,转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希望提出更好的建议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091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感悟和积淀,谈谈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乐学启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精巧别致的导入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最佳学习意境。激趣在导入新课时比较常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1)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两个月饼,说:“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分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导学生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出示实物钟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你们看,是什么钟表。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灯片问:“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们能从这三幅图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吗?”这样导入新课,既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多种导入法(如游戏、谜语等),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快乐地参与,主动地思考。
二、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在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教数学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和求解,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带分数乘除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学生练完后说出计算法则,再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①与过去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②能否化成其他分数的形式计算?这样老师只在疑点上提出疑问,学生经过议论、思考,就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质疑、点拨,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2)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实验活动,“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讨论,学生举手答道: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精练”为主线,在提高“双基”的训练中发展思维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要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为目标,力求做到既少、又精、还适用,要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使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发展。
(1)围绕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为新课做好铺垫。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某钢铁厂一星期生产钢材2.8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让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后出示新课例题:“某钢铁厂一星期前3天生产钢材1.2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存0.4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先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解答。
(2)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能够对症下药,让学生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例如:在学习“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①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②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5,第二次用去1/2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通过实例计算,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既突破学习难点、疑点,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以练为主线,教师在练中导,学生在练中悟,“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练中体验。通过练习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激趣、引活、精练”,为学生提供易于激活其思维的环境和数学信息,构建有利于唤起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7).
[2]杜惠蓉,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基础教育参考,2007(03):P.23-2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091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感悟和积淀,谈谈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乐学启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精巧别致的导入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最佳学习意境。激趣在导入新课时比较常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1)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两个月饼,说:“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分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导学生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出示实物钟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你们看,是什么钟表。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灯片问:“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们能从这三幅图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吗?”这样导入新课,既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多种导入法(如游戏、谜语等),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快乐地参与,主动地思考。
二、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在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教数学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和求解,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带分数乘除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学生练完后说出计算法则,再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①与过去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②能否化成其他分数的形式计算?这样老师只在疑点上提出疑问,学生经过议论、思考,就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质疑、点拨,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2)以“引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实验活动,“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讨论,学生举手答道: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精练”为主线,在提高“双基”的训练中发展思维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要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为目标,力求做到既少、又精、还适用,要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使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发展。
(1)围绕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层次清楚的复习题,为新课做好铺垫。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某钢铁厂一星期生产钢材2.8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让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后出示新课例题:“某钢铁厂一星期前3天生产钢材1.2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生存0.4万吨。这星期平均每天生产钢材多少万吨?”先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再解答。
(2)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能够对症下药,让学生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例如:在学习“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①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②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5,第二次用去1/2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通过实例计算,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既突破学习难点、疑点,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以练为主线,教师在练中导,学生在练中悟,“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练中体验。通过练习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激趣、引活、精练”,为学生提供易于激活其思维的环境和数学信息,构建有利于唤起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使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7).
[2]杜惠蓉,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基础教育参考,2007(03):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