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通过自主探究培养数学思维,改变传统的记忆模式。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自主探究问题、联系实际生活以及灵活练习模式进行探讨,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联系实际;灵活练习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能够自主思考及创新,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没有自主思考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了解数学的内涵,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自主探究问题,总结数学规律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提问互动等模式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乘法运算定律》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要理清公式中的数量关系,也要明白算式中符号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算式中的逻辑关系,再由学生练习。比如乘法分配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像(4+2)×25这个算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乘法意义。学生先将4+2计算出来,表示出来就是6个25相加,但是因为4×25可以凑成整数,因此可以将算式拆开,就是4个25加上2个25,因此(4+2)×25=4×25+2×25。学生在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之后,再进行练习就能够很好的运用计算公式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思维,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或者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 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数学意义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大学数学,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能够应用于生活;同时当学生发现在生活中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学习数学时就能够更加热情、认真和努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要理解计算时候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正确认识小数的意义。学生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人民币了,在人民币中元、角、分的表示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因此教师可以将人民币的知识引入小数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小数。比如2.3+1.4=3.7,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将小数化为钱币,即2.3可以表示为2元3角,1.4可以表示为1元4角;然后问学生两个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直接2元加4角等于6元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可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元和元组合,角和角組合,学生通过练习人民币的计算,了解到数位之间的不同,然后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正确的认知小数点的作用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对自己购买的物品进行计算,加强平时的练习,最后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灵活练习模式,拓展思维创新
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平时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练习模式,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另外灵活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以《克和千克》为例。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质量单位,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生活中物品的质量有大致概念。为了夯实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质量,通过观察了解克和千克的大概范围。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家里超市购物的小票,或者买蔬菜、水果、其他物品时的称重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换,在交换之后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然后让小组之间互相出题进行练习。教师通过改革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不同的练习形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朱丽,吴晓璐,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
[2] 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那招学区邦公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联系实际;灵活练习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能够自主思考及创新,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没有自主思考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了解数学的内涵,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自主探究问题,总结数学规律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提问互动等模式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乘法运算定律》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要理清公式中的数量关系,也要明白算式中符号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算式中的逻辑关系,再由学生练习。比如乘法分配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像(4+2)×25这个算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乘法意义。学生先将4+2计算出来,表示出来就是6个25相加,但是因为4×25可以凑成整数,因此可以将算式拆开,就是4个25加上2个25,因此(4+2)×25=4×25+2×25。学生在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之后,再进行练习就能够很好的运用计算公式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思维,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或者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 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数学意义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大学数学,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能够应用于生活;同时当学生发现在生活中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学习数学时就能够更加热情、认真和努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要理解计算时候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正确认识小数的意义。学生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人民币了,在人民币中元、角、分的表示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因此教师可以将人民币的知识引入小数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小数。比如2.3+1.4=3.7,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将小数化为钱币,即2.3可以表示为2元3角,1.4可以表示为1元4角;然后问学生两个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直接2元加4角等于6元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可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元和元组合,角和角組合,学生通过练习人民币的计算,了解到数位之间的不同,然后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正确的认知小数点的作用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对自己购买的物品进行计算,加强平时的练习,最后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中的逻辑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灵活练习模式,拓展思维创新
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平时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练习模式,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另外灵活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以《克和千克》为例。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质量单位,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生活中物品的质量有大致概念。为了夯实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质量,通过观察了解克和千克的大概范围。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家里超市购物的小票,或者买蔬菜、水果、其他物品时的称重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换,在交换之后进行计算。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然后让小组之间互相出题进行练习。教师通过改革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不同的练习形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朱丽,吴晓璐,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
[2] 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那招学区邦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