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都是天生的画家。是的,每个儿童天生就爱画,敢画、勇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他们从小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有此兴趣,儿童画起画来往往是乐此不彼、随心所欲,甚至是胆大妄为。当然,兴趣主要是由客观刺激所引起的认识倾向。老师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持之以恒,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呢?我认为采用小组互动式学习是一个较有效的方法。
1、按学生实际情况成立互动学习小组。
应该肯定,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分组的方法很多,可以将能力强的与学习困难些的学生结合成同一组,让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的氛围在小组里充分体现出来,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指导学生给自己小组取名,如小苗苗,蒲公英,小号角,小白杨等等,都是学生自己取的富有诗意的小组名。
2、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托尔斯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可见,情感是艺术的主要特征。在美术教育中主要表现为毅力、耐力和主动性。那么,如何来保持学生在画画方面的毅力、耐力和主动性呢?我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是培养各互动小组的这些艺术情感的有效方法。
一是小组内的竞争。一个互动式学习小组里,虽然各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各位学生均有本身特有的优点。有的学生绘画方面的能力强;有的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强;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强……我们倡导,在一个小组里,谁的进步大,谁的责任心强,就选谁当组长。每月各小组组织一次竞选,由本小组同学民主选举出组长,再由组长任命本小组的记录员、准备员、材料员等。使人人都有机会当组长的机会,人人都有职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快乐与责任。使小组内各学生的主动性在互动式的竞争中得到加强。
二是组际间的竞争。各互动式学习小组之间通过教师提问情况(如讨论结果)、发言的踊跃程度、完成作业情况、语言表达、观点创意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较,各小组综合评定,可评为优秀、准优秀、良三个等级。准优秀即接近优秀的成绩,若下次被评为优秀则该次也可评为优秀,若下次没评上优秀则该次成绩为良。这样可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到学期末比比哪些小组的优秀次数多,累计有一半以上优秀的可评为本期优胜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另外,还可以经常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一些工艺制作比赛、涂涂画画比赛、添添画画比赛、你画我评比赛……这些比赛的作品尽可能让同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既加强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变教师的单向评价为小组互动式的多向评价。
小组互动式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学生对教师、家长对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多向评价。学生由原来对教师评价的被动者变成评价的主动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
3.1 注重以激励为主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是来自外界令人兴奋的刺激。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组互动式的基本教育思想是激励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自我发展。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在评价中体现出来。如我校四(3)班刘栋和同学绘画基础较差,在小组评价时,一般只得C等,致使他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在《台式风扇》一课教学时,我发现他的线条比上一节《小台钟》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形状把握不够),就参与到这小组评价中,引导同组其他同学说出这幅画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他A等,这时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微笑。从此以后,他学习美术的信心大增,美术成绩也提高很快,后来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美术第二课堂活动。
3.2 注重学习过程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现代教学策略告诉我们,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学生小组互动式评价中,教师经常要引导学生小组评价时要多问些“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画的?”等等。通过小组讨论式评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美术室后面的“小画廊”,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哪些方面的不足。
3.3 注重群体协作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小组互动式教学策略中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小组的协作精神,即实施小组评价时不是单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整个小组------一个小群体,只有整个小组同学的学习均获得成功,才能得到全体师生肯定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促使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去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4 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我们通常在教学评价中,主要着重于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只看学生画得好不好?学得怎么样?……而在小组互动式评价中,不仅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评价。如在学习兴趣的评价中,引导各小组从好奇好问、勇于探索、敢言敢为等方面进行评价。
3.5 注重小组互动式评价的可操作性。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引导每位同学设计一份“学生学业评价登记表”。尔后,教师再根据教材内容将各学生设计的登记表综合,制订“美术科学生学业评价登记表”。登记表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分项,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基本技能、个性发展、家长评议等项。各项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并让学生把学业情况每周给家长评议一次(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等方面的评议)。因为这些项目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制订的,当然就很乐意参与。评价中又给出了具体的评价等级,学生评价的可操作性也就强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地投入到小组互动式评价中来。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4、按小组互动式学习的需要,重新布局美术室。
4.1 变秧田式座位编排为形状多变的开放式编排。
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为了便于教师的讲授,把座位均安排成秧田式的排列。如果一直这样一成不变,不利于学生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和儿童的绘画创造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情感。在美术室里,我把学生座位从单一的秧田式改为多变的开放式编排。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编排座位形式。如四人小组面对面的排列,这种排列便于学生交流;六人小组的弧型排列,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六人小组的六角型排列、圆型排列等。
4.2 室内区域的重新分配。
美术室比一般的教室面积都大些,上美术课时可以把美术室分成学习、欣赏、自由涂画三部分。
首先,利用美术室的天花板及前后墙面展出一些名家的画、同龄人的画及我们的画三个小画廊。只要学生张开眼睛就会被这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将美术室的讲台驱逐出境,空出一些空间专门供学生自由涂画。真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鱼游鸟飞……只要孩子们能想到的,都尽可涂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画时可以老师提供些纸张,也可以就在美术室的左右两边的磁板墙裙上自由地画(因磁板容易擦洗)。没有讲台的美术室,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促使教师一定要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发现。
另外,还可以经常以互动式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涂我画比赛。真正让美术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园、自由涂画的乐园、艺术欣赏的殿堂……使美术室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收稿日期:2013-06-11
1、按学生实际情况成立互动学习小组。
应该肯定,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分组的方法很多,可以将能力强的与学习困难些的学生结合成同一组,让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的氛围在小组里充分体现出来,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指导学生给自己小组取名,如小苗苗,蒲公英,小号角,小白杨等等,都是学生自己取的富有诗意的小组名。
2、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
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托尔斯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可见,情感是艺术的主要特征。在美术教育中主要表现为毅力、耐力和主动性。那么,如何来保持学生在画画方面的毅力、耐力和主动性呢?我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是培养各互动小组的这些艺术情感的有效方法。
一是小组内的竞争。一个互动式学习小组里,虽然各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各位学生均有本身特有的优点。有的学生绘画方面的能力强;有的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强;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强……我们倡导,在一个小组里,谁的进步大,谁的责任心强,就选谁当组长。每月各小组组织一次竞选,由本小组同学民主选举出组长,再由组长任命本小组的记录员、准备员、材料员等。使人人都有机会当组长的机会,人人都有职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快乐与责任。使小组内各学生的主动性在互动式的竞争中得到加强。
二是组际间的竞争。各互动式学习小组之间通过教师提问情况(如讨论结果)、发言的踊跃程度、完成作业情况、语言表达、观点创意及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较,各小组综合评定,可评为优秀、准优秀、良三个等级。准优秀即接近优秀的成绩,若下次被评为优秀则该次也可评为优秀,若下次没评上优秀则该次成绩为良。这样可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到学期末比比哪些小组的优秀次数多,累计有一半以上优秀的可评为本期优胜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另外,还可以经常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一些工艺制作比赛、涂涂画画比赛、添添画画比赛、你画我评比赛……这些比赛的作品尽可能让同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既加强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变教师的单向评价为小组互动式的多向评价。
小组互动式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学生对教师、家长对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多向评价。学生由原来对教师评价的被动者变成评价的主动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
3.1 注重以激励为主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是来自外界令人兴奋的刺激。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组互动式的基本教育思想是激励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自我发展。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在评价中体现出来。如我校四(3)班刘栋和同学绘画基础较差,在小组评价时,一般只得C等,致使他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在《台式风扇》一课教学时,我发现他的线条比上一节《小台钟》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形状把握不够),就参与到这小组评价中,引导同组其他同学说出这幅画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他A等,这时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微笑。从此以后,他学习美术的信心大增,美术成绩也提高很快,后来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美术第二课堂活动。
3.2 注重学习过程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现代教学策略告诉我们,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学生小组互动式评价中,教师经常要引导学生小组评价时要多问些“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画的?”等等。通过小组讨论式评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美术室后面的“小画廊”,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哪些方面的不足。
3.3 注重群体协作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小组互动式教学策略中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小组的协作精神,即实施小组评价时不是单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整个小组------一个小群体,只有整个小组同学的学习均获得成功,才能得到全体师生肯定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促使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去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4 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小组互动式评价。
我们通常在教学评价中,主要着重于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只看学生画得好不好?学得怎么样?……而在小组互动式评价中,不仅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评价。如在学习兴趣的评价中,引导各小组从好奇好问、勇于探索、敢言敢为等方面进行评价。
3.5 注重小组互动式评价的可操作性。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引导每位同学设计一份“学生学业评价登记表”。尔后,教师再根据教材内容将各学生设计的登记表综合,制订“美术科学生学业评价登记表”。登记表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分项,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基本技能、个性发展、家长评议等项。各项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并让学生把学业情况每周给家长评议一次(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等方面的评议)。因为这些项目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制订的,当然就很乐意参与。评价中又给出了具体的评价等级,学生评价的可操作性也就强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地投入到小组互动式评价中来。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4、按小组互动式学习的需要,重新布局美术室。
4.1 变秧田式座位编排为形状多变的开放式编排。
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为了便于教师的讲授,把座位均安排成秧田式的排列。如果一直这样一成不变,不利于学生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和儿童的绘画创造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情感。在美术室里,我把学生座位从单一的秧田式改为多变的开放式编排。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编排座位形式。如四人小组面对面的排列,这种排列便于学生交流;六人小组的弧型排列,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六人小组的六角型排列、圆型排列等。
4.2 室内区域的重新分配。
美术室比一般的教室面积都大些,上美术课时可以把美术室分成学习、欣赏、自由涂画三部分。
首先,利用美术室的天花板及前后墙面展出一些名家的画、同龄人的画及我们的画三个小画廊。只要学生张开眼睛就会被这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将美术室的讲台驱逐出境,空出一些空间专门供学生自由涂画。真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鱼游鸟飞……只要孩子们能想到的,都尽可涂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画时可以老师提供些纸张,也可以就在美术室的左右两边的磁板墙裙上自由地画(因磁板容易擦洗)。没有讲台的美术室,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促使教师一定要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发现。
另外,还可以经常以互动式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涂我画比赛。真正让美术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园、自由涂画的乐园、艺术欣赏的殿堂……使美术室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收稿日期:201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