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马铃薯陇薯14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陇薯14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70-01
  陇薯14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04年以19712-2为母本、10202-2为父本配套杂交组合,经过9年筛选育成。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016年1月通过省级审定(甘审薯2016001),原代号10527-4。2013—2017年,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进行了5年生产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旱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群众和广大客商的青睐。
  1 特征特性
  陇薯14号晚熟,出苗后生育期121 d。株型半直立,株高65 cm左右,生长势较强,分枝数中等,茎绿色。复叶较大,叶缘平展;叶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强。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个,大中薯率82%。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粗糙,较大而整齐,芽眼浅。植株高抗晚疫病,对卷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薯块煮食口感和风味好。薯块干物质平均含量26.03%,最高为31.20%(2015年);淀粉平均含量20.26%,最高为24.73%(2008年);粗蛋白平均含量2.63%,VC平均含量16.23 mg/100 g,还原糖平均含量0.20%,适宜淀粉、全粉加工及鲜食菜用。
  2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在渭源县南北川三类生态区进行新品系展示试验,陇薯14号2年平均产量为39 579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薯3号(33 561 kg/hm2)增产6 018 kg/hm2,增幅17.93%。2015—2017年,在渭源县北部半干旱区的清源镇、北寨镇、大安乡、秦祁乡、新寨镇等5个乡镇设置新品系生产示范,经受了连续3年干旱的考验,3年平均产量为27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薯3号(21 436.5 kg/hm2)增产5 931.0 kg/hm2,增幅27.67%。在干旱的年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陇薯14号品种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1.1 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0 g/kg以上、耕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秋季深耕晒垄,耕深25~30 cm,秋后耙耱整平收墒,冬季镇压保墒实行3年以上轮作。前茬最好是小麦、豆类、莜麦等夏茬,其次为中药材、玉米等作物。马铃薯属茄科作物,不宜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更不能重茬连作。当年喷施绿黄隆、甲黄隆、苯黄隆等除草剂的地块,下年杜绝种植马铃薯,否则严重影响出苗,造成重大损失[1]。
  3.1.2 科学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巧施硒肥。一次性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7.5 t/hm2以上、磷酸二铵375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鉀225 kg/hm2、硒肥150 kg/hm2,全部作基肥施入。结合施肥整地,将毒·辛颗粒剂30~45 kg/hm2或40%辛硫磷乳油7 500 mL/hm2,兑水30 kg/hm2,兑细砂土750 kg/hm2,制成毒土撒施于犁沟内,防治地下害虫[2]。
  3.2 种薯处理
  3.2.1 挑薯。播前10~15 d将作种用的脱毒原种、一级种置于阳光下晒2~3 d,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滑、色泽鲜艳、无畸形、芽眼突出、无病伤、没有龟裂的块茎作为种薯。
  3.2.2 切薯。50 g以下小薯整薯直播,50 g以上块茎切块播种。切种的刀具要用75%酒精或4%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切块时以薯块顶芽为中心点纵劈一刀,切成2块,然后再分切,每块母薯带1~2个芽,切块重35 g左右[3]。
  3.2.3 拌薯。用甲霜·锰锌(或霜脲·锰锌,或嘧菌酯)300 g,撒在100 kg切好的种薯薯块上,用木锨或塑料锨翻动拌匀即可,边切边拌。
  3.3 适期早播
  10 cm地温稳定在5 ℃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以4月中、下旬为宜。播种薯块时,要做到芽眼朝上,以利于出苗。播种密度一般为5.25万~6.00万穴/hm2。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培土。马铃薯齐苗时,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此时结合除草,以疏松土壤、苗根际培土为主;第2次中耕培土在封垄前进行,结合除草,要高培土,使垄高达到15~20 cm。之后视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除草。
  3.4.2 去杂去劣。进入盛花期,按品种特征特性2次拔净杂株及异症株。
  3.4.3 病虫害防控。一般6月初会出现第1个有翅蚜虫迁飞高峰期,此时要开始定期喷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洒1次,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洒。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一是封垄后要加强管理,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带茎叶及种薯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1 m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 m范围内的植株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进行封锁控制,每隔 7~10 d喷1次,连喷2~3次;二是6月下旬至7月发病初期,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防,每隔7~10 d喷1次,轮换用药[4]。
  3.5 适时晚收
  陇薯14号为活体成熟,在早霜来临前茎叶仍为绿色,9月下旬早霜来临后1周左右,割除地上部遭受霜冻而萎蔫的茎叶并运出田间,以减少块茎感病和达到晒地的目的。收获时要选择晴天,避免在雨天收获,以免拖泥带水,既不便于收获、运输,又容易因薯皮擦伤而导致病菌入侵,引发腐烂或影响贮藏。
  3.6 安全贮藏
  块茎收获后要进行晾晒、“发汗”,严格剔除病薯、烂薯和伤薯。贮藏窖使用前要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消毒,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消毒,施药后密闭36 h以上,然后通风。块茎入窖应该轻拿轻放,防止碰伤。窖内贮量不要过满,不得超过窖容积的2/3,窖贮最适温度为3~4 ℃,相对湿度80%~90%。贮藏期间要勤检查,防冻防热窖或烂窖[5]。
  4 参考文献
  [1] 王军.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8(4):14-16.
  [2] 李继明.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中国马铃薯,2018,32(1):24-27.
  [3] 倪玮.沿海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8(1):85-87.
  [4] 王超楠,宋述尧,毛立宝,等.北方地区大棚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39(3):270-272.
  [5] 金黎平.北方马铃薯适时收获安全贮藏运输技术[N].农民日报,2011-08-03(007).
其他文献
以徐楼铁矿一矿带防水顶柱回采为工程背景,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回收尽可能多的回采顶柱,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回采防水顶柱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利用FLAC3D软件对部分防
摘要 为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春播适期,以贵州省毕节市农科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种薯一代良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该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马铃薯产量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立春(38 864.55 kg/hm2)>雨水(36 990.83 kg/hm2)>惊蛰(32 410.58 kg/hm2)>大寒(27 315.98 kg/hm2)>小寒
和许多模型爱好者一样,摄影师JeffFdesen把自己的火车模型放置到真实世界的环境中进行拍摄,不过让人惊叹的是,火车模型在各种户外风光中就如同真实的火车在行驶一般,有时让人真假
文章概括帕金森病患的心理特征表现以焦虑、抑郁、恐怖以及认知障碍为主。中医认识疾病强调心身整体观念,对于帕金森氏病亦强调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利用暗示转移、移情易性、
从马钢H型钢厂的筹备到正规组产的各个不同阶段时的所对应的绩效考核及其奖酬体系的变革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试分析其内在关系,对这个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中的业绩考核及其奖
构建植根于中华文明传统的世界观堪称科幻片大师的詹姆斯·卡梅隆认为:“科幻是一种通过未来模拟现在的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视角独特的世界观,是一个好科幻故事的硬壳
在设备管理中实施"零故障"战略是对传统思维地突破.如何开展零故障,其中零故障文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目的 比较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ADA(1997))和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80~1985))在中国人中从出率的变化及迁移。方法 对906例研究对象实施75g口服葡萄糖坦试验(OGTT)。结果 ADA(1997)空腹血糖(FPG)标
晋远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远志新品种。本文介绍了晋远2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简述其栽培技术,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按照组织行为学模式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和奖酬体系的改进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现状分析,对绩效提高程度进行了评估,并找出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策略,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