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基
本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29—01
一、从教材、教师、学生三维度界定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激发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民族责任感。
汉字象形表意,本身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是华夏文化的基石。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外化,蕴含着广袤的文化内涵。教学生学习汉语言,把握其人文属性,学生既习得了语文能力,又熏陶了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思维方式。
(2)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
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科学与人文并重,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理解全世界人民对自由、和平、文明渴求的美好情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注重审美情趣培养,逐步提升文化品位。
审美能力培养的一般过程是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语文教材中洋溢着真、善、美,浓缩了本民族及世界人民的美好情感的精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应该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
(4)强化情感目标,尊重个体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认为语文课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人生态度、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多元因素都应归为“人文素养”的范畴。
2.教师的人文态度。
从教师层面上来说,“人文态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教师要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发展人、保护人,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
3.学生的人文态度。
从学生层面上来说,“人文态度”就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善于合作、乐于共处等品质。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
二、设定人文养育目标,制订人文养育内容,挖掘教材人文养育点
中学语文教学人文养育的目标是:1.感受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的熏陶;2.积蓄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思维方式,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3.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优化语文人文养育,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1.“综合实践”策略
(1)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四要义”,课堂上要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课堂上最显性的活动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活动。(2)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2.“自主探究”策略
(1)关注学生想学哪一部分。语文课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文字欣赏揣摩,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2)关注学生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选择最佳的探究思路。(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3.“感悟·积累·运用”策略
感悟。(1)“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多读是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的熏陶,让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充分感染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2)增强直观感受,减少理性的支离分析。学生感悟语文、对理性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3)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积累。(1)让“读、背”在语文教学中返璞归真,提倡多读多背,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2)别忽视了复述的功能,特别是重视对课文某个精彩片断的复述,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的重要手段。
运用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在语境中运用。
4.“合作互动”策略。所谓“合作互动”策略是指在合作互动环境下开展学习的策略,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发潜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
?? 编辑:刘於诚
本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29—01
一、从教材、教师、学生三维度界定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激发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民族责任感。
汉字象形表意,本身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是华夏文化的基石。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外化,蕴含着广袤的文化内涵。教学生学习汉语言,把握其人文属性,学生既习得了语文能力,又熏陶了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思维方式。
(2)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
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科学与人文并重,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理解全世界人民对自由、和平、文明渴求的美好情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注重审美情趣培养,逐步提升文化品位。
审美能力培养的一般过程是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语文教材中洋溢着真、善、美,浓缩了本民族及世界人民的美好情感的精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应该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
(4)强化情感目标,尊重个体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认为语文课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人生态度、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多元因素都应归为“人文素养”的范畴。
2.教师的人文态度。
从教师层面上来说,“人文态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中,教师要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发展人、保护人,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
3.学生的人文态度。
从学生层面上来说,“人文态度”就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自信、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善于合作、乐于共处等品质。这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素养。
二、设定人文养育目标,制订人文养育内容,挖掘教材人文养育点
中学语文教学人文养育的目标是:1.感受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的熏陶;2.积蓄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思维方式,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3.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优化语文人文养育,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1.“综合实践”策略
(1)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四要义”,课堂上要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课堂上最显性的活动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活动。(2)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2.“自主探究”策略
(1)关注学生想学哪一部分。语文课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文字欣赏揣摩,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2)关注学生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选择最佳的探究思路。(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3.“感悟·积累·运用”策略
感悟。(1)“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多读是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的熏陶,让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充分感染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2)增强直观感受,减少理性的支离分析。学生感悟语文、对理性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3)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积累。(1)让“读、背”在语文教学中返璞归真,提倡多读多背,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2)别忽视了复述的功能,特别是重视对课文某个精彩片断的复述,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的重要手段。
运用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在语境中运用。
4.“合作互动”策略。所谓“合作互动”策略是指在合作互动环境下开展学习的策略,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发潜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
??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