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这学期,每个班级都设了图书角,图书角摆满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根据班级人数的不同,所借图书数量也不相同。我班的孩子比较多,所以图书也多。孩子们很喜欢阅读,几乎每本书对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每到借阅图书的时段,图书角总是挤满了人。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借到了图书,可班里的图书管理员却伤透了脑筋。因为借阅的同学多,登记的同学就多了,因为书多,孩子们换书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一来二去,登记本上总是会遗漏一些书的借出与还回的情况。再加上有些调皮的孩子嫌登记麻烦,总是偷拿偷放,所以,图书借阅的混乱情况就更严重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天,本以为等这一阵新鲜劲儿过后,混乱场面会有所好转,可没想到,第三天早上图书管理员小文报告,有本书不见了。我一听,也有些紧张,毕竟是学校的书,万一丢了,可就麻烦了。于是决定等下午作业整理课的时间好好问一问,查一查。
下午,我带着一本《读者》走进了教室。刚进教室,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告诉我说:“吴老师,我们班的书丢了,问了很多人,都说没借过,我们班出现小偷了。”
“是的,是的……”
“老师,肯定是有人偷着拿回家了……”
“这人真是缺德,这不是给我们班丢脸吗?还不早点把书拿出来!”
“喜欢书,不会自己买啊,干嘛偷拿班里的书呀!”
……
看这阵势,丢书这事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也难怪,刚借过来才3天的书就不见了,这不能不让大家产生愤怒的情绪和各种各样的猜测。
到底谁拿了呢?我心里也在嘀咕。于是,趁大伙交头接耳的时候,我走到座位中间转了一圈,想试着找一找,看有没有“可疑”的对象。仔细观察了一阵,也没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事,老师已经知道了,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着急。可是现在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呢,还书的时间还没到啊,怎么就能说书被偷了,书丢了呢?我想肯定是哪个爱看书的同学借去看,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忘记还了。这可是好事呀,说明我们班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虽然我说得若无其事,可心里并不平静,我怕……但又期待着。
我的话音刚落,班长小慧就站起来说:“是呀,我觉得吴老师说得很对,可能真的是谁借去了。我们一个劲地说书被‘偷’了,班里出了小偷,那个借书的同学哪还有勇气还呀,我觉得我们做的不对,这样真的有些冤枉人。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同学,这样我们班才能更团结。”
不愧是班长,带有首领“味儿”的发言,引起了一阵回应:
“可不是吗,我有时候就会因为看得太起劲,还晚了。”
“对,应该相信我们班的同学。”
……
很多同学似茅塞顿开,开始重新认识这次“丢书事件”。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读者》,上面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故事和诗文,我总是看得爱不释手。今天我和大伙一起分享里面的故事。如果有喜欢的同学,下课了来找我借,好吗?”
“好!”全班一阵欢呼,俨然忘记了对“偷书”事件的追究。
我为大家朗读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有的凄美,有的温馨,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听了愉悦心灵。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注视中,从教室的鸦雀无声中,我读懂了孩子们对这些故事的喜欢。
“同学们,老师的这本《读者》,你们喜欢吗?”
“喜欢!”
“你们看过的书籍中,有令你感兴趣的内容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我一直在强调 “分享”这个词,也许它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可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它很陌生。
“有的,老师。我最近在看《自然之窗》,里面讲了很多自然界发生过的神秘事件,很多至今都还是未解之谜……”小文第一个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收获,这让很多同学纷纷效仿。
“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我认识了海伦·凯勒,她是个多么勇敢的孩子啊……”
“我最近看了《居里夫人》,我非常喜欢她,我觉得她是个充满智慧的科学家,我更敬佩她的坚强和坚持,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
“是的,同学们,你们看的这些好书,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精神享受。刚才这些同学,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感受,让大家和他们一起分享了这份聆听的快乐,这就是分享。有趣的故事要分享,好看的书也要分享。分享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可贵的好品质。我想咱们班的同学也会懂得这样去做。”
只字未提那个“偷”字,因为我信任班里的孩子们。虽然,书已经“丢”了,但我依然相信那是孩子淘气的表现,是他忘记归还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小文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那本书已经还回来了,放在了讲台上!我心中一阵窃喜,终于松了一口气。
【反思】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有位老禅师,一日晚间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外出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的教育胸怀着实令人叹服。那种平静的心态和善意的教育,令受教者心服口服。在徒弟犯了错误时,师傅那一句有意无意的提醒,给了徒弟最大的震撼。这样的教育策略,也带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喜欢发现一个问题就揪住一个问题,把它“放大”,把它“做实”,以为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然后再由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目的很明确:震慑学生,警告他们绝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可是这样一来,往往是吓倒了一大片,伤害了一大群。试想,这是我们所说的“爱的教育,严的管理” 吗?没有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去感受,去彻底的领悟,又怎能算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俗话说: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是啊,作为老师,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在孩子错失承认错误的机会时,我们真的应该学学故事中的老禅师,让轻轻的提醒,代替那重重的指责,给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宽容,更多的信赖。让孩子因为我们的宽容,变得更加真,更加善,更加美……
(作者单位: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小学浙江衢州324000 )
责任编辑王红曼
这学期,每个班级都设了图书角,图书角摆满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根据班级人数的不同,所借图书数量也不相同。我班的孩子比较多,所以图书也多。孩子们很喜欢阅读,几乎每本书对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每到借阅图书的时段,图书角总是挤满了人。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借到了图书,可班里的图书管理员却伤透了脑筋。因为借阅的同学多,登记的同学就多了,因为书多,孩子们换书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一来二去,登记本上总是会遗漏一些书的借出与还回的情况。再加上有些调皮的孩子嫌登记麻烦,总是偷拿偷放,所以,图书借阅的混乱情况就更严重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天,本以为等这一阵新鲜劲儿过后,混乱场面会有所好转,可没想到,第三天早上图书管理员小文报告,有本书不见了。我一听,也有些紧张,毕竟是学校的书,万一丢了,可就麻烦了。于是决定等下午作业整理课的时间好好问一问,查一查。
下午,我带着一本《读者》走进了教室。刚进教室,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告诉我说:“吴老师,我们班的书丢了,问了很多人,都说没借过,我们班出现小偷了。”
“是的,是的……”
“老师,肯定是有人偷着拿回家了……”
“这人真是缺德,这不是给我们班丢脸吗?还不早点把书拿出来!”
“喜欢书,不会自己买啊,干嘛偷拿班里的书呀!”
……
看这阵势,丢书这事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也难怪,刚借过来才3天的书就不见了,这不能不让大家产生愤怒的情绪和各种各样的猜测。
到底谁拿了呢?我心里也在嘀咕。于是,趁大伙交头接耳的时候,我走到座位中间转了一圈,想试着找一找,看有没有“可疑”的对象。仔细观察了一阵,也没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事,老师已经知道了,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着急。可是现在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呢,还书的时间还没到啊,怎么就能说书被偷了,书丢了呢?我想肯定是哪个爱看书的同学借去看,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忘记还了。这可是好事呀,说明我们班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虽然我说得若无其事,可心里并不平静,我怕……但又期待着。
我的话音刚落,班长小慧就站起来说:“是呀,我觉得吴老师说得很对,可能真的是谁借去了。我们一个劲地说书被‘偷’了,班里出了小偷,那个借书的同学哪还有勇气还呀,我觉得我们做的不对,这样真的有些冤枉人。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同学,这样我们班才能更团结。”
不愧是班长,带有首领“味儿”的发言,引起了一阵回应:
“可不是吗,我有时候就会因为看得太起劲,还晚了。”
“对,应该相信我们班的同学。”
……
很多同学似茅塞顿开,开始重新认识这次“丢书事件”。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读者》,上面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故事和诗文,我总是看得爱不释手。今天我和大伙一起分享里面的故事。如果有喜欢的同学,下课了来找我借,好吗?”
“好!”全班一阵欢呼,俨然忘记了对“偷书”事件的追究。
我为大家朗读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有的凄美,有的温馨,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听了愉悦心灵。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注视中,从教室的鸦雀无声中,我读懂了孩子们对这些故事的喜欢。
“同学们,老师的这本《读者》,你们喜欢吗?”
“喜欢!”
“你们看过的书籍中,有令你感兴趣的内容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我一直在强调 “分享”这个词,也许它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可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它很陌生。
“有的,老师。我最近在看《自然之窗》,里面讲了很多自然界发生过的神秘事件,很多至今都还是未解之谜……”小文第一个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收获,这让很多同学纷纷效仿。
“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我认识了海伦·凯勒,她是个多么勇敢的孩子啊……”
“我最近看了《居里夫人》,我非常喜欢她,我觉得她是个充满智慧的科学家,我更敬佩她的坚强和坚持,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
“是的,同学们,你们看的这些好书,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精神享受。刚才这些同学,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感受,让大家和他们一起分享了这份聆听的快乐,这就是分享。有趣的故事要分享,好看的书也要分享。分享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可贵的好品质。我想咱们班的同学也会懂得这样去做。”
只字未提那个“偷”字,因为我信任班里的孩子们。虽然,书已经“丢”了,但我依然相信那是孩子淘气的表现,是他忘记归还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小文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那本书已经还回来了,放在了讲台上!我心中一阵窃喜,终于松了一口气。
【反思】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有位老禅师,一日晚间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外出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的教育胸怀着实令人叹服。那种平静的心态和善意的教育,令受教者心服口服。在徒弟犯了错误时,师傅那一句有意无意的提醒,给了徒弟最大的震撼。这样的教育策略,也带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喜欢发现一个问题就揪住一个问题,把它“放大”,把它“做实”,以为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然后再由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目的很明确:震慑学生,警告他们绝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可是这样一来,往往是吓倒了一大片,伤害了一大群。试想,这是我们所说的“爱的教育,严的管理” 吗?没有让学生从心底深处去感受,去彻底的领悟,又怎能算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俗话说: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是啊,作为老师,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在孩子错失承认错误的机会时,我们真的应该学学故事中的老禅师,让轻轻的提醒,代替那重重的指责,给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宽容,更多的信赖。让孩子因为我们的宽容,变得更加真,更加善,更加美……
(作者单位: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小学浙江衢州324000 )
责任编辑王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