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跨国企业华人高管的新出路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做了微软中国总裁,顶多换个外企做总裁,在外企遇到瓶颈难以超越了,我就换个平台。”——唐骏
  
  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曾无数次声称“做人要简单,做事要勤奋。”然而,仔细研究唐骏的求学和职业历程,实际上他做事的套路一点都不简单。读博士时与导师闹翻,只身闯美国;在微软时,作为一个普通程序员越过N个层级直接给比尔·盖茨写信;两次离职,在一般人是弄得公司上下鸡飞狗跳的事,到了唐骏这儿却成为了提升新老东家品牌的好事;空降到盛大和新华都后,运用他独特的融入管理式,跨越了很多外企高管空降民企无法逾越的“文化和心态”障碍。这一切,都透露出唐骏不是一个简单的外企CEO。
  唐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身价超过10亿的“天价CEO”,之所以能跨越中日美文化,能跨越外企与民企巨大的鸿沟,能成功游走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与中国超级富豪陈天桥、陈发树之间,总结起来,唐骏作为“第一CEO”,其职业步步成功,或者说稳健地避免了失败,均因暗合了孙子兵法的“守正出奇”之道。所谓“正”,唐骏能做,大家也能做的,唐骏不会在上面发力求大业绩;所谓“奇”,就是其他人包括企业董事长做不到的事,唐骏想得出来,并且做得出来。在微软,唐骏提出并实现了Windows多语言版本的新开发模式,这个“奇招”使其获得了微软管理层乃至比尔·盖茨的认可,并成功晋升;在盛大和新华都,他的“奇”是做老板做不到的事,使挑剔的老板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如何才能做CEO常青树?”围绕此问题,笔者与成功跨越了美中日三国管理文化的唐骏,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500强高管的新出路
  
  笔者:在中国,不少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遇到很大的职业瓶颈,他们做到中国区总裁后,往往很难再升上去,而同时又面临比他更年轻、性价比更高的年轻高管的替代压力,有的卸任后很多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到民企又不适应。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唐骏:500强跨国企业的高管,在自己公司有瓶颈,而到了其他外企,往往更有瓶颈,很难有机会突破。同时,中国民企缺高管。中国民企,以往靠做资本运作和市场运作赚钱,还没有进入管理层面。到哪里去找真正懂规范管理的?显然是在500强做过管理的高管。我到有的民企去看,他们做管理,简直是小儿科式的管理。比如,你提到的某民企高管犯了错要罚站,罚站是对幼儿园小孩的,不是对高管的,这是管理吗?不是。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多外企高管去民企做管理。但这要一个过程,前提是,外企高管要适应民企,心态要调整和变化。我从微软到盛大,差异很大,从同样是民企的盛大到新华都,差异也很大,这都要有开放的心态去适应,不要照搬以前的做法。同时,民企老板也要意识到,他们如果真要做强做大,做百年老店,太需要懂管理的人来帮助,需要外企高管空降,他们的心态也要调整和变化。
  笔者:但并不是所有外企高管都能适应民营企业的。他们如何判断自己能否适应民企老板和文化?你说老板面试你,也是你面试老板的过程,你如何面试未来的“老板”?
  唐骏: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一方面,职业CEO要把自己做强大,要真正有能力给企业创造价值。一个CEO做人正直,做人简单,做事有能力,愿意融入到团队中,只要这个企业真需要人才,他自己又真正强大,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那怕什么呢?第二,要对企业有所了解,我有时候自夸说,‘只要民企需要我,我对这个企业有兴趣,任何一家企业我都可以合作,因为我能力足够强大。’但是,这说得太过了点,不可能谁都跟我一样强大,因此需要了解企业。民企因为不规范,所以千差万别。外企因为规范,所有文化都差不多。有的人能强大到可以适应所有千差萬别的企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所以,也要多种渠道“面试”老板,先到企业去做咨询顾问,跟员工交流,跟老板交流,跟现有高管交流,跟老板的朋友交流。这样判断能否适应,能否缩短融入的过程。
  
  外企CEO的空降术
  
  笔者:很多民企老板,请国际型CEO都有特定目的,比如盛大陈天桥请您,首要目的是利用唐骏微软中国总裁的符号,方便即将赴纳斯达克上市的盛大跟美国投资者沟通。但很多民企请高管,往往用了一年两年,没利用价值,就解聘或减薪,对此,外企CEO该怎么办?
  唐骏:这是人的本性,用完就会丢弃。如果外企CEO不想被老板当一个东西丢弃,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在微软的时候,聘书是没有期限的。我到盛大之后,接到聘书,当时我很吃惊,怎么聘期才一年呢?后来才了解到,这是民企的普遍现象。民企请你,第一年肯定是很有用的,比如我,第一年对盛大肯定是太有用了。但第二年可能就会变成公司的问题,因为一年就用完了你的经验,你的社会声望,以后可能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因此,民企宁可给你一大批股权或一大笔钱,用完就丢弃了。作为外企CEO,怎么办?空降以后,不能吃老本,只能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了解行业,做一些民企老板和其他高管做不了的事情,让他对你有依赖,这样就不会像旧衣服一样被丢弃了。
  笔者:了解行业很重要,我注意到您从软件业到网游业,再到新华都横跨零售、矿业、地产、旅游等多个行业。不断地换行,很多跨国公司CEO空降新行业后,一两年都入不了行。您到了新行业,谁也不认识,如何快速掌握行业发展规律?
  唐骏:首先是学习,要沉到业务一线学习。比如,我到了盛大,要到最底层学习,跟程序员讨论,去网吧了解市场。现在做地产,我到朋友的地产公司去了解,看看地产行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它的运营成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等是多少,才有可能赚到钱,也要了解这个行业的猫腻、行业潜规则是什么。很多高管空降后浮在空中,没有扎到业务草根层,所以做决策就像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其次是要放下架子,要喜欢所从事的行业。到了新的行业,即使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CEO,也要变成学生,一旦把架子放下来后,从零开始学,也没什么。当你投入进去后,一定要对它感兴趣,要喜欢这个行业,甚至要强迫自己喜欢这个行业。比如矿业原来我没兴趣,现在觉得很有意思,有色金属、铁矿、镍矿、铜矿等,对全球整个矿业结构,都有了解。
  笔者:但是,您天价空降,企业内部员工可能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你,甚至还防着你,而老板又希望你赶快一个月、三个月、顶多一年要出业绩。上下压力很大,你向谁学?怎么快速学?
  唐骏:我从外资企业空降到新的企业,首先不是要在专业上出业绩,而是在能力上、管理上出业绩。比如,到了新华都,在矿业专业上,原来的高管已经很懂了,不需要我去做了。我要出业绩,一定是在我熟悉的运作公司上市、运用我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上出业绩。学习业务,我不需要在新华都公司里面学习,不然,员工会说,‘你一个老总,怎么连基础知识都不懂?’我在公司外面学习,因为全中国不止新华都做矿业。又比如,到了盛大,我不在盛大公司学网游,我会到其他网游公司学,把别的公司的理念和运作经验变成我的,再把盛大的理念和运作经验变成我的,盛大模式是固定的,我从外面学了,再用另外公司的眼光来看盛大。这样,盛大的员工会说,唐骏好像蛮懂网游的,其实这都是我从外面“偷”来的。“偷”外面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经验,最后就变成了唐骏独特的经验,就能创新和引领公司走在产业的前沿。
  
  国际级CEO的常赢基因
  
  笔者:您在日本留学,在美国创业,在微软成为国际高级职业经理人。从技术工程师出身,再转向市场营销,全面管理,全球资本运作,多元化集团管理,不断地从事新的领域,并且取得成功。很多人一辈子不敢换行,或者换行很失败,您如此之大的职业跳跃,如何不断跨越新挑战?如何跨越不同国家的文化?
  唐骏:我能不断实现职业跨越式发展,有三个DNA:第一,在我的价值观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成功。跟盖茨比我永远是失败的,跟农民工比永远是成功的。成功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跟去年比是否成功,跟10年前比有多大进步。未来要成功,必须超越现在的瓶颈。比如,我做了微软中国总裁,顶多换个外企做总裁,在外企遇到瓶颈难以超越了,我就换个平台。在盛大做了4年,把创业公司变成上市公司,难以超越了,所以,换了个平台,到新华都做多元化集团管理。
  第二,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心。这种好奇心驱使我做一些别人不做的事情,驱使我不做重复的事情。
  第三,我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我做过的事,都是不同的,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资本运作、集团化多元化管理,不断跨越新领域,几乎都从零开始,没有学习心态,没有年轻心态,是不可能的。
  正是这三点,驱使我与其他管理者不同,也是职业CEO能够常赢的DNA吧。
  笔者:作为超过10亿身价的“第一CEO”,如果把您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唐骏个人品牌有限公司”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唐骏: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作秀。
  笔者:您要实现常赢,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唐骏:首先,在新华都这样的多元化企业,其所涉及领域都是我从来没做过的。其次,我在新华都现有企业具体业务运作中,发挥作用的余地不大。因此,对这5家企业,我只做宏观指导。我未来工作的重点,是把现有的6个产业,拓展到12个产业,集团有3到5家上市公司,并且每个产业都有一定话语权。GE作为全球多元化成功的典范,有两大关键,一个是资本实力和金融杠杆,二是管理团队和管理创新。新华都只有管理行家,没有金融杠杆,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带领新华都实现传统产业与IT高科技领域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这就是我的新挑战。
其他文献
在赣外国专家献计江西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在赣工作外国专家的聪明才智,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服务江西发展大局。近日,江西省外国专家局积极组织外国专家参与“苏荣书记与省内外朋友共商加快江西发展大计”活动,收集整理了一批外国专家建言上报活动办公室。  在赣工作外国专家积极为江西发展建言献策。康尼·吉布森女士提出了“让青少年感到自己是鄱阳湖保护计划的一部分”的建言,艾伦·贝特郎先生则提出了关于外教
期刊
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月18日在福州开幕。作为交易会重要的专场对接活动,福建省人事厅共征集了来自国(境)外专家项目成果1800多项,其中2/3的成果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项目涉及节能减排降耗、循环经济、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经过几天的现场对接,共有食品安全监控技术体系建设等13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8.51亿元。  近几年来,利用
期刊
近日,从国家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获悉,阳信鸭梨功能食品生产技术开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标志着山东阳信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使阳信鸭梨由名牌产品向名牌功能性产品开发步入快车道。  为做大做强阳信鸭梨这一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阳信县人事局加强调查研究,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先后聘请日本、澳大利亚果树专家前来指导,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鸭梨品质,并引进了30多个名优
期刊
昆明、沈阳建立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    2008年5月7日,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分别在昆明和沈阳成立。自此,国家外国专家局已在全国建立13家国家软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  昆明培训基地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云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及云南微软技术中心等共同建设;沈阳培训基地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东
期刊
英国地球物理学家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爱丁堡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李向阳博士成为本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得主——这是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科技合作最高奖项。  李博士早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持英国国籍。他于199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一直受聘于英国地震调查局,现任爱丁堡项目组主任,该学术机构得到国际石油企业资助,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地震波等方法探测地下油气储量及分布。  在其研究
期刊
6月13日,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九朝古都洛阳召开。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向会议发来书面致辞。省人事厅厅长郭俊民、副厅长李西斌、省外专局局长李金城等出席会议,会议还对2007年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公布了该省第二批“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名单。  近年来,河南省共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400余项;引进各类专家近2万人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党政干部300
期刊
本刊从今年下半年增设中英文双语栏目, 邀请外国专家用英文撰写稿件,讲述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故事,阐述他们对中国的观点,提供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相关建议,并由本刊翻译成中文,双语刊登。为了进一步丰富双语内容,现特向各外国专家聘请单位和外国专家的英文稿件如下:  1 主题  a 外国专家在中国的故事和感受;  b 外国专家对于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的看法和建议;  c 外国专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及
期刊
10年的时间,一群海外学子头脑中的一个设想,化身为一家与中国国家利益紧紧捆绑的先锋企业,他们瞄准的技术变成了一系列占据产业链高端的产品,邓中翰,星光工程芯总指挥、首席专家,被誉为“硅谷模式的中国拓荒者”。以中星微电子公司为标志,我国的芯片企业与国际芯片产业的差距迅速拉近,中国芯片产业春色渐浓。    重新定义“中国概念”    中国IT人心里的一道坎儿,邓中翰带领他的团队默默跨越。  我国半导体芯
期刊
2007年元月,纽约,著名旅美画家吴毅先生在家中为大家作题为“经冬寒冰犹未尽,满纸洒满傲霜珠”的梅花图,并讲述他的艺术生涯。他说他一生的奋斗就是让中国的水墨画更加绚美,因为中国水墨画远远没有达到它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弘扬中国文化、攀登水墨艺术高峰是他的心愿。    华侨世家 艺术生涯    吴毅先生籍贯广东珠海,1934年出生在日本横滨。生父曾是花旗银行的高级管理人才,精通6国语言。1937
期刊
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目标,到2009年底,在华世界500强企业及其法人公司,必须全部组建工会。    “在建会集中行动期间,全国总工会共推动世界500强总部建会149家、法人公司建会1763家,分支机构建会856家。”全总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表示,“至此,在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总部累计建会313家,建会率达83%,法人单位建会率由此前的43%提高到85%。”    2008年12月24日,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