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特别近一两年国家又加大了力度来扶持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中职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中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切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则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活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类似于工业领域职业带C系列人才即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技术工人的位置,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现在中专生生源素质与用人单位选择标准,工科中专生应直接定位在一线操作工这个目标上。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专家早已经确定,但从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重理论、轻实践,重思辨、轻实干,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要全面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报率,就必须进行一场教育思想改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更多的在于教师怎样去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环节,相比中学的教育,我觉得这一环节更应该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亮点。因为,相比中学招收的学生,特别是相比高中学生,中职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升高中筛选下来的。虽然他们的文化功底相比较为不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但他们往往好动,脑袋瓜灵活。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往往也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本人认为,可以以书本的知识为蓝本,以学生今后走上相应职业岗位上将要面临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为框架,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基础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又在其能力范围可及又不可及的状态。这样既可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又可在其中培养其探究的心理和进取的精神。如果老师能真正做好这一点,学生有可能会受益终身。
在“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分析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应该成为主角,作为一堂课的主体,而不应像中学那样被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中职教育在我来理解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让学生纯粹去学习那些无穷无尽的理论和观点。因为,我们中职的学生在两三年后更多的是将走上社会去服务社会。他应该具备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理论知识。当然,实践需要以理论为依据,但是理论更需要实践来证实和完善。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老师应处于“催化剂”的角色,老师可以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充当“配角”,提出若干“疑问”引发学生去思考,在解决一个一个疑问的过程中,进而寻找到一条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个个“实际问题”。
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中,学生在突破疑问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一堂课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顺水推舟式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进而使其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使学生能以更加实际化、形象化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分析学生所用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激发学生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考核制度的改革
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沿袭的是普通学校应试教育采用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简单,无论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同一教材、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没有自觉性,大多数对理论不敢兴趣,所以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甚至连及格都很困难,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知的欲望。在考试方式上,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他们一到考场,不是瞪着试卷发呆,就是一遇稍加变化的题就一筹莫展,有的干脆就打起瞌睡来。成绩公布后,有的一半学科成绩不及格,有的甚至考多少科就有多少科不及格,这样的结果,学生更没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第一期下来就想到退学,有的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稀里糊涂就到了毕业,这样一点知识一点技能都没有学到,就业又成问题,反复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对学校发展很不宜。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我校考试方式有待于改革,对每门课程由每科老师制定考试方案,实践课程应将考试分为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各占一半的方法,甚至全部采用实践考试,让学生在实践考核中认可自己,树立信心。因为现在多半的中职学生虽然对理论不感兴趣但对动手操作还是饶有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态度也参与评分,这样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利。现代中职教育将态度、技能排在第一位,那么考试我们也可以按照这种要求来进行,既客观面对学生实际又顺应中职发展趋势。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活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类似于工业领域职业带C系列人才即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技术工人的位置,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现在中专生生源素质与用人单位选择标准,工科中专生应直接定位在一线操作工这个目标上。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专家早已经确定,但从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重理论、轻实践,重思辨、轻实干,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要全面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报率,就必须进行一场教育思想改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更多的在于教师怎样去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环节,相比中学的教育,我觉得这一环节更应该成为中职教育的一个亮点。因为,相比中学招收的学生,特别是相比高中学生,中职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升高中筛选下来的。虽然他们的文化功底相比较为不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但他们往往好动,脑袋瓜灵活。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往往也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本人认为,可以以书本的知识为蓝本,以学生今后走上相应职业岗位上将要面临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为框架,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基础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又在其能力范围可及又不可及的状态。这样既可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又可在其中培养其探究的心理和进取的精神。如果老师能真正做好这一点,学生有可能会受益终身。
在“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分析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应该成为主角,作为一堂课的主体,而不应像中学那样被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中职教育在我来理解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让学生纯粹去学习那些无穷无尽的理论和观点。因为,我们中职的学生在两三年后更多的是将走上社会去服务社会。他应该具备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理论知识。当然,实践需要以理论为依据,但是理论更需要实践来证实和完善。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老师应处于“催化剂”的角色,老师可以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充当“配角”,提出若干“疑问”引发学生去思考,在解决一个一个疑问的过程中,进而寻找到一条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个个“实际问题”。
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中,学生在突破疑问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一堂课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顺水推舟式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进而使其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使学生能以更加实际化、形象化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分析学生所用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激发学生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考核制度的改革
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沿袭的是普通学校应试教育采用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简单,无论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同一教材、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没有自觉性,大多数对理论不敢兴趣,所以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甚至连及格都很困难,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知的欲望。在考试方式上,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他们一到考场,不是瞪着试卷发呆,就是一遇稍加变化的题就一筹莫展,有的干脆就打起瞌睡来。成绩公布后,有的一半学科成绩不及格,有的甚至考多少科就有多少科不及格,这样的结果,学生更没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第一期下来就想到退学,有的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混日子,稀里糊涂就到了毕业,这样一点知识一点技能都没有学到,就业又成问题,反复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对学校发展很不宜。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我校考试方式有待于改革,对每门课程由每科老师制定考试方案,实践课程应将考试分为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各占一半的方法,甚至全部采用实践考试,让学生在实践考核中认可自己,树立信心。因为现在多半的中职学生虽然对理论不感兴趣但对动手操作还是饶有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态度也参与评分,这样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利。现代中职教育将态度、技能排在第一位,那么考试我们也可以按照这种要求来进行,既客观面对学生实际又顺应中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