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作用和管理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正式群体,是指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自发形成的无正式规定的自然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班中。有的非正式群体积极向上,对于班的管理有大的促进作用;有的非正式群体性质中性,对班的管理无所谓好与坏;有的非正式群体却对班的管理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专门跟班主任唱“对台戏”。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非正式群体有以下特点:
   1.结构比较松散,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
   2.有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同伴群体,如,朋友和小集团。
   3.非正式群体往往以个人好恶和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班内非正式群体在班中发挥的作用
   对一个班而言,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作用,并非都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重性,这取决于它们的目标是否与班集体的总体目标一致。
   一方面,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班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需要正式的学习、工作交往,很多人更看重的还是非正式交往,人的这种交往需要,只有在非正式群体中才能获得满足。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方法、手段,来搞好班的建设和管理。
   另一方面,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也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当学生非正式群体与班的目标冲突时,就容易产生对班的抵触情绪,妨碍班的正常活动和运行。此外,非正式群体也容易成为传播小道消息甚至谣言的发源地,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对教师的教育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造成班内管理的措施、制度贯彻不下去,执行不起来,影响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认识多趋于一致,故彼此间容易相互理解、帮助、慰藉;又因其群体结构松散,无纪律约束,疏远随意,成员间自会有一种心理宽松之感。所以,非正式群体成员间关系融洽,交流频繁,在班中往往能形成一定的影响。
   三、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1.认真重视,积极引导。对非正式群体,漠视其存在,是不明智的。那些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一旦出现矛盾冲突,势必影响并危及班的健全肌体,对其强行取缔,亦是不现实的,那势必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与班主任的对立。明智的办法是:控制、改造、利用,尽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班的建设服务。班主任要信任他们,对他们积极的一面给予支持,感情上接近他们,以诚相待。对非正式群体,绝不能采用高压手段和寄希望于斥责教训来达到“招安”的目的,也不能采用向家长、学校告状来逼其解体。当然,班主任在扮演非正式群体的参谋导师的角色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为获取学生信任而牺牲原则,姑息迁就他们。
   2.联络感情,加强班的目标导向。对非正式群体消极的一面,应正面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分清是与非、对与误,而绝不能以羞辱、嘲笑、挖苦、惩罚等手段对待非正式群体成员。同时,增强班的凝聚力,提高班内成员的忠诚感和荣誉感。
   3.善于发现成员的闪光点。坚信“皮格马利翁”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引起他们内心的激烈斗争。适当的表扬能满足这些缺少表扬的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口头上表扬的同时,把他们推向为班服务、为班争光的大舞台,让他们体会到受尊重感、成功自豪感、班级成员感及主人翁感。
   4.重视核心人物的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急躁。转化时要找准契机,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使他们在成功的鼓励下顺利转变。
   5.严格执行班规校纪。对于那些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则要严格依据班规和校纪进行处理。
   一个班内非正式群体的多少大小,一般说是无法界定的,而班主任管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原则却只有一个,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管理好班集体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做到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做到愉快教学,在课堂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蔼而又不失时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要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   热爱看似和专业无关,但是如果把热爱和事业、时间结合起来,确
期刊
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部分考查的重难点,“之”字的用法是常考的点,在“之”字的诸多用法之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理解上的难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理解并学好文言文中与语法相关的知识,就一定要先让学生知道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及由哪些词语充当的,用现在的一般规律理解古代的特殊用法,这样,学习古代语法才不会是沙上建塔。   用在主谓之间是就“之“字在句中的位置来说的
期刊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学好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升学考试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抓住学
期刊
一、歌声唱响语文课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没有人不喜欢音乐,我们的语文课如果能伴着音乐氤氲飘香,让学生在艺术的感染下,在美的享受中学习语文,对于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激发情感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学生轻声跟唱音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背诵记忆的过程。而且诗词的那种意境完全可以通过聆听歌曲来赏析。在教学朱自
期刊
作文开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能体现作者对文题理解切入的角度,而且能为行文奠定独特的基调。记叙文开头重要,议论文开头同样重要。通常,高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注重开头的形象生动性,而在写议论文开头时,往往只通过抽象的道理阐述引出中心论点。其实议论文的开头也不拒绝“形象”,通过形象的例子引出中心论点往往使得议论文的开头情理兼具,独具魅力。   那么如何让记叙文的开头形象起来呢?主要方法有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
期刊
语文是建立在积累基础知识之上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语文,而积累的基础是“记”和“背”。同样,没有“记”和“背”就没有积累,所以说语文学科中的“记”和“背”是必须的。   我这里所说的“记”和“背”是建立在理解体会感悟之上的。其实语文学科中的“记”和“背”具有漫长的历程,其漫长性体现在人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已经在进行了。人总是在有意无意之中进行着这一行为,乃至到了学校这种行为就更加明朗化。学
期刊
一、前言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它是以体操为主体,包容各种各样的体育、文艺形式。动作造型、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音乐、道具、服装乃至背景、场景、灯光等)是团体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团体操的规模少至几十人多达成千上万人,在大的场(馆)中进行表演,堪称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是体操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手
期刊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有了很多的变化,很多老师蓦然发现: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注与提升。于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每节语文课都追求的目标。老师们甚至希望,一节课就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在课堂上呈现的是多元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因此创新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创新教学,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我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是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   一、生活教学与体验教学的结合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