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公路的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公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公路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风景破坏、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涝渍等。但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其各项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穿越风景优美地区的公路,在沿途因地制宜地设置观景台已成为目前公路设计的新内容。但对于如何处理“观景”与“景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为人们提供观景平台、提升公路服务水平的同时,又能使“观景台”成为公路沿线亮丽的“景观点”,并做到对周围环境的最大程度保护,是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一独特而敏感的观景台的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公路;观景台;景观设计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中央支持六安老区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起点位于金寨县南溪镇李集,经关庙,沙河至斑竹园,沿X054经吴家店、天堂寨,在燕子河接S209至霍山县太阳乡,沿X071至终点磨子潭,接济广高速单龙寺互通立交。项目全长259.02公里,其中,主线193.1公里,12条连接线65.92公里,全线按山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沿线植被茂密,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成效明显。而随着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不断推广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如何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可短暂停留欣赏沿途优美独特的植物景观资源的场所,进而提升本路的形象和服务水平,成为困扰项目建设者的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在适当的位置选择观景台的方案被逐步提出并明晰化,而设计过程中如何处理“观景”与“景观”的关系成为关键因素。
1 场地现状分析
拟选择的场地位于 K63+535~640,路段部分处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重要的节点之一,场地大致呈方型,该场地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紧邻公路的长条形场地,长约50m,宽约 12~17m, 原为土建施工单位的临时用房用地,现已废弃,现场留有大量建筑垃圾,周边植被良好;其二为靠近干枯河塘的方形场地,远离公路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
2 场地设计定位
本场地景观规划设计定位拟结合场地环境现状,将其定位为“为过往游客提供观赏周边自然景观、了解当地人文知识、并可以短暂休息停车的观景平台”。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的公路建设新理念,进而提升该公路的服务水平及形象。
3 设计原则
依据场地现状分析、性质定位,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旅客宣传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信息,进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同时结合公路的功能要求,将“安全性”放在首要的高度予以重视。基于此特确定以下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场地规划设计充分使用者的安全需要,在场地的功能分区、具体细节措施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安全保障。
(2)自然性原则:场地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充分体现“保护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技术措施,在满足游客观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因人的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功能分区
结合场地性质定位及设计原则,拟将本场地划分为“停车区”、“休息区”、“观景区”及“植被恢复区”等 4 部分区域,具体如下:
(1)停车区:充分利用原有临路一侧的条形场地,规划为可进入式的停车场,由公路向外依次由隔离绿化带、车道、停车位及人行道等部分组成。停车区驶入、驶出车道与高速公路之间用3m宽的绿化带予以隔离,体现“安全性”的原则;车道宽5m,采用与公路相同的结构与材料形式;停车位平行车道设置,宽 4m,地面铺装采用生态型的植草停车坪;停车道外侧的人行步道宽1.5m,采用彩色地砖铺装,人行道与外侧坡面之间设置必要的护栏等安全设施及若干垃圾桶。
(2)休息区:利用原方形场地,开辟一圆形休息、文化宣传场地,并将该场地作为连接停车区与观景区的过渡区域,该场地一部分采取花岗岩铺装形式,并在其内栽植若干株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良好的遮荫效果,同时结合树池设置木质休息座椅;另一部分则采取彩色地砖铺装形式,并在场地边缘设置若干块介绍大别山历史人文的信息牌,向游客提供有关知识,同时场地内还应放置若干垃圾桶,以方便回收各种垃圾,充分体现“保护自然”的原则。
(3)观景区:原方形场地靠近植被一侧的区域设置为“观景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周围优美自然景色的平台。平台拟采用原木防腐处理后的木质观景栈道形式,最大限度体现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栈道两侧设置护栏,提高安全性。此场地周边为山体,山体有自然水系,利用这一自然条件,设置了假山跌水,山体坡面上自然植被应予以保留,利用这些自然植被对木质栈道进行遮挡处理,弱化其“存在感”,体现保护自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同时在栈道上设置必要的提示牌,如“禁止大声喧哗”、“禁止抛撒杂物”等内容,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在栈道上放置若干垃圾桶。
(4)植被恢复区:对于场地内除停车区、休息区、观景区以外的空地均作为“植被恢复区”,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植被严格予以保留并加以利用。
5 游览线路设计
通过园路铺装材质、形式的变化及合理的指示性标志牌的设置,科学地组织旅客的观赏、游览路线是提高观景区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具体做法,较合理的游览路线如下:
“停车区”(靠近停车位的人行道边设置若干游览路线导游牌和指示牌)→“休息区”(短暂休息并初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观景区”(观赏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休息区”(短暂休息,再次回味,加深印象)→“停车区”。
6 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体现“自然性”与“安全性”原则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方面:
(1)植被恢复区,为充分体现“保护自然”的原则,所选用的植物以本土植物为主,并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植物配置上充分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构成,乔灌草结合,为体现景观效果,植被建植初期应合理密植,并与前期完成的微地形堆置相结合,构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
(2)停车区绿化隔离带,种植设计应充分体现安全性原则,入口部分种植高大醒目的特色植物,对车辆进行提示、引导,并与景观置石相配合,形成入口标志性景观。在出口区域一定长度范围内,考虑车辆的安全视距要求,不得栽植遮挡视线的植物,同时考虑该区域特殊的土地条件,植物选择时应突出其适应性及抗污染性。
7 标示系统设计
科学、合理而富有创造性的标示系统是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宗旨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个性化的标志、标牌也是该场地乃至整个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可以充分提升该通道的形象与服务水平。拟设置的标示系统主要包括:指路标志牌、科普信息牌、公益性提示牌等。标志牌的体量、造型、材质、文字内容(如考虑汉字与英文)等应充分体现自然和地方特色,设置的位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方便,同时又要做到不喧宾夺主,在需要它时游客能方便地看到它,为游客提供清晰合理的游览导向信息、科普知识及公益性提示信息,而不需要时又处于不显眼的位置。
8 问题及建议
由于本场地处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重要节点,出入观景区的车辆及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通干扰,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应考虑采取综合的交通安全措施(如通过标志、标牌、标线的设置等)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探讨[DB/OL].http:∥www.designlinks.cn/paper/id_92.html.
关键词:公路;观景台;景观设计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是中央支持六安老区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起点位于金寨县南溪镇李集,经关庙,沙河至斑竹园,沿X054经吴家店、天堂寨,在燕子河接S209至霍山县太阳乡,沿X071至终点磨子潭,接济广高速单龙寺互通立交。项目全长259.02公里,其中,主线193.1公里,12条连接线65.92公里,全线按山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沿线植被茂密,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成效明显。而随着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不断推广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如何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可短暂停留欣赏沿途优美独特的植物景观资源的场所,进而提升本路的形象和服务水平,成为困扰项目建设者的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在适当的位置选择观景台的方案被逐步提出并明晰化,而设计过程中如何处理“观景”与“景观”的关系成为关键因素。
1 场地现状分析
拟选择的场地位于 K63+535~640,路段部分处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重要的节点之一,场地大致呈方型,该场地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紧邻公路的长条形场地,长约50m,宽约 12~17m, 原为土建施工单位的临时用房用地,现已废弃,现场留有大量建筑垃圾,周边植被良好;其二为靠近干枯河塘的方形场地,远离公路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
2 场地设计定位
本场地景观规划设计定位拟结合场地环境现状,将其定位为“为过往游客提供观赏周边自然景观、了解当地人文知识、并可以短暂休息停车的观景平台”。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的公路建设新理念,进而提升该公路的服务水平及形象。
3 设计原则
依据场地现状分析、性质定位,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旅客宣传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信息,进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同时结合公路的功能要求,将“安全性”放在首要的高度予以重视。基于此特确定以下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场地规划设计充分使用者的安全需要,在场地的功能分区、具体细节措施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安全保障。
(2)自然性原则:场地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充分体现“保护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技术措施,在满足游客观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因人的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功能分区
结合场地性质定位及设计原则,拟将本场地划分为“停车区”、“休息区”、“观景区”及“植被恢复区”等 4 部分区域,具体如下:
(1)停车区:充分利用原有临路一侧的条形场地,规划为可进入式的停车场,由公路向外依次由隔离绿化带、车道、停车位及人行道等部分组成。停车区驶入、驶出车道与高速公路之间用3m宽的绿化带予以隔离,体现“安全性”的原则;车道宽5m,采用与公路相同的结构与材料形式;停车位平行车道设置,宽 4m,地面铺装采用生态型的植草停车坪;停车道外侧的人行步道宽1.5m,采用彩色地砖铺装,人行道与外侧坡面之间设置必要的护栏等安全设施及若干垃圾桶。
(2)休息区:利用原方形场地,开辟一圆形休息、文化宣传场地,并将该场地作为连接停车区与观景区的过渡区域,该场地一部分采取花岗岩铺装形式,并在其内栽植若干株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良好的遮荫效果,同时结合树池设置木质休息座椅;另一部分则采取彩色地砖铺装形式,并在场地边缘设置若干块介绍大别山历史人文的信息牌,向游客提供有关知识,同时场地内还应放置若干垃圾桶,以方便回收各种垃圾,充分体现“保护自然”的原则。
(3)观景区:原方形场地靠近植被一侧的区域设置为“观景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周围优美自然景色的平台。平台拟采用原木防腐处理后的木质观景栈道形式,最大限度体现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栈道两侧设置护栏,提高安全性。此场地周边为山体,山体有自然水系,利用这一自然条件,设置了假山跌水,山体坡面上自然植被应予以保留,利用这些自然植被对木质栈道进行遮挡处理,弱化其“存在感”,体现保护自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同时在栈道上设置必要的提示牌,如“禁止大声喧哗”、“禁止抛撒杂物”等内容,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在栈道上放置若干垃圾桶。
(4)植被恢复区:对于场地内除停车区、休息区、观景区以外的空地均作为“植被恢复区”,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植被严格予以保留并加以利用。
5 游览线路设计
通过园路铺装材质、形式的变化及合理的指示性标志牌的设置,科学地组织旅客的观赏、游览路线是提高观景区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具体做法,较合理的游览路线如下:
“停车区”(靠近停车位的人行道边设置若干游览路线导游牌和指示牌)→“休息区”(短暂休息并初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观景区”(观赏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休息区”(短暂休息,再次回味,加深印象)→“停车区”。
6 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体现“自然性”与“安全性”原则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方面:
(1)植被恢复区,为充分体现“保护自然”的原则,所选用的植物以本土植物为主,并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植物配置上充分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构成,乔灌草结合,为体现景观效果,植被建植初期应合理密植,并与前期完成的微地形堆置相结合,构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
(2)停车区绿化隔离带,种植设计应充分体现安全性原则,入口部分种植高大醒目的特色植物,对车辆进行提示、引导,并与景观置石相配合,形成入口标志性景观。在出口区域一定长度范围内,考虑车辆的安全视距要求,不得栽植遮挡视线的植物,同时考虑该区域特殊的土地条件,植物选择时应突出其适应性及抗污染性。
7 标示系统设计
科学、合理而富有创造性的标示系统是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宗旨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个性化的标志、标牌也是该场地乃至整个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可以充分提升该通道的形象与服务水平。拟设置的标示系统主要包括:指路标志牌、科普信息牌、公益性提示牌等。标志牌的体量、造型、材质、文字内容(如考虑汉字与英文)等应充分体现自然和地方特色,设置的位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方便,同时又要做到不喧宾夺主,在需要它时游客能方便地看到它,为游客提供清晰合理的游览导向信息、科普知识及公益性提示信息,而不需要时又处于不显眼的位置。
8 问题及建议
由于本场地处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重要节点,出入观景区的车辆及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通干扰,构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应考虑采取综合的交通安全措施(如通过标志、标牌、标线的设置等)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探讨[DB/OL].http:∥www.designlinks.cn/paper/id_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