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不能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消失,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生来讲,这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教材渗透人文精神、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展现策略。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高中语文;教学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除了授业解惑还应该传道,我想在这里传道的意思,表面上是传授道理,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要多关注人文精神的渗透。弄清了人文精神包含的内容,也就明白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呢?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智慧与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表现为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表现为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关于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也是对人尊严的一种尊重和保护。一般来说,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容主要可以包含感性意识、理性意识以及辩证意识。其终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着健全人格的学生。
  二、营造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句话说明学习氛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人文精神渗透的体现之一就是要构建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首先,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战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并积极营造轻松、平等、互动交流的语文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构建人文环境的有力保证。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多向信息沟通的过程,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对事物探索的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自觉调整学习心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不少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模式,为学生开辟横向交往和多向交流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確的价值观、交往观奠定了基础。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相比其他学科教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情感和抽象思维的培养。培养高中生的人文文化,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营造更加富有情感性的氛围,让学生在教材学习中,用心理解,陶冶情操。比如,在很多古典诗词中大都蕴含着身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情感,为此,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文化才能真正理解。而教師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诗词中所包含的意象美、语言美的叙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组织多种多样的人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高中生情感较为丰富,比较容易受到情感渲染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创建多种多样的人文学习环境,譬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古代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中参观,让学生在现场感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再次,注重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还要让每个学生成为具有丰富思想感情,完善人格的人。语文课的朗读教学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容易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内心的共鸣,学生通过出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本中所含有的感情。譬如,在史铁生《合欢树》一节课上,教师让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独自朗读,由于学生情感的投入以及教师营造出的课堂氛围,会出现很多学生感动的场面。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锻炼他们的人文品德和素养。
  最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渗透人文精神教学。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课堂学习的主要阵地,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多种参考资料整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在渗透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中不断成长。
  四、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似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其他文献
如果要问孩子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学习,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喜欢玩,幼儿园的宝宝们更是如此!因为“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孩子们的权利。为了让宝宝们在幼儿园能开心的“玩”,快乐的“玩”,幼儿园每个教室里都设置了多个区角(如: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表演区、益智区等等),就是为了让宝宝们在各个区角里“玩”。家长们也许会问:在区角里“玩”就能让我的宝宝学到东西吗?能让我的宝宝进步吗?答案当然是肯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是一次改革,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文章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应用策略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引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
期刊
摘要: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提出黑暗森林法则,从而解释费米悖论,并推出宇宙文明图景。事实上,从黑暗森林法则推出的宇宙-文明图景远没有如此简单。从一个文明思考宇宙,那么这个文明必须遵循黑暗森里法则;但从整个宇宙思考文明,黑暗森林法则不过是文明的恐惧心理。宇宙中的文明虽然小心翼翼,但文明之间的战争、交流、融合、灭亡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在黑暗森林法则的基础上,继续推论宇宙文明图景。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正确的价值观生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應成为中小学生思想的“定向仪”,行为的“调节器”。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小学生的思想,信念,生活目标及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中小学生内心对世界认知的改变,进而意味着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因而新常态下中小学生价值观生成性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对教育现状有实效意义,对教育常态发展有社会意义。
期刊
当代篮球运动迅速发展,比赛日趋紧张激烈,不论从强者如云的NBA到水平不一的奥运会赛场,再到国家乃至地区的各级别比赛,胜负往往仅有一二分之差,罚球线上定胜败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当比分靠近和邻近结束时的罚球,往往导致比赛扣人心弦,比赛的成绩错综复杂。以致罚球命中的胜利与否不时决定着本场比赛甚至一次大赛的结果,于是更为令人激动。可是一目了然,篮球比赛中罚球的命中率往往不如平常高。罚球和投篮技能虽在技术
期刊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出现,为当前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写作和阅读都是分开的,特别是写作练习,通常只占用了比较少的课时,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基于此,本文針对现阶段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是以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把素质教学落实到实处。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紧紧以新课改要求为根本,认真做好教学工
期刊
摘要: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研究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扎实学生基本功、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等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基本功;写作训练;有效进行评改;背诵英语小作文  英语学科中的难点内容就是英语写作,英语写作的综合性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正确默写单词,了解句子结构,语法,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理解能力,对学生而
期刊
摘要: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在解题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应用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文就具体实例,谈变式教学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凡是这种影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称为学习的正迁移;反之这种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