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语文新课程标准》,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做好帮助者和领路人的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程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自己的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一道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下面是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以下六大“改变”。第一、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第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课程内容方面。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第四、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第五、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第六、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充分了解新课改的背景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就更明确了。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一一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韵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涵盖听、说、读、写诸方面,是作为“工具”的准确内涵,也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别人的经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拓展探究”五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能力不可能自然生成。发现质疑: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讨论辨析: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通过总结,学生在新形式下升华,提高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探究: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通过发现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
四、开放语文课堂,放飞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很活跃、很有效。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知识的积累逻辑性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通过直接对语言训练来实现的。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体会。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兴趣。
总之,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深入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促使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课程观念的尽快转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适合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学周刊,2015
[2]赵慧洋.语文新课程下的教与学[J].读写算,201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程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面对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构建自己的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们一道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下面是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以下六大“改变”。第一、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第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课程内容方面。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第四、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第五、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第六、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充分了解新课改的背景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就更明确了。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一一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韵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涵盖听、说、读、写诸方面,是作为“工具”的准确内涵,也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别人的经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拓展探究”五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能力不可能自然生成。发现质疑: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讨论辨析: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通过总结,学生在新形式下升华,提高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探究: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通过发现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
四、开放语文课堂,放飞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很活跃、很有效。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知识的积累逻辑性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通过直接对语言训练来实现的。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体会。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兴趣。
总之,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深入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促使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课程观念的尽快转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适合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学周刊,2015
[2]赵慧洋.语文新课程下的教与学[J].读写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