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也得有文化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yy198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晚报刊文说,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关注“弹幕”,说明弹幕文化已影响到大部分网友,不再是边缘化的符号。作为一种有趣的、搞笑的,或者有文化的“群体吐槽”形式,这两年弹幕逐渐从一种亚文化现象,转变为网络主流文化,甚至在语言形式上有引领流行文化的趋势。
  弹幕可以对影视、综艺、视频节目发表任何观点,往往那些抓住作品中的“槽点”或者挑毛病的,更受网友欢迎,好的吐槽不仅代表“智慧”和搞笑能力,还反映出评论者的见识多少和价值观的问题。“弹幕”大多采用网络流行语,甚至是只有二次元群体才懂的词汇,常常让很多初入弹幕圈的人无所适从。
  弹幕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归根到底是因为它的互动性所造就的群体狂欢,让一群陌生人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看视频的时候,发现想吐槽的点或者瞬间的感触,就可以立刻暂停视频,在定格的画面上发出自己的评论。如果这个画面同样触动了其他观众,那么几千甚至上万人的互动就会产生。有弹幕爱好者告诉记者,“影视剧有槽点的时候,弹幕会特别多,有时甚至占满弹幕。有了弹幕,就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看剧,与大家一起吐槽,很爽。”
  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弹幕用户多集中在90后,特别是95后群体中,由于缺乏自律和他律,这个群体中不乏把弹幕当作发泄情绪和过激言论出口的人。弹幕作为网络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侧面,它本身也有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专题座谈会,就网站履行网上信息管理主体责任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对网络直播、弹幕等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上线的安全评估。在这个背景下,弹幕何去何从又成为一个焦点。
其他文献
引言:问题的提出  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车、老虎钻圈、驯兽师在奔跑着的马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马戏表演场上,观众们被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且颠覆了以往心目中关于动物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欢声笑语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揭露马戏欢乐背后的残忍。前一阵,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玲玲兄弟马戏团虐待动物的视频被曝光,备受质疑,随后马戏团宣布将在3年之内逐渐取消延续了百年传统的大象表演。据不完全统计
期刊
在我的人生记忆中始终保留着一个珍贵的场景:上海万航渡路上的一栋石库门房子里,老虎天窗的一束阳光下,坐在太师椅上的一位老人,手拿一台老式的徕卡相机,正对着小板凳上的一个女孩解说着什么……这个祖孙同乐的生活情景,正是我孩提时听爷爷传授摄影知识的那个瞬间。  爷爷说:“你只需掌握相机的光圈速度,用光构图你已经在画画中体会了,我就不用教了。”当年,正在痴迷地学着书法绘画的我,无意中被打开了又一扇心灵的窗户
期刊
漕溪北路595号,是上海这个中国电影重镇的重要文化地标,半个多世纪来也曾是上海电影风起云涌的大本营和根据地。翻阅百年中国电影史不难发现,有那么多重要影人、重磅影片和重大影事都与这个地址息息相关。   在普通观众眼里,那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他们知道,他们喜爱崇拜的谢晋、张瑞芳、秦怡、孙道临……就在或曾在里面上班;他们知道,他们百看不厌的《乌鸦与麻雀》《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城南旧事》……就在
期刊
今年的上海文化界,聚焦锁定了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给出的因由是: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茅盾一生的革命与文艺实践都是从上海起步:1916年他入职商务印书馆,从此在上海生活工作了近20年,完成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外来青年到中国新文学运动标志性人物的转变。在上海,30岁出头的茅盾写出了紧扣这座大都市脉搏的《蚀》三部曲以及《虹》《子夜》等代表作,他与这座城市的渊源可谓深厚。  以纪念茅盾先生为
期刊
在上海芭蕾舞团见到戚冰雪时,她正在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10月初的开幕大戏《哈姆雷特》加紧排练,只能腾出中午休息的一小时接受采访。在刚结束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她与舞伴袁岸璞分获成人组女子和男子金奖。对于一个19岁的新人来说,这个奖颇有意义:不仅通过比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让她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去挑战未来。  从小就很受命运眷顾  跟舞台上沉静端庄的“杨贵妃”和惹人怜惜的“奥菲利亚”不同,身穿
期刊
为纪念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走进上海100周年,九月初,上海市文联所在地、著名的文艺会堂,再度成为沪上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思想聚会、观点集萃的嘉年华。连续两天,《蚀》五部曲和《春蚕》等六部茅盾作品改编电影集中放映,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桑弧名作《子夜》,恍若一个小型“茅盾文学电影节”。与会者说,过足了文学遗产电影瘾,这是一次难得的享受。  市文联下属上海影协、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影
期刊
郑胜天先生是1980年代艺术新潮的见证人,更重要的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那场艺术新潮的推波助澜者,是“第一波”。刚才诸位的发言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刚才的发言中,诸位一直试图返回历史现场,返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令人怀恋的青春“现场”,仿佛这就是历史回溯的最终目标。但在我看来,所谓“现场”,与其说是历史记忆的目标,不如说是一种时间“征候”。它既是历史征候,同时又是对历史的治疗或拯救。但是,每
期刊
文汇报刊文说,影迷发现,《谍影重重5》又是一部好莱坞提供的“特供中国市场”的3D电影!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习惯把原本以2D格式设计的分镜头、2D格式拍摄的画面,在引进中国时强行转为3D版本,以此贪图更高票价,中国观众是时候说“不”了!有业内人士为转制3D算了笔账,每分钟转制成本大约1万美元,《谍影重重5》124分钟即花费124万美元。按照以往3D比2D多收30%的票房为参考,若该片预计收入6亿元的话
期刊
新华日报刊文说,今年2月播出的爆款韩剧《太阳的后裔》版权已被华策影业拿下,将要翻拍成中国电影版;刚刚播完大结局不到1个月的《亲爱的朋友们》翻拍的中国版预定今年10月开机;更有甚者,拉近影业近日宣布已率先拿下《任意依恋》的中国版电影翻拍权,而这部剧正在热播尚未完结……国内影视制作单位对韩剧的翻拍已进阶到2.0时代,更高效,更快速,但翻拍韩剧成风,让人不禁要问:中国影视人讲故事的能力哪里去了?  随着
期刊
人民日报刊文说,一些表演不够努力的年轻演员依靠“颜值”和包装炒作吸引粉丝,尽管没有好作品,也没有留得下来的角色塑造,却依然迅速“爆红”,这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最受人诟病之处在于演员的“重颜值”而“轻表演”。有的演员将对戏工作交给助理,连记台词的时间都无法保证;有的主要演员开机后迟迟不进组,现场表演由替身完成,进组后补拍镜头;有的因为有后期配音,表演时就随意搭词。这样“不走心”的表演能创作出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