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五月份开始,大大小小的拍卖会层出不穷,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如何在众多的大大小小拍卖会上“淘”到“宝贝”,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拍卖场上“淘宝”取得的几点经验,在这里总结了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心态放平,不急不躁
现在国内几个有限的投资渠道:股市由于持续几年的低迷,使股民望而却步;楼市的过热及投资动辙几十万、上百万,也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况且政府目前也在控制楼市的过热现象。于是,许多人又都转向古玩艺术品的收藏,认为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利润高,而且不受限制,由此造成了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大拍人满为患,几乎每件拍品都是经过数位竞买者十几轮的竞价,最后才能落槌。如果你是“初入道”者,很容易被这近似疯狂的拍场情绪所感染,会不自觉地加入到竞买行列。等到你竞买成功,激动的心情也恢复平静后,你会发现自己买到的是一个高到“嗓子眼”的价位。(此说还不涉及拍品的真伪,因为拍卖公司的公告中已明确告之,拍卖公司不负责拍品的真伪)。所以,笔者奉劝一些初入道的朋友,大的拍卖会要去,到那里只是感受一下拍卖会的气氛,学习一些竞买的技巧,以观察、学习为主,不要急于动手。
确定目标,做足“功课”
提起收藏,看似简单,其实涵盖的内容非常多,种类繁杂。收藏最大的乐趣是学习、研究,循着藏品的“足迹”进入先辈的世界,在历史的“海洋”中荡漾。如果你要跨入收藏的大门,首先要确定自己收藏的种类,收藏什么时代的物品。可能在刚刚开始的阶段目标不好确定,随意性较大,但要收藏你喜欢的。只有你喜欢的东西,在以后研究起来才不感觉枯燥,才能“钻”进去,以此为乐,才能乐此不疲。搞收藏要多看书,要选择那些著名专家编写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的图书,尽可能多地吸收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多到博物馆去看真品,记住典型器物的特征,最好做到烂熟于心,这对以后的辨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千万不能看一些杂书,现在社会上有些书是作者东拼西凑的“剪子工程”产品,一旦不正确的理论在你的大脑里生成不正确的“影像”,它会很难清除,会对你以后的收藏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在入道初期,你可以参加一些大拍卖公司的小型拍卖会,如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的“月拍”、“季拍”,一些小的拍卖公司的“大拍”,可能会“淘”到一些有价值的藏品。参加的程序是:事先拿到图录后,先请一些懂行的人帮助看看,挑出几件“上眼”的物件,然后到预展现场仔细鉴别,实际“上手”看看,最好能请一位专家随行,帮助把关。如果东西“对”,回家后再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参考此类器物的市场价,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价位”——最高能出的价是多少,做到拍卖时心中有数。这样在拍卖时,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保证自己出价合理。对自己看准的东西,该出手时要全力拿下,以免错失良机。对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定要严格执行自己确定的价位,一旦高出决不再“伸手”。下面这两件东西是笔者前年在一个大拍卖公司的“小拍”上捡的“漏”:其一是清代早期的人物笔筒。我在拍卖预展上看到这件瓷器,感到不论是青花的色彩、人物的画法以及笔筒的形状,都具有康熙朝的特点。回来后,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也跟自己的判断差不多,算是民窑中的精品。只是当时,许多人的眼睛还盯在官窑的东西上,对民窑的产品不太感兴趣。而且此件笔筒上,釉面有一点不太平的地方,估价是10000元—20000元之间。它所处的位置离一些精品瓷器较远。这时,拍卖现场还略显冷清,只有30来人吧。当拍卖时,报出此件拍品时,与我相争的只有一个人,当举到2万元时,我果断地加到2.5万元,那人不跟了。买到后,许多朋友认为我出的价格有点高了。与之相比,有一件与我这件相似的清早期青花笔筒前不久在北京翰海的“大拍”上已经拍到了8万元,所以,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其二是一件清宣统粉彩百蝶赏瓶,我是在一个小拍卖公司的首届拍卖会上看到的。也许是刚刚成立的小拍卖公司,无论是名气还是宣传力度,都远不及大公司,看拍卖预展的人稀少,场面冷清,我在参观时,一眼就被这件赏瓶吸引住了。此瓶无论从造型、纹饰还是从釉面上看,都符合晚清官窑的特点。再看底款,“大清宣统制”青花大字楷书款,应该没问题。拍场上,瓷杂又是在书画后面拍,书画拍卖完成以后,许多人都走了,瓷杂现场就剩下寥寥数人。当这件拍品从1.8万元起拍,到2.2万元时被我轻松“举回”。今年嘉德的春季大拍中,一对清光绪的粉彩百蝶赏瓶,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
综合上面两件偶得“物件”,我认为作为一个藏家,要对整个收藏市场有个总体的分析,如两年前,许多人的眼睛只盯着“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对一些晚清的官窑及清早期的民窑器物不感兴趣。随着市场对“康、雍、乾”精品瓷器的追捧,价格被越炒越高,精品也越来越少,以前不被人看好的器物,逐渐显露出它们的价值,所以,从去年开始,一些晚清的官窑价格大幅上扬。同样道理,清早期的民窑精品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不难看出,现在的“捡漏”是相对而言。今天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可能是明天的“大漏”。指望在一般市场上“捡漏”已经很难了,上当受骗的时候多了,想以“花小钱搏大钱”,已不太可能。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做到今天捡明天的“漏”,现在捡未来的“漏”,才是最大的成功。
心态放平,不急不躁
现在国内几个有限的投资渠道:股市由于持续几年的低迷,使股民望而却步;楼市的过热及投资动辙几十万、上百万,也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况且政府目前也在控制楼市的过热现象。于是,许多人又都转向古玩艺术品的收藏,认为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利润高,而且不受限制,由此造成了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大拍人满为患,几乎每件拍品都是经过数位竞买者十几轮的竞价,最后才能落槌。如果你是“初入道”者,很容易被这近似疯狂的拍场情绪所感染,会不自觉地加入到竞买行列。等到你竞买成功,激动的心情也恢复平静后,你会发现自己买到的是一个高到“嗓子眼”的价位。(此说还不涉及拍品的真伪,因为拍卖公司的公告中已明确告之,拍卖公司不负责拍品的真伪)。所以,笔者奉劝一些初入道的朋友,大的拍卖会要去,到那里只是感受一下拍卖会的气氛,学习一些竞买的技巧,以观察、学习为主,不要急于动手。
确定目标,做足“功课”
提起收藏,看似简单,其实涵盖的内容非常多,种类繁杂。收藏最大的乐趣是学习、研究,循着藏品的“足迹”进入先辈的世界,在历史的“海洋”中荡漾。如果你要跨入收藏的大门,首先要确定自己收藏的种类,收藏什么时代的物品。可能在刚刚开始的阶段目标不好确定,随意性较大,但要收藏你喜欢的。只有你喜欢的东西,在以后研究起来才不感觉枯燥,才能“钻”进去,以此为乐,才能乐此不疲。搞收藏要多看书,要选择那些著名专家编写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的图书,尽可能多地吸收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多到博物馆去看真品,记住典型器物的特征,最好做到烂熟于心,这对以后的辨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千万不能看一些杂书,现在社会上有些书是作者东拼西凑的“剪子工程”产品,一旦不正确的理论在你的大脑里生成不正确的“影像”,它会很难清除,会对你以后的收藏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在入道初期,你可以参加一些大拍卖公司的小型拍卖会,如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的“月拍”、“季拍”,一些小的拍卖公司的“大拍”,可能会“淘”到一些有价值的藏品。参加的程序是:事先拿到图录后,先请一些懂行的人帮助看看,挑出几件“上眼”的物件,然后到预展现场仔细鉴别,实际“上手”看看,最好能请一位专家随行,帮助把关。如果东西“对”,回家后再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参考此类器物的市场价,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价位”——最高能出的价是多少,做到拍卖时心中有数。这样在拍卖时,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保证自己出价合理。对自己看准的东西,该出手时要全力拿下,以免错失良机。对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定要严格执行自己确定的价位,一旦高出决不再“伸手”。下面这两件东西是笔者前年在一个大拍卖公司的“小拍”上捡的“漏”:其一是清代早期的人物笔筒。我在拍卖预展上看到这件瓷器,感到不论是青花的色彩、人物的画法以及笔筒的形状,都具有康熙朝的特点。回来后,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也跟自己的判断差不多,算是民窑中的精品。只是当时,许多人的眼睛还盯在官窑的东西上,对民窑的产品不太感兴趣。而且此件笔筒上,釉面有一点不太平的地方,估价是10000元—20000元之间。它所处的位置离一些精品瓷器较远。这时,拍卖现场还略显冷清,只有30来人吧。当拍卖时,报出此件拍品时,与我相争的只有一个人,当举到2万元时,我果断地加到2.5万元,那人不跟了。买到后,许多朋友认为我出的价格有点高了。与之相比,有一件与我这件相似的清早期青花笔筒前不久在北京翰海的“大拍”上已经拍到了8万元,所以,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其二是一件清宣统粉彩百蝶赏瓶,我是在一个小拍卖公司的首届拍卖会上看到的。也许是刚刚成立的小拍卖公司,无论是名气还是宣传力度,都远不及大公司,看拍卖预展的人稀少,场面冷清,我在参观时,一眼就被这件赏瓶吸引住了。此瓶无论从造型、纹饰还是从釉面上看,都符合晚清官窑的特点。再看底款,“大清宣统制”青花大字楷书款,应该没问题。拍场上,瓷杂又是在书画后面拍,书画拍卖完成以后,许多人都走了,瓷杂现场就剩下寥寥数人。当这件拍品从1.8万元起拍,到2.2万元时被我轻松“举回”。今年嘉德的春季大拍中,一对清光绪的粉彩百蝶赏瓶,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
综合上面两件偶得“物件”,我认为作为一个藏家,要对整个收藏市场有个总体的分析,如两年前,许多人的眼睛只盯着“康、雍、乾”三朝的官窑瓷器,对一些晚清的官窑及清早期的民窑器物不感兴趣。随着市场对“康、雍、乾”精品瓷器的追捧,价格被越炒越高,精品也越来越少,以前不被人看好的器物,逐渐显露出它们的价值,所以,从去年开始,一些晚清的官窑价格大幅上扬。同样道理,清早期的民窑精品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不难看出,现在的“捡漏”是相对而言。今天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可能是明天的“大漏”。指望在一般市场上“捡漏”已经很难了,上当受骗的时候多了,想以“花小钱搏大钱”,已不太可能。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做到今天捡明天的“漏”,现在捡未来的“漏”,才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