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灵感提高解题能力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灵感往往能产生巧妙的方法,使问题获得快捷的解决,这种瞬息间萌发的灵感,使学生学习充满乐趣,学习信心倍增。
  
  一、创设“趣境”,激发思维灵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激发思维灵感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创设“趣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灵感的首选方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告知其中二个内角的度数,让学生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面面相觑,无人应答。教师趁热激趣:“不为难大家了,请各人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只要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就能马上帮你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都想难倒老师,但一次次都被老师准确无误地答对了。学生还以为是老师“猜”出来的,也想尝试一下,却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老师讲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道理,学生豁然开朗。紧接着在小组内相互画三角形,进行猜角度数的活动。正当学生感到大功告成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谁能想方设法做一些实验论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08°’呢?”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又主动投入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的探索中。
  生1:老师,我是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2:我是用“撕”的办法,我小心“撕”下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撕下的三个角能拼成一个180°的平角(见图1)
  


  探究后,让学生说出结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该“趣境”的创设十分贴切,直观地诠释了三角形内角之和。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思维灵感得到了激发与保持,通过探索、发现、思考、验证、归纳等教学活动,最后获得数学结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预设“疑境”,激发思维灵感
  
  学生在解题时常因缺乏缜密思考,思维无序或推理无据,顾此失彼而步入理解的误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当给学生预设“疑境”,有意让学生落入“陷阱”,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适时组织交流,使之相互启迪,激发思维灵感,做到集思广益,探究错因,产生正确思路,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有一段半径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浸没在水中,把钢材从桶中取出后,桶里的水位下降5厘米,求这段钢材长多少厘米?”解答这道题
  


  (厘米)就不会计算错了。这样的改错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学生借助钢材体积与取出钢材前后水的体积差相等的关系,找到问题的本质并获得新的解法。因为体积相等,就是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相等,所以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的量。又因钢材底面积与水桶底面积的比是1∶9,所以钢材的长度与水位下降高度的比是9∶1,因此钢材的长度是5×9=45(厘米)。
  通过预设“疑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正确思路的萌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困境”,激发思维灵感
  
  在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充满了“困境”和战胜“困境”的方法,但数学教材不能把这些曲折的探索、猜想、发现过程一一编写进去。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教正确的方法,一算就准,一解就对,一用就灵,忽视对“困境”的剖析,学生学到的是现成的知识,一旦遇到困境,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困境,暴露挫折与失败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反思错因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思维灵感,获得走出困境的方法,提高免疫能力,防止重蹈覆辙。
  例如:“暑假里,小明计划用5天时间做完一本描红簿,由于每天多描红36个字,结果提前了2天做完。小明原计划平均每天描红几个字?”解答时,学生大都按习惯了的解题思路:要求“原计划平均每天描红几个字”,必须先要已知“原计划做完一本描红的字数”和“原计划做完的天数”两个条件。其“原计划5天做完”已经直接告诉,但是“原计划做完一本描红簿的字数”从题目条件中无法预先求出,因此,这条解答思路碰了壁。必须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重新分析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发现做完同一本描红簿,原计划5天做完,而实际只用了(5-2)天做完,提前了2天,什么原因呢?让学生讨论。由于问在点子上,启发在关键处,学生恍然大悟,有了思维灵感,“由于每天多描红36个字”,结果在实际描红的3天里,比原计划的3天里多描红(36×3)个字,所以提前了2天。这就是说,原计划2天的描红量是108个字,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思维灵感源于对困境的剖析。可见遇到挫折,挖掘错因,经过反思,调整思维方向,就能获得成功。
  
  四、营造“挑战”情境,激发思维灵感
  
  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很强,只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就可营造具有现实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活他们强烈的挑战心理,进而引导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灵感,做到随机应变,运用自如。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后,教师先让学生完成如下基础练习: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积(或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体积。正当学生利用求积公式顺利解答,沾沾自喜时,教师拿出一个大苹果,问:“这个苹果的体积有多大?”学生充满了困惑。这时教师用富有挑战性的口吻问:“谁能算出它的体积?这个苹果就奖给他!”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解答思路,如:把苹果切开后转化成正(长)方体或圆柱体,求出苹果体积的近似值;把苹果浸入盛满水的杯子里,把溢出的水倒入量杯,量得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把苹果浸入装有水的量杯中,根据水位上升的高度可以求出苹果的体积;先把苹果放入空量杯,然后倒满水,再从量杯中取出苹果,根据水位下降的刻度求出苹果的体积;先求出1立方厘米苹果的重量,再称出这个苹果的重,就可以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就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受到启发,激发了思维灵感,切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巧。
  作者地址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有两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和教具使用有关。  一次我上五年级口语交际课,模拟物品买卖。卖什么,谁来买,课本上没有规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正好我讲台前放着一只喝水的“冰日杯”,我就以这杯子作为教具,请学生来谈这桩“生意”。  学生甲和乙先上来进行交易。  学生甲(卖方):我这杯子外观很美,是这类商品中的优质产品,50元一只,要的就来买哟!  学生乙(买方):你看你这杯子,头大脚小,装了水放
期刊
2008年11月16日,28岁的四川攀枝花市新华中学女教师李虹蓉,被逼给自己的学生及其家长下跪致疯住进了精神病医院。家长不也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吗?真是“我们”教育出来的?  “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总之你为了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又不以降低教与学的质量为代价,甚至在减负的同时实现提质,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楚雄州大姚县小学语文学科“减负提质”的实施情况,2009年4月初,笔者参加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专项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谈、查阅资料、开教师座谈会、开家长座谈会、
期刊
习作缘由:    某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手指哲学》的文章,全文如下:  闲时审视自己的手指,发现手指也是一个小社会,且高低贵贱界限分明,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性情。  拇指是王者,虽模样笨拙,站的位置又最低,但因其随和中庸,和任何一个手指都合得来,所以自然受到拥戴。王者毕竟有王者的威严,虽和每个手指都保持亲密关系,却从不和别的手指站在一列,独处一隅,保持几分神秘。当然王者的身份也尊贵,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强调“老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许多英语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阅读课上,教师往往将阅读材料肢解为单词、词组、段落,然后逐字逐句讲解;而学生则以熟记单词,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和结构作为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这种教学法与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任
期刊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教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始于农业时代,教育从融入生产劳动走向与之分离,改变了原始教育,产生了教育的行业形态——学校教育:教育从原始的、简单的、朴素的、零星的生产劳动向成型的、系统的、专业的、有规模的学校教育转变,形成系统的知识和优质教育,文化传承得到优化。第二次跨越始于工业时代,学校教育从精美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改变了教育培养模式,产生了教育普及形态——全民教育:教育受
期刊
绘画在构图上有虚实相生的手法,文学作品中有虚写实写之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虚实结合。“实”体现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虚”则是其间留下的空间。不少教师重“实”轻“虚”,总是担心自己没讲清楚,没讲透彻,学生练得少,不能理解。因此,不遗余力地抓讲和练。而这样做效益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巧留空间,那将是另一番景象。课堂中巧妙的空间就像投入石子后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就像欣赏美
期刊
“语文园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传统教材的继承与突破,与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巩固外,更注重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语文园地”中的栏目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要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培养。人文精神是指人的“真实精神、真情实感和真实愿望”,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集中在“人”字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思想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人文教育内容并不占明
期刊
教学片段赏析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活动?  生:乒乓球、篮球、足球……  师:受场地限制,我们做个拍球比赛的游戏。全班分成两个队,每队选出3人,比一比哪一队拍得多。  (每队三名选手,每位选手拍5秒钟。两名裁判员数数,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结果统计:1号选手:22、16;2号选手:21、18;3号选手:23、18。  师:请大家把自己队拍球的总数算出来。(板书:22+21+23=6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