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的投资方式
政府投资采取不同投资方式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采取不同投资方式的必要性源于政府性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与公众对公共产品需求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和政府性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与政府投资调控需要之间的矛盾。当前金融危机下投资方式的选用:
投资方式的功能差异决定其适用领域不完全相同。从政府性资金的有限性出发,直接投资应主要投向公共产品领域。投资贴息这只能投向有一定盈利能力的项目,即准公共产品和竞争性产品领域;投资补助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当主要以效率为目标灵活选用投资方式。
(一)将直接投入的范围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弥补社会领域的投入不足和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需要增长的需要,包括实现体制转轨,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领域正是市场失灵,无法靠市场来自动恢复并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有限的政府资金必须首先满足这些领域的投资需求。
(二)原则上不使用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属于股权投入。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是否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取决于两个因素:1、是否有必要控制产权;2、引导社会投资的必要性。在我国,由于是从计划经济转化而来,正是出于国家控制了过多的社会生产领域逐步退出市场,采取让出部分股权的策略。也就是说,我国现在不存在所谓的需要控制产权的问题,现在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会影响改革的进程,造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倒退。
(三)加大投资补助的力度。政府可根据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技术政策和落后地区开发政策,对下一级政府和企业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事业项目、国家鼓励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落后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等,进行一定数额的(无偿)投资补助,或对上述项目中的企业贷款给与适度(无偿)贴息,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国当前对汽车业的扶助即主要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投资考量因素
(一)政府投资中的结构效应
政府投资的结构效应,至少包括城乡结构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也确实是危险里蕴藏着机遇。通过政府投资,可以纠正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次新增政府投资,虽然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 着力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但是在政府投资计划中,并未看到解决地区差异的措施。我国在改革开发之初就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例如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因而,地区结构突出的矛盾——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GDP在全国GDP的比重呈缩小趋势。应该说,地区结构效应也应当是当前金融危机中政府投资需要考虑到的范畴。
(二)政府投资中的公平效应
相对于政府投资在促进增长中的贡献,政府投资在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的差异方面所起到的贡献以及效果常常被忽略。在本次新增政府投资中,重点投资领域中前三项均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考量。可以认为:政府投资在金融危机面前对公平的考量比较明显。
(三)政府投资中可持续发展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对社会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然而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以高储蓄、高投入、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当前的发展早已显现出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低产出、低投资效率的弊端。一方面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和工程质量却差强人意, 重复建设、高估冒算、挪用资金、损失浪费、挥霍贪污、“豆腐渣” 工程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社会和谐。基于对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的重新审视,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就政府投资行为而言,就必须着力投资相应的环保和高科技产业。
三、当前政府投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将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限定在适度范围内
以日本为例,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面对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长期萧条,政府多次大规模采取了综合或紧急经济政策,短期内替代了是人投资的减少,对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起了一点作用。但是随着失业规模的扩大,国债规模不断膨胀,政府长期债务余额及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财政状况继续恶化。这从正反两方面表明,适度的国债规模对于经济的健康运行的重要性。
(二)注意投资方向和政策的适时调整
当前的新增投资跨越三个年度,但是制定投资政策时的金融危机背景并不可能一成不变。撇开金融危机不谈,经济也存在周期性问题,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的投资政策并不应完全相同,应时做适当调整,包括投资金额、投资方向和重点都应存在可变性。
参考文献:
[1]张长春主编.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张宇著.转型时期政府投资的多效应分析.人民出版社,2008.
[3]樊根胜等.经济增长、地区差异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匡仁国,男, 湖北监利人,汉族,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08级经济法研究生。)
政府投资采取不同投资方式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采取不同投资方式的必要性源于政府性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与公众对公共产品需求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和政府性资金供给的有限性与政府投资调控需要之间的矛盾。当前金融危机下投资方式的选用:
投资方式的功能差异决定其适用领域不完全相同。从政府性资金的有限性出发,直接投资应主要投向公共产品领域。投资贴息这只能投向有一定盈利能力的项目,即准公共产品和竞争性产品领域;投资补助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当主要以效率为目标灵活选用投资方式。
(一)将直接投入的范围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弥补社会领域的投入不足和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需要增长的需要,包括实现体制转轨,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领域正是市场失灵,无法靠市场来自动恢复并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有限的政府资金必须首先满足这些领域的投资需求。
(二)原则上不使用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政府资本金注入方式,属于股权投入。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是否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取决于两个因素:1、是否有必要控制产权;2、引导社会投资的必要性。在我国,由于是从计划经济转化而来,正是出于国家控制了过多的社会生产领域逐步退出市场,采取让出部分股权的策略。也就是说,我国现在不存在所谓的需要控制产权的问题,现在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会影响改革的进程,造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倒退。
(三)加大投资补助的力度。政府可根据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技术政策和落后地区开发政策,对下一级政府和企业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事业项目、国家鼓励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落后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等,进行一定数额的(无偿)投资补助,或对上述项目中的企业贷款给与适度(无偿)贴息,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国当前对汽车业的扶助即主要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投资考量因素
(一)政府投资中的结构效应
政府投资的结构效应,至少包括城乡结构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也确实是危险里蕴藏着机遇。通过政府投资,可以纠正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次新增政府投资,虽然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 着力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但是在政府投资计划中,并未看到解决地区差异的措施。我国在改革开发之初就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例如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因而,地区结构突出的矛盾——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GDP在全国GDP的比重呈缩小趋势。应该说,地区结构效应也应当是当前金融危机中政府投资需要考虑到的范畴。
(二)政府投资中的公平效应
相对于政府投资在促进增长中的贡献,政府投资在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的差异方面所起到的贡献以及效果常常被忽略。在本次新增政府投资中,重点投资领域中前三项均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考量。可以认为:政府投资在金融危机面前对公平的考量比较明显。
(三)政府投资中可持续发展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对社会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然而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以高储蓄、高投入、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当前的发展早已显现出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低产出、低投资效率的弊端。一方面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投资的效益和工程质量却差强人意, 重复建设、高估冒算、挪用资金、损失浪费、挥霍贪污、“豆腐渣” 工程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社会和谐。基于对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的重新审视,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就政府投资行为而言,就必须着力投资相应的环保和高科技产业。
三、当前政府投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将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限定在适度范围内
以日本为例,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面对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长期萧条,政府多次大规模采取了综合或紧急经济政策,短期内替代了是人投资的减少,对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起了一点作用。但是随着失业规模的扩大,国债规模不断膨胀,政府长期债务余额及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财政状况继续恶化。这从正反两方面表明,适度的国债规模对于经济的健康运行的重要性。
(二)注意投资方向和政策的适时调整
当前的新增投资跨越三个年度,但是制定投资政策时的金融危机背景并不可能一成不变。撇开金融危机不谈,经济也存在周期性问题,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的投资政策并不应完全相同,应时做适当调整,包括投资金额、投资方向和重点都应存在可变性。
参考文献:
[1]张长春主编.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张宇著.转型时期政府投资的多效应分析.人民出版社,2008.
[3]樊根胜等.经济增长、地区差异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匡仁国,男, 湖北监利人,汉族,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08级经济法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