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大师们心灵的归宿,那么玉溪便是现代音乐人心灵的归宿,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就出生在这里,聂耳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所有音乐人的遐想。
其实,玉溪不仅是音乐人的遐想,更是每个人对生命的遐想,如果说楚雄元谋人遗址将人类历史推向了250万年以前,打通了人类历史最遥远的一个驿站,那么玉溪帽天山下5.3亿年前的软体动物化石群,便泄露了5亿多年的天机,特别是那只不太漂亮的纳罗虫化石是所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就是人类的始祖,面对这些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谁能不展开对生命的遐想呢?
玉溪,在滇中腹地,“滇中碧玉”这个词便是用来形容玉溪的,我对玉溪这名字的遐想便是:一条静美如玉的小溪和它两岸水水灵灵的人们,过着水一样自由自在的日子……
走进玉溪才知道,玉溪是一座古城,商周时期,玉溪是古代百濮领地,2000多年前是古滇国的核心,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古滇国土崩瓦解,云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西移至洱海地区,玉溪这片各族文化碰撞得叮当作响的繁华地带,才开始进入了沉寂期。
1000多年的沉默之后,突然间响起密集的战音——随着“重九起义”一声炮响,玉溪静美的大地上,猛然间迸发出一股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当抗战救亡的呼告呐喊成为时代主题,玉溪“抗战花灯”异军突起,绽放出奇光异彩。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玉溪天才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激荡出人天共奋的最强音,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遍地传唱这首雄壮的歌曲,以英勇抗日著称的国民革命军200师把它作为军歌,滇军60军的将士唱着家乡人所作的战歌,走上战场,血战台儿庄……
虽然聂耳远逝日本,却魂归故里。斯人虽去,知音长存,聂耳公园,知音湖神似一把小提琴的轮廓,衣袂翩翩的聂耳铜像站立在墨玉石的基座上,高举双臂,呈打拍姿势,天才生前创造的歌曲始终在广场的上空飘荡。
在玉溪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座红塔在风中独立,每一位烟民都不会忘了它的味道,红塔山牌香烟,是中国第一品牌,玉溪也因此享有“一地四乡”的美誉,即生命起源地(澄江县帽天山发现的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红塔山奇迹”是玉溪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不仅为地方经济崛起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用其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对玉溪精神提供了现代诠释。
沿着红色的台阶一步步爬上红塔山。红塔集团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参观中仿如亲历,红塔山并不高,红塔也不算高,导游说仅25.1米,建于元代。红塔原本不叫红塔山,而是白塔山,古时“白塔夕照”是玉溪一道迷人的景观。到了晚清之后,由于战祸频繁,盗匪横行,白塔山上也是寒烟枯草,一片荒凉。19 58年,玉溪卷烟厂成立,在那个红旗飘飘荡满神州的年代,玉溪卷烟厂的工人们把白塔染成了红色,从此称为“红塔”,白塔山也随之改为红塔山,在红塔山的基座上,我看到这样一首诗:
曾经有一座塔
被人们遗忘在风雨里
日影西斜中
我穿过瘦瘦的小路
来寻找它
在叹息和荒冢的尽头
钟不鸣 佛不语
衰草乱云中
闻到一缕苦涩的气息
只在不久前
一群开拓者来到这里
拨开了野水闲云
他们要做大地的主人
诗写得很好,文笔优美,一座塔的繁华与没落也就是历史的起伏跌宕。
“红透塔山绿透水,神仙羡作玉溪人”从红塔山下来,我去享受玉溪的青山绿水。
高山,挺起了滇中大地的脊梁。
玉溪处于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带上,因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复杂的地质和多样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构造地貌等与遥远旷古的地质运动,把玉溪这幅山水画卷雕琢的有高有低,有明有暗,多姿多彩。
哀牢山、磨盘山、梁王山三座大山撑起了玉溪的天空,大山是玉溪的骨骼,玉溪因大山而站立起来,在玉溪众多的大山中,最有名的当属哀牢山,因此,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清晨,我来到哀牢山。
回眸千次都是画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在新平县,哀牢山是云贵高原、横断山系和青藏高原南沿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是云贵高原西部地域最大的山脉,是东亚热带季风、南亚热带季风的交汇处。云南大地之所以星落棋布着一座座春城,就是因为八百里哀牢山这条绿色长龙,调节着云南的气候。19 9 8年,哀牢山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
自从神话中那个叫沙壹的女人触及河中黑色沉木生下十子,幼子名九隆,九隆兄弟便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贵气,因为龙裔,族人皆在身上刻龙纹、衣皆著尾……以至于古滇王国消失后,滇王室的一支贵族,也跋山涉水来到此处,那花腰傣便是古滇国皇室后裔。玉溪的少数民族很多,彝、傣、哈尼、拉祜、白、苗、瑶、回等民族,皆因哀牢山、红河水不仅是云南中部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云南民族行政划分和迁徙的走廊……
如果说有横亘千里为国土疆界之气运,有史传文赋可考祖辈先人之踪影的山,堪称名山大川,那么,哀牢山当之无愧。但是中国100座名山里还没有她的芳名,要知道,三四十年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有个“张家界”呢?
仁者乐山,山也乐仁者,哀牢山不需要风花雪月的赞歌,它需要的是徐霞客、郦道元那样的山水之音。
哀牢山旅游开发最好的就是戛洒小镇旁边的南恩瀑布、茶马古道、石门峡、陇西氏族庄园和金山垭口。 到云南应先去触摸茶马古道,那沧桑又美丽的古道,是远古和现代、前世和今生相聚的平台。哀牢山的茶马古道像一道无字的长诗,蛰伏在原始森林里。千年的青石板古道,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被落叶青苔覆盖着簇拥着,不像我想象的已经寂寥。
有花的香味和鸟的啼鸣此起彼伏地传来,让森林更显幽静,遮天蔽日的古树,把外界隔绝了,这里仿佛是另外的一个空灵世界。哀牢山茶马古道是古时云南三大通道之一,我所到的耀南大道这段,它初始于普洱,翻越哀牢山到达大理,明朝后始于昆明,通往老挝、泰国等地,是滇中南内接中原,外出迤方的官商大道。历史上称之为古代南方的“丝绸之路”,迤南大道始于唐、繁于宋、昌于清、盛于民国,解放前的哀牢山古道上,每天有800多匹骡马一千多商人从这里走过,哀牢山,意为“虎豹出没的地方”。那时这里有虎豹蟒蛇,有巴掌大的蚊子,当然也有绚丽婀娜的花朵蝴蝶……遥想当年,哒哒的马蹄声踏破拂晓的月光,马帮队伍如一条长龙悠悠上路,每个人的马上都驮着希望,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梦想,或浪漫,或凄美……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崇山峻岭中的这条青石板大道,马蹄印深有尺余,里面长满绿茸茸的苔藓,都是当年往事的化身。
南恩瀑布和石门峡,是相邻的两个景点,南恩是傣语“银白色的水”的意思,雨季时候,数公里以外就能听见南恩瀑布的咆哮声,整个瀑布悬挂在巨大的岩石板上,落差达100米,主瀑两侧,有寒光闪耀的雌雄剑瀑,义无反顾的烈女瀑,寿翁瀑,龙颜瀑,银线瀑等等,形成天下罕见的瀑布群,非常壮观。从南恩瀑布继续向上走,不到1公里便是被誉为“哀牢山九寨沟”的石门峡。石门峡,因为景区内有许多石头门而得名,据说,在石门峡不到2公里的长度内就有十多道天然的石门,从第一道门到最后一道石门,落差不到100米。入峡谷,一条木头栈道顺山势,循水流,蜿蜒而入,人由栈道曲折而上山,水由山道叮咚而出谷。两岸悬崖峭壁对峙,阳光忽隐忽现,有时被参天大树遮住,有时被嶙峋怪石挡上,人在栈道上可拽藤条小憩,可倚大树停歇,可低头看溪水幽潭,可抬头望白云簇团,沁人心脾的空气,带着花香草香树香,连肌肤都能感觉到那份水润湿滑……在石门峡的第三道门里,巧遇几个花腰傣少女,她们身着七彩褶裙,如花朵般在幽深的峡谷里灿烂地行走,有阳光斜照在她们华丽的衣服上,一下子点亮了整个山谷,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特别是那条彩虹般美丽的腰带,长达数米,系于腰间,令她们更加袅袅婷婷,如移动的花枝轻颤……石门峡里,水清如柳宗元的《小石潭》,人美亦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谁都会恋恋不舍啊……
说起玉溪的山,尽管磨盘山,梁王山也各显特色,但让我惊呼雀跃的是通海的秀山,因为秀山是一座碧山,一座史山,一座诗山。早在明清时期,秀山就享有“秀甲南滇”的美誉,与昆明的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并列为云南四大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颂:“闻山之胜,迤东之县通海为最胜”。秀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峰顶海拔2060米,汉代便开始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为佛教圣地,经历代修建构成了前山普光寺、清凉台、山顶涌金寺、后山白龙寺等禅院古寺建筑群,共有殿、阁、廊、轩、坊、祠等64个单体建筑,这里的建筑精巧古朴,错落有致,多而不繁,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且每一亭、每一阁上都留有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吟咏的匾联,形成了“无额不匾,无楣不联,无壁不诗”的奇特景观。小巧玲珑的秀山,成为世界对联最多的公园,这些对联,使秀山显得典雅高洁,文采风流。
200多年前,一个宦游多年归乡探亲的老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城临水背倚山,忆在江南烟雨间”,这里的山,指的就是秀山。江南是文化的天堂,可见这个边陲小山的文化意境是多么浓溢。
湖泊,玉溪的魂魄
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玉溪占有三个: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它们像星星一样,在滇中大地上闪闪发光。
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得名于仙人相扶。传说在抚仙湖东南的嶙峋岩石中,有石、肖二仙搭肩而立,泛舟湖面,二仙抚肩情状若隐若现。
明朝著名诗人杨慎的:“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由衷地描写了抚仙湖的美丽。抚仙湖被誉为云南的高原明珠,是中国最深的高原淡水湖泊。水面北宽南窄,像一个宝葫芦。
216平方公里的面积,使抚仙湖成为云南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容量达到206亿立方米,是滇池的12倍,洱海的6倍。抚仙湖值得骄傲的是它没被污染,湖水为1类水质,透明度达7-10米,被称为云南的北戴河,沿岸多胜景,尤以“四古四绝”人文地理景观为最盛。
“四古四绝”是什么呢?一古,指的是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它代表着寒武纪大爆发及生命起源的奥秘,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二古,是江川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李家山埋藏着200多座古墓,目前仅发掘了85座,却出土了5000多件青铜器,谜一样的古滇国青铜文明在这里被晾晒。三古,是抚仙湖下古城遗址,有的说是古滇国的城池,有的说是古滇国的王陵,也有的说是西汉时俞元县的古城。水下探索了近十年仍是一个谜,且随着不断的发现越来越迷离。两个类似正在放射光芒的太阳图案,和一座类似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让有些人居然提出了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作品”,水下古城规模巨大,比古滇国的首都还大,谜团越来越多……
抚仙湖的四绝就不一一说了,只讲一讲神秘的湖中大鱼和鲭鱼阵。
抚仙湖水深,深水养大鱼,这是湖边人都相信的事实,最大的鱼到底有多大呢?有人说比人大,有人说比门大,有人说像游艇……终于,19 9 2年7月29日,一个张之亮的农民钓起了一条长1.56米,重达64公斤的鲭鱼,据专家说,这是目前国内湖泊捕起来最大的一条鱼。奇怪的是,在捕起这些鱼的第二天,有许多的大小不等的鱼在钓起大鱼的地方来回游弋,好像在寻找,并发出凄凉的鸣叫。
鲭鱼阵被拍到过2次,19 81年夏天,有人发现一个大鱼群,有千余条之多,有一条身子比牛大,长十几米,被护卫在中间,前后左右有鲭鱼、白鱼分大小层次排列,队伍整齐、声势浩大,前呼后拥,犹如“皇帝”出巡。
我到抚仙湖那天,在白沙如银的沙滩上,看到好几波前呼后拥的场景,亦如国王出巡般壮观,走进了才发现是拍婚纱照的情侣,碧海、蓝天、沙滩这里嫣然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感觉,“晨观日出”,“午看鱼乐”,“晚眺仙湖”,“夜望明月”宋、明时就有的胜景,在抚仙湖已一一重现,到抚仙湖探秘,看海,玩沙,这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解其中迷,能得半个府。狮子望河阳,金钟对玉鼓,哪个能识破,能救半个府。”这首童谣到底有何玄机,到如今还没人能识破。如果你有冰雪般聪明,说不定还能破解那千年的童谣呢?
芳草有情斜阳外
玉溪节日颇多,好像什么时候都会不经意地撞上一个节日,新平花腰傣花街节,峨山彝族火把节,沅江哈尼族十月年,蒙古忆祖节……这是因为玉溪少数民族多的缘故,怎么也没想到,这里南辕北辙,居然有一个蒙古族自治乡——兴蒙乡,原来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宗王率10万大军平定云南,到1381年,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镇守在曲陀关的官员,躲过明军的追杀,不改姓,不改装,凭着对草原的深情,成为云南省唯一保持着原汁原味蒙古族特色的小群体,由于时间紧,我没能去拜访这个群体,但我非常佩服这个把草原背在身上的民族,700多年了,那长城外的故乡,应该是夜夜走进梦乡吧,骑马归故里,成了一生又一生的努力,只可惜所有的努力,都只不过是让背上的青草侧了一下身子……
玉溪是云南最清丽的一幅水墨画,不是太浓,但值得用心去欣赏。
其实,玉溪不仅是音乐人的遐想,更是每个人对生命的遐想,如果说楚雄元谋人遗址将人类历史推向了250万年以前,打通了人类历史最遥远的一个驿站,那么玉溪帽天山下5.3亿年前的软体动物化石群,便泄露了5亿多年的天机,特别是那只不太漂亮的纳罗虫化石是所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就是人类的始祖,面对这些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谁能不展开对生命的遐想呢?
玉溪,在滇中腹地,“滇中碧玉”这个词便是用来形容玉溪的,我对玉溪这名字的遐想便是:一条静美如玉的小溪和它两岸水水灵灵的人们,过着水一样自由自在的日子……
走进玉溪才知道,玉溪是一座古城,商周时期,玉溪是古代百濮领地,2000多年前是古滇国的核心,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古滇国土崩瓦解,云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西移至洱海地区,玉溪这片各族文化碰撞得叮当作响的繁华地带,才开始进入了沉寂期。
1000多年的沉默之后,突然间响起密集的战音——随着“重九起义”一声炮响,玉溪静美的大地上,猛然间迸发出一股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当抗战救亡的呼告呐喊成为时代主题,玉溪“抗战花灯”异军突起,绽放出奇光异彩。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玉溪天才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激荡出人天共奋的最强音,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遍地传唱这首雄壮的歌曲,以英勇抗日著称的国民革命军200师把它作为军歌,滇军60军的将士唱着家乡人所作的战歌,走上战场,血战台儿庄……
虽然聂耳远逝日本,却魂归故里。斯人虽去,知音长存,聂耳公园,知音湖神似一把小提琴的轮廓,衣袂翩翩的聂耳铜像站立在墨玉石的基座上,高举双臂,呈打拍姿势,天才生前创造的歌曲始终在广场的上空飘荡。
在玉溪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座红塔在风中独立,每一位烟民都不会忘了它的味道,红塔山牌香烟,是中国第一品牌,玉溪也因此享有“一地四乡”的美誉,即生命起源地(澄江县帽天山发现的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红塔山奇迹”是玉溪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不仅为地方经济崛起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用其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对玉溪精神提供了现代诠释。
沿着红色的台阶一步步爬上红塔山。红塔集团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参观中仿如亲历,红塔山并不高,红塔也不算高,导游说仅25.1米,建于元代。红塔原本不叫红塔山,而是白塔山,古时“白塔夕照”是玉溪一道迷人的景观。到了晚清之后,由于战祸频繁,盗匪横行,白塔山上也是寒烟枯草,一片荒凉。19 58年,玉溪卷烟厂成立,在那个红旗飘飘荡满神州的年代,玉溪卷烟厂的工人们把白塔染成了红色,从此称为“红塔”,白塔山也随之改为红塔山,在红塔山的基座上,我看到这样一首诗:
曾经有一座塔
被人们遗忘在风雨里
日影西斜中
我穿过瘦瘦的小路
来寻找它
在叹息和荒冢的尽头
钟不鸣 佛不语
衰草乱云中
闻到一缕苦涩的气息
只在不久前
一群开拓者来到这里
拨开了野水闲云
他们要做大地的主人
诗写得很好,文笔优美,一座塔的繁华与没落也就是历史的起伏跌宕。
“红透塔山绿透水,神仙羡作玉溪人”从红塔山下来,我去享受玉溪的青山绿水。
高山,挺起了滇中大地的脊梁。
玉溪处于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带上,因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复杂的地质和多样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构造地貌等与遥远旷古的地质运动,把玉溪这幅山水画卷雕琢的有高有低,有明有暗,多姿多彩。
哀牢山、磨盘山、梁王山三座大山撑起了玉溪的天空,大山是玉溪的骨骼,玉溪因大山而站立起来,在玉溪众多的大山中,最有名的当属哀牢山,因此,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清晨,我来到哀牢山。
回眸千次都是画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在新平县,哀牢山是云贵高原、横断山系和青藏高原南沿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是云贵高原西部地域最大的山脉,是东亚热带季风、南亚热带季风的交汇处。云南大地之所以星落棋布着一座座春城,就是因为八百里哀牢山这条绿色长龙,调节着云南的气候。19 9 8年,哀牢山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观察站。
自从神话中那个叫沙壹的女人触及河中黑色沉木生下十子,幼子名九隆,九隆兄弟便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贵气,因为龙裔,族人皆在身上刻龙纹、衣皆著尾……以至于古滇王国消失后,滇王室的一支贵族,也跋山涉水来到此处,那花腰傣便是古滇国皇室后裔。玉溪的少数民族很多,彝、傣、哈尼、拉祜、白、苗、瑶、回等民族,皆因哀牢山、红河水不仅是云南中部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云南民族行政划分和迁徙的走廊……
如果说有横亘千里为国土疆界之气运,有史传文赋可考祖辈先人之踪影的山,堪称名山大川,那么,哀牢山当之无愧。但是中国100座名山里还没有她的芳名,要知道,三四十年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有个“张家界”呢?
仁者乐山,山也乐仁者,哀牢山不需要风花雪月的赞歌,它需要的是徐霞客、郦道元那样的山水之音。
哀牢山旅游开发最好的就是戛洒小镇旁边的南恩瀑布、茶马古道、石门峡、陇西氏族庄园和金山垭口。 到云南应先去触摸茶马古道,那沧桑又美丽的古道,是远古和现代、前世和今生相聚的平台。哀牢山的茶马古道像一道无字的长诗,蛰伏在原始森林里。千年的青石板古道,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被落叶青苔覆盖着簇拥着,不像我想象的已经寂寥。
有花的香味和鸟的啼鸣此起彼伏地传来,让森林更显幽静,遮天蔽日的古树,把外界隔绝了,这里仿佛是另外的一个空灵世界。哀牢山茶马古道是古时云南三大通道之一,我所到的耀南大道这段,它初始于普洱,翻越哀牢山到达大理,明朝后始于昆明,通往老挝、泰国等地,是滇中南内接中原,外出迤方的官商大道。历史上称之为古代南方的“丝绸之路”,迤南大道始于唐、繁于宋、昌于清、盛于民国,解放前的哀牢山古道上,每天有800多匹骡马一千多商人从这里走过,哀牢山,意为“虎豹出没的地方”。那时这里有虎豹蟒蛇,有巴掌大的蚊子,当然也有绚丽婀娜的花朵蝴蝶……遥想当年,哒哒的马蹄声踏破拂晓的月光,马帮队伍如一条长龙悠悠上路,每个人的马上都驮着希望,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梦想,或浪漫,或凄美……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崇山峻岭中的这条青石板大道,马蹄印深有尺余,里面长满绿茸茸的苔藓,都是当年往事的化身。
南恩瀑布和石门峡,是相邻的两个景点,南恩是傣语“银白色的水”的意思,雨季时候,数公里以外就能听见南恩瀑布的咆哮声,整个瀑布悬挂在巨大的岩石板上,落差达100米,主瀑两侧,有寒光闪耀的雌雄剑瀑,义无反顾的烈女瀑,寿翁瀑,龙颜瀑,银线瀑等等,形成天下罕见的瀑布群,非常壮观。从南恩瀑布继续向上走,不到1公里便是被誉为“哀牢山九寨沟”的石门峡。石门峡,因为景区内有许多石头门而得名,据说,在石门峡不到2公里的长度内就有十多道天然的石门,从第一道门到最后一道石门,落差不到100米。入峡谷,一条木头栈道顺山势,循水流,蜿蜒而入,人由栈道曲折而上山,水由山道叮咚而出谷。两岸悬崖峭壁对峙,阳光忽隐忽现,有时被参天大树遮住,有时被嶙峋怪石挡上,人在栈道上可拽藤条小憩,可倚大树停歇,可低头看溪水幽潭,可抬头望白云簇团,沁人心脾的空气,带着花香草香树香,连肌肤都能感觉到那份水润湿滑……在石门峡的第三道门里,巧遇几个花腰傣少女,她们身着七彩褶裙,如花朵般在幽深的峡谷里灿烂地行走,有阳光斜照在她们华丽的衣服上,一下子点亮了整个山谷,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特别是那条彩虹般美丽的腰带,长达数米,系于腰间,令她们更加袅袅婷婷,如移动的花枝轻颤……石门峡里,水清如柳宗元的《小石潭》,人美亦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谁都会恋恋不舍啊……
说起玉溪的山,尽管磨盘山,梁王山也各显特色,但让我惊呼雀跃的是通海的秀山,因为秀山是一座碧山,一座史山,一座诗山。早在明清时期,秀山就享有“秀甲南滇”的美誉,与昆明的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并列为云南四大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颂:“闻山之胜,迤东之县通海为最胜”。秀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峰顶海拔2060米,汉代便开始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为佛教圣地,经历代修建构成了前山普光寺、清凉台、山顶涌金寺、后山白龙寺等禅院古寺建筑群,共有殿、阁、廊、轩、坊、祠等64个单体建筑,这里的建筑精巧古朴,错落有致,多而不繁,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且每一亭、每一阁上都留有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吟咏的匾联,形成了“无额不匾,无楣不联,无壁不诗”的奇特景观。小巧玲珑的秀山,成为世界对联最多的公园,这些对联,使秀山显得典雅高洁,文采风流。
200多年前,一个宦游多年归乡探亲的老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孤城临水背倚山,忆在江南烟雨间”,这里的山,指的就是秀山。江南是文化的天堂,可见这个边陲小山的文化意境是多么浓溢。
湖泊,玉溪的魂魄
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玉溪占有三个: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它们像星星一样,在滇中大地上闪闪发光。
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得名于仙人相扶。传说在抚仙湖东南的嶙峋岩石中,有石、肖二仙搭肩而立,泛舟湖面,二仙抚肩情状若隐若现。
明朝著名诗人杨慎的:“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由衷地描写了抚仙湖的美丽。抚仙湖被誉为云南的高原明珠,是中国最深的高原淡水湖泊。水面北宽南窄,像一个宝葫芦。
216平方公里的面积,使抚仙湖成为云南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容量达到206亿立方米,是滇池的12倍,洱海的6倍。抚仙湖值得骄傲的是它没被污染,湖水为1类水质,透明度达7-10米,被称为云南的北戴河,沿岸多胜景,尤以“四古四绝”人文地理景观为最盛。
“四古四绝”是什么呢?一古,指的是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它代表着寒武纪大爆发及生命起源的奥秘,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二古,是江川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李家山埋藏着200多座古墓,目前仅发掘了85座,却出土了5000多件青铜器,谜一样的古滇国青铜文明在这里被晾晒。三古,是抚仙湖下古城遗址,有的说是古滇国的城池,有的说是古滇国的王陵,也有的说是西汉时俞元县的古城。水下探索了近十年仍是一个谜,且随着不断的发现越来越迷离。两个类似正在放射光芒的太阳图案,和一座类似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让有些人居然提出了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可能是外星人留下的“作品”,水下古城规模巨大,比古滇国的首都还大,谜团越来越多……
抚仙湖的四绝就不一一说了,只讲一讲神秘的湖中大鱼和鲭鱼阵。
抚仙湖水深,深水养大鱼,这是湖边人都相信的事实,最大的鱼到底有多大呢?有人说比人大,有人说比门大,有人说像游艇……终于,19 9 2年7月29日,一个张之亮的农民钓起了一条长1.56米,重达64公斤的鲭鱼,据专家说,这是目前国内湖泊捕起来最大的一条鱼。奇怪的是,在捕起这些鱼的第二天,有许多的大小不等的鱼在钓起大鱼的地方来回游弋,好像在寻找,并发出凄凉的鸣叫。
鲭鱼阵被拍到过2次,19 81年夏天,有人发现一个大鱼群,有千余条之多,有一条身子比牛大,长十几米,被护卫在中间,前后左右有鲭鱼、白鱼分大小层次排列,队伍整齐、声势浩大,前呼后拥,犹如“皇帝”出巡。
我到抚仙湖那天,在白沙如银的沙滩上,看到好几波前呼后拥的场景,亦如国王出巡般壮观,走进了才发现是拍婚纱照的情侣,碧海、蓝天、沙滩这里嫣然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感觉,“晨观日出”,“午看鱼乐”,“晚眺仙湖”,“夜望明月”宋、明时就有的胜景,在抚仙湖已一一重现,到抚仙湖探秘,看海,玩沙,这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解其中迷,能得半个府。狮子望河阳,金钟对玉鼓,哪个能识破,能救半个府。”这首童谣到底有何玄机,到如今还没人能识破。如果你有冰雪般聪明,说不定还能破解那千年的童谣呢?
芳草有情斜阳外
玉溪节日颇多,好像什么时候都会不经意地撞上一个节日,新平花腰傣花街节,峨山彝族火把节,沅江哈尼族十月年,蒙古忆祖节……这是因为玉溪少数民族多的缘故,怎么也没想到,这里南辕北辙,居然有一个蒙古族自治乡——兴蒙乡,原来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宗王率10万大军平定云南,到1381年,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镇守在曲陀关的官员,躲过明军的追杀,不改姓,不改装,凭着对草原的深情,成为云南省唯一保持着原汁原味蒙古族特色的小群体,由于时间紧,我没能去拜访这个群体,但我非常佩服这个把草原背在身上的民族,700多年了,那长城外的故乡,应该是夜夜走进梦乡吧,骑马归故里,成了一生又一生的努力,只可惜所有的努力,都只不过是让背上的青草侧了一下身子……
玉溪是云南最清丽的一幅水墨画,不是太浓,但值得用心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