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灾难面前,让我们把悲痛搁置一边,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救灾之中
当汶川正在遭遇着中国30年未见的地震灾难时,徐韵鹏只想一个问题:“我要捐款!”
2008年5月13日深夜11时许,渤海大学的校舍内一片宁静。徐韵鹏脑中翻滚的却是汶川地震之后的惨烈现场:无数老人、孩子、教师、工人还有村民,被埋于废墟之下,无数生命在瓦砾中受到威胁,救援队员顾不及戴上手套就去挖土。几个小时前,他在网吧里看到的这一系列镜头,历历在目。
第二天中午,学校发动了募捐活动,徐韵鹏看到渤海大学食堂门口处设立了捐款箱。他毫不犹豫地塞进1000元现金——600元的学年度排名第一的奖学金,400元由自己的生活费中抽出。刚过排队捐款的高峰,周围没有几个学生,他不想被格外关注,但他却听到了站在捐款箱边上的两个志愿者对他说了声,“谢谢!”
支援行动
在他默默地做这件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曼,已经与北京大学爱心社成员忙碌了两个昼夜。李曼是北京大学的研二学生,也是爱心社成员。募捐现场上的她,手里拿着一只杯子,里面装着去火的“胖大海”,她的嗓子已经沙哑。
自活动发起的第一天,除了师生积极响应之外,有过路的小孩子、推着轮椅的残疾人过来捐款,还有一个场景令他们动容:一个送水工,骑着车子摇摇晃晃地路过募捐摊位,停下来,捐出了身上仅有的45块钱,然后继续骑车四处送水;一个在摊位前等了很久的大学生,把一个厚厚的信封投进募捐箱,填单子时写的是一万元。
自13日中午发起募捐不足三天,北京大学为赈灾募捐款项已达87万元。李曼为安排好这个活动,两个夜晚未睡。在她看来,自己的付出已无足轻重,她略带愧疚地告诉记者,“这两天还准备着一场考试,否则会更加投入。”
5月14日下午,北京下了一场暴雨,气温骤然变凉。北京大学的募捐活动并没有因大雨受到影响,陪同她活跃在北京大学募捐现场的,还有爱心社的四五十名会员,当时正在为赈灾做义卖的自行车协会为他们撑起了一把大伞。这种关怀,与全国民众此刻众志成城、援手四川赈灾的激情一样。
作为热血青年的大学生,此刻的想法空前一致。渤海大学商学院的大二学生徐韵鹏朴素地想:“用1000元钱买了衣服或者吃的,与用来为灾区捐款相比,天地之差!募捐可以买很多帐篷、水和食物,万一还能多救几个人呢。钱可以日后毕业再挣!”
因为课程紧张,心系灾区的徐韵鹏不能前去一线,但他已做好了“暑假去四川”的计划。
爱心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灾难造成万人死伤,房屋倒塌极其严重。四川境内多条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中断”。
与徐韵鹏同校的渤大二级学生郝慧超,在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通过手机阅读到以上这条新闻。这个外国语学院06级4班的班长,做了与徐韵鹏一样的举动,用国家奖学金为灾区捐款1000元,这是生于沈阳一个不富裕家庭里的她两个月的生活费。
5月16日,记者在采访渤海大学校长助理方鸿志时获悉,用奖学金捐款的不止这两个学生,“在校园网上捐款新闻发布后的第二天,商学院的大三学生王锦程也用奖学金捐出了2000元,交给了校团委,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几个学生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他们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但在这次地震灾难中,他们表现积极,大学生再次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先锋群体。”
高校学生的捐款数额从几元、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数目不等,但王锦程认为,“捐款捐物不在多少,只在乎情谊的轻重,有多大能力尽多大力,应该理智。”
然而,自认为很理性的王锦程,在网络、电视和报纸上捕捉到救灾镜头时,仍旧无法克制情感,他多次偷偷大声哭泣,开始还认为一个大男人这么哭有点丢人,后来竟发现很多男生如他一样无法自控眼泪。“当你看到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那撕心裂肺地哭喊,当你一旦遇见了与生命攸关的事情,本性就受到触动了,情感也不能自已。”王锦程为自己的落泪解释道。
在郝慧超的脑海中,震撼最强烈的镜头是:一个刚救完某个孩子的军人在余震到来之前,跪着对领导哀求,让我再多救一个孩子吧。郝慧超说,看到那一幕时,她特别想钻进电视屏幕帮助那个军人哥哥,“可惜自己是个女孩,力量太渺小,如果是男孩,我一定选择当兵!”
“灾区与其他地方犹如两个世界,那些孩子即使救出来,父母也可能不在了。突然间,房子没了,人没了,一切都变成了废墟。我看了这些,我只能做一件事:捐钱!”捐款的当天晚上,她流着眼泪给已是下岗职工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听完女儿的述说后,妈妈表示为女儿骄傲。但郝慧超自己内心知道,他捐出去的1000元相当于自己两个月的生活费,“我只希望我的捐献能让孩子们多买一些奶粉,能让几个孩子吃饱些。对我而言,没有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不会威胁到生命,但送到灾区说不上就是救命钱,这个节省不了!”
创意市集为赈灾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无路可退的“战争”。
“在灾难面前,让我们把悲痛搁置一边,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救灾之中”。在高校群体中,这一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得知“5·12汶川地震”后,与其他高校一样,中国传媒大学迅速召开会议,布置救灾举措,全院师生倾情抗灾,爱心涌动。5月13日上午,该校动画学院展示出主题为“携手抗灾,有爱同行”大型横幅,他们用这些自制作品,直观生动地号召全体师生携手抗灾。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彩喷横幅,是一些师生彻夜不眠赶制的。
两个月之后,北大车协将要发起“青岛—洛阳—西安—成都”的长途车行。他们原本是以宣传奥运为主题,把通过义卖的所得捐给沿途经过的希望小学,为孩子们买课本。但“5·12地震”让他们临时改变了活动主题,他们要把义卖所得送至车行的最后一站成都的相关部门,转至灾区,为废墟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爱心。与此同时,在当地做一些考察,尽量多了解当地灾情,并尽最大能力给予帮助。
据协会一会员所述,义卖现场每天轮流有负责人值班,活动自地震当天发起,之后五天已汇集了数千元。“目的是送去爱心,而不在于义卖得到的钱的数字”。义卖的内容主要为年刊、台历、小挂件以及明信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别致的手工艺品,“这些是用自行车链条做成的,制作成爱心、五角星等。”
车协会员告诉记者,这些工艺品是自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20多人连续用四个通宵才赶制出来。几天以来,他们遇到了很多“顾客”,在得知他们的赈灾活动主题之后,买个几元钱的物品,直接给他们数十元钱,然后和这些志愿者说,“不用找零了,剩余的钱是在捐款!”
车协会员郑李告诉记者,“文化衫,是义卖活动中的创意内容”,最低可花15块钱在上面书写,画好的文化衫可以自己带走,也可以让车协日后送往灾区。“爱心没有价格,多付钱的也相当于募捐,因为最后这些钱我们都统一送往灾区。”郑李说。
五六个男生在路边齐声喊,“赈灾义卖,赈灾义卖”,偶尔喊累了,他们回头告诉记者,这几天大家随着媒体的报道一起落泪,一起感动,他们要喊得卖力些,“大学要有什么精神,要做什么反应,要承担怎样责任,要根据国家和民族处于怎样的关头而定。这一次,我们为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感动!我们为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感动!我们为全国人民感动!我们始终相信,地震无情人有情!”一个主动要求匿名的小伙子说。
生者更懂坚强
灾区一线的救援行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后方各高校团体的支持热度不减。5月16日,距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了四天,中国人民大学爱心社的屋子里收到的募捐物已触屋顶。很多学生想去献血时,得知血库已满,最后悻悻而归。
16日晚22时,人大的公共教学二楼前,举行了烛光祈福哀悼活动,在“地震牵动中华心、千里难隔手足情”的横幅边,有近千人参与。烛光照耀着热血青年们的脸,满是严肃表情,有人当场拭泪。众人合唱《让世界充满爱》,音律几度走调,声音几许起落,但大家满是深情。
圈中心有同学喊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四川不是孤军奋战!”“从今夜起,大家都是四川人”!气氛开始浓烈,这场由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活动,吸引了很多老师以及人大附近的上班族加入,“放飞祈福,共抗震灾,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在现场,有很多学生穿着自制的主题T恤,把“蜀道难,四川在呼唤”的传单贴在脸上。
第一盏孔明灯飞起来时,鼓掌和欢呼声响起,“虽然我们不能赶到现场,但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一起悼念遇难者,为灾区人民祈祷平安。我们人大是和救援队伍在一起的,是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的。”一学生对记者说。
杨杰,人大信息学院信管系大一的学生,他在台中间拿着麦克向大家倾诉心声,声音哽咽,他谢谢大家的关爱。现场上,与他同班的学生告诉记者,“杨杰是川籍学生,他的家人至今还没有联系上。”
两天前的中午,人民大学自发组织了对灾区籍学生的关爱活动。接连几天内,学校学生处制定了抗灾扶助预案,第一时间对灾区学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心理关怀驿站,动员班主任、党团支部、宿舍同学了解灾区学生情况,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建立了受灾补助基金。
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吴映京告诉记者,在近几天的大人募捐、祈福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体现了充分的理性,“比如对募捐款物的用途及送往灾区一线的途径多次建言并要求公开,而不只是盲目捐款,空有爱心。再比如对活动程序的自觉遵守”。
烛光祈福活动结束后,记者见到学生们有组织地把蜡烛放在草坪边,驻足不愿离去。现场的主持人拿着麦克风宣布,“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灾区,日后陆续为赈灾出力”。
“赈灾不仅仅是这几天最值得关注的事,日后的重建工作还很长”,吴映京说,“我们现在的活动才刚刚开始,日后还会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
记者从人民大学校工会获悉,仅5月15日当天,募捐款额就达70余万元。武警国防生120人,共捐款达一万八千元。
作为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校园社团——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300多名会员在陆续的校园赈灾活动中无一人缺席,已经对通宵达旦地搞策划、做海报、制作宣传板司空见惯,因辛劳和疲惫熬红的眼睛,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看到的始终是感动,收获到的满是温暖。他们告诉记者,“很多人迫切想去现场,但理智告诉我们:要放弃这个念头,在此刻,必须坚守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关注灾区一线信息,做好大学生应该做、能够做的事”。
13日晚十点,与其他高校一样,人大的宿舍熄灯三分钟,所有的学生为此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这样的形式始于自发组织,只是源于一条一呼百应的短信。
“1000余万人直接受灾,50余万房屋化为废墟,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默默呻吟。灾情刻不容缓,我们以自己的名字为誓,自己的贡献虽然微薄,但更是一种媒介,为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送去克服困难的关键——希望。”募捐宣传单上,记录着这些宣言,一些学生说,他们会永久性保留这份记忆,“不忘国难,生者要更懂坚强!”。
抗震救灾最需要做的十件事
1、恪尽职守 2、奔赴前线 3、捐款 4、捐物 5、献血 6、尊重逝者 7、不抱怨 8、不造谣 9、团结互助 10、干好本职
当汶川正在遭遇着中国30年未见的地震灾难时,徐韵鹏只想一个问题:“我要捐款!”
2008年5月13日深夜11时许,渤海大学的校舍内一片宁静。徐韵鹏脑中翻滚的却是汶川地震之后的惨烈现场:无数老人、孩子、教师、工人还有村民,被埋于废墟之下,无数生命在瓦砾中受到威胁,救援队员顾不及戴上手套就去挖土。几个小时前,他在网吧里看到的这一系列镜头,历历在目。
第二天中午,学校发动了募捐活动,徐韵鹏看到渤海大学食堂门口处设立了捐款箱。他毫不犹豫地塞进1000元现金——600元的学年度排名第一的奖学金,400元由自己的生活费中抽出。刚过排队捐款的高峰,周围没有几个学生,他不想被格外关注,但他却听到了站在捐款箱边上的两个志愿者对他说了声,“谢谢!”
支援行动
在他默默地做这件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曼,已经与北京大学爱心社成员忙碌了两个昼夜。李曼是北京大学的研二学生,也是爱心社成员。募捐现场上的她,手里拿着一只杯子,里面装着去火的“胖大海”,她的嗓子已经沙哑。
自活动发起的第一天,除了师生积极响应之外,有过路的小孩子、推着轮椅的残疾人过来捐款,还有一个场景令他们动容:一个送水工,骑着车子摇摇晃晃地路过募捐摊位,停下来,捐出了身上仅有的45块钱,然后继续骑车四处送水;一个在摊位前等了很久的大学生,把一个厚厚的信封投进募捐箱,填单子时写的是一万元。
自13日中午发起募捐不足三天,北京大学为赈灾募捐款项已达87万元。李曼为安排好这个活动,两个夜晚未睡。在她看来,自己的付出已无足轻重,她略带愧疚地告诉记者,“这两天还准备着一场考试,否则会更加投入。”
5月14日下午,北京下了一场暴雨,气温骤然变凉。北京大学的募捐活动并没有因大雨受到影响,陪同她活跃在北京大学募捐现场的,还有爱心社的四五十名会员,当时正在为赈灾做义卖的自行车协会为他们撑起了一把大伞。这种关怀,与全国民众此刻众志成城、援手四川赈灾的激情一样。
作为热血青年的大学生,此刻的想法空前一致。渤海大学商学院的大二学生徐韵鹏朴素地想:“用1000元钱买了衣服或者吃的,与用来为灾区捐款相比,天地之差!募捐可以买很多帐篷、水和食物,万一还能多救几个人呢。钱可以日后毕业再挣!”
因为课程紧张,心系灾区的徐韵鹏不能前去一线,但他已做好了“暑假去四川”的计划。
爱心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灾难造成万人死伤,房屋倒塌极其严重。四川境内多条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中断”。
与徐韵鹏同校的渤大二级学生郝慧超,在地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通过手机阅读到以上这条新闻。这个外国语学院06级4班的班长,做了与徐韵鹏一样的举动,用国家奖学金为灾区捐款1000元,这是生于沈阳一个不富裕家庭里的她两个月的生活费。
5月16日,记者在采访渤海大学校长助理方鸿志时获悉,用奖学金捐款的不止这两个学生,“在校园网上捐款新闻发布后的第二天,商学院的大三学生王锦程也用奖学金捐出了2000元,交给了校团委,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几个学生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他们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但在这次地震灾难中,他们表现积极,大学生再次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先锋群体。”
高校学生的捐款数额从几元、几十元到几百、上千元数目不等,但王锦程认为,“捐款捐物不在多少,只在乎情谊的轻重,有多大能力尽多大力,应该理智。”
然而,自认为很理性的王锦程,在网络、电视和报纸上捕捉到救灾镜头时,仍旧无法克制情感,他多次偷偷大声哭泣,开始还认为一个大男人这么哭有点丢人,后来竟发现很多男生如他一样无法自控眼泪。“当你看到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那撕心裂肺地哭喊,当你一旦遇见了与生命攸关的事情,本性就受到触动了,情感也不能自已。”王锦程为自己的落泪解释道。
在郝慧超的脑海中,震撼最强烈的镜头是:一个刚救完某个孩子的军人在余震到来之前,跪着对领导哀求,让我再多救一个孩子吧。郝慧超说,看到那一幕时,她特别想钻进电视屏幕帮助那个军人哥哥,“可惜自己是个女孩,力量太渺小,如果是男孩,我一定选择当兵!”
“灾区与其他地方犹如两个世界,那些孩子即使救出来,父母也可能不在了。突然间,房子没了,人没了,一切都变成了废墟。我看了这些,我只能做一件事:捐钱!”捐款的当天晚上,她流着眼泪给已是下岗职工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听完女儿的述说后,妈妈表示为女儿骄傲。但郝慧超自己内心知道,他捐出去的1000元相当于自己两个月的生活费,“我只希望我的捐献能让孩子们多买一些奶粉,能让几个孩子吃饱些。对我而言,没有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不会威胁到生命,但送到灾区说不上就是救命钱,这个节省不了!”
创意市集为赈灾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无路可退的“战争”。
“在灾难面前,让我们把悲痛搁置一边,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救灾之中”。在高校群体中,这一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得知“5·12汶川地震”后,与其他高校一样,中国传媒大学迅速召开会议,布置救灾举措,全院师生倾情抗灾,爱心涌动。5月13日上午,该校动画学院展示出主题为“携手抗灾,有爱同行”大型横幅,他们用这些自制作品,直观生动地号召全体师生携手抗灾。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彩喷横幅,是一些师生彻夜不眠赶制的。
两个月之后,北大车协将要发起“青岛—洛阳—西安—成都”的长途车行。他们原本是以宣传奥运为主题,把通过义卖的所得捐给沿途经过的希望小学,为孩子们买课本。但“5·12地震”让他们临时改变了活动主题,他们要把义卖所得送至车行的最后一站成都的相关部门,转至灾区,为废墟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爱心。与此同时,在当地做一些考察,尽量多了解当地灾情,并尽最大能力给予帮助。
据协会一会员所述,义卖现场每天轮流有负责人值班,活动自地震当天发起,之后五天已汇集了数千元。“目的是送去爱心,而不在于义卖得到的钱的数字”。义卖的内容主要为年刊、台历、小挂件以及明信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别致的手工艺品,“这些是用自行车链条做成的,制作成爱心、五角星等。”
车协会员告诉记者,这些工艺品是自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20多人连续用四个通宵才赶制出来。几天以来,他们遇到了很多“顾客”,在得知他们的赈灾活动主题之后,买个几元钱的物品,直接给他们数十元钱,然后和这些志愿者说,“不用找零了,剩余的钱是在捐款!”
车协会员郑李告诉记者,“文化衫,是义卖活动中的创意内容”,最低可花15块钱在上面书写,画好的文化衫可以自己带走,也可以让车协日后送往灾区。“爱心没有价格,多付钱的也相当于募捐,因为最后这些钱我们都统一送往灾区。”郑李说。
五六个男生在路边齐声喊,“赈灾义卖,赈灾义卖”,偶尔喊累了,他们回头告诉记者,这几天大家随着媒体的报道一起落泪,一起感动,他们要喊得卖力些,“大学要有什么精神,要做什么反应,要承担怎样责任,要根据国家和民族处于怎样的关头而定。这一次,我们为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感动!我们为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感动!我们为全国人民感动!我们始终相信,地震无情人有情!”一个主动要求匿名的小伙子说。
生者更懂坚强
灾区一线的救援行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后方各高校团体的支持热度不减。5月16日,距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了四天,中国人民大学爱心社的屋子里收到的募捐物已触屋顶。很多学生想去献血时,得知血库已满,最后悻悻而归。
16日晚22时,人大的公共教学二楼前,举行了烛光祈福哀悼活动,在“地震牵动中华心、千里难隔手足情”的横幅边,有近千人参与。烛光照耀着热血青年们的脸,满是严肃表情,有人当场拭泪。众人合唱《让世界充满爱》,音律几度走调,声音几许起落,但大家满是深情。
圈中心有同学喊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四川不是孤军奋战!”“从今夜起,大家都是四川人”!气氛开始浓烈,这场由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活动,吸引了很多老师以及人大附近的上班族加入,“放飞祈福,共抗震灾,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在现场,有很多学生穿着自制的主题T恤,把“蜀道难,四川在呼唤”的传单贴在脸上。
第一盏孔明灯飞起来时,鼓掌和欢呼声响起,“虽然我们不能赶到现场,但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一起悼念遇难者,为灾区人民祈祷平安。我们人大是和救援队伍在一起的,是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的。”一学生对记者说。
杨杰,人大信息学院信管系大一的学生,他在台中间拿着麦克向大家倾诉心声,声音哽咽,他谢谢大家的关爱。现场上,与他同班的学生告诉记者,“杨杰是川籍学生,他的家人至今还没有联系上。”
两天前的中午,人民大学自发组织了对灾区籍学生的关爱活动。接连几天内,学校学生处制定了抗灾扶助预案,第一时间对灾区学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心理关怀驿站,动员班主任、党团支部、宿舍同学了解灾区学生情况,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建立了受灾补助基金。
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吴映京告诉记者,在近几天的大人募捐、祈福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体现了充分的理性,“比如对募捐款物的用途及送往灾区一线的途径多次建言并要求公开,而不只是盲目捐款,空有爱心。再比如对活动程序的自觉遵守”。
烛光祈福活动结束后,记者见到学生们有组织地把蜡烛放在草坪边,驻足不愿离去。现场的主持人拿着麦克风宣布,“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灾区,日后陆续为赈灾出力”。
“赈灾不仅仅是这几天最值得关注的事,日后的重建工作还很长”,吴映京说,“我们现在的活动才刚刚开始,日后还会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
记者从人民大学校工会获悉,仅5月15日当天,募捐款额就达70余万元。武警国防生120人,共捐款达一万八千元。
作为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校园社团——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300多名会员在陆续的校园赈灾活动中无一人缺席,已经对通宵达旦地搞策划、做海报、制作宣传板司空见惯,因辛劳和疲惫熬红的眼睛,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看到的始终是感动,收获到的满是温暖。他们告诉记者,“很多人迫切想去现场,但理智告诉我们:要放弃这个念头,在此刻,必须坚守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关注灾区一线信息,做好大学生应该做、能够做的事”。
13日晚十点,与其他高校一样,人大的宿舍熄灯三分钟,所有的学生为此次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这样的形式始于自发组织,只是源于一条一呼百应的短信。
“1000余万人直接受灾,50余万房屋化为废墟,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默默呻吟。灾情刻不容缓,我们以自己的名字为誓,自己的贡献虽然微薄,但更是一种媒介,为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送去克服困难的关键——希望。”募捐宣传单上,记录着这些宣言,一些学生说,他们会永久性保留这份记忆,“不忘国难,生者要更懂坚强!”。
抗震救灾最需要做的十件事
1、恪尽职守 2、奔赴前线 3、捐款 4、捐物 5、献血 6、尊重逝者 7、不抱怨 8、不造谣 9、团结互助 10、干好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