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 中国速度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中国在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应急速度、信息公开和开放自信的胸怀,终赢来世界一致的赞赏、祝福和尊重
  
  公元2008年5月12日,注定将被历史铭记。这一天,对四川、对中国都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爆发里氏8.0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
   面对此次特大地震灾害,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向世界站出了一种别样的姿态。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在沉着应对!
  
  最快反应部署
  
  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国,牵动了中南海。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及随行8个救灾工作小组已经在赶往灾区的路上。
  地震当晚,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同志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同志任副总指挥,统一协调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同时立刻组织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12日23:40,温总理到达都江堰,因交通截断无法前行,他把指挥部设在了余震连连的灾区,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要求部队指战员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他表示,部队早进重灾区1秒就可能多救活一人。
  


  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以民为本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经济评论家中村评论道:“中国领导人真的很负责任,余震还在发生就赶往灾区,很了不起。”香港媒体评论:“汶川地震后中国高层反应令人热泪盈眶!”
  温总理赶往灾区指挥救灾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作出救灾部署。
  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并派出第一批3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18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当天奔赴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
  12日15:40,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应急救灾二级响应,并于当晚22时15分将响应等级提升为一级响应。
  12日15:50,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要求成都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16时28分,成都空军的两架直升机起飞,赴汶川震中灾区了解灾情。
  12日晚,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下拨二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民政部当天已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
  卫生部当天派出10余支卫生应急队伍赶赴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卫生部要求各地尽快了解灾区人员伤亡情况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方面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应急队伍等方面的援助安排。
  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全程做好监测预报及服务。中央气象台每天增加1次灾区天气会商,及时提供最新灾区天气预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做好卫星监测和灾情分析等。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决定向四川省总工会紧急拨款一百万元救灾慰问金,以帮助解决震区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
  中国红十字总会当天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响应预案,紧急向灾区调拨557顶单帐篷、2500床棉被等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国家电网公司等交通通讯部门分别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公安部、水利部、教育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旅游局、外交部等迅速出台相关保障措施,指挥灾区抗震救灾。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向灾区集中。一场跨部门、跨地区的举国救灾行动迅速在全国铺开……
  面对这次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中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已进入紧急救灾状态。这种高效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央的救灾行动太快了!”
  美国灾害医学委员会的毛里斯·拉米雷兹博士说:“在像地震这样的情况下,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第一反应相当好。”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光表示:“从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迅速组织起高层次、高集中度、高敏感性、高执行力的应急响应机制来看,历经考验的中国政府已经逐渐建立完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举国应急体制’,这对增强中国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3年以来,中国遭遇了非典危机、南方特大雪灾和此次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这些巨灾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反应能力,中国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能力在这些危难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提高。
  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和处变不惊的态度!中央政府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反应,使救灾行动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权。
  
  信息空前透明
  
  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在汶川地震中达到了极致。整个行政体系都把“及时公开准确信息”作为稳定民心的关键,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短信,都成为官方信息的发布渠道。中国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回应,令世界印象深刻。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发生。媒体几乎与地震同步,18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这场中国近年来少见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消息。各地也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了权威消息。
  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河南的广大手机用户就接到了省地震局、河南手机报发布的信息:“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震感波及河南省,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请不要恐慌……”随后,河南有关部门又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不断向民众发布震情提示。广东、贵州、广西等地也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安全提示,详细介绍此次地震情况,并告知公众地震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呼吁民众不要恐慌。政府及时权威的信息公开,使民众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像任何一次突发事件一样,汶川地震发生后,同样也有谣言传出。比如,“北京12日晚将发生强烈余震”、“上海与嘉兴间发生大地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仅在汶川地震后2小时,国家地震局就称,北京当晚将发生余震传言不实,北京地区近期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上海、浙江等地的地震监测部门也纷纷通过新闻媒体辟谣,澄清种种不实传言。三峡总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世界头号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安然无恙的消息。
  谣言止于真相。在政府权威的信息面前,谣言立刻停止了传播。而且及时、详尽、准确的信息披露让成千上万在地震发生之初感到恐慌的民众安定了下来,很多从办公楼里跑出求生的上班族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把精力转移到了关注汶川地震的灾情上面。震中以外的许多市民的情绪也由担心自身安全逐渐变为关注灾区民众,不因余震而产生混乱,许多人走上街头采血车为灾区奉献爱心。
  此外,对于灾害的种种统计数据以及对于外界的报道,中国也表现出了从没有过的富有成效。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人们可以获取有关地震的各种信息,包括当地灾情、死亡人数、地震局的权威发布、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专家的讲解、各方面的反应以及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办法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更是长时间直播相关消息,使全国民众尽可能快地了解灾情,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应对措施。过去还属于“敏感内容”的各地灾情和救灾进展一目了然。
  作为重大公共信息,人们有理由得到真实的信息。中央统一的指挥、各部门有条不紊的行动以及这些命令与行动的及时公布,稳定了民心。信息的及时公开,既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权,更显示了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勇气和信心。政府勇于负责,人心也就会得到安慰和稳定。
  政府快速组织抗天灾,媒体及时报道稳人心,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政府、媒体,在突发性天灾面前,已经越来越显成熟、稳重和理性。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宗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说,“这次地震突发事件证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发布满足了公众的要求,折射着政府执政能力的快速发展和依法行政的法律水准。”这也是中国抗灾的镇定、勇气、信心的源泉。
  
  开放姿态赢得世界赞赏
  
  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向世界发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开放!中国政府展现的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开放表现在邀请中外记者团前往地震灾区采访。由数十家中外媒体组成的记者团已经抵达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其中既有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外国媒体记者,也有《香港经济日报》、澳门澳亚卫视、台湾中央社等港澳台媒体记者。
  开放表现在中国对国际救援持有的态度。中国拥有强大、高效的政治性应急机制和能力,但并不一定拥有足够有效的应对自然灾难和人道灾难的机制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开国际救援之门是完全应该考虑的选择。
  灾害面前的国际救援,既是国际惯例,是国际人道主义的体现,也是人类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必然所在。它超越了国界与洲界,超越了人种、肤色、语言和观念,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心手相牵,呼吸与共。
  危难见真情。自地震发生以来,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各国友人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派遣救援队,充分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深刻的友情。源源不断的国际支援汇向中国,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慰问,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援助……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5日下午就抗震救灾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说,中国人民在为失去同胞感到悲痛的时候,在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时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理解、慰问和支援。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收到的国际援助已超过1亿美元,另外有价值1000多万美元的物资。中方感谢并欢迎国际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
  官方对外界援助持有的热情而欢迎的态度,充分保证了国际救灾物资的及时到达,也为受灾同胞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命机会。
  灾难现场那些身穿印有JAPAN、RUSSIA、KOREA等标志的外国救援队,那一双双疲惫却充满爱心的眼睛,还有他们携带的一只只威风凛凛的搜救犬,他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生命的高度责任感,在余震不断的灾区积极开展救援行动,帮助我们寻找同胞的生命,发挥出了专业救援队的作用。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忘我的工作热情,他们的出现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友谊。
  来自国际社会接踵而至的援助,让中国人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他国的温暖。在灾难面前,人类大爱共生,世界此刻与中国同在。
  在灾难面前,生命高于一切,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的隔阂争端都要为生命让道;所有的面子、尊严、做秀都要为生命而丢弃!中国这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正是“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行动体现。中国政府要证明给自己的人民和国际社会这样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可以战胜难关,我们关心国民的切身利益!
  这样的开放姿态无疑是个很好的信号,世界与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离得这么近。在开放社会,尤其是在人类共同的敌人自然灾害面前,人与人之间都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亲戚、兄弟姐妹!
  川北救灾,展现的是一个团结、自信、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各方面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不仅为应对灾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而且带来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底气”。更为重要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树立了开放的心态,这使我们在面对灾难时更加务实,行动也更加高效。
  灾难,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在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应急速度、信息公开和开放自信的胸怀,终赢来世界一致的赞赏、祝福和尊重。
其他文献
我们没有工具进行大规模救援,但是我们在做一切能够做到的事帮助幸存的人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最佳救援期,是在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以内。在此时间段内救援每多尽一分力,灾难带来的损失就减少一分,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黄金72小时”。然而,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这一段时间里,平武县包括县城在内,大部分地区交通、通迅中断,平武一时成为“孤岛”。  震后第三天,5月15日,记者从绵阳出发徒步向“孤岛”
期刊
我们看到救灾现场温总理的爱的泪水,看到一颗对人民无限爱戴的高贵灵魂。那是一个为民服务不怕危险的总理,一个感性的不掩饰自己真实情感又理性的讲原则的人道主义者      当温家宝总理对着废墟中被埋的孩子哽咽抚慰说“孩子,别哭,孩子”时,相信所有的中国人看着这一幕都会为之动容,这就是共和国的总理,一个统管13亿黎民百姓的国家总理,以他亲切的言语,以他深情的爱心,以他真实自然的身体语言,感动了共和国的子民
期刊
一座城市的喧嚣就这样在一瞬间被埋在一堆堆水泥柱和断砖之中,甚至来不及呼喊和哀号    无论最终决堤与否,这座县城原址,都将不复在中国城乡建制“北川县”上存在。  在此之前,这座县城就曾经提出过搬迁设想。只是因为附近并无合适地点可再建县城,加之搬迁成本无法承受,一拖再拖,直至遭此劫难,再无回旋。  在中国史籍记载中,北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地,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
期刊
走出去,这句话从未像这时一样有力,更从未像这时一样被赋予如此的希望    杨斌没想过自己能走出来,也没想过,人的求生潜能可以如此大。无论如何,这场生对他而言,来得艰难。  5月12日这天,杨斌和他的同事高小彬正在映秀镇给人安装热水器。他们都是都江堰市精品家具城员工。时间走到14点28分之前,没有人感觉到有异样,也没有先兆。仅仅是那么一瞬,阶段性的生与死,都在瞬间被铭记。    漫天灰尘,水电全断,
期刊
这一次灾难对中国很多层面上都是一次教育,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    汶川地震发生后,香港乐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首批拨款1200万港元协助当地赈灾、修复及重建工作,并在香港向公众人士发出呼吁,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支持国内地震灾民。截至5月20日,乐施会为地震筹得的捐款,已经超过2100万港元。  5月17日深夜一点,身处汶川大地震救灾一线的乐施会中国部官员段德峰在百忙中接受了记者采访。  ? 
期刊
整个操场堆满了尸体,孩子的家长、亲人、围观的群众、还有志愿者、施救的队伍全都在放声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废墟上回荡    5月12日下午2时许,成都。  《新京报》记者吕宗恕正在等待一采访对象,突然一群人像蜜蜂从蜂箱里蜂拥出来,有些人还穿着睡衣、拖鞋,有些人蓬头垢面。地面像波浪似的在起伏,公路边的电线杆在颤抖。  他抓住迎面奔来的女子:“什么事?什么事?”   “地震!”    他掏出手机给报社打
期刊
不到现场,如何能体味到那种令人崩溃的沉重以及撕心裂肺的悲哀。这样的时候,每一个生者与死者,都生动而真实,他有名有姓,有亲人有朋友,有成长的历史,有留给这世界的点滴回忆,和你我一样,也和你我最挚爱的人一样      这段文字由我整理手机短信而成。在四川的一周里,总计发出收到手机短信两千余条,不舍删去,略略整理,希望能绘出此次汶川地震一角。    5月14日11:00—12:55  北京 首都机场T3
期刊
惨剧就在瞬间发生了,令人不安的是余震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余震,我们绝望了、崩溃了、吓傻了,谁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逃出去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条生死磨难之路。  5月7日,受公司委派,身在洛阳的我和同事一起到成都参加由中国人才技术协会举办的一个培训。按照议程安排,5月12日到九寨沟、黄龙去参观考察。行前,风和日丽,老天爷丝毫未给
期刊
这些瞬间的生命与死亡,都将成为历史的一笔,令生者震恸,令世人长思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这个女孩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幅画面已经凝
期刊
这一刻,时间留给汶川。万众同时垂首,向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默声致哀    2008年5月19日4时57分,天安门广场。《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三遍后,五星红旗缓缓降至旗杆的中部。  此前一天,国务院发布公告,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志哀。“国悼”首日的14时28分,举国默哀,车辆、船舰鸣笛三分钟。  生民之痛,国家之殇。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为特大自然灾害而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