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某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期长期连续监测,获取地埋侧和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流量及耗电量等数据,计算得到建筑日均小时负荷、机组日均能效比和系统日均能效比。结果表明,地埋侧和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在80kw左右,系统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3.05,热泵机组未能达到理想工作状态,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期;能效测评
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制冷供热,空调服务面积4500m2,共布设地埋管换热器数82个,孔深50m,孔间距为4.5m。采用供热制冷热泵机组1台,制冷量344.1kW,制热量280.9kW,循环水泵2台,一用一备,流量93m3/h,功率11kW,扬程28m。地埋循环泵2台,一用一备,流量89m3/h,功率7.5kW,扬程20m。该热泵工程2003年9月开始施工,2004年11月投入运行至今。
该热泵工程动态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流量和电量。在地埋侧和用户侧供水管上各安装电磁流量计1套;在地埋侧和用户侧供、回水管上共安装温度传感器4套;在热泵机组、循环泵及总电路上分别安装电能表3套。监测频率均为1min记录1次,制冷期空调不间断运行。
2数据分析
2.1数据验证
为了验证监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以用户侧和地埋侧的小时负荷值进行验证。理论上,夏季工况下,地埋侧小时散热量应该等于用户侧小时负荷(供冷量)与机组小时电耗量之和。但在实测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例如水泵散热量和不定时提供少量生活热水等,使二者之间会有偏差,相对偏差a结果见图1所示。
式中:为地埋管侧小时散热量,kWh;Wc为机组小时电耗,kWh;为用户侧小时负荷,kWh。
结果显示,整个夏季工况小时负荷值相对偏差大部分保持在-25%~+15%,占统计小时数的78%,考虑到不定时提供少量生活热水等因素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2.2数据分析
該监测设备于2015年6月安装调试,7月中旬正式采集监测数据,本次分析数据选用2015年7月11日至9月30日。
2.2.1地埋侧供、回水温度采用地埋管供、回水温度可以表征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为能直观显示变化规律,将温度数据整理为日平均温度,整理数据显示,7月12日至22日,供水温度平均为19.17℃,此后温度开始上升,8月1日达到最大值,为20.20℃,增幅为1.03℃;之后温度开始下降,8月14日开始有出现一次小幅温度上升,温度从18.85℃上升至8月29日的19.45℃;至9月30日温度下降至18.20℃,8月1日至9月30日,供水温度降幅为2.00℃。地埋管回水温度与供水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0℃。
图2可以看出,地埋管供、回水温度整个制冷期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埋管供、回水温度升至最高,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温度有小幅回升,9月中、下旬温度开始降低。整个变化趋势与室外大气温度相一致。
2.2.2用户侧供、回水温度
用户侧供水温度由系统管理人员设定,见图3所示,7月11日至7月18日设置温度较高,7月18日开始供水温度开始调低,到9月30日,供水温度基本保持在10.30℃左右,这可能与室外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要求调低用户侧供水温度以达到空调舒适度。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2℃。
2.2.3日均小时负荷
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即日均小时供热(冷)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建筑日均小时负荷,kW;C为水的比热容,kJ/(kg·℃);为水的密度,kg/m3;q为用户侧供水日平均流量,m3/h;△t为用户侧供水、回水日平均温差,℃。
结果如图4所示,从7月11日到1O月30日,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在80kW左右,7月18日用户侧供水温度开始调低,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升高,7月18日至8月5日左右为一高值区,此段时间也是用户侧供、回水温差较大的时期,可见建筑日均小时负荷与用户侧供水温度的设置及供、回水温差密切相关。
2.2.4日均能效比
机组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5.8,由于对用户侧供水温度设置进行了调整,导致供、回水温差增大,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增大,机组日均能效比在7月下旬也较大,在6.5—7.4之间波动;之后随着用户侧供、回水温差稳定,建筑日均小时负荷趋于平稳,机组日均效能比也基本保持在5-6之间。
系统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3.05,其变化趋势与机组能效比相一致,变化幅度更为温和,没有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较大值出现时间与机组能效比较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其值在3.5—4.1之间波动,随后保持稳定,约为3左右。
3结论
本文基于该建筑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2015年7月11日至10月30日制冷期热泵工况的长期监测,分析了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工况的长期运行特性。该地源热泵工程夏季工况下,地埋管供、回水平均温差和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在80kW左右,系统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3.05;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变化与用户侧供水温度的设置及供、回水温差密切相关;建筑日均小时负荷较低导致地源侧和用户侧供、回水温差小,系统能效比较低,热泵机组未能达到最理想工作状态,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汪训昌.关于发展地源热泵系统的若干思考[J].暖通空调,2007,37(3).
[2]刘超,高理福,邹国荣.某地源热泵系统能效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5).
(作者单位:华克医疗科技(北京)股份公司)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期;能效测评
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制冷供热,空调服务面积4500m2,共布设地埋管换热器数82个,孔深50m,孔间距为4.5m。采用供热制冷热泵机组1台,制冷量344.1kW,制热量280.9kW,循环水泵2台,一用一备,流量93m3/h,功率11kW,扬程28m。地埋循环泵2台,一用一备,流量89m3/h,功率7.5kW,扬程20m。该热泵工程2003年9月开始施工,2004年11月投入运行至今。
该热泵工程动态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流量和电量。在地埋侧和用户侧供水管上各安装电磁流量计1套;在地埋侧和用户侧供、回水管上共安装温度传感器4套;在热泵机组、循环泵及总电路上分别安装电能表3套。监测频率均为1min记录1次,制冷期空调不间断运行。
2数据分析
2.1数据验证
为了验证监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以用户侧和地埋侧的小时负荷值进行验证。理论上,夏季工况下,地埋侧小时散热量应该等于用户侧小时负荷(供冷量)与机组小时电耗量之和。但在实测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例如水泵散热量和不定时提供少量生活热水等,使二者之间会有偏差,相对偏差a结果见图1所示。
式中:为地埋管侧小时散热量,kWh;Wc为机组小时电耗,kWh;为用户侧小时负荷,kWh。
结果显示,整个夏季工况小时负荷值相对偏差大部分保持在-25%~+15%,占统计小时数的78%,考虑到不定时提供少量生活热水等因素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有效。
2.2数据分析
該监测设备于2015年6月安装调试,7月中旬正式采集监测数据,本次分析数据选用2015年7月11日至9月30日。
2.2.1地埋侧供、回水温度采用地埋管供、回水温度可以表征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为能直观显示变化规律,将温度数据整理为日平均温度,整理数据显示,7月12日至22日,供水温度平均为19.17℃,此后温度开始上升,8月1日达到最大值,为20.20℃,增幅为1.03℃;之后温度开始下降,8月14日开始有出现一次小幅温度上升,温度从18.85℃上升至8月29日的19.45℃;至9月30日温度下降至18.20℃,8月1日至9月30日,供水温度降幅为2.00℃。地埋管回水温度与供水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0℃。
图2可以看出,地埋管供、回水温度整个制冷期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埋管供、回水温度升至最高,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温度有小幅回升,9月中、下旬温度开始降低。整个变化趋势与室外大气温度相一致。
2.2.2用户侧供、回水温度
用户侧供水温度由系统管理人员设定,见图3所示,7月11日至7月18日设置温度较高,7月18日开始供水温度开始调低,到9月30日,供水温度基本保持在10.30℃左右,这可能与室外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要求调低用户侧供水温度以达到空调舒适度。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2℃。
2.2.3日均小时负荷
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即日均小时供热(冷)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建筑日均小时负荷,kW;C为水的比热容,kJ/(kg·℃);为水的密度,kg/m3;q为用户侧供水日平均流量,m3/h;△t为用户侧供水、回水日平均温差,℃。
结果如图4所示,从7月11日到1O月30日,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在80kW左右,7月18日用户侧供水温度开始调低,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升高,7月18日至8月5日左右为一高值区,此段时间也是用户侧供、回水温差较大的时期,可见建筑日均小时负荷与用户侧供水温度的设置及供、回水温差密切相关。
2.2.4日均能效比
机组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5.8,由于对用户侧供水温度设置进行了调整,导致供、回水温差增大,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增大,机组日均能效比在7月下旬也较大,在6.5—7.4之间波动;之后随着用户侧供、回水温差稳定,建筑日均小时负荷趋于平稳,机组日均效能比也基本保持在5-6之间。
系统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3.05,其变化趋势与机组能效比相一致,变化幅度更为温和,没有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较大值出现时间与机组能效比较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其值在3.5—4.1之间波动,随后保持稳定,约为3左右。
3结论
本文基于该建筑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2015年7月11日至10月30日制冷期热泵工况的长期监测,分析了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工况的长期运行特性。该地源热泵工程夏季工况下,地埋管供、回水平均温差和用户侧供、回水平均温差约为1.7℃,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在80kW左右,系统日均能效比平均值约为3.05;建筑日均小时负荷变化与用户侧供水温度的设置及供、回水温差密切相关;建筑日均小时负荷较低导致地源侧和用户侧供、回水温差小,系统能效比较低,热泵机组未能达到最理想工作状态,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汪训昌.关于发展地源热泵系统的若干思考[J].暖通空调,2007,37(3).
[2]刘超,高理福,邹国荣.某地源热泵系统能效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5).
(作者单位:华克医疗科技(北京)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