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郎韧
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人,北京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肝胆胰腺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胆管癌、肝癌、胰腺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本专业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在微创外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擅长于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脾脏部分切除有丰富的临床处理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樊华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专业委员会ALPPS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MDT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普外专业学科骨干,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西医结合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循证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肝胆外科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脏器支持与维护治疗、肝移植患者中长期生存随访与管理,对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肝移植治疗及综合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细胞免疫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人体内有一个器官的疾病与癌症密切相关,一旦这个器官发生病变,那么其周围组织癌症的发病率也会非常高,甚至能达到8%~11%。棘手的是这种疾病会“隐身”,不仅症状隐匿,就连CT等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将其发现。那么这种静悄悄的癌症隐患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提前发现它呢?
胆囊结石
病例: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女性,平素体健,没有老年人常患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有一天这位老奶奶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正巧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奶奶觉得不严重,就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及时就医。但随后老奶奶的病情却逐渐加重,出现了全身黄疸、小便颜色加深、大便泛白等胆道疾病常有的症状,最后检查发现已是胆囊癌晚期,医生已经回天乏术。
这位老奶奶刚开始的腹痛症状,便是由这种类似隐形杀手的疾病——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在欧洲为12%,在美国为13.3%~17.9%,在我国是5.6%。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症呈高度相关性,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可达到8%~11%,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甚至能高达68%左右。
胆囊癌在突然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非常痛苦,但是医生却会认为这个患者运气好,因为胆囊癌通常是静悄悄的,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过程中患者一般毫无察觉,直到出现病状才会去就医,而此时检查的结果很可能已经是癌症晚期。
胆囊结石三大特点
而之所以说胆囊结石是一种“隐形杀手”,是因为胆囊结石有以下三个特点:
隐身——连CT都无法发现
胆囊结石不仅是静悄悄的癌症隐患,而且它还善于隐身,连CT都不能发现,这是因为CT射线能穿透最常见的胆固醇结石,所以它在大家都认为更为精确的CT检查中反而是隐身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郎韧主任告诉我们,B超检查才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金标准。B超不仅能反映出结石的大小、位置,还可以帮助医生辨清是结石还是息肉,大大降低了误诊的概率。
与其他的脏器也有密切的关联
胆囊位于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即胆囊窝内,周围有很多“邻居”,包括肝脏、胆管、胰腺、胃以及小肠,所以如果胆囊发生病变,除了对胆囊组织自身的影响外,还有可能会影响临近的脏器,产生连锁反应,使肝脏、胰腺、胆管等胆囊周围的脏器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之下,也容易诱使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不疼不代表没有长胆囊结石
大部分人会认为胆结石一定会导致腹痛,沒有腹痛症状就代表没有胆结石。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樊华主任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在临床上,只有少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右上腹隐痛、黄疸等典型的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症状,这是因为只有结石在胆囊里出现隐痛或者胆管中造成卡顿时才会引发绞痛症状。而在其他绝大多数情况下,胆结石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他们大多仅在体检时发现,医学上称之为“静止性胆囊结石”,这种胆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的感觉,但致癌隐患却隐匿其中。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胆囊结石比较高发,除了老年人,年轻人出现胆囊结石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但并不是所有胆结石都会诱发胆囊癌,这与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均有关系,那么什么样的胆囊结石才会诱发胆囊癌呢?
结石可能分布在胆囊和胆管的任何位置,但最容易诱发胆囊肿瘤的胆囊结石多位于胆囊底部和胆囊颈部这两个位置,但胆囊管和胆管相连,也会导致胆管的各个位置长结石。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概率越高,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1倍,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的患胆囊癌的概率是没有胆囊结石者的29.9倍。
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结石之所以能够诱发胆囊癌或胆管癌,也正是由于其对胆囊壁和胆管壁的长期刺激。但这个刺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囊壁或管壁增生。刺激以后导致胆囊壁和胆管壁的增厚,术语叫“增生”。
第二步:异常增生。当胆囊壁和胆管壁组织长时间不断地增生,便难免会出现异常增生的情况,异常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也就是组织癌变之前的最后一步,这次之后胆囊组织便会往胆囊癌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步:胆囊癌变。
结石的长期摩擦和刺激才最终导致了癌症的发生。上述整个过程需要10~15年,尽管有些胆囊结石的患者没有症状,但也有可能得胆囊癌。
吃下去的胆囊癌隐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高蛋白质饮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樊主任告诉我们,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很明确,在不发达的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较低,可能只有2%~3%,而高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却可达到10%左右。
其中的区别很可能来源于生活方式——饮食。一般来说,容易引起胆囊结石的食物主要为高糖高脂类,尤其是脂类含量比较高,比如油、肥肉这些显性脂类,这也就解释了高发达地区胆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原因。郎主任提醒我们,还有隐形的油脂类食物也应特别注意,尤其是已经发生了胆结石的人群,隐形的油脂包括大家常吃的干果类,水果中的牛油果也含有较多的油脂。
另外,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过快,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长期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所以长期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等也时有发生,而这些也都是导致结石发生的诱因。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一定要切除胆囊吗?什么样的情况下,胆囊才必须摘除呢?
郎主任告诉我们,手术切除只是胆囊结石可选治疗方式中的一种,存在下面这些隐患的胆囊结石,才需要通过手术及时处理:
①充满型的胆囊结石:胆囊里没有胆汁了,都是結石,这些石头会24小时不断摩擦胆囊壁引发癌变。
②表现为胃疼的胆结石:“病在胆,痛在胃”,胆囊结石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胃疼。
③胆囊结石大于3厘米,以及胆囊结石发现超过10年以上。
胆囊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在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之上,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即上午做完手术休息观察后,晚上就可以回家。
(编辑 车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