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
  
  一、朗读的定义
  所谓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二、朗读的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都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古时语文教学强调诵读。盲童入学,老师只是要求熟读、背诵,诵读《三字经》、《百家姓》一直到四书五经,诵读一定量的文章后,老师才“开讲”。
  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陶冶情操,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也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高声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说会道,是当今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底蕴,一定会有高雅的谈吐。
  三、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无论朗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匪浅。
  四、如何做好朗读
  (一)、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敢读”创设氛围基础。敢读是学生爱读、会读的前提。而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的自信。像“你读得真好!”“读得不错!”的语言应成为老师课堂上常用的鼓励语。而“老师,让我来读吧。”这种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是学生自信的表现,是创设敢读氛围的基础。
  2、强化主体意识,读出个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老师应首先树立和尊重学生有独立见解的观念,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课时,精彩的课件为学生从视角、听觉上展现生动的荷塘之景后,学生朗读得特别卖劲,似乎在有意的去感受朱自清当时的心情,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开始讨论对朱自清当时的心情的理解,最后大家得到统一认识。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并创设机会,加强培养学生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阅读评价的能力。开展多种评价形式,从而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①师评导读,授予评价的技巧;②师生互评,创设民主的气氛,增强评价乐趣,融合提高;③生生互评,各抒己见,培养敢于争议的精神,提高评价和欣赏的水平;④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中激发兴趣,快乐中提高技能,不觉中培养敢于竞争的心理。
  4、落实主体地位,以读代讲,读中质疑;以读悟情,品出深层意境,读中释疑。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传统的经典文章都非常重视词藻的华美和用词的准确。因此,在理解朗读文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敢于质疑,自主发现疑难字、词、句、段,抓住重要的、中心的词句,反复品读,反复体会,这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灵魂,悟出作者作文的意旨,以达到挖掘和理解课文的深层意境。再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就能以读代讲,读中释疑。
  (二)、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的前提。
  1、配乐朗读法。我国传统诗文常与音乐交融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诗、词、歌、赋。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惊世疾俗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
  2、创设情景想象朗读法。“创设情景想象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适合情景对话式、童话式和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如《春》、《沁园春•雪》、《天上的街市》、《项脊轩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幽州台歌》等。
  (三)、让学生掌握、运用朗读的多种技巧是提高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的关键。
  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把朗读跟音律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抓住重点字词,运用语量、语速、语调、语气、语态及停顿的方法,并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采取抑扬顿挫的技巧,进行持之以恒的朗读训练,将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可见,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朗读”这一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朗读教学〔J〕.学语文,2006,(6).
  〔2〕袁爱国.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06,(11).
  〔3〕邱晓燕.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其他文献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
期刊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即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
期刊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期刊
一、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优秀情感的形成,为他们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拓展学生情感空间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空间;拓展;必要性;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神交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经历作者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自我情感体验,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与发展。本
期刊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从学生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做为教师,我认为应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教育的主旨和中心。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  一、“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期刊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书本知识为重点、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旧教学模式,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构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创设舒畅的课堂环境;深入挖掘课文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创设舒畅的课堂环境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灌输现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也就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思考,概括和发现有关数学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来解决生活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抽象,陌生,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将成为较长一段时间里,历史教学工作者共同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获得历史运用能力的主阵地。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