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魂”,扎稳“根”,修好“枝”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一株植物,那它一定是有着自己灵魂的,要不然它就只是一抹普通的绿色,无法在茫茫绿海中让你感受它生命的震颤;它也一定是有着稳稳的根的,要不然它很快就会面容憔悴、枯萎成泥;它也一定是有着繁茂的枝叶的,要不然它也无法葱茏你的眼,蓬勃你的心。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在守住“魂”、扎稳“根”和修好“枝”三方面下功夫。
  一、教材的解读是魂
  对于备课,许多教师是看看教参,搜搜教案,然后东拼西凑,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不能唯教参,更不能人云亦云;而应当在保留教参中那些美好的、向上的主旋律的同时,结合我们这个时代和生活实际进行更人性化、更人情味的解读。
  那么,一个文本摆在你的面前,怎样才能得出自己独特的解读呢?笔者的答案是:读,反复地读,不厌其烦地读。在读中欣赏,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质疑。笔者曾经参加过县、市、省、国家级的优质课比赛,每次备课,笔者都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读教材,像一条小虫子一样钻到字里行间去,读啊读,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读出味道来;想啊想,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弄出点想法来。2015年10月,笔者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抽签定课文。结果,抽到的是五年级上册的《钓鱼的启示》,当时,跟笔者同去的教师心都凉了半截。因为这篇文章讲的是在鲈鱼禁捕开放日前夜,“我”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在爸爸的教导下,“我”又把它放回湖中的故事。文章谈的是道德的问题,偏理性一些,语言也比较平淡,不太适合笔者“美读、细品、悟情”的风格。但是,笔者拿出“穿山甲”的精神,反复地读,边读边想,硬是把这篇理性的文章读出了丰沛的情感和意蕴。
  当时,所有的教参、教案都没有提到“得意”这个词,大家在解读“我为什么依依不舍,不愿意放了这条鱼”的时候,都把原因理解为“这条鱼很大,又很漂亮”。但是,笔者经过反复的阅读和揣摩,觉得这些只是浅层原因,而真正让“我”依依不舍的原因,是这条鱼太难钓了,钓起来太不容易了,它见证了“我”的努力,体现了“我”高超的钓鱼技术,赋予了“我”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道理,就如同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更香一样。所以,笔者通过“采访”的策略,让孩子们走进“我”的内心,体会“我”的感情。后来,笔者的这种解读得到了多名专家的赞赏,认为这样解读更深刻,更贴近人性。结果,这堂课获得这次省级素养大赛课堂教学第一名的成绩。
  二、语言的教学是根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这是无数语文人心中思索过千百遍的问题。笔者是这么想的:怎样才能做一个游泳健将呢?不下水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天天跟水打交道,天天下水游,才能学得驾驭水的本领。怎样才能做一个出色的品酒师呢?不喝酒显然也是不行的。只有亲自尝遍不同的酒,细细体会它在舌尖上的感觉和在胃里的感受,才能品出酒之韵味。
  同样,要想教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他们长期浸润在语言中,并教给他们和语言亲密接触的方法,反复地诵读、把玩、品味。所以笔者认为,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提炼主题,而且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从语言文字上揣摩作者的细腻情感。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学习语言呢?方法有很多,但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读和品。
  记得2010年笔者在成都参加“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主讲《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抓住了“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句中的“蠢”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的 “吱”字和“冒”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反复品味其中的精妙所在。结果,笔者的这次赛课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课堂上,笔者紧紧扣住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多种感官去理解,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浸润在语言的河流中感受、品味、吸纳、融合,最终,美好的语言成为烙在孩子灵魂里的花,历久弥香。
  三、师生课堂对话是枝
  之所以把师生课堂对话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我们所面临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无论我们预设得多精心,都不可能精确预知接下来的一秒会发生什么。要想在课堂上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手忙脚乱,要想做一个举重若轻、安之若素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对话策略研究。每次上课尤其是公开课之前,笔者都要写下非常详细的预案。从新课导入语到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从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答案到应该给出怎样的评价,笔者都尽可能地用文字写下来,力求简洁、优美、有激情。笔者认为,好的课堂对话应包括以下特性。
  一是文学性。比如,“你读得很慢很轻,读着读着,那条鱼好像游进了我的心里。”“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少年那怅惘的身影。”(执教《钓鱼的启示》)
  二是指导性。比如,“是啊,急文中人物之所急,入情入境,这是一种好的朗读方法。”(执教《钓鱼的启示》)
  三是包容性。比如笔者在执教古诗《乡村四月》时,让孩子们模仿“子规声里雨如烟”,发挥想象,也吟一句诗。他们说,“子规声里花似锦”,“子规声里草如玉”,“子规声里柳如画”,等等。突然,一个愣头愣脑的小男孩说:“子规声里鱼如鸟。”顿时,笔者有点懵了。但转念一想,孩子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笔者耐心地问:“为什么说‘鱼如鸟’呢?”那男孩说:“鱼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水就像天空,鱼就像小鸟。”笔者不禁对他竖起大拇指:“你的想象真奇丽,颇有诗仙李白之风啊!”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是幽默性。比如,“刚才那位同学把课文的内容概括得非常完整,可是不够‘苗条’,谁能来个‘瘦身版’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综上所述,守住教材解读的“魂”,扎稳语言教学的“根”,修好师生对话的“枝”,我们的语文课才能成长为一株朝气蓬勃的花草,我们的孩子才能获得绿色的滋养,从内而外散发出语文的芬芳。
  (作者单位:黄梅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其他文献
“生活化”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理念决定了品德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处理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都应立足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着眼学生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观点,明确教材设计意图和价值取向,并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起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对揭示事物规律、开发大脑潜能、增强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是一所对农民工子弟开放的学校。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也能平等地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学校把思维导图作为课改的抓手,持
2016年12月16日,“江汉区学科基地校展示活动”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以下简称“前进二小”)举行。师生们通过微课、网络教研、课间表演等方式展示了学校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武汉市教科院陈丽华博士高度评价这次活动,认为前进二小的研究真正做到了“适应每一个,激活每一个,指导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教学  俗话说,“冰
宜昌市实验小学从“十二五”开始,抓住“首善文化”这一主题,孜孜不倦追求办学管理的理想境界,成功打造了一所首善文化学校。  文化的提出  宜昌市实验小学隶属宜昌市首善之区——西陵区,学校集区域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于一体,长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宜昌市小学窗口效应。宜昌实小人坚持高举教育实验和改革大旗,以“创办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心
“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模型理解和建构的过程。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旧勾连,找出知识“生长点”。学生在之前学习加法时,已经有看图的经验,因此在引入环节,笔者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图列式说信息,在看图的过程中回忆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
2017年12月6日,宜昌市体育馆内展台林立,人头攒动,西陵区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市、区)级单独举办教博会,这在全国少见。我没有想到,西陵教育人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如此之高!西陵区这些年来的教改成果如此丰富!”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郑琰说。  西陵区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是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五”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新修订课程根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普通高中教育功能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教学、考试、招生等关键环节的配合协调上多有突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特征,必将有效保障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落实。  修订课程方案,重新定位普通高中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包括课程方案修订和课
奥林小学围绕“铸健康教育品牌,办终身回味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统化”为支点,着力构建“尊重个性 聚焦素养”健康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  这里所说的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编写的基础教育教科书。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但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民情风俗、自然景物、气候环境等具有较大差异,教学时如果机械地使用国家课程的所有内容,必然会因资源不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如何策划一项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思考,在体验中获得成长,从而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这是班主任需要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组织过的一节班会活动为例展开分析,总结德育体验活动的设计范例。  首先,根据班上学生道德认知的实际情况,确立班会活动的主题及目标。刚开学,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起初有点不适应,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为此,笔者设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