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报告了手术治疗颅后窝畸胎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与神经系统体征、腰大池引流袋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关键词:颅后窝肿瘤畸胎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1-01
畸胎瘤是一种真性肿瘤,由二个或三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发生于颅内实属罕见,根据文献报道,颅内畸胎瘤发生率仅为0.5%,而累及中颅窝的畸胎瘤少见。按肿瘤大体特点及结构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两大类,前者多为良性,后者恶性居多。由于该区域集中有颅神经和颈内动脉,一般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预后不佳。我科近期收治一例颅后窝畸胎瘤,这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手术。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1病例资料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晨起时明显,无意识不清,当时曾去眼科就诊,无明显好转,2月来,患者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头颅MRI示:“后颅窝占位灶,病灶经枕骨大孔突入椎管,梗阻性脑积水”入住我院。患者病来神清,精神软,胃纳差,睡眠可。既往体健,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于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预防感染及止血,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考虑患者颅内无菌性炎症可能,予加强抗炎治疗,行腰穿置管引流,后再行多次腰穿,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头颅MRI示:“后颅窝畸胎瘤术后改变”,脑积水情况较前好转,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小脑)见小脑组织及鳞状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囊肿,可见毛发,角化物,渗出物及胆固醇结晶,符合囊性畸胎瘤。”
2术前护理[1]
2.1心理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及家属对开颅手术了解很少,都有非常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应了解患者的[2]病情,给患者耐心讲解此类手术开展的成功情况,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前术后应配[3]合的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消极、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手术,避免不必要的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2.2认真完成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检查,向患者介绍各项检验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确各项检查的必要性;颅后窝肿瘤患者多有长期频繁的呕吐,所以要了解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以适应术中消耗及术后伤口愈合所需,观察有无手术禁忌证。
3术后护理
3.1体位。患者术毕除遵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外,应重点强调卧位,目的是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全麻清醒后采用斜坡卧位(头高15°~30°);后颅窝手术的患者,清醒后最好取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防止误吸、窒息;翻身时应防止头部扭曲,肿瘤切除后残腔较大的患者,术后24~48h内禁止患侧卧位。
3.2观察意识状态与神经系统体征。重点是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状况,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征。术后给予呼吸的监护和心电监护,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有无改善或加重,多倾听患者的主诉。
3.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头颈部手术后易出现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有无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③全麻术后6h病人完全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水肿。④术后常规雾化吸入,连续使用3d,以预防喉痉挛和喉水肿。
3.4引流管的护理。
3.4.1术后放置颅内创腔引流既可以防止顱内积血、积液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又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所以对引流管要特别予以重视。①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转、扭曲。②接负压引流时应控制负压吸力。注意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发生,如咳嗽、擤鼻、尿潴留等。患者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应取头高15°~30°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并注意引流管道密闭、通畅不与外界直接相通。③引流液要及时处理,严格执行无菌管理。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及颜色的变化。要求严格无菌管理,其引流液的量及引流瓶的高度均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综合考虑。
3.4.2腰大池引流袋的护理。①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腰大池引流袋的位置应平床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②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定时观察和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性质及24h引流量,不可直接从引流袋内取脑脊液送检。[4]④对烦躁不安、谵妄及昏迷患者,应约束肢体,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防止其拔出引流管。⑤停止脑室引流时,先夹管1~2天,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平稳,有无不良反应,再拔出引流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及颅内压变化。
3.5体温的观察。①按时测量体温,及时记录,及时汇报;②遵医嘱使用降温措施,先物理降温,后药物降温;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④勤擦身,及时加减衣裤和更换潮湿的衣裤;⑤协助医师进行腰穿检查,讲解相关注意事项;⑥定时查血象。
3.6加强基础护理。常规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工作。
4出院指导
除神经外科常规出院宣教内容外,对术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我们教会简单的症状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告知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表现,便于早期识别,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告知放疗化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4(8):237
[2]徐玲丽,等.4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
[3]Barkovich A.pediatric neuroimaging,3 rded.philadelphia;I 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0
关键词:颅后窝肿瘤畸胎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1-01
畸胎瘤是一种真性肿瘤,由二个或三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发生于颅内实属罕见,根据文献报道,颅内畸胎瘤发生率仅为0.5%,而累及中颅窝的畸胎瘤少见。按肿瘤大体特点及结构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两大类,前者多为良性,后者恶性居多。由于该区域集中有颅神经和颈内动脉,一般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预后不佳。我科近期收治一例颅后窝畸胎瘤,这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手术。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1病例资料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晨起时明显,无意识不清,当时曾去眼科就诊,无明显好转,2月来,患者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头颅MRI示:“后颅窝占位灶,病灶经枕骨大孔突入椎管,梗阻性脑积水”入住我院。患者病来神清,精神软,胃纳差,睡眠可。既往体健,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于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预防感染及止血,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考虑患者颅内无菌性炎症可能,予加强抗炎治疗,行腰穿置管引流,后再行多次腰穿,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头颅MRI示:“后颅窝畸胎瘤术后改变”,脑积水情况较前好转,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小脑)见小脑组织及鳞状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囊肿,可见毛发,角化物,渗出物及胆固醇结晶,符合囊性畸胎瘤。”
2术前护理[1]
2.1心理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及家属对开颅手术了解很少,都有非常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应了解患者的[2]病情,给患者耐心讲解此类手术开展的成功情况,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前术后应配[3]合的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消极、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手术,避免不必要的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2.2认真完成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检查,向患者介绍各项检验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确各项检查的必要性;颅后窝肿瘤患者多有长期频繁的呕吐,所以要了解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以适应术中消耗及术后伤口愈合所需,观察有无手术禁忌证。
3术后护理
3.1体位。患者术毕除遵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外,应重点强调卧位,目的是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全麻清醒后采用斜坡卧位(头高15°~30°);后颅窝手术的患者,清醒后最好取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防止误吸、窒息;翻身时应防止头部扭曲,肿瘤切除后残腔较大的患者,术后24~48h内禁止患侧卧位。
3.2观察意识状态与神经系统体征。重点是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状况,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征。术后给予呼吸的监护和心电监护,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有无改善或加重,多倾听患者的主诉。
3.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头颈部手术后易出现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有无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③全麻术后6h病人完全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水肿。④术后常规雾化吸入,连续使用3d,以预防喉痉挛和喉水肿。
3.4引流管的护理。
3.4.1术后放置颅内创腔引流既可以防止顱内积血、积液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又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所以对引流管要特别予以重视。①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转、扭曲。②接负压引流时应控制负压吸力。注意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发生,如咳嗽、擤鼻、尿潴留等。患者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应取头高15°~30°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并注意引流管道密闭、通畅不与外界直接相通。③引流液要及时处理,严格执行无菌管理。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及颜色的变化。要求严格无菌管理,其引流液的量及引流瓶的高度均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综合考虑。
3.4.2腰大池引流袋的护理。①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腰大池引流袋的位置应平床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②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定时观察和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性质及24h引流量,不可直接从引流袋内取脑脊液送检。[4]④对烦躁不安、谵妄及昏迷患者,应约束肢体,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防止其拔出引流管。⑤停止脑室引流时,先夹管1~2天,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平稳,有无不良反应,再拔出引流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及颅内压变化。
3.5体温的观察。①按时测量体温,及时记录,及时汇报;②遵医嘱使用降温措施,先物理降温,后药物降温;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④勤擦身,及时加减衣裤和更换潮湿的衣裤;⑤协助医师进行腰穿检查,讲解相关注意事项;⑥定时查血象。
3.6加强基础护理。常规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工作。
4出院指导
除神经外科常规出院宣教内容外,对术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我们教会简单的症状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告知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表现,便于早期识别,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告知放疗化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4(8):237
[2]徐玲丽,等.4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
[3]Barkovich A.pediatric neuroimaging,3 rded.philadelphia;I 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