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10人以下的出版社占了大多数,其财力、物力、人力相对比较弱,但他们却能以创意、灵活、效率在书山书海中出人头地。S出版社是标准的小出版社,但却有令大出版社羡慕的绩效,以下笔者从他们操作一本新书的过程中,找出几个独特之处与业者分享。
案例:S出版社
规模:年出书量不到30种
编制:主管1名+编辑2名+营销2名+业务1名+行政1名
定位:明确的服务于工商企管人士的专业出版社。
销量:平均3000本/种。
市场营销观念vS产品观念
普遍认为:一本书由抽象的“内容”表现为具体的“形式”时,几乎就已注定了它的命运,所有后续的编辑、制作、发行,都只是在实现它之所以能成为被阅读的必须过程。
于是有些出版社会更致力于提高书籍的质量、功能或特色,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但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书做的多好,却看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叫好不叫座”、“定价无法反映高成本”是最常被检讨的问题。体现的是“产品观念”。
S出版社:认为就算是一本好书在被读者接受成为具有吸引力或所谓的畅销书时,必然有它的推动过程。于是更多的致力于“一本新书如何被发现”的过程、“我们要从选题企划、编辑制作、发行通路、以及与本书有关的各项事物上来吸引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S出版社如是说,体现的是“市场营销观念”。
营销导向vS产品导向或业务导向
一般编制:依职能来划分部门,主要有:编辑部门(占45%),专责产品研发与制作;业务部门(占35%),专责产品销售与流通;营销企划(占10%),专责沟通与贩促(SaleS promotion)管理部门(占10%),专责人、财、事、物等行政。
重视产品研发的出版社会有很强的编辑队伍,其它部门则是被动的配合一一你出什么我就卖什么。而以业务为导向的出版社则把“营销”视为业务的辅助功能——依据业务人员的需要制作辅助工具,目录、DM等。
S出版社:销售(俗称业务)只是整体营销的一部分。视营销与研发同等重要,业务部除保留部分销售功能外,其它物流、仓储工作都委外处理。有些年出书量百种以上的出版社,也仅配备二三名营销人员,“我们的营销企划要做市场调查与情报收集、经营媒体关系、举办活动与安排广告宣传、塑造公司形象,还要随时因应环境变迁调整计划,2名算是最基本的编制了。”S出版社说:“我们是希望有足够的人力、能力可以为每衣书量身打造专属的营销计划。”
精致出版vS常态出版
通常出版社会依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将产品做适度分级(级数不定)。分级代表了产品先天条件的优劣,也代表所能分配到营销资源的多寡。(分级的前提是,出版社以营利为目的,不会出版明知会赔钱的书,但实务上会有例外。)例如:D级常态出书、能够损益两平的书,第一年预计销量1000本左右。C级:稍有特点、卖点,能够小有赢利的书,第一年预计销量2000本左右。B级:具备畅销的基本条件(实用、有趣、感动等)之一,第一年预计销量3000本左右。A级:具备畅销的所有条件、作者又有知名度,值得强力促销,能让公司名利双收,第一年预计销量在3000本以上。
以编辑为导向的出版社是由编辑确定选题,出版前才会有营销会议讨论分级,最后大约只有15%的书会选为A级~B级,得到营销人员关爱。在此之前85%的编辑资源都用在了常态出版。
S出版社“这孩子既然决定生了,就得好好照顾他!”S出版社这么比喻。所以爸爸(营销人员)、妈妈(编辑人员)、甚至爷爷奶奶(相关主管)都会慎重讨论、共同决定要生还是不生。因此在选题阶段(不论是投稿或策划邀稿)就直接跳过D级的选题或c级,目的是希望做到不是好书不出版,走精致出版路线。“很多书是可出可不出的,”S的编辑说:“不要觉俘可惜,有舍才有得!”多年积累的成功操作经验,让他们能够更精准地筛选选题,让后续的营销作业更顺利。良性的循环也让他们可以不断地复制成功经验。
专案操作vS流水线操作
以常态出版为主的出版社,习惯以生产线的方式来操作一本书。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没有人能确定其它流程的时效与质量,缺乏整体的营销沟通。等到付印前才选出重点书,开始安排营销活动,但为时已晚。很多动作要追加(譬如要改书名、加内容)、可能生产线会被打乱(譬如要赶时效)、有些媒体或场地无法配合(譬如上市的一个月期间)、定价的弹性空间很小(因为成本大致都确定了)。
S出版社:以项目的方式操作每一本书,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在确定选题的同时已针对4P做过初步讨论,到交稿时即由主编邀集编辑、作者、印务、营销、发行等相关人员定出明确的4P计划,接着由营销人员负责推动。例如,作者交稿时即排出Schedule,确定上市时间,一般从交稿到出书时间为2个月,其它所有活动皆以上市时间往前推算。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也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作者校稿后,展开第一波的宣传:包括报刊杂志的书摘、连载、广告、电子报等。上市期则再加上广播、电视、店头推荐等。所有的营销活动、媒体计划在出版前即已确定并展开,虽然每个营销人员可能要同时操作好几本书,但因为是以项目来执行,可以很容易发现彼此之间的排挤并及时调整。
营销vS推销
以狭义的促销工具来看:1)推销:是销售人员帮助和说服消费者(含经销商)采购商品的过程;2)贩促:是企业运用各种短期诱因,刺激消费者(经销商)采购的活动,3)广告:以付费的方式介绍产品,形式多种;4)公关:算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促使公众了解企业形象,通过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改善或改变公众的态度。
大部分的出版社还是以推销为主要工具,所以会编制较多的业务人员,其它营销企划工作常常以人力不足的理由被省略。
S出版社:则以贩促、广告、公关等工具为主。每本新书都会依等级、属性使用多种工具。例如:1)贩促:有赠品、书签、藏书票、折扣、猜奖、试阅、折价券、研讨会、发表会、签名会、书展等:2)广告:有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网络、DM、书讯、橱窗、海报、易拉宝等;3)公关:参与公益活动、捐赠书刊、主动发新闻稿给媒体,定期寄送活动信息、新书样书给媒体等。
“推销工作做的好,确实可以把书大量的发到书店里,甚至3000本都不够发!”S出版枉毫不讳言地说,“但是其它营销没跟上的话,你会发现发出去的书很快就被退回来了,有些甚至没拆包!”
有钱vS没钱
大部分出版社对于营销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都能朗朗上口,也知道4C(cuStomer、CoSt、Conve nience、Communic&tion)、4R(Relevance、ReSponSe、RelationShip、ReturnS)的重要性。但也常常会因经费不足省略许多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降低了营销能力与活力。
S出版社:“肖钱大作战”是营销人员必须面对的功课,也是展现能力的机会 以下是S出版社常用的几种经济实惠的作法:
1)发送电子报给加入会员的读者、所有媒体,以引起注意:2)组合几表书,共同制作海报、书签或刊登广告,以分摊高昂的费用;3)异业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4)利用薄利多销概念,以特价吸引读者;5)寄书给报刊电台等有报道图书版面/节目的记者或主编,增加曝光机会;6)参与书店主办的强力推荐书、寒暑假或其它主题书展、特别促销等活动,
“像最近出版了一本介绍投资北京的书,我们就找某航空公司赞助。我们只要加印一定数量的图书给他们,作勾送给VlP的礼物即可。”S的营销人员说,“整个成本降低了很多,获利的机会也大增了”。
案例:S出版社
规模:年出书量不到30种
编制:主管1名+编辑2名+营销2名+业务1名+行政1名
定位:明确的服务于工商企管人士的专业出版社。
销量:平均3000本/种。
市场营销观念vS产品观念
普遍认为:一本书由抽象的“内容”表现为具体的“形式”时,几乎就已注定了它的命运,所有后续的编辑、制作、发行,都只是在实现它之所以能成为被阅读的必须过程。
于是有些出版社会更致力于提高书籍的质量、功能或特色,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但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书做的多好,却看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叫好不叫座”、“定价无法反映高成本”是最常被检讨的问题。体现的是“产品观念”。
S出版社:认为就算是一本好书在被读者接受成为具有吸引力或所谓的畅销书时,必然有它的推动过程。于是更多的致力于“一本新书如何被发现”的过程、“我们要从选题企划、编辑制作、发行通路、以及与本书有关的各项事物上来吸引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S出版社如是说,体现的是“市场营销观念”。
营销导向vS产品导向或业务导向
一般编制:依职能来划分部门,主要有:编辑部门(占45%),专责产品研发与制作;业务部门(占35%),专责产品销售与流通;营销企划(占10%),专责沟通与贩促(SaleS promotion)管理部门(占10%),专责人、财、事、物等行政。
重视产品研发的出版社会有很强的编辑队伍,其它部门则是被动的配合一一你出什么我就卖什么。而以业务为导向的出版社则把“营销”视为业务的辅助功能——依据业务人员的需要制作辅助工具,目录、DM等。
S出版社:销售(俗称业务)只是整体营销的一部分。视营销与研发同等重要,业务部除保留部分销售功能外,其它物流、仓储工作都委外处理。有些年出书量百种以上的出版社,也仅配备二三名营销人员,“我们的营销企划要做市场调查与情报收集、经营媒体关系、举办活动与安排广告宣传、塑造公司形象,还要随时因应环境变迁调整计划,2名算是最基本的编制了。”S出版社说:“我们是希望有足够的人力、能力可以为每衣书量身打造专属的营销计划。”
精致出版vS常态出版
通常出版社会依自己的经验与判断将产品做适度分级(级数不定)。分级代表了产品先天条件的优劣,也代表所能分配到营销资源的多寡。(分级的前提是,出版社以营利为目的,不会出版明知会赔钱的书,但实务上会有例外。)例如:D级常态出书、能够损益两平的书,第一年预计销量1000本左右。C级:稍有特点、卖点,能够小有赢利的书,第一年预计销量2000本左右。B级:具备畅销的基本条件(实用、有趣、感动等)之一,第一年预计销量3000本左右。A级:具备畅销的所有条件、作者又有知名度,值得强力促销,能让公司名利双收,第一年预计销量在3000本以上。
以编辑为导向的出版社是由编辑确定选题,出版前才会有营销会议讨论分级,最后大约只有15%的书会选为A级~B级,得到营销人员关爱。在此之前85%的编辑资源都用在了常态出版。
S出版社“这孩子既然决定生了,就得好好照顾他!”S出版社这么比喻。所以爸爸(营销人员)、妈妈(编辑人员)、甚至爷爷奶奶(相关主管)都会慎重讨论、共同决定要生还是不生。因此在选题阶段(不论是投稿或策划邀稿)就直接跳过D级的选题或c级,目的是希望做到不是好书不出版,走精致出版路线。“很多书是可出可不出的,”S的编辑说:“不要觉俘可惜,有舍才有得!”多年积累的成功操作经验,让他们能够更精准地筛选选题,让后续的营销作业更顺利。良性的循环也让他们可以不断地复制成功经验。
专案操作vS流水线操作
以常态出版为主的出版社,习惯以生产线的方式来操作一本书。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没有人能确定其它流程的时效与质量,缺乏整体的营销沟通。等到付印前才选出重点书,开始安排营销活动,但为时已晚。很多动作要追加(譬如要改书名、加内容)、可能生产线会被打乱(譬如要赶时效)、有些媒体或场地无法配合(譬如上市的一个月期间)、定价的弹性空间很小(因为成本大致都确定了)。
S出版社:以项目的方式操作每一本书,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在确定选题的同时已针对4P做过初步讨论,到交稿时即由主编邀集编辑、作者、印务、营销、发行等相关人员定出明确的4P计划,接着由营销人员负责推动。例如,作者交稿时即排出Schedule,确定上市时间,一般从交稿到出书时间为2个月,其它所有活动皆以上市时间往前推算。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也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作者校稿后,展开第一波的宣传:包括报刊杂志的书摘、连载、广告、电子报等。上市期则再加上广播、电视、店头推荐等。所有的营销活动、媒体计划在出版前即已确定并展开,虽然每个营销人员可能要同时操作好几本书,但因为是以项目来执行,可以很容易发现彼此之间的排挤并及时调整。
营销vS推销
以狭义的促销工具来看:1)推销:是销售人员帮助和说服消费者(含经销商)采购商品的过程;2)贩促:是企业运用各种短期诱因,刺激消费者(经销商)采购的活动,3)广告:以付费的方式介绍产品,形式多种;4)公关:算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促使公众了解企业形象,通过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改善或改变公众的态度。
大部分的出版社还是以推销为主要工具,所以会编制较多的业务人员,其它营销企划工作常常以人力不足的理由被省略。
S出版社:则以贩促、广告、公关等工具为主。每本新书都会依等级、属性使用多种工具。例如:1)贩促:有赠品、书签、藏书票、折扣、猜奖、试阅、折价券、研讨会、发表会、签名会、书展等:2)广告:有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网络、DM、书讯、橱窗、海报、易拉宝等;3)公关:参与公益活动、捐赠书刊、主动发新闻稿给媒体,定期寄送活动信息、新书样书给媒体等。
“推销工作做的好,确实可以把书大量的发到书店里,甚至3000本都不够发!”S出版枉毫不讳言地说,“但是其它营销没跟上的话,你会发现发出去的书很快就被退回来了,有些甚至没拆包!”
有钱vS没钱
大部分出版社对于营销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都能朗朗上口,也知道4C(cuStomer、CoSt、Conve nience、Communic&tion)、4R(Relevance、ReSponSe、RelationShip、ReturnS)的重要性。但也常常会因经费不足省略许多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降低了营销能力与活力。
S出版社:“肖钱大作战”是营销人员必须面对的功课,也是展现能力的机会 以下是S出版社常用的几种经济实惠的作法:
1)发送电子报给加入会员的读者、所有媒体,以引起注意:2)组合几表书,共同制作海报、书签或刊登广告,以分摊高昂的费用;3)异业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4)利用薄利多销概念,以特价吸引读者;5)寄书给报刊电台等有报道图书版面/节目的记者或主编,增加曝光机会;6)参与书店主办的强力推荐书、寒暑假或其它主题书展、特别促销等活动,
“像最近出版了一本介绍投资北京的书,我们就找某航空公司赞助。我们只要加印一定数量的图书给他们,作勾送给VlP的礼物即可。”S的营销人员说,“整个成本降低了很多,获利的机会也大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