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德茂先生出生于1910年,居住京城。一生中对大成拳(意拳学)情有独钟,非常酷爱拳艺,在王芗斋老前辈精心调教下,对拳学要义能心领神会,拳技功夫在原有基础上很快又上一层。在同门公认推手功夫技术第一,获得推手功夫绝妙赞誉。杨先生品行高尚,敬师长,爱晚辈,尚友情,以诚信待人接物,一生为推广发展意拳学付出了辛勤努力。1977年病逝北京。
杨德茂先生非常注重传统拳学的研究,能按拳理要求把拳势表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拳理上,他用浑圆思想辩证统一关系和谐人体身形,故在练功中能上下连贯,左右顾盼,上下左右,互为一体而变化。他还用神意导引身形,使其能有动静、虚实、松紧、柔刚之变化,使身形在练功中能内外一致,神形合一。
杨先生在站桩功练习中,身形如尊者端坐,仪态祥和,慈而有威,静中寓动,既文雅又有大度之气势。在试力运作中线路稳健,和缓舒展,不激不厉,作势有自然生动的风貌。在各种功法体认过程中都含有“头直、目正、神庄、气静、恭、慎、切、意、和”的“四容五要法”要素,把形、意、气、力同时综合并用为一体,使人体神形统一协调,达到神圆力方、形曲力直、虚实无定、虚灵挺拔的拳劲风格。
杨德茂先生在推手拳技基础功体认过程中,一是遵循松静自然,舒适得力,循序渐进,火候适度的原则,从松、稳、缓、匀入手。推手入门练习基础阶段,严格要求神形及身法中正安舒,劲力圃整,符合拳学中提出的“不管打中打不中,先问己身正不正”的要求。在单推手打轮基础练习中,把身形调整正。二是把入门基础功推手理解为是双人接触转化试力,要按试力要求在均、缓、稳、圆中体认,思想切不可涣散,神意要专注,眼神要与对方有联系。在运动中劲力要连绵不断,圆整转化运行把劲路调顺。三是推手中步子根据实情能进退结合动起来,把摩擦步法在推手运动中派上用场。身法挪移运动时,步子能进退自如,把步子调得会动。四是推手中神情要气定神闲,姿势要中平适度,动作能如行云流水、自然大方的运行。不要想是在推手,而是双方在谈心交流。在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推手运动中起到养生健身的效果,是推手入门的基础功体认过程,也是培养达到忘我的意境,把神心调空。通过推手基础功训练后,把身耍调正,劲要调顺,步要调动,神要调空。
推手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发展能守中用中的能力,应用拳学中提出的“推手时必须保持自己的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线;双手永不离对方鼻口部位,意如牵牛任我为”原理。推手运动中要具备端庄平稳,缓慢圆均,自然协调,舒展大气的特点。双方在推手打轮进退步动荡训练中表现出沾粘连随,能进能退,不丢不顶,身动平稳,两臂松沉,劲走轻灵,外示安逸,舍己从人的风格韵味。主要是通过推手运动来检验大成拳站桩、试力、摩擦步基础功是否达标,哪方面力量还欠缺需要就在哪方面加强锻炼,用精神意念统一手、眼、身、步能形神合一。在推手运动中要一直把握调整好双方接触的距离感,运用遇顶走松,粘走跟紧的原理,进退步法在进步退步中,随时随地都能应变自如,把握好与对方周旋时逢顶必退,遇牵必跟的节奏感:动作运转时,劲力能和对方肢体合拍同步运行。退步并不是逃脱,而是退中要有进步的意识,要运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略战术,把神意做真。“神意似锋芒,身动暗中藏”。身形肢体要相对放松,动作惺慢得找劲摸劲,找好了再用。劲蓄要连绵不断,而有绵里裹铁之意,为下一步推手能虚实、松紧、动静、开合互用转化打下良好基础功。
推手第三阶段是由养生柔和缓慢性基础阶段晋升为能虚能实、松紧互为转换阶段,通过推手手段来锻炼修整好在站桩、试力、步法、发力练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精神意念与身形能协调统一为一体,并能松紧虚实随矛盾而变化。在对抗运动推手中,神意开阔导引身形动作,“两臂松时如飘带,起伏好似船行海,缠拧滚钻蛇游摆,弓弦一响劲就来。”在动与不动之间发力,动作紧凑能有弹簧般的变化。推手在动静虚实相互转化中能有意无意而用,看似实,击则虚,看似虚,击则实,虚实无定,往返循环应用。四臂相搭旋绕撑拧运转,在旋绕中用撑拧将对方劲力叫僵,点堵,劲焖,放击人,充分利用步法忽虚忽实,虚实实虚的变通优势,在进半步或退半步中将人击出。推手在进退动荡搏击对抗中,必须守中用中,抢点夺位向前攻。反之退步中能变中牵中,点化位空引人陷入坑,在进退之间往返运作变化达到脚无定位,手无定形,松紧紧松,虚实动静能牵制住人的目的。
杨德茂先生在推手运转过程中劲力连随不断,发力处虚实转换,随时都能牵制人,使人总是不得劲,用点上的变化闷住对方劲,只要他手一撑张开,即发出松沉柔弹力,当你发现人已跌出。只是意一动,身形松紧互变,外形是根本没有迹象的。这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推手精妙绝技就是在应兑王芗斋前辈拳学中“大动、小动、不动之动”击人功夫的独特处。
杨德茂先生拳技风格是,端庄神饱满,外柔内坚刚,虚实动静间,松紧把人弹。拳艺传统朴实,而又富有哲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笔者所写的内容,是通过和杨德茂先生的弟子史国才叙谈,了解杨德茂先生拳术风格的一些特征,也是在多年收集王选杰、何镜平、史凤歧、程子文、王海昆、王铁成、和振威、杨鸿晨众位先生提到杨德茂先生经历过的人和事的文章后,作了简单的整理,便于大家能了解杨先生推手拳技风格特点,以表对杨德茂前辈这支拳派的热爱之心。这些内容只是一些点,更多的内容有待大家共同挖掘,研究整理,以求把杨先生的拳艺更好地发扬光大。
杨德茂先生非常注重传统拳学的研究,能按拳理要求把拳势表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拳理上,他用浑圆思想辩证统一关系和谐人体身形,故在练功中能上下连贯,左右顾盼,上下左右,互为一体而变化。他还用神意导引身形,使其能有动静、虚实、松紧、柔刚之变化,使身形在练功中能内外一致,神形合一。
杨先生在站桩功练习中,身形如尊者端坐,仪态祥和,慈而有威,静中寓动,既文雅又有大度之气势。在试力运作中线路稳健,和缓舒展,不激不厉,作势有自然生动的风貌。在各种功法体认过程中都含有“头直、目正、神庄、气静、恭、慎、切、意、和”的“四容五要法”要素,把形、意、气、力同时综合并用为一体,使人体神形统一协调,达到神圆力方、形曲力直、虚实无定、虚灵挺拔的拳劲风格。
杨德茂先生在推手拳技基础功体认过程中,一是遵循松静自然,舒适得力,循序渐进,火候适度的原则,从松、稳、缓、匀入手。推手入门练习基础阶段,严格要求神形及身法中正安舒,劲力圃整,符合拳学中提出的“不管打中打不中,先问己身正不正”的要求。在单推手打轮基础练习中,把身形调整正。二是把入门基础功推手理解为是双人接触转化试力,要按试力要求在均、缓、稳、圆中体认,思想切不可涣散,神意要专注,眼神要与对方有联系。在运动中劲力要连绵不断,圆整转化运行把劲路调顺。三是推手中步子根据实情能进退结合动起来,把摩擦步法在推手运动中派上用场。身法挪移运动时,步子能进退自如,把步子调得会动。四是推手中神情要气定神闲,姿势要中平适度,动作能如行云流水、自然大方的运行。不要想是在推手,而是双方在谈心交流。在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推手运动中起到养生健身的效果,是推手入门的基础功体认过程,也是培养达到忘我的意境,把神心调空。通过推手基础功训练后,把身耍调正,劲要调顺,步要调动,神要调空。
推手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发展能守中用中的能力,应用拳学中提出的“推手时必须保持自己的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线;双手永不离对方鼻口部位,意如牵牛任我为”原理。推手运动中要具备端庄平稳,缓慢圆均,自然协调,舒展大气的特点。双方在推手打轮进退步动荡训练中表现出沾粘连随,能进能退,不丢不顶,身动平稳,两臂松沉,劲走轻灵,外示安逸,舍己从人的风格韵味。主要是通过推手运动来检验大成拳站桩、试力、摩擦步基础功是否达标,哪方面力量还欠缺需要就在哪方面加强锻炼,用精神意念统一手、眼、身、步能形神合一。在推手运动中要一直把握调整好双方接触的距离感,运用遇顶走松,粘走跟紧的原理,进退步法在进步退步中,随时随地都能应变自如,把握好与对方周旋时逢顶必退,遇牵必跟的节奏感:动作运转时,劲力能和对方肢体合拍同步运行。退步并不是逃脱,而是退中要有进步的意识,要运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略战术,把神意做真。“神意似锋芒,身动暗中藏”。身形肢体要相对放松,动作惺慢得找劲摸劲,找好了再用。劲蓄要连绵不断,而有绵里裹铁之意,为下一步推手能虚实、松紧、动静、开合互用转化打下良好基础功。
推手第三阶段是由养生柔和缓慢性基础阶段晋升为能虚能实、松紧互为转换阶段,通过推手手段来锻炼修整好在站桩、试力、步法、发力练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精神意念与身形能协调统一为一体,并能松紧虚实随矛盾而变化。在对抗运动推手中,神意开阔导引身形动作,“两臂松时如飘带,起伏好似船行海,缠拧滚钻蛇游摆,弓弦一响劲就来。”在动与不动之间发力,动作紧凑能有弹簧般的变化。推手在动静虚实相互转化中能有意无意而用,看似实,击则虚,看似虚,击则实,虚实无定,往返循环应用。四臂相搭旋绕撑拧运转,在旋绕中用撑拧将对方劲力叫僵,点堵,劲焖,放击人,充分利用步法忽虚忽实,虚实实虚的变通优势,在进半步或退半步中将人击出。推手在进退动荡搏击对抗中,必须守中用中,抢点夺位向前攻。反之退步中能变中牵中,点化位空引人陷入坑,在进退之间往返运作变化达到脚无定位,手无定形,松紧紧松,虚实动静能牵制住人的目的。
杨德茂先生在推手运转过程中劲力连随不断,发力处虚实转换,随时都能牵制人,使人总是不得劲,用点上的变化闷住对方劲,只要他手一撑张开,即发出松沉柔弹力,当你发现人已跌出。只是意一动,身形松紧互变,外形是根本没有迹象的。这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推手精妙绝技就是在应兑王芗斋前辈拳学中“大动、小动、不动之动”击人功夫的独特处。
杨德茂先生拳技风格是,端庄神饱满,外柔内坚刚,虚实动静间,松紧把人弹。拳艺传统朴实,而又富有哲理,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笔者所写的内容,是通过和杨德茂先生的弟子史国才叙谈,了解杨德茂先生拳术风格的一些特征,也是在多年收集王选杰、何镜平、史凤歧、程子文、王海昆、王铁成、和振威、杨鸿晨众位先生提到杨德茂先生经历过的人和事的文章后,作了简单的整理,便于大家能了解杨先生推手拳技风格特点,以表对杨德茂前辈这支拳派的热爱之心。这些内容只是一些点,更多的内容有待大家共同挖掘,研究整理,以求把杨先生的拳艺更好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