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古诗反映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凝聚古人的情感体验,语言凝练,思维跳跃,表现手法多样;又由于学生语文素养较差,诗词阅读量少,因此,对于古典诗词,学生往往读不知所云或者一知半解,或者理解肤浅甚至错误百出。鉴于这种情况,诗歌鉴赏也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古诗语言凝练,思维跳跃。古诗有“神韵”说,神韵贵在含蓄,如高超画师,往往淡淡几笔,便可展现万里云山:写诗圣手,只用短短几句,便可使读者玩味无穷。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篇》中说:“诗之道情景,不贵详尽,皆须留余地,耐人寻味。”如“潇潇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漠漠水云外”(《江上》)“清晨出西郭,招提过微雨,日出不逢人,满院风铃语。”(《早至天宁寺》)王士禛的两首诗,意境凄清迷离,所寻之人不知何处,只有满院风铃之声,令人遐思天外。
正因为古代诗歌的凝练、思维的跳跃,鉴赏诗歌便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单独的镜头组合成画面,从一个个意象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见一叶而知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阴阳之变。从看似简单的表层语言去探求诗的意外之境,品味诗的弦外之音。
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欣赏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大意的阶段,更不能浅尝则止,而应该带领学生探求诗的深层含义。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我们要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其暗示性和象征意义,领会词语深层意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在讲这首诗时,先让学生根据“轻罗小扇”“画屏”等词语去推断人物性别,根据“天阶”(宫殿中的台阶)去推断人物身份,这样,学生便可以想象出诗中人物是一位年轻的宫女(或嫔妃)。学生了解任务外在清醒之后,老师还需要带领他们进一步深入分析。根据“小扇”“扑流萤”“看牵牛织女星”去推断人物内心感受。秋天到了,小扇还有用吗?萤火虫飞来飞去,是热闹还是冷清?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逐渐了解到,这是一位受冷落的宫女(或嫔妃)。她身处深宫大内,没有自由,倍受冷落,百无聊赖之际,看到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不仅心驰神往,但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因此,她虽然向往民间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却又无可奈何。
二、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在古诗教学中,对于那些较含蓄的诗,老师要学会诱导,不能急于求成。古诗表情达意往往不直接说,而是通过动作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围绕关键词,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李白诗《玉阶怨》就是如此。“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中女主人公,始终在“望月”,即使露水打湿罗袜,也痴心不改,这个动作有何深层意义?后来又将水晶帘放下,这个动作有何深层意义?人物又是怎样的心理?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打开学生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仅仅设计成具体问题还不够,老师还需要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还是《玉阶怨》,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学生通过已知的诗,体会月亮的象征意义,从而體会“望月”的含义。月亮,象征美好,团圆;望月,就是对美好的向往。也许,她从月的清冷想到自身的孤独;从月的圆满,想到人生的缺憾。将水晶帘放下,就是以此消除这种愁绪,但月光依旧穿帘而入,这种无边的愁绪,却挥之不去……这样,老师再进一步提示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欣赏古诗要注意抒情角度的变化,主体与客体的移位。
如杜甫的诗《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面上写,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身陷长安狱中的丈夫,直到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实际上是作者思念远方的妻子儿女。
四、学习古诗中以简驭繁、以小见大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古人云:“诗无达诂”,它永远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联想空间。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本来故乡有很多事情要问,比如土地、房产、农事、亲情、人事变迁等,为何只问梅花?围绕这个疑点,我们可以展开很多联想:也许梅花凝聚着少年的生活的快乐,也许梅花象征着家运的兴衰,也许梅花引发他一段辛酸往事,,也许梅花是作者高洁人格的象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开阔思路,增强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文学就是这样,通过“旧时王谢堂前”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来表现朝代的兴替。诗歌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特点,认真品味,反复训练。
综上所述,诗歌教学应从重点词语入手,分析探求其丰富的内涵,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联想和想象能力,注意文化的积累,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同时,老师也要从古代诗歌特殊的表现方式上加以点拨,让学生展开双翅在诗歌的王国里自由翱翔。这样,通过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学习,他们就能领略到诗的意外之境,聆听到它的弦外之音。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一中语文组)
古诗语言凝练,思维跳跃。古诗有“神韵”说,神韵贵在含蓄,如高超画师,往往淡淡几笔,便可展现万里云山:写诗圣手,只用短短几句,便可使读者玩味无穷。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篇》中说:“诗之道情景,不贵详尽,皆须留余地,耐人寻味。”如“潇潇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漠漠水云外”(《江上》)“清晨出西郭,招提过微雨,日出不逢人,满院风铃语。”(《早至天宁寺》)王士禛的两首诗,意境凄清迷离,所寻之人不知何处,只有满院风铃之声,令人遐思天外。
正因为古代诗歌的凝练、思维的跳跃,鉴赏诗歌便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单独的镜头组合成画面,从一个个意象进而体会诗的意境。见一叶而知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阴阳之变。从看似简单的表层语言去探求诗的意外之境,品味诗的弦外之音。
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欣赏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大意的阶段,更不能浅尝则止,而应该带领学生探求诗的深层含义。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我们要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其暗示性和象征意义,领会词语深层意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在讲这首诗时,先让学生根据“轻罗小扇”“画屏”等词语去推断人物性别,根据“天阶”(宫殿中的台阶)去推断人物身份,这样,学生便可以想象出诗中人物是一位年轻的宫女(或嫔妃)。学生了解任务外在清醒之后,老师还需要带领他们进一步深入分析。根据“小扇”“扑流萤”“看牵牛织女星”去推断人物内心感受。秋天到了,小扇还有用吗?萤火虫飞来飞去,是热闹还是冷清?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逐渐了解到,这是一位受冷落的宫女(或嫔妃)。她身处深宫大内,没有自由,倍受冷落,百无聊赖之际,看到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不仅心驰神往,但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因此,她虽然向往民间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却又无可奈何。
二、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在古诗教学中,对于那些较含蓄的诗,老师要学会诱导,不能急于求成。古诗表情达意往往不直接说,而是通过动作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围绕关键词,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李白诗《玉阶怨》就是如此。“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中女主人公,始终在“望月”,即使露水打湿罗袜,也痴心不改,这个动作有何深层意义?后来又将水晶帘放下,这个动作有何深层意义?人物又是怎样的心理?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打开学生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仅仅设计成具体问题还不够,老师还需要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还是《玉阶怨》,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学生通过已知的诗,体会月亮的象征意义,从而體会“望月”的含义。月亮,象征美好,团圆;望月,就是对美好的向往。也许,她从月的清冷想到自身的孤独;从月的圆满,想到人生的缺憾。将水晶帘放下,就是以此消除这种愁绪,但月光依旧穿帘而入,这种无边的愁绪,却挥之不去……这样,老师再进一步提示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欣赏古诗要注意抒情角度的变化,主体与客体的移位。
如杜甫的诗《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面上写,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身陷长安狱中的丈夫,直到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实际上是作者思念远方的妻子儿女。
四、学习古诗中以简驭繁、以小见大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古人云:“诗无达诂”,它永远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联想空间。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本来故乡有很多事情要问,比如土地、房产、农事、亲情、人事变迁等,为何只问梅花?围绕这个疑点,我们可以展开很多联想:也许梅花凝聚着少年的生活的快乐,也许梅花象征着家运的兴衰,也许梅花引发他一段辛酸往事,,也许梅花是作者高洁人格的象征……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开阔思路,增强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文学就是这样,通过“旧时王谢堂前”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来表现朝代的兴替。诗歌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特点,认真品味,反复训练。
综上所述,诗歌教学应从重点词语入手,分析探求其丰富的内涵,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联想和想象能力,注意文化的积累,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同时,老师也要从古代诗歌特殊的表现方式上加以点拨,让学生展开双翅在诗歌的王国里自由翱翔。这样,通过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学习,他们就能领略到诗的意外之境,聆听到它的弦外之音。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一中语文组)